《苦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苦旅-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景,自己是来玩的,消遣的。他不想触及有关东西方文化碰撞之类的话题。他只是稍微整理一下自己便随徐颖出了门。
  〃我还是先带你去十三区吧,那里的中餐要便宜些。〃
  〃十三区,里面有唐人街?〃
  〃上了吧,整个十三区全是华人。当然也住不少外国人,以华人为主。你们德国的哪个城市里有华人这么集中的地方?〃
  〃没有。我想没一个区都住华人。〃
  〃这里少说得有几十万人。〃
  徐颖很惊讶彭勃居然不知巴黎有个中国城,很为自己崇拜的巴黎泼了冷水。这使她受了些刺激,情绪里转化为对他的忿懑,她甚至觉得在从北京出发的火车上对欧洲与世界的知识能够侃侃而谈的彭勃很让自己崇敬了一番简直是对自己的一场愚弄,她觉得对他最好的报复就是高屋建领地向他讲述有关巴黎及其它。
  〃我们明天去铁塔,下午有时间去卢浮宫;后天去圣母院,巴黎公社墙;大后天去……〃
  〃……好的……不错。〃
  彭勃只管不断地点头同意,对这些内容,他不会有任何的异议。到了巴黎,不去这些地方,就等于到了北京没去故宫、颐和园、长城似的。自己可不想赋予这次旅游以无意义的内容,准确地说他不想与拜谒西方重要文化的机会失之交臂。他俩乘车,步行,悠哉悠哉地在大街溜达,与来去匆匆的外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所有人都紧着去过节而他们只是想打发时间。到了十三区,迎面的是陈氏兄弟开的中国商场,这个全欧洲的中国人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商场,说起来名气要比北京的赛特和燕莎要大得多的建筑不过是那么两三层楼,加起来的总面积甚至还没有王府井百货商店半层楼那么大。里面的装潢也远没西方人开的商店那么漂亮、干净、整洁,甚至与巴黎这么大名气的城市相比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个杂货铺。转了一阵之后,彭勃很快总结出了什么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他承认,能在这么小的面积里,将中国的食品、柴米油盐、百货、土特产品全都装进去也实属不易。彭勃没有评价什么就随徐颖走出了商店。
  倒是使彭勃大吃一惊的是中餐馆之多,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问问徐颖,回答是巴黎有上干家中国餐馆。上千家,乖乖,哪个城市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外国餐馆?法国菜世界闻名吧?在北京有几家?这位说了,法国大菜贵,中国人吃不起。那么好,麦当劳、肯得基、比萨饼可谓世界级快餐吧?在北京能有几家?上千家,只有川菜能在北京吐这个狂话……舍我其谁。在此,彭勃才真正地找到了一点民族自豪感,在巴黎这座西方文化集大成之地,东方的食文化在这里牢牢地扎下了根,其地位是谁也无法撼动的。彭勃昂首阔步,像从北京站出来走向103路电车那么自如,那么谙熟地携徐颖跨进了一家中餐馆,令人扫兴的是,这里的客流量与中餐馆的名字实在不能成正比。十几张桌子的餐馆,除了自己和徐颖外,只有一张桌上有几位华人,彭勃都怀疑那几位华人本身就是店主人自家在过圣诞节。
  彭勃和徐颖要了两菜两汤和米饭。在国外吃中餐或者别的什么餐都别想潇洒,两个人吃五六个菜在国内司空见惯,吃一半扔一半更习以为常。到了国外要是这样人们准以为两口子准备离婚不想再过。多有钱的人也经不住中国人吃饭时那么浪费,吃两个菜都相当于伸出脖子等着人家宰你,要六个菜就等于让人家千刀万剐。外国人将吃中餐列为正式礼节,大都西装革履十分庄重,就是因为中餐馆比较贵。其实他俩要的菜饭都给彭勃一人吃也未必够,但彭勃没再要,一来口袋里的法郎难以让他挥金如上,二来吃多了又给徐颖以打工的印象,离绅士要求越发的远。
  算帐时,彭勃抢先付帐,他一定要潇洒一把,他没敢多要菜就为了这一时刻。徐颖不再和他争先恐后,而是拿过饭单看着,然后是生气,然后用法语和对方抢白了几句。于是,对方赔了不是。
  〃怎么回事?〃出了餐馆大门彭勃问徐颖。
  〃他们以为咱俩都是外地来的,就欺生,多算了六十法郎。〃徐颖火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要不是我用法语告诉对方我是留学生,非让对方赖帐不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彭勃惊奇地望着喋喋不休叨叨着的徐颖,这哪是当初在火车上让人家欺负时束手待毙的女孩?徐颖像一条吃了烟油的蛇一样,浑身不在自地扭动着,历数中国人在国外有伤风化的种种劣迹,颇有以这些人为伍而产生的羞耻感。徐颖越是气忿,彭勃越觉好笑,她毕竟是个孩子,上百年了,甚至更早,中国人就学会了欺软怕硬,否则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就无法生存,这一切都不以徐颖的意志为转移。
  当他们来到塞纳河边时徐颖才安静了下来,安静下来的她温顺得像水面上休闲的天鹅。昏暗的灯光,静谧的四周,波光粼粼的水面,很快地就能使人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情调,太有情调了,难怪法国盛产文学,常在这条河边上走,有谁不想写几笔呢?在这条河边上,巴尔扎克为人们搭起无数个人间喜剧的舞台;同是在这条河上,雨果又把人们引进了悲惨世界;这条河能让凡尔纳张开幻想的翅膀;也能让大仲马去当无畏的剑客。自己呢,彭勃在想,将来一定要写点什么,决不能辜负这条河给自己带来的启迪。至少要把来到这条河前后的经历写出来吧……
  〃那就是巴黎圣母院。〃徐颖有意识地将彭勃带到这举世闻名的古建筑面前,她相信学过中文的彭勃会兴奋。
  说实在的,彭勃有些失望。圣母院很小,就像当时没想到红场那么小一样。维克多·雨果真能侃大山,这么一个在欧洲哪怕一个小城市都会有的建筑,他竟然能以她为背景写出倾倒世界的作品。中国有那么多庙,五台山、法门寺、大雁塔、雍和宫,怎么就没人能以它们为题材写出一部震撼世界的作品来呢?最多用少林寺为背景无休止地拍出一些功夫片,这些视觉上快餐式的作品连中国人都震撼不了,更甭想让外国人激动。彭勃忿忿不平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徐颖这才不知不觉地投入地与他讨论起来。他俩就这么地在塞纳河边上,在巴黎圣母院面前,当了一晚上的文人,换句话说他俩务了一晚上的虚。
  夜深人静,他俩才收回了浪漫。回到那套公寓,徐颖把彭勃安排在自己屋的床上,她则在地毯上铺了被褥。彭勃知道徐颖很规矩,她是绝不会睡到主人房间去的,甚至连大厅内的沙发也不想染指。在自己房间招待客人是天经地义的。彭勃明白后抢先躺在地毯上,他想把绅士当个彻底。徐颖见状,也不再争执,便去盥洗室梳理一番后,回到自己的床上,仍然是和彭勃同屋而卧。但使彭勃无限感慨的是,曾几何时,徐颖生拉硬拽要和自己睡在一张床上,时至今日,却飓尺天涯。出国后的女人都是怪怪的,国外,就像百慕大三角,女人一经过那儿,正常的思维就失去了功能,甚至灵魂也丢掉,像王燕,那事做的,令人费解,要是让国内人知道一定以为她精神病。徐颖呢?又是如此的判若两人。出了国的女人真是不好再回国生活的。他没想到徐颖的态度会如此平淡,他隐约感到这其中必有故事。
  第二天阳光灿烂,透过落地窗帘太阳呈现出桔黄色,大家心情都很好。徐颖十分兴奋催促彭勃吃早点,麦片粥、煎鸡蛋加火腿和烤面包,有些惬意。彭勃吃得很多,肚子里较之昨夜,有了充实感。人就是那么贱,吃饭了就能兴高采烈,不仅彭勃如此,徐颖也是欢天喜地的,带着他出了家门。
  铁塔下面几个脚的电梯都排满了队,天气好,能见度高,是观光的好时机。二百多米高的铁塔,一百年的历史,展示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辉煌。由于至今该塔仍为世界第二高建筑,又在大名鼎鼎的巴黎市中央,旅游者们才愿意将口袋中的钱毫无怨言地掏出来。
  〃你上去吧,我在这里等你。〃徐颖说完,从包里取出一本法文版的书,看来她早就有所准备。
  〃一起上去吧。〃彭勃很乏力地劝着她,也是象征性的,大家都明白为了省钱。他恨自己不是亿万富翁,不能随心所欲请徐颖坐直升飞机在巴黎上空兜一圈什么的。
  〃不了,我上过好几次。〃徐颖的语气里好像真的玩腻了。
  〃也好,我就快去快回。〃
  彭勃怀着跟资本主义穷凑热闹乱掺乎的心情下了铁塔。徐颖在那里等候多时,她并没有焦急全因为那本有趣的书。
  〃有意思吗?〃
  〃真高。〃他就再也不想说什么了。
  中午,俩人在香榭里大街旁的一家麦当劳里对付了一顿,就手在凯旋门前照了几张像。他感到有些庆幸,拿破仑当年率领欧洲最强大的军团通过这个为其胜利现修建的门洞时,还没有发明照像机,就像慈禧再有权有势,也没能看过电视一样。徐颖催促着他赶紧走,到卢浮宫还有一段距离,批评他如果在巴黎每个名胜古迹面前都这么长时间伫立遐想,那么他至少一个月甭想离开这座城市。彭勃随着她直奔世界艺术的最高殿堂,去附庸风雅。
  到了卢浮宫跟前,使彭勃多少能直起些腰的是,贝聿铭教授为卢浮宫入口设计的现代化金字塔形建筑。说这建筑至今人们仍在议论,褒贬不一。不管这官司输赢与否,给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做广告的效应却反映出来。这位世界级的华人建筑大师,在令人骄傲的巴黎和举世闻名的卢浮宫面前,留下了多么洒脱的一笔。但彭勃坚信贝聿铭最终会胜利的,正如当年他设计奇形怪状的悉尼歌剧院时一样,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直到多年以后,有人才突然发现歌剧院是多么地与这座城市不可分割。如果把美丽的巴黎比做皇冠,那么这座金字塔就是皇冠上最珍贵的宝石。贝聿铭有这个能力,他早晚能让全体法国人相信,他的这金字塔形玻璃外延的建筑是不朽的杰作。
  当徐颖带领彭勃在这座建筑里穿梭而行不到半个小时,彭勃为她的丰富搞得瞠目结舌。法国人哪来的这么大能耐,将全世界不同时期的艺术珍品全汇集在这迷宫般的宫殿里,维纳斯,在这寸土寸金的拥挤宫殿内,独享一座长廊。她,亭亭玉立在那里,让数以千万计的人们由远及近地欣赏着自己的美。彭勃不是学美术的,他不懂这座两千年前制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到底有多么了不起,也不会欣赏正是由于她断了臂才构成了其完美无瑕。他让徐颖在禁止拍照的招牌旁给自己偷偷抢了一张与维纳斯的合影,完全是为了起到〃到此一游〃的作用。将来回国之后,以这张照片为证,在那些懂艺术的人们的面前,夸耀自己曾经亲眼见过这个雕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显摆自己曾经目睹了这件人类文明史上的最佳见证。巴黎之游,有了这张照片,也算是不虚此行,虚荣心至此算是得到最大的满足。
  蒙娜丽莎,那幅文艺复兴时代由最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绘出的杰作占据了整个一个巨大展厅。她被高科技高强度的防盗系统保护着,镶嵌在墙内,使本来就蒙上神秘微笑的她又被人为地隔上了一层结实的玻璃或者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罩。可见法兰西人民为艺术顶峰之作提供了最优秀的条件。一个国家的文明,还能有比尊重艺术更说明问题的吗?彭勃所惊叹的不仅是这部作品本身的价值,而是人们对她的态度,或许态度本身就是最高的评价。
  卢浮宫实在太大,他俩没有时间每一个展厅都浏览过来。正如游故宫半天可以走马观光地认识,一个星期也不见得研究过来一样,他们只得割爱《最后的晚餐》、梵高、毕加索的作品,据徐颖说她来过五次,都没全部欣赏完。他们还要留出时间游览巴黎别的什么,此刻不得不丢车保帅。他相信自己对卢浮宫的态度,会引起所有搞艺术的人们的谴责。如果艺术家们只有一个星期时间,保证每天都要泡在这里。跟他们相比,自己就是践踏艺术,然而,又有什么法子呢?
  其实,巴黎的艺术气质不见得非进卢浮宫才能体会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当他俩还没有讨论完徐颖进过五次卢浮宫也没有全部参观透的时候,就已经再一次沦陷于艺术重围中。不远的街头,许多人将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支在马路牙子上或墙角,一幅幅绘画像千里马一样呆在马厩中,等待伯乐来认领。那些作品,平心而论,不像国内大街和商店里的,成百上千的一模一样,而很少有匠气之作,大都颇有艺术价值,老实说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班的作品展,看看价格,实在太便宜,几十或几百法郎,就可以将一幅雅气的作品买下来,回家张贴于客室,是很能给自己家庭增添一点气氛的。可以肯定,价格低是市澈争的结果,同时表明,在巴黎搞艺术的人实在太多,他们作品的出售,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和付房租。这一点被徐颖证实了,中国许多高手的作品,也是以同样低的价格出售,他们在这里卖画是为了维持生活,为了学习艺术。
  〃便宜喽,真正的艺术!〃
  一位四十多岁满脸络腮胡子的人,很像瓦尔特的哥们儿吉斯,在那儿用英语和法语大肆兜售。
  〃多少钱一幅?〃徐颖走过去问。
  〃四十法郎,小姐。〃
  〃真够便宜的。〃徐颖随便评论着。
  〃带到别的国家,转手就能赚几十法郎。〃那人建议。
  〃你有这么多作品?〃徐颖一边问一边向彭勃解释巴黎搞艺术的人多。
  〃画家太多。〃〃吉斯〃回答着,〃在巴黎,画家比工人多。〃
  〃你呢?是画家吗?〃徐颖摆出一副聊天的架式。
  那人一见他俩没有买的诚意,便说实话:〃这些不同风格的画,全是我画的。〃
  〃你会说德语吗?〃彭勃用德语问。
  〃当然。〃〃吉斯〃马上用相当流利的德语和彭勃讨论起这些画在德国的价格,能赚一笔钱。
  〃德国到处也有这东西。〃彭勃没话找话。
  〃德国也会有人懂画?〃〃吉斯〃急赤白脸地争辩着,〃在法国连厕所里都弥漫着艺术气息,而德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