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何地方都多。”70在冷战结束后几十年的今天,这类观点看起来显得怪异;但是1945年拉斯基是英国工党主席,属于西方政治主流的中心人物。怀特的文章虽然缺少拉斯基学者般的历史广度,但显然与拉斯基的论辩有观点相同之处,尤其关于资本主义盟国虚伪有罪的观点。两人都认为,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容忍德国和意大利对民主的镇压;直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开始转向对外侵略之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才编造了保护政治和宗教自由的迫切需要。就苏联而言,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不能接受的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取得的成功。
    怀特的兄长内森于1956年出版了一本书,强烈质疑米切尔的可信度,为他的同胞兄弟辩护。鉴于当时怀特广为人知的思想印迹,米切尔的叙述确实听起来并不可信。但是,这篇新发现的怀特的文章表明,米切尔讲述的故事实际上是完全可信的。
    “怀特与苏联人关系密切,这一点毋庸置疑。”伯恩斯坦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怀特时说道,而且“怀特也正是这样一种人,他认为自己可以对所有人提出建议”。71但是,怀特并非只是提出建议,而是步入歧途并越走越远,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二战期间,有一批数量惊人的美国政府官员暗中向苏联提供了帮助,他们从未认为自己对美国不忠。按照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说法,“他们是一群被误导了的理想主义者,为了一些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那样做。……他们强烈认为我们和苏联是盟友,认为苏联承受了战争的主要冲击,因此苏联必须得到尽可能多的援助,因为政府里的人……没有向她提供我们本应提供的东西……那些我们提供给了英国却没有提供给她的东西。而且他们感到……自己其实有责任为苏联搞到这些东西”。72
    按照钱伯斯的说法,怀特在战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大约就在苏联于1933年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加入国联之后不久。显然,怀特认为在未来几年中,美国的政策应该并且将会朝着与新近获得合法性的苏联政权更深入接触的方向转变。西尔弗曼与钱伯斯本质上是为怀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怀特在任何官方的机会到来前,就能够证明他对这个仍然十分神秘的外域大国的真诚和善意。
    贝科夫送给怀特一张地毯,这并不是苏联人唯一一次以失当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怀特努力的感激。钱伯斯声称,多年后,当他成为《时代周刊》杂志的一名撰稿人时,曾经听说了下面的故事。
    有一天(很可能是在1945年),华盛顿的一个木匠在家中收到了一箱鱼子酱,之后又收到了一箱伏特加,再之后是一封刻印的邀请信,邀请他出席苏联大使馆举办的一场社交活动。木匠目瞪口呆。最后,他接到美国财政部一个名叫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打来的电话。木匠的名字也叫做哈里·怀特。财政部的怀特追查到了他那些礼物被送错了地方。他提议木匠怀特把一半东西寄还给他,另一半自己留用。“我本打算全都寄还给他,”木匠对记者说道,“但是我想,”在回忆了他与财政部的怀特的对话后,“他应该是那种即便我全都寄回去,也会认为我留下了一半的人。所以我就索性留下了一半。”73
    1938年初,在得知斯大林开展大清洗运动之后,钱伯斯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安全,因此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脱离共产党。此时他必须唬住那些为他提供情报的人,让他们闭嘴。就怀特的情形而言,钱伯斯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走进怀特在财政部的办公室。但是他迅速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到了财政部大楼之后钱伯斯才发觉根本没法说通站岗的警卫放他进去:怀特只知道他叫做“卡尔”。所以他从附近的商店里给怀特打了电话。他本以为怀特会对这种违反规定的举动感到很震惊,但却奇怪地发现怀特很高兴听到他的消息。
    怀特与钱伯斯在财政部附近碰头,随后两人开始散步。“要不要掉个头回去检阅一下岗哨?”怀特欢快地问道。他们走进一家饮料店坐下,点了咖啡。怀特异乎寻常地健谈,东拉西扯地讲了很多财长和西尔弗曼的事,之后才问起钱伯斯“回到华盛顿是不是有工作”。钱伯斯直截了当地提出,怀特必须脱离“那个组织”,不然他就会公开指认怀特。怀特一头扎在咖啡杯上。“你不是认真的吧?”怀特抗议道。钱伯斯保证,如果怀特按他说的去做,他就不会揭发怀特。两个人在尴尬中分手。离开时,钱伯斯发现了一个街头摄影师,于是迅速地推着怀特调转方向。错愕不已的怀特在被钱伯斯推着转身时,目光掠过他的肩膀发现了远处的相机,并庆幸躲过了镜头。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74
    根据伊丽莎白·本特利的陈述,在钱伯斯叛变之后,怀特对妻子保证“今后将远离间谍活动。他的妻子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喜欢他的革命活动”。75他可能在之后的几年里确实信守了这一承诺。
    关于怀特通过钱伯斯给苏联传递的情报的价值,在过去几十年中争论不休。有人说重要,有人说不重要,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钱伯斯自己总结道,虽然怀特和其他线人“非常想要提供帮助”,但是“众所周知,外交部门的秘密被大大高估了”。76少许历史知识加上一些基本的政治想象力,能够获得的收益就至少不会亚于政治间谍行动。77问题的关键在于,敌对外国势力的特工被安插到了一国内政和外交机构的核心部门。“有了阿尔杰·希斯和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这两个钱伯斯招募到的重量级人物,“苏联军事情报机构就像坐到了美国政府核心部门的旁边”。78希斯后来成为美国国务院特别政治事务办公室主任,怀特成为财政部部长助理并在政策和人事上拥有巨大权力。怀特知晓财政部长的言谈和想法,并能在很多问题上对财长产生影响。而且,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怀特对苏联的好感与他多年来所执行的一些重要政策立场之间并非毫无关系。
    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他的思想也迅速传到华盛顿。特别是关于政府应当果断使用赤字支出方式来对抗衰退的观点——这种观点今天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在凯恩斯之前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在美国当局内部获得了有影响力人士的支持,包括联邦剩余物资救济署署长兼公共工程管理署署长哈里·霍普金斯(他于1938年成为商务部部长)、财政部法律总顾问赫尔曼·奥利芬特以及美联储主席马瑞纳·伊寇斯(其思想要早于凯恩斯)。怀特自己直言不讳地反对平衡预算的传统观点。“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削减政府支出等通货紧缩措施来平衡预算是错误的。”1937年10月怀特在与摩根索和维纳的一次会谈中说道。79但是,摩根索不为所动,没有被增加联邦支出的收益所说服,甚至多年后他也未能改变这一立场。他继续主张通过出台货币政策措施解决危机,而怀特则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削减银行储备金要求、联邦储备银行更大规模地购买证券(这两项措施都将把更多的现金注入金融体系)以及美元进一步贬值等。80
    摩根索没有得到罗斯福的支持,罗斯福决定是时候通过支出措施使美国摆脱衰退了。这提升了怀特的地位。1938年是非常残酷的一年,经济自1933年以来第一次陷入衰退,幅度高达3。5%。摩根索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于是更加依赖怀特提供政策上的指引,并于当年3月将怀特提升为货币研究局局长。4月,他将怀特纳入高级顾问小组,这个小组又称作“9点半小组”。当月,总统宣布了40亿美元的紧急支出计划,包括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财政部当时的预测是,1939年财政赤字将达40亿~50亿美元,这令摩根索一度想要辞职,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考虑到这样做将会严重破坏总统所做的努力。
    对于罗斯福而言,尽管他非常希望能够专注于国内事务,但是来自国内和国外越来越大的压力使他不得不对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军事侵略行为作出回应,特别是德国大规模的重新武装、德国与意大利干预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以及日本占领中国。1937年10月5日,他用一篇著名的《隔离侵略者》的讲话作出回应,表示美国的立场是反对轴心国,但并未具体点出国名;同时他还强调其治下的政府致力于实现和平,以避免激起美国人孤立主义的情绪。演讲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将和平与商业和贸易联系起来,自1914年一战以来,这一主旨思想在美国政治思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此同时,摩根索稳步扩大了财政部在外交事务领域的职权范围,为怀特创造了新的责任和机会。中国便是这方面一个很早的例子。美国于1934年通过了《白银采购法》,这部法律是白银生产商、通货膨胀支持者以及对银行家强烈不满的人所组成的游说集团施加强大政治压力的结果。法律要求财政部大量购买白银并提振其价格。这一做法对中国的货币造成了毁灭一击,因为中国的货币与白银绑定。虽然中国国内并无白银供应,但是白银长久以来一直为这个国家所珍爱。81中国的白银储备被走私出境,并在海外销售,导致了货币供应的削减并进而引发了通货紧缩、信用收缩以及经济衰退。
    对于日本侵略者而言,这一做法不仅使他们获利不菲,而且可以有效地破坏蒋介石政府。而蒋介石政府则恳求美国改变其政策。摩根索对此表示同情,他也将《白银采购法》视为一件头疼的事。但是他没什么可以操作的余地。赫尔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反对财政部的建议,迫使摩根索指责国务院过于在意日本的意见。而总统则无意改变美国的购银政策,也不允许财政部卷入中国货币改革事务之中。
    1935年10月,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告诉摩根索,中国即将放弃银本位,并提议向美国出售其白银储备,而非在世界市场上低价抛售。摩根索将此事打上了货币问题的标签,并将它视作一次绕过国务院的良机。但他仍须谨慎行事,因为《白银采购法》要求美国支持白银的货币地位,而中国将要做的则是削弱它。
    怀特支持购买中国白银的想法,但要求中国作出对等承诺,将中国元'5'与美元挂钩。中国大部分贸易以英镑结算,而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下跌也带动中国元对美元的下跌。怀特希望结束这种状况,以有利于美国的出口商和制造商。82
    当时与今天一样,中国顶住了美国要求其改变货币政策的压力。摩根索愤怒地对施肇基回应道:
    我们要为我们的政客、我们的公众和我们的未来考虑。我们投入了6500万美元,而你们却将货币与英镑挂钩,这种事我们是不会做的。……你们迈出了这一步,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成功。我们认为,对于两国而言最好的办法是:中国元以美元而非英镑的形式报价。你们这些人是在玩牌,你是在虚张声势。83
    但是中国仍然不肯让步。最后,摩根索在获得总统的批准后放弃了美国的主张。但是他也试图挽回些颜面,因此没有同意中国关于美国向其购买1亿盎司白银的要求,而只同意购买5000万盎司。协议最终达成。
    摩根索仍然担心中国会与英国达成类似交易,并以将中国元与英镑挂钩作为交换条件。货币外交你来我往一直持续到1936年5月,其间陈光甫'6'出使美国,强烈要求摩根索购买更多白银,而摩根索则反复抱怨中国元紧随英镑变动。财政部长强调,美国“感到帮助中国加强她的货币对世界和平非常重要”。84陈光甫承诺终结中国元以英镑报价的制度,承认这种报价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与英镑挂钩。急于让国务院靠边站的摩根索最终同意由美国财政部与中国财政部达成一项安排,前者将按照市场价格再购买7500万盎司的白银,按月分期购买直到1937年1月,购银收入将留在纽约且仅供中国稳定中国元外部价格之用,协定细节对外保密。
    与中国达成的货币协定加上《三方协定》,不仅巩固了财政部作为新政计划的外交政策分支的地位,还加强了它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经济政策分支的地位。这就进一步赋予怀特更多的机会,使其个人职权范围扩展到外交政策的核心领域。在一份提交摩根索的长达44页、单倍行距打印的备忘录中,怀特报告了中国1936年的经济形势,并充满自信地谈及广泛的政治问题,称蒋介石“事实上是一个独裁者”(虽然“他实际的权力要比希特勒或者墨索里尼小很多”)。怀特在财政部任职期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美国的贸易竞争力,在这份备忘录中,他不厌其烦地详细阐述了导致美国对中国的长期顺差于1935年突然逆转的原因。不出意料,他所做分析的精华部分仍然是货币问题,将中国元的挂钩问题定性为更广义的英镑与美元全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英国需要中国元与英镑挂钩,其迫切程度要大于美国对中国元与美元挂钩的需要,“一部分原因是英国更加需要对外贸易,以及她在国际金融中的传统地位;另一部分原因是美国正在崛起,而英国正在走下坡路”。怀特提出:“如果召开一场国际会议,那么使用英镑的国家越多,英国在与金本位国家进行谈判时的地位就越强大。”85他的这个想法比美国制定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立场早了8年。如何确保美元永久取代英镑在全球贸易、金融和储备货币中的地位,这将是怀特在财政部余下的时间里一直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在欧洲方面,1938年是提升怀特外交事务职权的关键一年。9月30日,英法德达成《慕尼黑协定》,这一协定现在已经成为对侵略行为可耻的绥靖政策的代名词。英法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为希特勒于次年3月占领布拉格铺平了道路。
    10月初,摩根索指示怀特就国际形势问题起草一封致总统的函。怀特对此满怀热情:“比起我其他的所有工作,我更愿意干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