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要睡觉的时候,在宿舍一块讨论这种问题到凌晨两三点。刚开始我们讨论的主要局限于比较有新意的想法上面,真正去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公司真正帮助我们走出第一步的是清华创业大赛。我们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他叫倪小东,是清华的MBA,跟我们做技术的有一种互补。
  参加创业大赛以后,也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心吧。我们只参加了预赛,在服务类那一组拿了个小组第一名。当时,包括评委、业内的专家和风险投资人听完我做的报告以后说,你的计划非常好,非常有意思,你不要仅仅把它做为一个计划来做,应该把它完善一下,去做一个公司。听了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鼓励。我们确实也有这个创业的冲动,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参加创业大赛拿大奖,而是真正觉得这东西有市场,有前途,而我们的技术能够实现它,所以我们要去做它。
   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这些想法都成形了,这时候倪小东和怀千江正好是毕业,他俩是研究生两年毕业,而我是三年毕业。怀千江跟我同个班,他提前一年毕业。大家都可以出国,可以去外企工作,但他俩都放弃了,然后留下来一起做公司。而我也不去实验室工作了,就着手开始办这个公司。到8月份清华创业园成立,我们就搬进去。
我说,创业是你人生的一个选择,你本来也可以出国或者进外企,但你最终选择了这个,在你现在看来创业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对自己这个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想清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志向,那怎么样去走这条路呢?至少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尤其读了研究生以后。读了研究生,自己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这么一个台阶,那么下面是怎么去发展了,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我本人对出国还不是百分之百发自内心的喜欢,出国的确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我的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而且我知道他们在国外挺不错的,但我还不是很喜欢出国这条道路,首先是出国那个过程,我感觉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考试,申请,签证,然后坐飞机出去。如果不出国,看到那些师兄师姐一般都奔外企,比如IBM、摩托罗拉等一些大公司,但是我所了解到的,在外企工作待遇非常好,日子过得不错,可并没有真正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我认识有几个非常出色的人,去外企以后做的工作非常平庸,我觉得挺可惜的。
  我说,这股创业浪潮使大学的精英分流一部分出来,这是好事。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放弃了出国和进外企,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创业,完全是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
  你说这点我特别有共鸣,当时毕业的时候,我的同学特别多,关系特别好,你可以想象,忽然间,这么多特别优秀的同学要出国了,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据我了解到的,出了国的人在国外那种环境,最后大多也是选择进一家大公司去打工,而出来办公司的非常少。我觉得,选择自己出来创业的这种意识,中国学生是应该具备的,也是非常有必要拥有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你没法说人家好与不好,因为那是他的选择,我们要尊重,但对于社会的这个群体来说,如果大家都比较一致地去外企打工去出国的话,这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就很不利了。那些非常优秀的人如果仅仅听从别人的安排,去选择别人给他指好的道路,那就是被领导者,到最后好象全世界就只有几个大公司,所有的人都在这几个大公司工作似的。
  我们当初创业时,清华创业园都没听说过,我们只觉得那地方房租比较便宜。我们搬进去的时候,创业园还在粉刷呢,根本就没想到后来会这么有名。当时可不是现在普通被认同的情形,所有的人都觉得:你们这些学生想办公司,开玩笑呢?出去被别人骗了都不知道。尤其是像我们一直在学校呆着的,做出创业这个选择,人家都提醒我们要仔细考虑考虑。那现在就不一样了,至少名声也不一样了,这叫创业,而不是以前的叫不务正业。
  我说,我特别希望你们这批人当中能创造一批神话出来,让我们这一代缺乏很好信仰的年轻人受到一些感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我们中国需要自己的神话,美国有个比尔·盖茨,我们中国青年为何受的是盖茨式的美国英雄而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英雄创造的神话的激励?
  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师兄师姐的走向,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面旗帜告诉我,让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特别好,以后我就朝这方面去努力。我特别想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但我就是没有看到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当时在创业园的时候,每周有一个创业者沙龙,有一次在沙龙里,我就说我特别希望我们当中出现一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对我们兄弟公司的一种感召,对中国所有的学生也是一种感召,至少可以告诉这一代或者下一代的青年们:可以考虑去走创业这条路,这条路可能非常有前途,可能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我说,创业要面临很多挑战,很多困难,可能会让你绞尽脑汁,完全是让你施展才能的大舞台,那么在这个大舞台里,你有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让你喘不过气来的困难?
  困难始终是存在的,你可以想象:一个公司从零开始,几个学生躺在床上想出来的很好的主意,到真正把这个主意做出来,有这么多人一起做事,有资金……肯定有很多坎,而度过每个坎都不是很容易。

  刚开始去找资金,申请种子基金100万人民币,但你要怎么让人家把100万人民币扔给你,这里面是花了很多功夫。在拿到这第一笔投资之前,我们的公司开始运作了,开始花钱了,而不知道人家会不会把钱投给你,也不知道谁会把钱投给你,这样的一个状态,经历了3个月,到1999年11月份才拿到了那笔投资,是香港的一个上市公司投的。我们的投资没有来自大陆的,都是海外的。
  对于每个人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要超越自己,比如我来说,我是做技术的,你让我去钻研技术,这条道路我已经很熟悉了。在清华读五年本科三年硕士过了八年都是做技术,让我往下走的话,这个方向我非常喜欢,我也知道该怎么往下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但这样做你是按照一种模式去走,你的思维方式和你的性格可能就是按照这种技术人员方向去发展,完全局限于这一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要去做一些突破,跳出技术人员这个框架,去做做市场、管理方面的东西,我想这会对人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高。可以说,战胜自己才是最困难的。
  一般说,“奋斗”这个词,大家感觉就是,一个人在屋子挣扎,干这个干那个,最后成功或者失败,这么一个过程。但是,我认为最艰难的东西是你一个人在屋子里要克服思想上一个障碍,你实在不想去做,但有这个需要你必须去做,然后你要克服这种不情愿和能力的不足去把事情做起来——很个人的一种状态,这才是真正很了不起的奋斗过程。
  有一次,是在参加创业大赛之后,学校请网易的丁磊来参加一个座谈会,丁磊说到了一个关于技术人员害羞的问题。技术人员普通比较害羞,不愿与人打交道。丁磊就说你必须克服这一点,才能有所突破。他刚开始编程序,没想到广州电信会真的用他的东西,他就是跟人家打交道后人家就同意了。他说这个例子,我特别有共鸣。技术人员可能就喜欢面对计算机去编程序,可能我一个人干活最好了,但永远这样的话,你就突破不了自己,不能成就一件真正让你觉得特了不起的事情。
  中国学生在这一点普遍都需要提高,很多人都喜欢去做自己很擅长的事情,然后朝这个方向去走,最好有个人来告诉你一步步该怎么走,你听别人的话就好了。我觉得这种创业的精神这种活力,在中国学生身上还是缺少了一点。在前一阵子,大家对学生创业的宣传持比较低调的态度,认为太冲动了,不够理智,应该再等几年才去创业。对个人来说可能是这样,但对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你最缺乏的是什么?你到清华去看看,很多很聪明的人,他们缺少的不是知识,不是智慧,不是积累的东西,而且把这种知识这种想法实践出来的勇气。如果在普遍缺少勇气的情况下,你去打击那些有勇气出来做事的人,我觉得这对社会发展是很不利的。至少你应该先鼓励人家,先让一批创业者涌现出来,带给广大学生一种新的希望,而不是还象过去那样上大学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会想着去创造一个好事业。
  叶滨跟许多创业者一样,没有偶像,但对很多人都非常欣赏,比如常读王志东的故事,还有丁磊,包括由溯宁,其它的比如杨志远呀,盖茨呀,都是有所激励的。
  目前,叶滨正处在转换角色的过渡时期,新的CEO很快就要上任,叶滨从CEO退下来就任副总裁后,主要做的是技术这一块老本行,而这个技术又偏向于市场。
  他现在负责的是产品规划,做了一年的CEO,对市场了解得比较清楚,跟一年前的眼光很不一样了,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在市场与技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好。
  采访结束时,我又想起了V2前身“乐都”这个公司名称,说真的,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有美好的含义。乐都的口号就是“Voice Everywhere”(处处留音),这也是乐都人的希望他们的产品是有声音的,但愿一直处于低调的“乐都”也好“V2”也好在不久的将来能一鸣惊人。
  人物印象:
  叶滨的办公室不大,但很有创业的气息,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他个子高高的,瘦瘦的,眉清目秀,戴着一副小眼镜,书生气很浓。他说话的声音如同他创业一样很“低调”,但他的话语却让我感到很有力量,我仿佛从他那里听到了代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声音。
  优秀的人是不喜欢被别人领导的,而是要称王,自己做领导者,尽可能地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叶滨属于这种人:我优秀故我要创业!
  叶滨和伙伴们创立的公司已经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而不是过去像人们所说的“学生公司”,他也从“学生老板”转变成社会上普遍的那种老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双手敲着笔记本电脑,累了可以俯瞰下面的长安街,我想叶滨今天能够坐在这块让人艳羡的地方办公,肯定会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他最初可是和几位同学在清华大学北门外租民房接项目编软件的,后来成立公司要搬走时,租房给他们的农民说:“你们现在有出息了,换地了。”
  说实话,我也羡慕叶滨这个居高临下可以俯瞰长安街的位置,连我也有了想创业当大老板的冲动,但冲动与追求是两码事,就像你遇到一个美女,难免会产生冲动,但是否要追求就得三思而行。
  一个小时过去了,叶滨没有放声大笑过,我看不出他内心的狂喜。他那漠然的表情背后仿佛隐藏着很多秘密,真有点平静如同一湖秋水。我佩服他能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显得如此沉稳。 
   要做“鼠标”,不做“水泥”
创业者档案:张明,1975年生于北京,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7年创办志必得实验室,1998年研制成功激光三维扫描仪,1999年主持开发了大型商用VOD系统,1999年11月和北大96级计算机本科生戚文敏开发出E…POST,并成立了北京北大天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首席信息官(副总裁)。
  北大天正公司是由中关村著名创业家黄斌先生与有“北大爱迪生”之称的戚文敏和张 

明共同创办的一家高新技术公司,现有员工60人,资产近4000万元。公司创办伊始,正值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之际,各类。com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但是他们却没有盲目跟从别人去做网站,而是在把握新经济的精髓的基础上,将眼光投向了未来宽带领域最新的核心技术研发,这一宗旨使他们获得了今天的公司。公司采取股份制,北京大学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以公司冠名权(带“北大”两字)为无形资产入股该企业,因此,北大天正成为继北大方正之后的又一高科技领域的生力军。
  互联网的发展使带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21世纪的基础资源是带宽。宽带网已经成为今天全球信息产业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北大天正公司Mail2G的研究设计者正是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洞察到互联网发展的未来,把握住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在TCP/IP基础网络协议之上,对一些旧的应用协议进行了革命性的颠覆,建立了一个完备、简单、易于理解的网络协议,从协议层解决了制约宽带高速、安全传输的关键问题。正是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使Mail2G在跨平台性、应用和功能的可扩展性、权限设置的丰富性、军事级安全等方面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一定时段后将奉行的开发模式上的开放性,使得北大天正具有了极强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在POPost协议的基础上,北大天正开发了一系列的核心应用,Mail2G第二代邮件系统正是这样的产品。北大天正公司CEO黄斌先生表示,北大天正不仅是21世纪宽带领域标准的制订者,也是全球邮件系统的革命者;不仅是全球数字产品的营销者,也是中国宽带应用联盟的主导者。北大天正一开始的起点就是一个面向国际市场采用国际运营方式的国际化公司,它将与世界级的投资银行和产业巨头结成同盟,最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冲击全球市场。
  2000年11月15日上午11点钟,我来到位于北京大学一端新建成的北大太平洋科
  技发展中心,一层是卖电脑的,热闹非凡。我坐电梯上到第19层,北大天正公司占了一层。跟张明约好在这时候见面,但张明正和公司老总在谈话,我不敢打扰他,一个人坐在前台的沙发上。闲着无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