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焦点--财富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为焦点--财富篇-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思民拍案叫绝。一块小小的美国土地,经过精心策划的创意推向商业,浑然推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地理和历史的凝缩,多么了不起的文化商品化杰作!

    但一片强烈的反对声出来了。有人说,搞这样的活动,国内史无先例,加上国情和文化消费心理微妙,是否他只身退却了呢?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张思民没有退却,而是立下雄心,要在〃拥有一片美国〃之后,推上完全中国版的〃拥有一片故土〃这一更大型化的项目。

    张思民首先从可能的消费者中综合出他们的购买动机:或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参与,或作艺术品收藏,或作保值物,或作礼品赠送,或作增值物,或是纯商业投资……其丰富心态千差万别,张思民决定,不做引导,不做广告,先行试销。

    1992年10月12日,第一批〃拥有一片美国〃土地证书在深圳首次向国人亮相,两千份一抢而光。接着是海口,盛况如深圳翻版,再接下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几乎都争购如『潮』,国内外新闻媒体蜂涌报道,海王集团不仅名声大噪,作为代理商名扬美利坚本土,纷纷撞上门来谈生意求合作的美国客人也络绎不绝。

    海王之门,洞开如天。区区一个代理,招致如此之好的社会效益,是年轻的中国主办者们想象力界限之外的惊喜收获。

    他由此得到启迪。三思熟虑后,他登机北上,找到国家旅游局的领导。

    他竭力推荐自己关于筹划一项〃拥有一片故上〃的宏大构想:世界各地海外华侨8000多万,他们对祖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何不多一种载体给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与祖国同在?

    没想到一拍即合,原来旅游局领导也正在考虑做一系列大型的旅游项目。

    1992年12月26日,d京,人民大会堂。

    〃拥有一片故土〃工程组委会成立仪式正在举行。张思民坐在国家七个部委领导人中间,对这个工程方案侃侃而谈:在全国(含台、港、澳)选择36个景点,建立〃中华民族故土园\每个故土园占地10亩,折约960万平方英寸,象征祖国960万平方公里。

    海王集团出资购买土地,制作证书,向海内外发售。为海外炎黄子孙怀恋故土,寄托乡情提供一种方式。

    获得证书者则拥有全国各处故土园各1平方英寸土地,共计36平方英寸土地的使用权;将个人姓名永久镌刻于北京主园内花岗石墙面上;将个人姓名资料存入〃拥有一片故土〃工程电脑库中;免费参观各处〃故土园〃。可以继承、转让〃故土证书〃。

    此项活动工程浩繁、投数额多、风险大。

    消息一经披『露』,众说纷纸,赞赏声、反对声音有之,更有人讥笑嘲讽它是〃一个新时代的天方夜谭。〃

    可他毅然拍板,拿出数千万元作工程启动金。他宣布证书的销售收入除用于故土建设外,盈余部分将设立海王故土基金,用于褒奖那些在教科文卫体及社会公益方面的突出贡献者。海王不收取任何商业利润。据估算,这将是几十个亿!然而海王却以它超界限的方式加入了合作。

    翌年2月26日,〃拥有故土〃大型旅游工程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向世界宣布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1993年4月26日,〃中华民族故土园〃北京主园在北京昌平县奠基,李瑞环亲自为主园揭幕剪彩。海外知名人士靳羽西热泪盈眶,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外孙方怕豪也捐土10亩,一位菲律宾华侨代表海外8000万华夏儿女热情领受了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与此同时这一创举引起了热烈而巨大的社会影响。

    创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知名度,以适应长远发展,也许是张思民在故土工程中惟一的欲望。他的才智、冒险精神、策划实施力,在这一迄今的登峰造极之作中又一次被印证、放大。他竖起了海王事业的三角支架。

    商品文化化,妙!让商品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一种精神的境界,溶人民族的感情,为企业创造了坚实的声誉。

    适时调整策略

    海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过空前的自信膨胀后,张思民陷人事业低『潮』,在上下一片担心的情况下,张思民稳住阵脚〃收缩出击〃。

    和所有的一夜成名的企业家一样,张思民的自信心得到空前膨胀。1992年开始,海王号战车开始隆隆地开进几乎每一个可以触『摸』的领域:医『药』、房地产、旅游、文化、服装、食品、机电、vcd,甚至信息产业……1993年2月,深圳海王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团公司;而仅仅在房地产一个行业,海王集团就拥有近十个分公司。

    然而大大小小的问题也因此接睦而至:首先是金牡顿在市场上的增长疲软,并从此低水平徘徊;还有每一个领域都人才奇缺,每一个产业都无法做大做强;近十亿人民币的负债规模,尽管仍然小于海王集团的资产规模,但随着宏观调控的到来,所有在建项目都存在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资源配置难度一天天增加,这让海王集团的财务经理每一天都感到提心吊胆……

    一个不是很有钱的人家,买回了一头小恐龙,养到巨大无比,每天都要吃掉很多东西。而此时此刻,脸上有光的主人囊中羞涩了。1994年底,坐拥这头巨大的〃恐龙\32岁的张思民感到一丝清晰的恐惧。他既没有成熟的精神准备,也没有成熟的物质基础。张思民和当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一个点子掀起一股热情,一阵冲动投入一个产业,一步步踏入的正是产业多元化的泥潭。

    1995年春节张思民发现,深g;i的大街上和商场里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前些年每到春节全市人都走得干干净净,而今年,人们开始在深圳扎根,而深圳也似乎开始在越来越多闯深圳的人心里生根。

    然而海王的根在哪里?海王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企业的条件在哪里?

    随着眼界的开阔,张思民还认识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都是在一个行业里做大做强、拥有核心竞争力之后,再进人相关行业;更多的企业甚至永远只是在一口井里舀水吃!

    〃像金牡顿这么好的东西,在国际上也是很领先的一个产业,为什么没有把它的市场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实际上它的产值10亿元也不止,20亿元也不止,为什么没有做好叩1995年春节后的第一次集团办公会上,张思民自我检讨,痛陈形势,宣布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时期。

    然而对于一个在无数领域都已经出发上路的企业,〃二次创业〃首先面临的是〃退却〃而不是〃进攻〃。张思民将其比喻为:〃收缩战线,收拢五指,再集中精力打出'大医『药』'的拳头。〃

    话好说,事难做。收缩战线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把集团下属四五十个公司精简到十几个,但张思民骨子里心慈手软,潜意识充满人情,下不了精简的决心。〃二次创业〃因此一拖就是一年。

    〃海王的改革为什么难产张思民的助手张立军告诉笔者,〃其难度不在别人,恰恰来自张思民内心深处的抵抗,他太善良,心太软。〃

    缓慢的退却开始影响进攻的速度,提出〃二次创业〃的张思民几乎是立即就陷入了〃创业者陷院\直到1996年底,海王〃大医『药』〃的拳头也未能完整地打出去。

    1997年初,一份集团财务状况的报表递到张思民手上,严峻的财务形势令张思民彻底下了决心。在集团生存的大善良和〃情义无价〃的小善良之间,张思民终于迈过了这道人生与成长的瓶颈。

    1997年,海王资金短缺的状况更甚于1995年,它一方面源自〃退却〃的成本,另一方面源自医『药』制造领域的基础建设。1995年初,在张思民大医『药』产业的思路下,海王集团开始兴建〃海王工业城〃,总投资1。5亿元,几乎同一时间,海王集团筹建技术中心。

    这几项投资一方面几乎把海王的资金配置推到悬崖边缘,另一方面却也为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生产、开发及体制上的基础。所谓〃祸兮福之所依〃,这是张思民的一步险棋,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险棋经过转化,变成了一步大好棋。

    1998年4月,海王技术中心被几大部委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

    1998年6月,海王工业城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成为国内第58家获得glnp认证的医『药』企业。这一步迈得至为关键,因为从1998年7月1日起,没有获得gidp认证的企业,今后将不再有申报新『药』项目的资格。

    〃研发和生产能力就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力!〃张思民以此为基础,向深圳市『政府』申请〃上市指标〃,竟然〃意外〃地入了围。1998年12月18日,〃海王生物〃在深市挂牌上市,成为深圳股市第一只以〃生物〃冠名的热门概念股。

    经此一役,海王集团基本进入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

    确立〃大医『药』〃的产业发展方向后,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1999年张思民接触到一个〃木桶理论〃:企业的竞争力好比一只木桶,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有多高,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有多矮!

    海王的长木板在哪里?首先是海王工业城的生产能力;其次是由上市产生的资金配置能力;再其次是新『药』研发能力;最后是由海王从业多年所培育的人才生态环境。然而张思民发现所有的长木板均挡不住一块短木板所产生的流失,即市场营销能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90%的中层干部都赞成立即投放广告,而张思民迟迟不作决策。有一段时间,他反而置『药』品市场于不顾,天天往证券部跑,关起门来开会。正当人们大『惑』不解之时,喜讯从天而降,经国家证监会批准:〃海王生物〃a股成功增发,共募集资金14。5亿元!

    2000年的海王集团,终于成长为一个踱脚的巨人。一个踱脚的巨人如何走向市场?张思民认为海王需要一根拐杖。

    品牌诊断和营销战略。2000年7月,张思民北上北京,聘请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担任海王集团的品牌顾问和营销总策划。

    叶茂中进驻海王,两个月后拿出了品牌诊断书,一开头就直指〃东家〃的〃软肋〃:

    1多年来海王的营销体系坚持走大医院渠道,专注于处方『药』的推广;而处方『药』的特征则决定了它更重视专业名称,不太考虑一个统一的品牌,因此海王集团数十个处方『药』产品,竟取了数十个不同的名称;这些年也从没有精心地打造一个品牌,而是匆匆地推出一个接一个的新产品。

    2品牌的识别不统一,导致海工品牌没有积累,没能互动,没有复制力;太多太多的不统一,导致海王十多年了还说不清楚海王是什么。

    3因此海王产品市场启动的不理想,最直接的原因,一是传统营销模式已经过时,二是海王品牌的知名度显得苍白无力。

    2000年8、9两月,张思民和叶茂中几乎天天泡在一起,被海王人戏称为〃首脑洗脑日〃。一方面叶茂中在进行的品牌规划和营销策划,首先需要对企业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有详尽了解;另一方面张思民闻过则喜,见知必求,两个月内,他对新时期营销理论与方法的更迭,市场环境与『潮』流的变迁,开始有了一个渐渐宏观的视野。

    2000年底,叶茂中的品牌诊断与梳理基本就绪,张思民发布〃zi世纪海王集团品牌战略实施规划\内容包括统一品牌形象,适度转移产品重心,集中力量搭建otc*处方『药』)营销大平台,形成同一个品牌下重点经营otc产品,次重点经营连锁『药』店和纯处方『药』,有限经营保健品及一般食品的格局。实施〃大族群品牌战略\

    市场营销向来是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两条腿走路。2000年岁末张思民宣布,海王全面构建新型营销系统,实施〃百千万网络建设工程〃。即培育100家大型商业客户,进入1000家大医院,占领1万家核心『药』店,使5万名医生成为海王的医『药』顾问,使10万名『药』房店员成为海王的终端宣传员。

    200年初,张思民展开广告攻势,同时购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2个电视台共19个频道的电视广告。一个新海王的形象,冉冉升起在市场。重新出发多年前张思民踩着摇摇欲坠的资本钢丝,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上赌着自己的未来时,他曾经告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如果不能在自己的竞技场掀起波澜,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y'

    然而自己掀起的波澜差点打翻了自己的航船。张思民从32岁开始痛定思痛,身为海王号的船长,花了近6年的时间来修复这艘巨轮,并重新校正方向。

    200年,海王精挑细选的几大〃当家花旦〃同时在市场上登台亮相。市场很快被带动起来了,海王系列otc『药』品4个月内铺进了全国近五万家『药』店的柜台。

    他给笔者算了笔账:〃今年我们估计共有两个多亿的广告投放;而根据上半年的市场形势来看,全年销售收入可做上20亿元,利润超过6亿元。照此看来,有人推测海王今天的起步是穿上了恶『性』循环的红舞鞋,是他太不了解我们了。〃

    对于市场中长期前景,张思民认为:〃现阶段当大家上市的『药』品都差不多时,那么谁的市场做得好,谁就进入快车道;而将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规范化,比的就是研发能力。所以海王也必须未雨绸缎,不断加强研发体系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我们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谈到资本市场,张思民显得很谨慎,他说:〃海王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内最具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五十强之一,今年更是排名第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在行业内真正强大起来。实际上过去海王的业绩,主要源于资本扩张所带来的关联收益,而不是来自强有力的品牌和拳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公司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苦练内功,从产品市场上挣得业绩。〃

    200年6月20日,叶茂中和海王广告公司老总高锦民前往西安参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