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位北京考生的父母非常重视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约定大年三十以前,每天晚上只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以免孩子复习受到影响。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商量着这两天应该看看电视,欢快一下。但父母提醒孩子要抓紧早晚时间复习,不要光全把心思放在玩上。过了初三,原来的约定又恢复了,父母除了《新闻联播》什么节目都不看。
知道孩子要高考,亲朋好友也很谅解,一般不去家中打扰,通电话也尽量长话短说。偶尔有人提出想登门拜访,父母也会为了孩子婉言谢绝。
这样一个寒假,孩子丝毫没有耽误学习的进程,身体和心态也得到了很好的舒展。正是因为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孩子对高考充满了信心。
开学后到三月底、四月初家长怎样帮助孩子?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不少人认为,到了该冲刺的时候了,需要拼一拼。而只要拼就会有成绩,只要投入时间就会有结果。这个话在一般意义上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有一个分寸。在高三下学期,过于强调时间已经不适当了。
高三上学期我提出一个口号:“抓紧时间、提高效率。”高三下学期我提出的口号则是: “不打时间战,要打效率战。”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果,一小时要有一小时的效果,而不在于拼时间。每天夜里两三点以后才去睡觉,每天白天上课就无精打采,那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家长在高三下学期开始,要警惕孩子“拼时间”的倾向出现,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纠正。最重要的是在开学后这段时间里,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帮孩子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比如说,每天晚上最好不超过11点半睡觉,这就是一个限度,让孩子在睡眠上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尽管不算特别充分。
每天做到复习有计划
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制定一个每天的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更不能为了一门功课的复习,整个晚上照顾不到其他课程。
案例
北京考生钱某喜欢数学,成绩也很好,所以他每天回家之后光做数学,老师没布置的题
也不放过。万一哪道题不会做就硬着头皮想,把一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耗进去了,其他学科顾不上学。
高考既要考数学,还要考语文、英语和综合。仅仅一门课学好了,其他课复习不好心里
也不踏实。
案例
考生武某在新学期中,妈妈特别叮嘱他:“如果你计划每天留给数学一个小时,在这一小时中能把大部分作业做完就可以了,一两道难题暂时没思路就先放在一边,因为很可能一晚上也没有眉目,反而把其他学科的复习计划冲乱了。要记住,每天完成计划中的大部分内容就是成功。”
我赞成这位母亲的说法。在这个时期,考生不必要求自己将每门课的全部作业都做完,当然能都做完更好,做不完就把那些难题放在其他计划完成之后再去考虑。就算当天晚上确实没有时间,也可以放在以后来做。
家长一定要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道理:高考并不要求考生答对所有的题。否则,高考状元的成绩应该是满分才对。只要高考时能确保80%的正确率,就能得600分,相当了不起。
武某在第二学期中,始终记住这个道理,心态平和起来,感到每天都有进步。哪怕遇到难题也很坦然,不急不躁。开学后第一个月,他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模考试成绩比开学初提高30多分。
做好开学初考试的心理调节工作
大多学校在高三下学期开学时,都对学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目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使老师心中有数,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而这次考试结束以后,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有的孩子这次模拟考试成绩很好,可能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水平挺高。针对这种现象,家长要给孩子讲明:模拟考试成绩的确是学业水平的重要表现,但毕竟只测试到他的一部分实力,并不能反映整个学习状况。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的薄弱环节。当然,家长也不要忘记鼓励孩子:这个学期第一步走得很成功,要以良好的心态去继续备考。
还有些孩子,开学初的模拟考试并没有考好,成为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比如有一个考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是585分,第二学期开学初却只考了562分,导致情绪波动很大,认为自己经过一个寒假的努力,成绩不升反降了。
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做通思想工作。“不升反降”的理解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两次考试的题型不同,成绩的变化只能说明考生对某些题型掌握得好一些,对另一些掌握得差一些,并不能由此断定学习的“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这次失利的因素是什么。是功夫下得不够还是心态不够平稳,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还是答题策略缺乏技巧。
通过开学初的考试暴露出问题,继而找出解决的方法,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成功。不要仅仅着眼于分数,还要看到分数背后的启示。
家长还要注意的是,孩子开学考试后不要急于追问分数,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委婉打探,或让孩子主动说出来。否则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尤其是没发挥出正常水平的考生,本来就沮丧,父母的追问容易使他感到被孤立,不但要努力扭转学习局面,还要应付父母的苛责。
正确对待一模考试
“一模”是高考前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模拟考试,对考生的心态影响很大。不但考生、老师要重视一模前后的心理调试,家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这次考试。
首先家长对一模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模的题型种类、各题型所占比例、每题得分、考试时间等都与高考大致相同,尽管不可能完全一样。
究竟家长要不要过分重视一模呢?有的家长对待一模就像对待高考一样,特别紧张和忧虑,认为这次考试就决定了高考的结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这样紧张的心态也会通过模仿、暗示、感染等心理机制传染给考生,增加了孩子的紧张情绪。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首先自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一模,对一模有个正确态度。
第二,一模前后,家中的气氛要和往常一样,平时做什么现在就还做什么,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怀。有的家长,走起路来小心翼翼,说起话来窃窃私语,晚上一会儿给孩子送牛奶,一会儿给孩子拿苹果。在这种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中,孩子首先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关爱,而是一种“眼巴巴”的期望,令他不安。
第三,家长应该注重跟孩子沟通,帮助他释放内心的压力,但方式要自然。勉强地、没话找话地去“硬套”孩子的想法,会被孩子敏感地意识到,从而对父母心怀戒备。在这个时期,家长对孩子说话的总体原则是:“一模考试尽力而为。”就让孩子尽力去考,考多少算多少。在这样的体贴下,孩子一定会尽力去考。切记不要施以过高的期望。有的家长爱跟孩子念叨:每门课要考多少多少分,总共要考多少多少分。这样讲起不到任何有益的作用。
案例
考生齐某在一模考试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包括单科成绩和总成绩,但又觉得凭自己的实力到达这个目标有困难,因而十分紧张。
为何要将目标定得那么高呢?他认为,一模成绩决定了高考成绩,只要能达到目标,报考重点大学就有希望,否则肯定“没戏”了。
一天晚上,他和妈妈谈到自己的想法,妈妈非常直爽地告诉他:“自己盲目定一个目标,可试卷的难易程度根本没法预知,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变化因素,很难保证结果能如愿。考多少算多少吧,只要正常发挥,考出的成绩就是自己的学习实力。真实地了解自己在学校里的排名,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还能再提高一步,为什么要为了一个目标去伤脑筋呢?”
齐某听到妈妈一番话,豁然开朗,在一模考试中正常发挥,个别科目甚至超水平发挥。结果考试成绩比他预定的目标还高出18分。
第四,提醒孩子一模前不要睡得太晚,最好在11点半或12点以前。不少考生在一模前拼命努力,甚至连续几天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却完全打不起精神。成绩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造成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更重大的损失是,考生因此错过了一次客观、真实的摸底机会,从而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在同年级考生中处在什么位置。
案例
某考生一模前一天晚上认为复习还不到位,该看的还没看完,该做的还没有做,心中很着急。他对妈妈说:“今晚够呛了,还有好多事没有干呢。”妈妈心疼孩子,便说:“宝贝,妈妈陪着你,你几点睡妈妈几点睡。”她一会儿给孩子送点吃的,一会儿给孩子送点喝的,一直到四点才睡觉。两个多小时后,孩子又被叫醒,直接上了考场。
可想而知,在这种疲惫的状态下,不可能神志清醒地去答题。事后这个考生很有感触地说:“与其发挥不好,还不如不开夜车呢。那天晚上我就是什么都不看,也不至于考成这样啊。”
第五,家长不要追问一模的成绩。不少家长因为重视这次考试,恨不得从考试结束那天起就不停地追问:分数下来没有?数学考了多少分?语文考了多少分?
家长这种急躁的心绪会加重孩子对一模分数过分的重视。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会增加他的心理压力。因此我建议:一模之后,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提及分数家长不要追着问。
第六,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一模的分数。一模对于高考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不论孩子考得如何,家长都要让孩子明白:一模的成绩不等于高考的成绩。每个考生在一模当中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聪明的做法是自己善于总结,并且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这就是一模的成功。
我多年的研究表明:一模心态调节好,高考时常常能正常发挥。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考生黄晓庆就是一个例子。一模发挥失利,以平常心态查漏洞,找原因,高考时成为当年辽宁省文科状元。黄晓庆的一位同学平时与她成绩不相上下,一模也没有考出真实的水平,却就此乱了方寸,高考成绩比黄晓庆低五六十分。
考前半个月家长做什么
帮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
从学校集体复习到家里个人复习,从有老师辅导到自行安排进度,环境变了,学习的气氛也变了。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形式呢?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要有一个作息时间表。这时候,有三种情况应该防止。
第一种情况是,有些考生觉得箭在弦上,该拼命了,于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这样不求效率、死拼硬拼的做法增加了孩子的身心压力。记得多了,背得也多了,可关键时候发挥不出来,实际上是吃了亏。
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规划一个按时间办事的复习方法。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别要复习几个小时,从几点到几点,中间要留有余地,也就是文体活动时间。当然不是让他花几个小时去游泳或健身,而是在两个科目的空档中间去散散步,跳跳绳,或听听音乐。把这个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就很好。一天之中,拖拖沓沓地连轴转,转上12到13个小时,真正的效果却可能还不如高效投入8小时甚至7小时。另外,每天午饭后休息20到30分钟,再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午睡,对于养精蓄锐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种需要防止的情况是,有的考生独自复习不知从何下手,坐不住,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其实,“心不沉”也是紧张的一种表现,对高考信心不足。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镇定下来。不要希求孩子的成绩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能上一个很大的台阶,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半个月以后能考出当前的水平,就是成功!
另外,面对孩子的慌乱,家长千万不要拿他与别的孩子攀比,不要说“你看人家谁谁报什么学校”这样的话,孩子听到了只能更加心烦和更加惶恐。办法还是一样,帮孩子制定合理学习时间,让他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业。
第三种情况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平时成绩较差、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一旦回家自习,很难保证不去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上网、看电视、打电话聊天等。家长要对他们多加提示,比如,让孩子在备考期间不要打开电脑,或是与他商量暂时把电脑收起来。只要家长态度得当,孩子对这样的建议通常都能够接受。
特别是那些考本科希望不大的孩子更要提醒。他们往往存在破罐破摔的心理,觉得能考上一个专科就不错了,所以也就不再努力,能玩则玩。其实,这样的考生利用考前半个月还是能做不少事情,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巩固巩固,已经记住的东西也要消化、熟悉。“碰运气”的侥幸心理万万不可取。
保证孩子三餐饮食卫生
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在家复习,午餐就是问题了。俗话说“午饭要吃好”,父母不能让孩子凑合。有些家长给孩子一些钱,让他自己去外面吃,而孩子可能为了节省时间,就近找一家小店,卫生没有保障。吃坏了肚子不但身体受损失,心里也觉得倒霉,不舒服。
因此在这期间,家长要想办法保证孩子一日三餐的营养和卫生,最好在家里吃。比如,父母早上把饭菜做好,让孩子中午自己热一热,再叮嘱他多吃水果和蔬菜。如果到外面吃,一定要选择比较干净的地方。
5月底6月初,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孩子往往喜欢吃些冷饮。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过多过凉,否则容易出现问题。曾经有一个考生因为考前吃冷饮,引起腹泻,在医院打了三天点滴,功课丝毫没有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