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
我有一位艺术界的朋友,经常开画展,我问他开画展有什么好处,他说最大的收获,在
于平常很少把自己的作品加以比较,即使偶尔拿出来排列着欣赏,也不过几张而已。但是开
画展时,有数十张作品放在眼前,可以很明显地见出自己画风的变化与缺点,而加以改进。
为学做人不都是如此吗?我们对于过去的事情很少拿来思考,即使有,也常专对一两件
事,不容易有大的发现。唯其当我们做通盘的检讨时,才能明显见出自己的过失。
气温与学问
风大的时候不一定凉,无风的时候也不一定热,最重要的是气温。
能说善道的人不一定渊博,沉默寡言的人也不一定贫乏,最重要的是学问。
发挥潜能
瞎子常富于音乐才能,聋子常具有美术天赋,因为他们有着失明失聪有缺陷,而在另方
面发挥潜能,产生了补偿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在正常时对音乐美术毫无天赋,但是不幸失明
或失聪后,却发现自己具有强烈的音感和艺术表达力。
由此可知:我们天生有许多才能,只是在迫不得已时才去发掘,所以难显现。假使我们
能如盲者对音乐,聋者对形色般地专注,自然能有惊人的表现。
盲与聋
许多人都会想,如果聋子跟瞎子在一起,应该是最好的了,因为聋子听不到,瞎子看不
见,两人在一块则可以彼此弥补。但是事实却大相径庭;据盲哑学校的老师说,瞎子跟聋子
在一起的,几乎没有。因为聋者多半都哑,看到了却说不出,瞎子听到了说出来,聋子又听
不见,两者在一起,彼此毫无帮助。
由此可知,许多我们表面看来可以两全其美的享,真正做起来,却可能与理想相差甚
远。
眼观鼻,鼻观心
我们学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要“眼观鼻,界观心”,又讲“执笔要手中能握蛋,且握
笔要有力,别人由后面乘其不备抽笔也抽不掉”,其实这几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是有所比喻。“眼观鼻,鼻观心”是说要“气静神凝”。“手中握蛋”是讲手指要灵活连
动,不可死死握拳。至于抓笔有力,则是指要力贯笔尖,锋透纸背。如果只照表面的意思去
做,非但不可能写好字,只怕还会变成斗鸡眼和僵硬的功夫架子呢!
生命的价值
西洋后期印象派大师梵高的画,我想许多人都看过了。他那黄色炽热的色彩和充满律动
的线条,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受。梵高有着坎坷的境遇,虽然从二十六岁才正式走上画家的途
径,三十六岁就过世了,但是仅仅十年间却留给我们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较
之活了九十多岁的毕加索并不逊色。
由此可知,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那段时间中所建立的一切,这也就是王勃、
李贺,享年不过三十,却能扬名千古的道理了。
釜底抽薪
小学课本里曾经有两则故事,都是众所熟知的。一个是讲司马光小时候跟许多孩子在花
园里玩,”园子里有个盛满水的大缸,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掉下去了,别的人都吓得跑开,
只有司马光赶快拿起一块石头把缸打破,救了那个掉在其中的小孩。另一则故事是父亲把苹
果放在地毯中间,问孩子们谁能不用东西够,又不踏到地毯,而拿到苹果。多数的孩子都徒
劳无功地想尽办法伸手去拿,只有一个最聪明的,走过去把地毯卷起来,取得了苹果。
由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做许多事情,如果我们只注意目的,而不想过程,
只会扬汤止沸,而不知釜底抽薪,则终归失败。唯有能洞观事理,从根本着手,打破溺我之
缸,翻卷阻我之毯,才能冲破险阻,获得最后的成功。
塑制与雕刻
我有一次参观水晶玻璃工厂,看见工人用金钢砂轮,一条条刻磨着花纹,就奇怪地问为
什么不在制模型时一并塑造,而费这么大的力气。
“我们早就想到了,但是先用模型塑造的花纹,总比不上后来一条条切磨出的光彩。”
工人口答。
做学问不也是如此吗?学校里塑造的,常不如进入社会中历练所获得的深刻。
吴道子与李思训
吴道子和李思训都是唐代著名的大画家。据说玄宗有一次命他们两个人同写蜀道风景于
大同殿,吴道子写嘉陵江三百多里山水,一天而就。李思训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画完。
许多人看到这则故事,都笑李思训太差,而一心向往吴道子的境界。其实这只是表现方
法不同罢了,吴道子固然有才,如果力不足,也是徒然;李思训速度虽慢,依然能成千古不
朽的作品。所花时间虽不同,价值是一样的。这也就是李白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神”,杜甫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谓从前做诗苦”,而同样享有诗坛最高地位的道理了。
树大招风
当台风过后,我们常可以看到高大的树木被连根拨起,所以一到台风季节,有大材的人
家就要修剪枝叶,以免树大招风。
为人处世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既不能唯恐招风。而要更上一层楼,就应当时时修剪,涵
养柔德,自我检讨。
追求知识的冲动
在我教书的过程中发现,年纪较长的学生,学习和创造的能力非但不比年轻人差,而且
常有过之,尤其是那些幼年失学的人,更有卓越的表现。这固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特别用
功,但也由于他们常具有比人更强的学习冲动。过去苦于不懂的,现在急于了解;过去的抱
负,现在急于实现;过去感受到地表达不出的,现在都一股脑儿地涌上了笔端。
所以学习不受年龄的限制,问题是有没有追求知识的冲动。
不良成年
有一位中学的训导主任对我说,大家总是讲如何取缔不良少年,其实更重要的是取缔不
良成年,因为不良少年常是由不良成年造成的。桃色文字是不良成年写的,低级场所是不良
成年开的,不良少年的父母更常疏于管教、耽于游乐。
成年人能不以此自惕吗?
现在就做
有个人晚上去拜访一位富翁,请教发财之道,富翁在答复他的问题之前说:“让我们先
关了灯再谈吧!”
有一个学生去拜望一位教授,希望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如教授般的学问,教授半句话也没
讲,只是把他正在看的书,交到学生手里。
以上虽然只是两则小故事,却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任何事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
“现在就做。”
信、达、雅
随着科学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为了沟通知识与意念,翻泽的工作愈来愈重要。翻译必
须合于三个条件,也就是“信”、“达”,“雅”。“信”是诚信,“达”是通达,“雅”
是典雅。
对原作不信,所翻译的会失真;表现得不达,别人就难以了解;信达而不雅,则不够生
灵活泼。三者比较,信最重要,达是其次,雅为第三,翻译如此,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也一样
吗?
考试
我们的留学生在外国多半都能获得相当好的成绩,这固然是因为他们肯用功、程度好,
但是据分析,中国的学生从小就经常接受考试,对于考试的状况特别能适应,试场上情绪稳
定也是原因,所以即使原本与外国人一样的程度,考出来的成绩常高出很多。
国家不也是如此吗?同样的冲激,对于历史短暂、升平已久的国家,很可能造成一片混
乱而难以维持。对于久经风霜、历尽兵灾的人民,却能处变不惊,沉着应付。
认定回标
某年夏天,我住在乡间,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总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在门前草地上
捕靖艇。似乎那是他日常的功课,除了刮大风、下大雨,从不例外。有一天我走过去问他,
为什么对捕蜻蜒这样有兴趣?这个小男孩眨着一双大眼睛说:“我喜欢蜻蜒,我天天都研究
蜻蜒,几十年后我一定能够成为蜻蜒专家,我还要写一篇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谁能说他的话不对呢?成为专家、获得博士都不难,只要我们能认定一个目标,有恒地
去做。
视与听
视觉与听觉都是我们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不得已而去其一,绝大多数的人都宁愿保留视
觉。又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了声音,人们还能获得七分的感受;如果失去
画面,只留下音响,大家就仅能感受三分了。捷克更有一句谚语:“买东西的秘诀是多用眼
睛,少用耳朵。”
要想使别人信任自己,最重要的是少说给他的耳朵听,多做给他的眼睛看。
困顿与成功
有一位著名的演员,当她刚跨入电影圈的时候,与一家公司签了三年的合同,但是等了
两年都没有让她拍片,直到第三年制片人才找她主演一部电影,也就因此成名。这时候她很
抱怨地对制片人说:“如果你早用我,我早就成名了!”
制片人却一点也不生气他讲:“就因为我不用你,使你观摩了两年,才能有如此的演
技。也就因为你忍耐了两年,才得一展所学,所以有如此淋漓尽致的发挥。”
由此可知,成功者在未成功之前的困顿,常是他反省与积蓄力量的时刻。这也就是“雌
伏只为雄飞”的道理了。
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A的人容易患夜盲症,平时与一般人无异,一到夜晚走路,就会东西不分、
踬踣不已。
缺乏正义感的人容易患寡德症,平时与一般人无异,一到义与利抉择的关头,就会见利
忘义,损人利己。
可塑性与涵纳力
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对我说,当他投考牛律的时候,具有决定性的三次口试,表现都不
好,却意外地被录取了,事后主考官对他说,你所以被录取,是因为我们的考试,主要不在
测验你过去学到了多少,而是你以后能接受多少。因为你的过去非常短暂,不够的可以补
足。将来却非常久远,必须有可塑性与涵纳力才能吸收。
这种考试与教育的观念,真是值得我们的借鉴的。
钟表的修养
好的钟表不论发条上得紧或松,速度总是一样的准确,不会因为刚上完发条就走得快,
隔了一阵则变得慢。
有修养的人,不论贫富显没,总是保持一定的风范,不会因为一朝得势就骄矜自满,气
焰高张;一旦穷困则怨天尤人,萎靡颓唐。
不修边幅
提起画家,许多人都会想到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满身油彩的样子,甚至认为只有这样
才够艺术家的格调。
其实艺术表达应该是极端沉静的活动,唯有去除周遭的纷杂与心的焦躁,才能做完全的
发挥。所以古人绘画先要明窗净几,才能神清气朗。倪云林每天更要拂试衣帽几十次,才觉
得心情愉适。至于画家偶尔不修边幅,只是因为专志于创作,无暇顾及。如果故意弄得满身
油垢,披头散发,这个造作就不配做艺术家。
屡败屡战
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考生:连续十次报名大专联考美术系,可以说是“屡败屡战”,而当
我问他如果今年再失败,是不是还有勇气卷上重来的时候,他竟毫不考虑地说:“如果我落
第:从放榜的那天开始,我就要准备明年的考试,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考上。”
当我们遭受挫折之后,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鼓足勇气,重新站起来。能够在失败
的时刻,就面对下一个战斗,实在是不容易的享。
鱼与熊掌
随着时代进步的重要,许多平房都改建了楼房,甚至不少楼房也拆掉重建为更高的大
厦。原来的房子之所以要全部拆除,很少是因为破旧不堪,而是为了使土地发挥更高的效
用。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生活当中,许多事物需要全部更新,并不一定是原有的不敷应用,
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这也就是鱼并非不好吃,但是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只有舍鱼而取
熊掌的道理了。
缺陷与优点
有一个学生找我学素描,但是他的手很会出汗,炭笔素描又常需要用手涂抹,很容易就
把纸弄脏了。我多次劝他改画水彩,他都坚持不应。没想到过了半年多,他的素描不但不
脏,而且比别的学生画得更好。原因是他尽量避免擦抹,而用手指在画面上压。手上有汗,
压的轻重不同,就能动起不同份量的炭粉,造成比别人更丰富的色阶。
由此可知,我们天生异于一般人,而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
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
计划地生活
现在的衣服不像以前,形式与色彩的变化愈来愈多,每次买领带,总要考虑到色彩花样
跟衣服配不配。
现在的建筑也不比从前,适型与格局各有特色,不论买家具或手工艺品,总要考虑放在
室内是否协调。
现在的生活更不比农业时代,播种、插秧、收割,有一定的步骤、而是各有各的变化,
必须加以计划,才能适应不同形式的生活。
助人与自助
有两个人结伴登山,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使得其中一人不支倒地。另
外一个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拼全力终于把朋友背下了山。而也正
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
当我们助人的时候,常在无形中也帮助了自己。
贝壳的联想
孩子们在海边总爱捡贝壳,回来把贝壳放在耳旁,就说听到了海涛的声音,仿佛自己又
走到沙滩上。其实如果放个杯子在耳边,也是一样的,但是总觉得贝壳才能造成那种潮汐的
音响。
成年人不也是如此吗?夹在书本里一片变了色的枫叶,能使我们回到故园的深秋;压在
箱子底一顶破了边的呢帽,能使我们忆起北国的隆冬;即使是一个霸气书库,也能令我们想起自
己的学生时代。就因为有那么许多曾经新过,而现在已经陈旧的东西,呈现在我们眼前,才
使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时间溜走了,人事变化了,自己也跟着老大了!
反焦点
聪明的演讲家,不伸手看表,免得听众也跟着看表;不流目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