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多员工对公司的感情特别深厚,比如我们的财务经理,在今年年初公司发不出工资来,她从家里拿出十几万给员工发工资,真的非常感动。她也是有家的人,有孩子,可她把积蓄拿出来了,要是公司垮了,我们还也还不了。
  我们有一个美工,原来在网易那边的,网易给他开八千(月薪),我们这边只能给他四千,后来他考察了我们挺久,就到这里来了,说这里的气氛好,少拿就少拿点。如果公司跨 

了真对不起他,他是从外地来的。
  我们都是年轻人,成天笑嘻嘻的,没摆什么架子,刚开始显得有点乱,后来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换了一种方式相处,显得有秩序一点,不能随便在公司说这说那,要说可以私下说。有一次,工程特别着急,逼着一定要抢工程,然后有人把我叫出去,说你开什么玩笑,你懂不懂呀?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要让我怎么做呀?出什么问题你负责呀?后来他据理力争,把时间推长了一点。
  在去年三四月份辉煌的时候,我们管理层受到很多很多的诱惑,像我就受到很多的诱惑,当时有一家公司来找我,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来想和我们合作的呢,他绕来绕去最后才把来意说出来,原来他想把我挖过去,他说给我在FanSo双倍的工资,甚至四倍都可以……后来我乐得没去。
  公司越困难我们越团结,创业者一个都没走掉,大家纽在一起,跟公司共命运,包括很多员工也这样,在公司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他们也不走,别的公司都纷纷出双倍的工资来挖他们。
  年轻人创业有它的优势,也有他的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经验,刚开始创业一点经验都没有。最明显的就是管理方面,最开始是自己摸索,感觉自己摸索可能不对,然后去找一些管理顾问,但效果也不好;还有是请管理咨询公司,掏了十几万,请他们来进行管理改造,最后结果证明这个改造根本行不通;再一个是吸引高级管理人才,有好几个,月薪都是三万以上的,也不行。
  在管理方面确实需要自己去探索,吃的苦头特别多。现在总算稳定下来了,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一套管理方式。并不是说那些管理模式不好,而是不适合我们的企业,当然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实在是又费钱、又费时间、又费很多教训。
  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公司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创业公司有一个很大的功劳,让每一个创业者感觉到自己在公司里很重要,我也一样,我感觉到自己在公司里非常重要。
  原来我做网站并不很紧张,只想把“人气”养足就行了。人气直升,大家访问量高一点。后来我要管很多部门,什么开发部门,新项目的启动,谈融资……基本上全包,很多项目都开始接触,对自己的锻炼很大,做得也挺拿手的,所以的确挺骄傲的。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上层管理层也逐步放权,让公司的员工感到自己在公司也非常重要。
  我说,你现在是停学创业,本科学位和文凭还没拿着,清华为你保留着学藉,你准备什么时间回去完成学业呢?
  我挺想回学校的,回学校感觉那氛围真的很不错。当学生想法也简单,人际关系也好处,不象现在这么复杂,现在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感觉挺虚伪的。
  原来想回学校完成学业是肯定的,但现在感觉回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公司不做好,实在是没法回去。
  听到刘颖的这句话:“公司不做好,实在是没法回去。”顿时感到几分悲怆,我心里蓦地回荡起古代太子丹送荆轲去刺秦王时荆轲唱出的悲怆之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对刘颖说,你现在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是吧?他毫不犹豫地应了声“对”。我又说,媒体对你们这些“休学创业”的大学生有很多评论,有赞赏的,也有泼冷水的,你自己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想这种允许“休学创业”的制度是应该有的,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上的实践,在社会上培养人才,培养素质。我觉得现在大家是不是太狂热了,总觉得“休学创业”就能成功一样,其实这个失败率是相当相当高的,风险非常大。我感觉现在大学生是不是太早熟了点,像我以前也这样,做很多事情都觉得:“噢,这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这很正常。以前我做过调查,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的现象的看法,或者对盗版的看法……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没办法打击。进入社会以后,会经常觉得,这个想法是对的,缺很好的实践,没有实践过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很正常,显得很成熟,而不是通过实践成熟起来。
  创业也是,很多老师,包括一些教授也跟我说,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这可不是开玩笑,失败率太高了。而年轻人绝大多数认为:创业是好事,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肯定能成功。但我毕竟吃了这么多苦头以后,真的感觉到坚持下去才能成功。以前想当然是这样,不会想到有这么多挫折。
  我跟其他大学生比较,信仰和理念都差不多,可能我更多的是从实践得来的,或者通过实践来验证的,所以这也是我创业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休学创业对人的观念有很大的冲击,敢这样做的人,他的精神是非常可嘉的。既然已经找着了自己的方向,那就去做吧,没什么好泼冷水的。也许在这个时代,人们太看重文凭了,这批休学创业者还没有放弃文凭,所以我们也不必为他们担心。刘颖最后说:“希望大家冷静下来,不要搞成风潮一样。大学生要有创新的精神,有了新的念头,那就勇敢地去尝试。现在在大学里创业正好给大家开了一扇窗,从这扇窗你可以看到另外一个风景,我就是从这扇窗爬出去的。”我俩都笑了,我想起了自己上小学时在课堂里从没有栏杆的窗户爬出去到后面的茶园去玩耍的情景,是啊,外面的风景让人按捺不住想爬出去。
  人物印象:
  在清华创业园学研大厦一层的咖啡厅,我和刘颖相对而坐,喝着他到对面小卖部买来的冰红茶。刘颖穿着夹克、牛仔裤和旅游鞋,一身“打工者”的打扮。他掏出一盒北京牌香烟来,问我抽不抽,我说不抽。他自个抽了起来,并且说:“我不抽烟不行……”北京牌香烟很便宜,我不知道刘颖是喜欢抽这种烟,还是因为创业期间勤俭节约?FanSo总裁鲁军抽的烟比他好。
  刘颖说话很快,也很直率,从不遮遮掩掩,时而发出一两阵急促的笑声。不停有手机打进来,他一次次地跟我说“对不起”。他实在是太忙了,况且现在又是“上班的时间”,我希望访谈快点结束好放他走。
  长着浓眉大眼的他显得格外有精神,好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采访刘颖,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清华七食堂(学生风味餐厅)吃快餐时,偶然认识一个素不想识的汽车系男生,他说自己是广西人,喜欢文学,而最近忙于做16号楼汽车系的局域网。他的个子跟刘颖很像,而刘颖也是广西人。遗憾的是我忘了那位男生的名字,后来在清华园也没碰过面,我心里想坐在眼前的刘颖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偶然认识的那位男生,我不好意思问起这件事。
  我刚采访过也是“休学创业”的清华博士方兴东,方兴东跟我说过,本科文凭是一定要拿的,要是连本科文凭都没有,他们公司是不会考虑的。我把方兴东的原话跟刘颖说,本科文凭还没拿着的刘颖马上乐呵呵地说:“看来我也进不了方兴东的公司了。”他说得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反微软的斗士
创业者档案:方兴东,1969年生于浙江义乌,1987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3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3月停学,发起创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互联网实验室,即北京因特雷博互联网咨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首席分析家。
  作为IT独立评论家和专栏作家,“数字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主要学 

者,被誉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1999年,他对微软“维纳斯计划”的批评以及他提出信息时代“知识霸权”的概念,引发国内外的强烈争论,促成了中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道路的全局性讨论。曾被某报誉为“最具挑战精神的新锐人物”。
  2000年6月,方兴东被《亚洲周刊》称为“中国重要的高科技企业家”。2000年8月,互联网实验室在《新周刊》的“中国行业新锐榜”中位列调查咨询业首位。互联网实验室重点研究中国和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目前为国内外二十多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传统企业提供互联网长期咨询服务。
  出版过《数字神坛》、《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硅谷时代》、《微软罪状》、《创新式摧毁力》等IT著作,并出版有诗集《你让我顺流漂去》。
  互联网实验室刚成立时只有两个人,在清华园宾馆几十平米的一个小房间里。2000年3月1日,公司迁至清华创业园学研大厦,有了360平米的办公空间,员工超过50人,并且在香港和波士顿建立了分公司。互联网实验室由活跃于中国互联网界的一批著名分析家、企业家发起和参与,除方兴东外,还有姜奇平(任首席经济现论家)、王俊秀(任首席研究员)等人加入。
  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专注于互联网兼顾资本市场和传统产业,对互联网公司提供公司商业模式研究与战略咨询;同时提供面向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投资分析和咨询,充当互联网业者和投资者的中介;帮助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的上市企业)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转型战略。主要业务有公开研究报告、客户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月度动态分析、每周新闻精粹简报、互联网俱乐部、学术会议、培训、网上研究社区、论坛等。
  在互联网实验室的网站(www。 Chinalabs。 com)的首页上,有方兴东的个人资料和自述,他这样介绍自己:
  昔日梦里的自我定位是诗人?是电力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现实里获得的冠名却是“独立IT评论家”,同时这也成了崭新的自我期待。
  拉美作家略萨说“要把对文字的爱好视为一种宿命”,这句话也许值得认同。还有人说我“把自己交给了信息时代,象诗人把自己交给了诗歌,象女人把自己交给了爱情”。也许还可以加一句,信息时代猛于虎,投身这个行业的人,都为激情和梦想所俘获,都把舍身饲虎作为陷落和飞升的道路。
  诗人气质是所有与生活有亲昵和默契之情的人的共同气质,文字则是每个不愿意被淹没的人为自己的心灵和头脑锻造的标志。交流则是人找到“禅房花木深”的生存美景的“曲径”。
  我个人成熟的标志也许就是有了容纳的心胸,愿意听到来自各种立场和境地的声音。
  分配时我从学校带来2000本书。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远郊时,我是分到那儿的两个研究生之一,但那个企业其实没建起来,看了一年书。我从西安带来2000多本书。现在我的书更多,但没有时间看。回想起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我一直学工科,每天接触各种仪器,计算机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普通工具,没有什么神秘感。后来,一个大学同学约我给他写稿子。是这个领域的快速变化,使我在接触它3年后就成了所谓名人。
  果真如此,过足诗人瘾,又做了IT界主治大夫,于是,方兴东成了当代创富神话的一个主角。方兴东在1999年出版的诗集《你让我顺流漂去》的“作者简介”里这样写着: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难去农民本色。工作、生活可与务农相比拟。主种高电压技术,听起来能吓着不少人。业余还兼种诗歌与计算机市场,前者始于上大学时,当时正是热门,如今越来越像珍稀动物,种得艰辛,收得却不多,有零零星星散播于《诗刊》、《星星》等刊物以及《开放的天空》等诗选中。至于计算机市场分析,始于上博士期间,是当今最热门行当因此比较高产,广播于《南方周末》、《计算机世界》等地,并著有《数字神坛》、《骚动与喧哗》等书。博士论文《高电压水处理技术》将杀青。用农民的行语来说,99年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错。
  诗人总是喜欢田园风光的,我想,把IT比作是一片田野,那么在信息时代辛勤耕作的方兴东就是一个获得丰收的“农民”。其实,方兴东更喜欢人们称他为“学者”,别人告诉我,公司员工平时都叫他“方博士”,而不是“方总”。方兴东因为挑战微软而声名鹊起,被誉为“反微软的斗士”。1999年3月10日,微软的盖茨神秘地造访中国,带来为“中国人专门量身定制”的“维纳斯”。第二天,《南方周末》便刊出方兴东“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的文章,立即引起业界内外的轰动。这一震动有人戏称绝不亚于Internet的PⅢ和Compaq老总的访华。几星期后方兴东《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出版,此时广大中国人民正沉浸在一片悲愤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于是在媒体的一片声讨之声中,方兴东成了媒体的宠儿。
  从偶然进入IT评论界之后,方兴东一直很火。方兴东的创业伙伴姜奇平曾帮方兴东算过一笔帐,算他值多少钱?算得的结果是方兴东吸引的注意力价值为486万元。并且说:“盖茨、杨致远和安德李森,至少要等到离开学校才获得他们的第一个一百万。这一点上,方兴东显得更成功。”套用姜奇平的另一个概念,方兴东是个不折不扣的“知本家”。
  2000年11月6日下午5点正,我来到学研大厦互联网实验室,见到了方兴东。我俩坐在他办公室的沙发椅上,开始聊了起来。 
  我是1996年3月份考入清华的,大概在6月份,我的一个同学约我写IT方面的稿子,在这以前我从不关心IT。我的文笔比较好,以前在西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