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初三、高三这几个阶段,孩子面临着升学,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都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就慢慢多起来。直到他们进入大学、走上社会,新的环境又会产生新的失衡。
人的一生就是在防止与克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家长千万不要认为一次解决了心理问题就可以一劳永逸。关键是我们如何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让孩子的心理健康逐渐完善,能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独立面对现实,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较快较顺利地度过困难时期,尽早取得与社会、与人、与环境的心理平衡。
心态制约考试成绩
我从1996年开始研究高考,用自己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近4万名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表明,大约有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系。
根据研究,考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与他的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成绩成正比,换句话说,心理素质越好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也越好。当然这是从整体上来讲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种情况。
另外我发现,不少学生非常努力刻苦,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根源是存在心理问题。例如,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学习有压力、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平衡等等,这类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调整好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半。
以家长的言行感染孩子
有一个18岁的女孩,走路时屁股一扭一扭的,和她妈妈如出一辙,同学们都半开玩笑地说这走路姿势是她妈妈遗传给她的。其实,妈妈的行为习惯不可能真的通过遗传基因“遗传”给女儿,而是通过“感染”等心理机制传给了她。这个女孩从小就跟在妈妈身后走路,看她一扭一扭的,自己也就不自觉地一扭一扭,逐渐习惯成自然。
还有一位高三的男孩,他父亲说话时总是没开口就先咳嗽几声,右手还使劲往下甩。结果这一套全被孩子“学”去了。他跟同学说:“我不咳几声就说不出话来,不甩手就感觉说话没力气。”
北京市有位考生姓赵,平时成绩一贯很好,一模时却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他心里很不踏实,因为通常的说法是“一模最能反映高考成绩”。二模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分数还不如一模,他就更紧张了,因为事实上二模的难度低于一模。
不过,当孩子的父亲了解这些情况后,并不责备他,反倒对他说:“有实力终究会考好的。”父亲说的话让他感觉很实在,乐呵呵的神态也让他在情绪的低谷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直到高考前两天,父亲也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千叮咛万嘱咐”,看起来泰然自若,父亲稳定的情绪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安慰。
2004年6月7日,他以平常的心态独自去考场,在路上不断地默念父亲的话:有实力就能考好,有实力就能考好,有实力就能考好。连续几场考下来,他的发挥都很正常,总成绩超过600分,实现了自己的第一志愿。
家长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父母积极的心态必定会使孩子产生良好的回应,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反之则产生负面影响。大人唠唠叨叨,孩子则心绪不宁;大人沉默寡言,孩子则精神抑郁;大人喜怒无常,孩子则情绪不稳;大人神色慌张,孩子则忐忑惊恐;大人丧失信心,孩子则消极颓废……
营造安静、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每个考生的家庭居住条件不同,对他们心态产生主要影响的不是房屋面积的大小,而是家中是否有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
我曾经访问过300多个省级高考状元,他们大部分来自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的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而他们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努力为孩子营造一块安静的空间,不打扰他的学习。
比如2004年高考的广东省状元是个女孩,和家人挤在一间40平方米的屋子里,父母的床和女儿的床只间隔一米。但是这个家庭的氛围特别好,彼此相处和睦。而另外有些人家,房子足有100平方米甚至200平方米,但互相不是唇枪舌剑,就是冷眼相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可能造就截然不同的孩子。
怀有一颗平常心
孩子一进入高三,家长就精神紧张起来,整天话题不离“高考”二字。广告里说什么参考书好、别的家长推荐什么教辅,跟着乱买一气。买回家以后,有的家长客气地建议孩子做一些那上面的题,有的家长很武断,强迫孩子做某某学校的题。其实,这些事情属于老师的职责范围,不必家长操心。平平常常地对待高考是最好的心态。
孩子需要定期心理健康测试(1)
家长要定期(例如两个月)对上高三的孩子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保留测试结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对于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测试和身体健康检查一样。有时候人觉得身体不舒服,但是也说不出是什么毛病。比如腰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劳累还是劳损,或是肾脏有病?只有进行必要的体检,明确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明显疗效。心理健康也是一样,有时感觉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情绪低沉,那么经过科学的专业检验,使用标准化的心理健康量表,就能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已经测试了4万多名中学生,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它的信度、效度都很好,已经标准化了。通过该表测量一个考生是否有、有哪方面的心理问题,达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解决,都非常有效。
当然,除了心理健康量表之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再细查某一方面的心理状况。比如考生有考试焦虑的表现,我们可以进一步细查,他的考试焦虑究竟来自对考试情景的焦虑,还是来自对家庭压力、学校压力的焦虑,他的身体表现、心理表现如何等等。这样充分了解考生所患焦虑的情况,也可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问题。
我特别要说明,心理问题种类很多,在人的一生当中也会经常出现。比如抑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只不过程度时轻时重。高三的考试比较频繁,每一次考试的结果对考生都是一个刺激,考得好心情好,考得不好心情不好。家长非常有必要在家中常备心理健康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通过定期测试,了解孩子产生焦虑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及时疏导。
家长有时只看到孩子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孩子情绪的变化是哪方面原因造成的?表现程度如何?和其他什么心理问题有关?这些都可以经过心理健康测试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答案。
比如北京的一位齐先生,他的儿子在高三下学期说话少了,经常坐着发愣。他觉得孩子心里似乎有事,但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解决。
他找到我说:“王先生,你看怎么办?”我给了他一份心理健康量表,让他回去给孩子测一测。孩子倒很合作,他也认为自己近来心里不太痛快,又说不清楚怎么会这样。
测试结果是:焦虑、抑郁的状态存在。细问一下才知道,开学后学校里进行了模拟考试排名,他考得很不好,心情低落,害怕再考时还考不好。他爸爸很纳闷,孩子高二时成绩一直不错,期末考试在班里名列前茅,怎么这次成了中等偏下?
根据我的经验,很可能是孩子在暑假里玩电脑玩疯了,或者是上网过多影响了学习。这位齐先生请我跟他儿子谈谈,因为我比较了解情况。
还没等我开口,孩子就说:“王老师,我为什么没考好,就是暑假里玩电脑太多了。当时我心里想,高二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玩,期末考得不错,该放松放松了,等上了高三再拼命学吧。哪知道暑假里玩得痛快,可一点书也没看,开学后再看书就感觉很生疏,过去会的东西也忘了不少。加上高三开学之后学习进度比较快,感觉有些跟不上,后来考试又没考好,压力就大了起来,整天提心吊胆的。”
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我又和孩子聊了聊,找出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原因,那么就针对他的情况去加以解决。目前主要是让他心态平和,正确对待现状,承认没考好的事实,建议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三的学习当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状态进入,再加上抓住老师讲课的要点,每天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掌握住基本的东西。这样经过一个月,孩子的心情就相当平和了,功课也跟了上去,成绩逐渐提了起来。
北京有位郝女士,女儿上高三之后,每天回家都不爱讲话,自己也不好问她。眼看快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了,郝女士担心孩子的非正常心态会影响成绩,非常着急。后来,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试显示孩子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心态不平衡。
据我分析,存在抑郁现象又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根源很可能是在同学关系处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来找了一个机会,我装作若无其事地和这个女孩子聊天,听她道出了心事。
原来,外班有一个男生跟她是初中同学,高中后虽不在一个班,但也经常接触。近来这个男同学常常来找她借笔记,因为她们班的语文老师课讲得非常好,每年带出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普遍高于其他班的学生。
借笔记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两人接触多了,她发觉那个男同学在他们交往时注意力不集中,说起话来也不像过去那样爽直。同时她对这个男孩也有一种思恋之情,与他不在一起时心里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了,因此她在学习时就有些分心,不像过去那样全神贯注了。
她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心里也不痛快。我则根据我的经验给她提出一些建议供她参考。半个多月以后,这个女孩跟我讲:“王老师,我参照你的意见去做了,觉得效果不错。我现在心情很好,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高三的学生,心态变化往往比较明显。而家长定期地、并在孩子发生心理变化时及时地为他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大有裨益。
第一,这样做能基本准确地捕捉孩子心理状态的信息,帮助他及时有效地调整、恢复心理健康,而不是等问题严重了才去补救。
第二,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一般都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减少在学习上的损失。
第三,无形中教孩子逐渐学会自己解决心理问题。让孩子自己树立一种意识,经常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问题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尽管家庭的帮助非常重要,但主宰心理健康的还是孩子本人。
总而言之,高三考生在这一年中出现了心理问题不需要去找心理医生,只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每一阶段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该用什么方法去应对,再加上家长从侧面帮助、暗示、感染,应该说大部分心理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
家长与老师常联系
孩子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由老师引导;晚上回家做作业,则由家长陪伴。因此,家长和老师都缺乏对孩子心理上全面的了解,需要彼此多联系、多沟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高三年级召开家长会时,多数家长会提前15分钟到位,秩序也非常好。老师介绍情况时他们认真听,有的还记笔记。这反映出每一个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非常配合学校的工作。不过,也有相当多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积极主动,平时却缺乏和老师沟通,认为孩子有了问题老师会和自己联系,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哪怕最负责任的老师也很难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透。
这些家长可能是顾虑到,高三的老师都很忙,自己再经常找上门去,打扰他们,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对老师来讲,家长多采取主动联系是件好事,因为老师一定也正想了解孩子在家里方方面面的表现,这时候您就主动上门了,怎么会不高兴呢?
有一个高三女孩的母亲听了我的这番建议,开始经常主动地与孩子的老师联系,而不再是只在家长会上打个照面。
一模考试那天,这个孩子表现得和平时一样,气定神闲。妈妈觉得这孩子“没进入状态”,有点疲沓,便找到了她的班主任老师。老师告诉妈妈,孩子最近正在有条不紊地学习,她过生日那天,同学们每人送她一件小礼物,她还送给老师一块糖,这些都是好的平和的表现。
这样一来,妈妈心里也就踏实了。原本她想提醒女儿:“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紧不慢的!”但是和老师交谈后,她认为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是一致的,说明心态很从容,并非“没进入状态”。假如家长不向老师征询意见,贸然对孩子提出批评,就很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的伤害。
除了班主任老师以外,家长还要注意联系任课老师,特别是孩子不感兴趣的课程或考试成绩不好的课程。出现这些情况是什么原因,任课老师往往比较了解,家长也可以通过与老师配合,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提高每科成绩。
有一位姓邵的高三学生,英语成绩比起高中前两年,明显地有所退步,而除此以外的其他课程都学得很好。家长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了解到,她对英语老师“有看法”,因为英语老师经常说话带脏字,很不文明。所以,孩子不愿听他讲课,也不愿意做他留的作业。
我建议这位家长,不妨主动去找英语老师,从侧面比较委婉地反映一下孩子的心态。既让老师明白学生对他的看法,又不伤害他的自尊,还能促进师生关系。因为这件事老师的确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能改正说粗话的习惯,扭转孩子的看法,有助于孩子把这门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