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复旦进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向复旦进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煌瀑粮鹑耍淮耸庇Ω米龆夷芄蛔龅氖拢驮诖耸弊觯煌涎拥轿蠢础�

    1933年新年伊始,《东方杂志》举办题为〃新年的梦想〃征文,在应征回答〃梦想的中国〃的百多人中,梦想〃大家有饭吃〃者有之,梦想〃大同世界〃 者有之,等等,鲁迅读过后十分感慨,他认为梦是好的,但更应面对现实,并且深情地说:〃然而要实现这(梦)境的人们是有的,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将来的现在。〃奉劝那些〃梦〃将来成功,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人们,再不要拖拖拉拉,延误光阴,而要致力于达到这一种将来的现在,从今天就立即行动起来,今天行动,不是比明天要早20多小时吗!?

    

向复旦进军 3。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模式

    平庸的人轻视学习;单纯的人赞美学习;聪明的人利用学习。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劳逸结合法

    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

    西方有句名言,意思是: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在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学习效率公式:7+1大于等于8,就是每天7小时学习,1小时娱乐锻炼,效果大于8小时连续不断地学习。所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也是提高效率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学习的胜利意味着获得新知识,但学习消耗的却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味地发挥〃拼命〃精神,整天只知道学习,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只能是精疲力尽,学无所成。列宁十分反对这种〃学习狂〃的精神和做法,他说:〃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毛』泽东也曾责问鼓吹这种精神的人说:〃又叫马儿跑得好,又叫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学习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视觉神经在接受到外界的信号刺激以后,把信号传到大脑,引起大脑皮质响应区域的兴奋,信号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这种区域兴奋成正比例关系,即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兴奋就越高。大脑在这种兴奋状态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记忆理解等。一旦学习的时间超过大脑兴奋的极限,大脑皮质的该区域便由于工作过度,而逐渐失去兴奋的能力,开始由兴奋过程向抑制过程转化,于是疲劳就产生了。

    如果你发觉自己反复读一段文字仍然不能吸收,那就表明,你已经达到了一天学习量的最高峰,应该立即停止学习。科学家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一天学习最适合的时间长度是五个小时。如果你是精力旺盛的人,学习的时间会延长些。

    大脑是学习的机器,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学习作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样都会产生疲劳。当体力劳动产生疲劳之后,立刻休息片刻就可以恢复。但是,脑力劳动的恢复就不同了。即使停止学习,大脑兴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因此,对于大脑的保护就是休息和放松。

    爱因斯坦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首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当有人问他的业余爱好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小提琴。〃

    马克思在研究中一旦感觉到疲劳,就找出一张草纸,画一些图,借助这种方法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

    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在自己的大脑产生疲劳前,及时转换学习的内容,或通过休息和运动转移兴奋热点,巧妙地把紧张和放松交替在一天的学习中,保持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厚积薄发学习法

    厚积薄发,顾名思义,就是平日不断积累知识,到关键的时刻能够喷发出来的意思。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可以一『潮』而就的,它需要平日里对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它包括每一个公式的记忆,每一项语法的掌握,可以说每一位名人的成就,都是与始终如一地努力学习,认真积累分不开的。

    在学习上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不断地积累……积累……积累,以至于最终喷发。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切莫急功近利,只要踏踏实实地学好你每天该学的东西,最终胜利就会属于你。

    凭着平时的积累,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磨练出一套技巧,那么你就为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据《扬子江报》报道,2001年从江苏省高考阅卷点传出佳话,在作文评卷中,一位考生用古白话文写就的佳作不仅仅让阅卷的老师一致拍案叫绝,给了满分,南京大学也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

    积累得来的满分

    据了解,赢得满分的蒋听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小学时,他就开始阅读古典名著,《水跳、《三国演义》、《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高中开始,他就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文书写文章,偶尔也作诗、填词。据他的语文老师讲,得知蒋听捷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她既高兴又惊讶,蒋听捷真是闯出的一匹黑马!因为班上有好几个同学作文都不错,在区里比赛还得过奖,蒋听捷却不在其中,但蒋听捷常用古白话文写作,非常简练,有的寥寥数笔,却很有灵气。看来真是〃功夫在诗外〃。

    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平时深厚的古白话文基础,怎么能写出这样的美文!

    不动笔墨不学习

    怎样进行知识的积累呢?古人说:不动笔墨不学习。当你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最好拿出一支笔,顺手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写写画画,这和读一样重要。

    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书中介绍了这位伟人的读书方法……在书上画横线。他说:〃画横线的方法使他非常容易地在书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阅读之后最好不要忘记把有用的东西记下来。记录方式可以是卡片,日记,提要,心得,札记……

    〃这种方法是笨了点,也苦了点,但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 梁启超这样说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是你在听一堂课,或者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做一件别的事情,看电影,聊天,走路时,如果忽然有了好的想法,听到一句有启发的话,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都要把它们记下来,这些都是重要的积累。

    唐朝大诗人李贺就是这样成为诗人的,他的〃鬼才〃……奇思异想都来自他的〃纸袋子〃。

    托尔斯泰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积累人物素材的。他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他见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记录他们的故事、相貌、口头语、动作……

    积累的学习方法要做到:读书学习的时候,要在书上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你自己特定的符号;读书之后要做笔记,记录或者摘录下对你来说最有用的东西;平时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信息等;最重要的是,你要努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以迂为直,打牢基础

    人们常把学习比作万里长征,以此来说明学习的艰辛,任重而道远。却很少去想如何取得长征的胜利。以迂为直的战略思想,为我们长征胜利提供了一条成功的捷径。以迂为直,不是指导人们走弯路,而是指导人们如何以〃迂〃的方法达到〃直〃的目的。

    一位年轻的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小说家,便把孩子送到了当时法国国内最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的门下学习。

    第一次上课,那个想成名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精心写的两个习作,希望通过这两篇习作得到老师的指导,然后印成铅字。可是,他的老师只看了看他的习作,然后,便给他留了一项作业:让他去观察停在街上的拉车的马。老师对学生说:那里有许多马,你仔细地观察它们,然后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特征描写下来,让我通过你写的,一眼就能分辨出你写的是哪一匹马。

    这位年轻人开始放下写小说的念头,专心去观察描写那些马。后来他的老师不断地为他安排不同的观察对象,从一堆火,一棵树,到一个小孩,一个『妓』女,每次年轻人都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观察作业。这样,一直到十年以后,他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羊脂球》,震动了整个法国文坛。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青年小说家了,他的名字叫莫泊桑,继法国小说大师雨果、左拉、福楼拜等人之后,被排在世界文学大师之列。莫泊桑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且还应归功于他的导师为他制定的以迂为直的学习战略。

    与他的成功道路相同的还有大画家达·芬奇。达·芬奇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给他拎来了一篮子鸡蛋。开始的时候,达·芬奇还有些困『惑』,经老师的提示才发现,不同角度的蛋有着很细微的差别,每一个蛋都不一样。这样一来,达·芬奇通过画蛋苦练基本功,一练就是三年,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

    〃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大诗人陆游告诉自己孩子们的学习秘诀。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懂得基础的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基础知识人手。

    治学要治本。犹如做生意要有本钱一样,没有大本钱就不能做大生意。治学的基础越深厚,治学就越有成果。有的人急于求成,往往在学习一开始,便突飞猛进,结果舍本求末,欲速则不达。

    一个狼吞虎咽的人往往是消化不良的病人。真正敏捷的人,并非事情做得快,而是做得好的人。

    抓住听觉记忆与视觉记忆的最佳点

    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健康。真正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的人,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的人,而是学到了最有用知识的人。什么是最重要的知识呢?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就是对你最有用的,也是你听觉和视觉记忆最深刻的。

    爱因斯坦就卓有成效地掌握了这一法则,他说:在学习中要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而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做到擒贼擒王,而这个〃王〃就是重点,即你要获取的精华。

    

向复旦进军 4。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探险,你随着诗人进入奇幻与想象的领域;你看到小说家笔下的人生;你在神游中乘船沉潜到大海深处,忽而随着伟大的探险家游历极地世界;科学家带你进入实验室;而在阅读别人的传记中,你跟着此人奥妙的人生经历长吁短叹;在史学家的回顾分析下,你学到了鉴往未来,而哲学家则与你分享他的智慧。

    读书要有目的

    即使你自认为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每天你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阅读〃一些东西。如:杂志上的文章、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冰箱上的电话留言,以及最近的心情记录等。

    无论阅读什么,你都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将影响你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你绝对不会用看小说的专注去看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同样的,阅读报刊杂志的文章与看购物单的态度也会不同。没有阅读的目的,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漫无目的地看书,而且效率非常差。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确定读书目的〃的重要『性』。他们所持的态度往往是:〃滥『射』也会打到靶心。〃

    在你能够了解所要读的书……并将它〃牢记〃以前,你必须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眼前的东西。

    一、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所能给予的最佳答案是:〃因为老师说的〃,那这个答案可不够好哦!看来,我们得花点时间帮你找到更好的理由。读了一章就宣称:〃我功课做完了〃,那是没有用的。或许你还会将书本放在枕头底下,希望藉此慢慢地吸收书中的内容。

    除非你确定读书的目的,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虽然把整本书都翻遍了,脑子里除了记得各章的标题外,书中内容可就是一片模糊了。

    根据阅读专家的说法,读书的目的不外乎下列六项:

    1。为了掌握某种〃信息〃

    2。为了寻找重要的细节

    3。为了解答某个特定问题

    4。为了评估你正阅读的书籍

    5。为了应用阅读的资料

    6。为了娱乐

    拥有目的而读书,是增进理解力的第一步,因此建议你采用一些简单的技巧,藉以确定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

    二、从书中找线索

    每一本书都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首先是很快地温习指定课程,寻找你期待获得解答的问题。而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就后面列出的几个要素加以思考。

    就像报纸的大标题可以提供线索,让你大致了解报导的内容。以下要素也能帮助你看出某个段落或章节所要传达的信息:

    1。各章标题与小标题

    通常各章的标题与醒目的小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在一些教科书中,段落标题或刻意凸显的〃序言〃,更说明了作者所要陈述的内容。

    所以第一步,先把要温习的功课浏览一遍,只要注意各章节醒目的标题与小标题即可。

    举例而言,假设你在历史课本读到的标题是〃帝国主义的衰落〃,你就可以用这个题材设计下列问题:

    a。〃什么原因〃(what)导致帝国主义的衰落?

    b。〃是谁〃(who)造成帝国主义衰落?

    c。〃何时〃(when)帝国主义开始趋于衰落?

    d。〃为何〃(why)帝国主义衰落?

    e、〃何处〃(where)发生衰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