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你把规定和区别都抛入到了无底深渊里面去了,你认为这就是思辨的考察方式啊?你把这个当作是思辨的考察方式,实际上这里对谢林是有批判的,是对谢林的一种批判,而括号里面又有所保留,就是这种批判同时又有肯定,又有肯定,所以黑格尔的这个批判呢,他绝对不是一棍子打死,他总是在批判的时候,又看到对方他所具有的某种价值,这个地方它的价值就是如果它是发展出来的,或者是由自身证明出来的,那么区别与规定在无底深渊里面消失了,这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就是在自由这个概念里面,区别和规定都不存在,反过来,所有的区别和规定都是自由所建立起来的,由于自由,才建立起了区别和规定,由于有这个无底深渊,没有根据的东西,才建立起了所有的根据,在黑格尔的本质论里面就谈到了这一点,谈到根据的时候就谈到了这一点,但他在那里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自由,自由是在本质论的最后阶段才出现的一个范畴,但是已经被自由的原理打下了基础,这句话已经开始批判谢林了,前面呢好象还是泛泛而谈,就是当时的时代风气,占上风的那些直接知识的流派,包括雅可比啊,包括费希特的某些成分,包括谢林、理智直观,他们强调理智直观,谢林甚至强调艺术的直观,这些人,都是笼而统之地谈,而这里呢就开始针对谢林了,下面讲,现在,考察任何一个有规定的东西在绝对里是什么的时候,不外乎是说:此刻我们虽然把它当作一个东西来谈论,而在绝对里,在A=A里,则根本没有这类东西,在那里一切都是一。
现在,任何一个定在,要考察它在绝对里是怎样的,就在于仅仅这样说:此刻我们虽然把它当作一个某物来谈论,而在绝对里,在A=A里,却根本没有这类东西,在那里一切都是一。
“现在,任何一个定在”,我改了几个字啊,“任何一个定在,要考察它在绝对里是怎样的,就在于仅仅这样说:此刻我们虽然把它当作某物来谈论,而在绝对里,在A=A里,却根本没有这类东西,在那里一切都是一”,这接着上面来的,上面就已经涉及到谢林了,这一句呢也是针对着谢林,他说“现在,任何一个定在”,任何一个实存的东西、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要考察它在绝对里是怎样的,就在于仅仅这样说:此刻我们虽然把它当作一个某物来谈论,而在绝对里,在A=A里,却根本没有这类东西,在那里一切都是一”,这个是谢林的一个说法、一个观点,一切其实都是无差别的同一性,绝对是无差别的同一性,没有任何差别,一切都是一,任何一个定在,定在就是有差别的东西了,***,***就是这个跟那个不同的,海德格尔说此在,此在,每个人都不一样的,你是此时此刻的这个你,张三,他是此时此刻的这个他,李四,张三、李四,他都是此在,都是定在,都是具体的某时某刻某地某人,一个存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存在,“要考察它在绝对里是怎样的”,那么这样一个具体的存在在绝对里是怎样的?从绝对的眼光看是什么呢?或者说,从上帝的眼光看是什么呢?绝对就是上帝嘛,“要考察它在绝对里是怎样的,就在于仅仅这样说”,怎么说呢?“此刻我们虽然把它当作一个某物来谈论”,此刻、此时此刻,***嘛,我们把这个***当作一个某物来谈论,它好象还是一个东西,但是“在绝对里,在A=A里,却根本没有这类东西”,从绝对的眼光来看,从上帝的眼光来看,从绝对同一、无差别的同一、A=A的同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却根本没有这类东西”,什么张三、李四、这棵树、那幢房子,根本就没有,一切都是一,因为上帝是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你谈到张三、李四、这棵树、那幢房子就有差别了嘛,当然我们可以谈它,此刻我们可以谈它,当成一个某物来谈,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暂时我们在谈它,但是你回到上帝那里,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张三、李四都要死的,这棵树也要死的,这幢房子要垮的,将来都会消失,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所以你从一个绝对的眼光来看,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一样的,有点庄子齐物论的意思了,一切区别归于消灭,“在A=A里”,这个地方有他的逻辑、他的形式逻辑,费希特也好,这个谢林也好,他们都把他的最高的原则归到形式逻辑的A=A,自我同一性,绝对他是一种自我同一性,它看起来、我们看起来好象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有自然界、有人类社会、有个别的人、有精神产物、有历史等等,而在上帝看来,根本就没有这类东西,上帝仍然岿然不动,A=A,上帝还是上帝,上帝就是上帝,存在就是存在,从这个眼光来看,一切都是一,当然黑格尔后来曾经在《哲学史讲演录》里面批判这个谢林嘛,也就是说你把绝对的同一当作绝对的,其实,它已经是相对的了,绝对的同一,无差别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同一跟差别不同,同一就是跟差别不同的,所谓无差别的同一性,就是同一跟差别不同,同一跟差别不同,那它就是一种差别了,同一它本身就是一种差别了,因为它跟差别不同嘛,这不是一种差别吗?黑格尔调侃谢林,调侃谢林的最高原则,就是说你实际上那种绝对同一性是不可能的,所以黑格尔也强调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同一性,他恰好是把对立的概念放在同一个定义里面了,你真正要讲同一性、绝对的同一性,那就是有差别的,只有有差别的同一性才是绝对的,虽然在概念上、在形式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个说不通,所以它才是绝对的,它才能够通过自身的矛盾把所有的东西发展出来,它才能够成为绝对,这个是黑格尔对谢林的一种批判了,下面就更明显了,他说,
无论是把“在绝对中一切同一”这一知识拿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的知识,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那个黑夜一样,这两种作法,都是知识空虚的一种幼稚表现。
无论是把“在绝对中一切相同”这一知识拿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要求实现的知识,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那个黑夜一样,这都是知识空虚的一种幼稚。
“无论是把“在绝对中一切相同””,它这里翻译成一切同一,我们把这个同一把它保留下来,保留给***,***我们通常翻译成同一,形式逻辑***,这个词呢翻译在同一性,把这个***、***翻译成相同,“无论是把‘在绝对中一切相同’”,或者一切同一,这样理解也可以,“这一知识拿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要求实现的知识”,它这里时掉了一个,“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要求实现的知识,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那个黑夜一样,这都是知识空虚的一种幼稚”,这是很有名的黑格尔对谢林的一个批判,就是“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也可以把它浓缩为“黑夜关牛,一切皆黑”,这是谢林的绝对同一,没有任何差别,那都是黑的了,但是谢林认为那都是光明的,但是黑格尔讲,在绝对的光明里跟在绝对的黑暗里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因为你没有差别嘛,绝对的光明就是绝对的黑暗,没有差别,那你什么也看不见,一片光明就是一片黑暗,只有有了差别,有明暗的对比,你才能看到任何东西,这句话是明确地、是明显地在批评谢林,“无论是把‘在绝对中一切相同’”这是谢林的命题,谢林的命题就是“在绝对中一切同一”,“这一知识拿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要求实现的知识”,拿来对抗那种知识,就是说这样的知识是绝对的,而其他的知识都是相对的,都是未完成的,那都是不值得你去注意的,按照谢林的这个绝对的观点来说,我用这样一个最高的知识,可以用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要求实现的知识”,这个是前面讲的,这两方面相互对抗,一方面呢是绝对知识、直接知识,另一方面呢是这个要求有区别的,要求有内容的,要求有内容的,指责这个近代的科学还不完善,还没有内容,还是空洞的,那一派,那一派现在虽然已经沉寂了,但是还是被批判的一个对象,他们不作声了,已经不时髦了,最时髦的是谢林他们的??哲学,但是他们总是把那种已经过时了的哲学当作靶子来加以批判,“在绝对中一切相同”这样一个知识,总是把它“拿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要求实现的知识”,无论是这个对抗,“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那个黑夜一样,这都是知识空虚的一种幼稚”,这里有两个层次,无论是……,或是……,这两个层次呢一个是这个从这个对抗的方面、从否定的方面来说的,另外一个呢是正面的方式来说的,从否定的方面,用绝对的知识来否定那些世俗的知识、那些已经被熟知的、已经被规定好了的知识,用绝对知识来批判那些、前一派那些要求有内容的、要求有规定性的那些认识观点、那些知识观点,后面这个层次就是“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这个是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来讲的,就是你批判那些东西,那你主张什么?那我主张就是黑夜,绝对的同一那不就是黑夜吗?
“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那个黑夜一样,这都是知识空虚的一种幼稚”,不管你是批判别人也好,你是宣称自己的主张也好,这两方面都表现出知识空虚或者幼稚,知识空虚就是没有内容,幼稚就是没有发展,没发展起来,还停留在起点上,幼稚就是停留在起点上,停留在起点上你这就是空虚了,没有把内容发展出来了,下面,——形式主义既然在备受近代哲学的指斥和谴责之后,还又在哲学里面再生了出来,可见它的缺点虽然已为众所周知,但在绝对现实的知识没完全明了它自己的本性以前,形式主义将不会从科学里消失掉的。——
——形式主义既然在备受近代哲学的指斥和谴责之后,还又在哲学自身里面再生了出来,可见它的不充分性虽然已为众所周知并被感到,但在绝对现实的知识没完全明了它自己的本性以前,形式主义将不会从科学里消失掉的。——
形式主义,他把它归咎于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备受近代哲学的指斥和谴责,形式主义很早就有,在这个康德以前,独断论他们就被指斥为形式主义,就是形式主义,形式逻辑,这个康德的先验的东西,之所以要提出先验的东西来,就是为了跟以往的形式的东西相对抗,以往的形式逻辑,用形式逻辑来证明很多东西,比如说证明上帝存在、证明灵魂不朽、证明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都是通过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备受近代哲学的指斥和谴责,从康德开始,就在批判这种形式主义,批判人们这个迷恋于形式逻辑的那种形式,但是呢“又在哲学自身里面再生了出来”,经过康德一系列批判,形式主义居然还没有被批倒,而且在本身里面又恢复了生气,又再生出来了,这种形式主义,当然这种形式主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逻辑的那种形式主义,还有形式逻辑的形式主义,比如说A=A,刚才、刚才讲的,这还是形式逻辑,谢林和费希特他们的依据还是形式主义,康德其实也是这样,康德虽然超载了形式逻辑,但是他对辩证逻辑的理解还是形式化的,谢林和这个费希特呢就更加经常被黑格尔说成是形式主义的,就是比如说费希特的三大原理,自我建立自我、自我建立非我、自我通过非我又建立起绝对自我,这就是、就是形式逻辑里面的同一律、矛盾律和这个充足理由律,这三大规律,按照这三大规律,费希特就建立起他的三大原理,谢林仍然是这样,我们刚才讲的***这个词,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用法,从几何学那里拿来的,而且他的这个A=A呢也是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里面拿来的,这个已经在近代哲学那里已经遭到谴责了,“还又在哲学自身里面再生了出来”,又变成哲学自身的原则,形式逻辑本来是作为一个方法论的原则受到了谴责,按照形式逻辑为论证上帝存在,这只是、形式逻辑只是一个方法论,那么在近代哲学自身里面呢,它不仅仅是方法论,它还是本体论呢,形式逻辑本身成了本体论,“可见它的不充分性虽然已为众所周知并被感到,但在绝对现实的知识没完全明了它自己的本性以前,形式主义将不会从科学里消失掉的”,形式逻辑的不充分性虽然已为众所周知,包括谢林和费希特这些人,包括康德这些人,他们都意识到了形式逻辑的这种不充分性,它是低层次的,他们是感到了,感到了它的不充分性,“但在绝对现实的知识没完全明了它自己的本性以前”,“绝对现实的知识没完全明了它自己的本性”,在这之前,形式主义将不会从科学里消失掉,人们往往总是又不由自主地回到形式主义,因为绝对现实的知识对它自己的本性还没有完全地明了,那么这个本性是什么呢?
这个本性应该就是从内容出发的一种逻辑,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现实知识的本性,现实知识的本性,那就是辩证逻辑的本性,黑格尔才真正把它辩证逻辑的本性把它树立起来,前人,康德、从康德到谢林,他们都涉及到了、都触及到了这个本性,但是都没有明确意识到,它到底它的本性何在?他们还是回到了形式逻辑这一套方法论这个基点来做一种形式化的理解,所以辩证逻辑在他们那里都没有建立起来,只有到黑格尔这里才第一次建立起来,在此之前,形式逻辑不会从科学里消失掉,因为现实知识的本性没有、没有达到自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