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所具备的优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者所具备的优势-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具有创造『性』的人懂得何时应该以及如何才能够从不利于发展的死胡同中摆脱出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耐心。尽管他们从不在琐碎,繁杂的小事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但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成果或待待灵感时却十分耐心。

    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介意一时的『迷』失方向或意见分歧,他们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具有创造『性』的人有信心、有勇气,做事情持之以恒,并且懂得如何合理地集中运用时间和精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有创造『性』的人常常不能够做到举止规范、迎合别人或与人方便,而且显得喜怒无常、自以为是、鲁莽粗心,骄傲自大、争强好斗,这样就有可能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事实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缺乏创造『性』,可以参照一下下列的标准,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

    缺少确定的奋斗目标;

    惧怕失败;

    担心成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贪图眼前既得利益;

    害怕生活的改变对自己不利;

    缺乏体力或精力。

    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并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要成大事,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充分利用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你就会在拼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七、思考创新……成功的火花

    创新能〃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用有效的创新点击人生火花,成为突击生存的梦想和手段。谁要抓住创新的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的习惯,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

    生活需要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跟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截然不别,后者浑浑噩噩;前者有追求,有理想。

    在众多信仰当中,思考创新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有效的。这种生活信仰,能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人生的起点。

    一位资深教授邹衡在告诫我们时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不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思考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从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创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工作惟有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我们应该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职业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邹衡教授在回忆他的大学时代学校提倡创新思考的习惯时,说当他第一次参加学术讨论会,看到老师们针对马克思主认体系的问题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对于看惯了千篇一律、一下一致的邹衡来说,这无疑点燃了他脑海中久被禁锢的思想火花。他深深地记得,不止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他的思维,影响到他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今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人应该知道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它是撞击成功迸发出来的火花,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成大事的导火线。

    八、突破前人的思想束缚

    历史的成就是渊远流水而伟大的,这需要大家用心来学习。但我们在学习前人的优秀的同时,也为自己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前人固有的思想的一张网。这张网给了我们学习中的许多知识,但有时候也网住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此时,只有勇敢地否定前人,冲破这张网,才能够创造新的东西,得到新的发展。我们要不停地思考,在学习前人优秀的东西的同时,要用创新思考的习惯,突破前人的束缚,突破这张网。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误使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遭到了舍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氧化汞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提出怀疑,经过分析,终于取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要善于思想要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控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1922年俞平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冬夜》。该诗集收录了俞平伯数年间创作的一百余首新诗,在我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

    当时,由于我国的新诗发现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新诗创作的理论探讨与总结,就显得格外需要与迫切。俞平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此方面卓有建树。

    在《冬夜》的自序中,俞平伯现身说法地总结道:

    〃我怀抱着两个做诗的信念:一个是自由,一个真实。做诗原来是件具体的事情,很难用什么抽象概念说明它。但若不如此,又很不容易有概括的说明,只要不十分拘执着,我想也或无碍的。

    〃我不愿顾念一切做诗的律令,我不愿受一切主义的拘牵,我不愿去摹仿,或者有意去创造哪一诗派,我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表现出自我,在人类中间的我,为爱而活着的我……〃

    在此,俞平伯无所顾忌地道出了自己的两大创作理念,一是自由,二是真实。他的所有创作都是基于上述理念完成的,因而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色』。这两大创作理念也可以被看做是新诗创作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则。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他才思考自己的方式,探求走自己的路。正是思考使这些成为现实。

    俞平伯就是一位敢想敢做,善于思考创新的人。

    俞平伯他一生的最大成就也就在于红学研究领域。而初步文坛时以诗歌创作为主的俞平伯,又是怎样走上红学研究之路的呢?

    早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着扎实功底的俞平伯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已熟读《红楼梦》,并对部伟大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日后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俞平伯与他的老师胡适先生关系非常密切,胡适对俞平伯十分欣赏,曾邀请俞平伯帮助增删《尝试集》;而俞平伯对胡适也是极其敬重,因而在学术研究上,也便不知不觉地受到胡适的很多熏陶与影响。

    1921年初,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其本人潜心精研《红楼梦》,写作完成了著名的《〈红数梦〉考证》。受其影响,他的弟子中掀起了一股〃红楼〃热。

    这段时间,俞平伯在《红楼梦》的研究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半年之久,他与胡适、顾颉刚等人保持了密切的通信联系,主要通信内容,即是探讨《红楼梦》的种种问题。可能是由于初涉红学领域,此间他并未拿出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胡适红学大师的对话与切磋,为俞平伯日后在红学界一鸣惊人,奠定了功不可没的基础。

    到了1922年的春天,蔡元培与胡适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学者,就红学研究的不同方法,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二人在报刊上你来我往地论战,引起了俞平伯极大的兴趣,也促使他将自己的红学研究进一步进行深入化与系统化。

    俞平伯的红学研究,是以重考证的〃自传说〃为基石,与胡适不谋而合,而与蔡元培的〃索隐派〃针锋相对。

    面对德高望众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俞平伯这个初生牛犊没有丝毫的畏缩。俞平伯竟然大胆撰文,对蔡元培的观点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无所顾忌的批评。

    敢于校长争锋,正是思考使他具备了这种勇气和素质。

    原本在红学界藉藉无名的俞平伯,就这样一炮打响,正式踏入了红学研究这块神圣的学术领域,并一举成为以研究作家的身世、情感与思想发展为主的〃新红学〃的代表『性』人物。

    这年的7月,俞平伯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红楼梦辨》,并在本书中提出诸多新颖独到的看法与观点,给当时的红学界,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与生机。从此〃新红学〃不仅可与〃索隐派〃分庭抗礼,而且渐渐占据了优势。

    俞平伯就是这样勇于思考,敢于走创新之路,从而成为了红学界的大师。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挑战了,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却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人们,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我们。我们应把〃创新〃作为治学之精神,不仅仅是能够成为创新的代表,而且更应该用思考创新的习惯,为自己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中华民族泛出更耀人眼目的光彩,能使中国的进步在前进的世界中加快步伐。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