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教育手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教育手记-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自己,更在于是否坚持下去! 

      (评注:不断地用过去教过的优秀学生的事迹,来教育并激励现在的学生,是我一贯的做法。黄金涛的“新认识”说明,他不但真诚地以杨嵩为榜样,而且还自觉地解剖自己与杨嵩的差距。)

 

               

1993年4月4日

      又是一个“后悔不已”:说是要向杨嵩学习,可今天有犯错误了!

       数学课时,突然停电了。老师给我们送来了蜡烛。可是燃烧的蜡烛,却似乎具有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很想玩蜡烛,但一想到“战胜自己”的话,我又极力克制自己的贪玩心理。遗憾的是,我并未坚持下来,后来我有时忍不住去吹别人的蜡烛,有时又看别人玩蜡烛。这样,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过后我又在心里骂自己:唉,我又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评注:黄金涛“后悔不已”,我却对他充满希望:能够对自己的过失“后悔不已”而不是“无所谓”,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1993年6月12日

      离期末考试一天天近了,我时时提醒自己抓紧时间。

      我是个军事迷,爱看一些军事杂志。今天放学路过报亭,脑袋就像被一根绳子套住往报亭拉。我这时真想过去翻翻军事杂志啊!但一想到杨嵩同学戒球瘾的事迹,我就被一个正义的、坚强的“我”战胜了。我义无反顾坚定地走过报亭,头也不回!我走了一段路程,把报亭远远地扔在了后面。虽然我还是有点可惜我没有看到精彩的杂志,但更觉得自己终于战胜了自己,说到做到了,就不觉得可惜了,而是十分自豪! 

      (评注:让学生不断亲身体验“战胜自己”的喜悦,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993年10月17日

      今天是星期天,但我并没有因此为爱偷懒的我找睡懒觉的借口。我很早就起床了,然后坐在书桌前复习功课。天还没亮,整个家属区还一片宁静,外面一片漆黑,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挑灯攻读。想到这,我竟感到一种骄傲和自豪!因为在这寒冷的早晨,谁不想多在温暖的被窝里舒服舒服呢?谁愿意迎着寒冷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学习呢?而我却做到了这一点!这难道不是意志的胜利吗? 

      (评注:记得后来黄金涛在一片作文中再次写到这个令他自豪的“星期天早晨”,我在班上读了他的那篇作文,并号召全班同学都向黄金涛同学学习。)

 

                    1993年11月2日

      今天,李老师给我推荐了一篇报告文学《指挥博士陈佐湟》,他让我好好读一读。我当然理解李老师良苦的用心,他是想在我心中再树立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

      一口气读完陈佐湟的事迹,我重新思考“用脑科学”这个问题。是的,正如李老师所说,历史上凡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没有一个是“科学用脑”的!他的意思当然不是反对科学用脑,而是针对现在一些人学习极不刻苦却动辄讲“科学用脑”而说的。陈佐湟在美国留学时,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过着“咖啡加闹钟”的苦行僧般的生活,却一举拿下了该大学空缺了20年的音乐指挥博士的学位!再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华罗庚、邓稼先等等杰出人物,哪一个不是在“折磨自己”中走向事业的辉煌?所以,就我们中学生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现在首先还是应该提出拼命精神,加倍努力,而不管是否“用脑科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味蛮干。在发扬拼搏精神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应该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我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效率。我最大的问题是学习时,效率观念不强,磨磨蹭蹭,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坐在书桌几个小时,却不见有多大收获。今天,我决心抓紧时间。晚上,我把一只小闹钟放在桌前,指针的走动发出的声音如滴水一般,似乎在催促着我;我握笔的手不由自主地在本子上急速地“跑”过,去追逐时间。这才是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感觉! 

      (评注: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一位震撼学生心灵的英雄形象,远远胜过教师一大堆“苦口婆心”的唠叨。我至今珍藏着1989年第11期《文汇月刊》,上面刊载的《指挥博士陈佐湟》,是我后来每一届学生的必读教材。)

 

                      1993年12月27日

      今天,我意外地听到李老师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一个小牢骚》。这是我最大的殊荣!原不过是有感而发之言,李老师却表扬我有社会责任感。

      不过,细细想来,进入高中,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的确比过去爱思考了,对周围的社会也多了一份关心。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理想吧!我已经是16岁的青年了,不能把自己当小孩了。我要对自己一生负责,更要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要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熟起来! 

      (评注:黄金涛这篇《一个小牢骚》后来选入了毕业时我给学生们编撰的“班级史册”《恰同学少年》中,该文全文如下: 

      校门前街的马路,车辆川流不息,路边装满了垃圾的垃圾桶,散发着阵阵腐臭,人人过之无不掩鼻,但唯独他,一个蓬头垢面,衣杉褴褛,污垢浑然一身的乞丐,象一个家庭主妇在菜市场买菜似的,在垃圾中与苍蝇争抢食物。

      路边的火锅店,吃客闲吃着生猛海鲜,锅中热气腾腾,香味阵阵袭人,他们无暇去看一眼与卫生不符的肮脏的活物,因为他们既要吃火锅,还要摆龙门阵,实在忙不过来。

      如此的一幕,在我眼中不知有多少。以前初见此景,心中也感乞丐可怜,始终没有给他们施舍。偶有过几回,也被朋友取笑。并且知道了有些乞丐是假的,为善者往往上当受骗,于是又为假乞丐的行骗所怒,见到此景也见惯不惊,甚至鄙夷。然而今天所见此景时,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想忘记这不快,可当我路过“小天鹅火锅”店,看见门前停放的大小豪华或公或私的小车时,先前所见的乞丐以及所见所闻的大款官僚们便在我眼前纷纷浮现了了出来,象是人人都挤着登场,出演一场似乎毫无关联的闹剧。

      我又有些怕想到他们,因为我无法回答我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国家,有的人极富极乐,有的人却极贫极悲?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差距如此惊人?如果他们都是社会竞争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要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为什么有的人要得到那么多,而且还不满足呢?为什么有的富者要行不仁,有的官者要行不义?我想,他们作为社会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也在于社会。我虽未作调查研究,但我总认为社会的一方得到了额外的东西,另一方也必然付出额外的代价,而伴随这现象而来的便是两极分化。我痛恨这种不公平、不道德的现象,但我不恨人富裕,我希望“君子之财,取之有道”。我也恨贫穷,既然都是人,就不该那样活着。但我也确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现在无力扭转乾坤,但我相信“老有所养,幼有所爱,残有所助,人人皆劳动,人人皆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到那时牛奶会矿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说实话,这篇文章不无偏激之词,但它仍然真正打动了我。我为一个16岁的中学生可贵的善良与忧思而感动,并以此教育全班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也引导黄金涛把对社会的关注与自己的学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当时,我在这篇作文后面批了这样几句:“‘一切都会有的!’是你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但这一天的到来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所做的一切,包括你每天的学习!”) 

 

                    1994年1月5日

      对于“爱情”,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实在难于启齿。偶尔爱到电影里、电视里有关爱情的内容,也感到脸红。但我们这个年龄,有时又忍不住有朦朦胧胧的想想这个我们根本无法想清楚的问题。今天,李老师却把这个敏感的话题搬上了讲台。他的《青春期教育系列讲座》正式开始了。李老师真诚坦然而又幽默风趣的讲述,让我们听得十分投入。听了之后,又陷入深深的思考,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熟,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我感谢李老师为我们提前打“预防针”,使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当。

      (评注:当时,我之所以要给学生开设这个讲座,是因为我已觉察班上有个别学生在这个问题把握不住自己。于是我想,与其被动去地扑“早恋”之火,不如主动地向学生正面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黄金涛的这篇日记和后来班上的风气证明,我的这个做法是明智的,也是有效的。)

 

                     1994年3月12日

      语文课上,李老师继续为我们读小说《凤凰琴》。最近一个星期,他每天都利用语文课为我们读这篇感人的小说。

      今天念的是小说的尾声。当张英才背上行李即将离开界岭小学时,余校长用嘶哑的嗓子对他说:“今后你不管到了哪里,都别忘记在界岭山上有这样一座界岭小学。”念到这儿,李老师声音哽塞了,他半晌发不出声,转过身去背着我们擦拭眼泪。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我的鼻子也一酸,险些掉下泪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热血在胸膛里沸腾。我了控制泪水,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又分明听到气流在颤动,那是心灵在为之震动!

      为了山区的孩子,我真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可以捐书,自己有许多现在不用的学习参考资料,都可捐出。当然,我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良好学习条件。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净化灵魂,树立志向:发愤学习,考上大学,建功立业!为自己,也为他们,更未来我的国家和民族! 

      (评注:我从来不认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可以取代对学生所有的思想教育,那未免把教育看得太简单了;但是,在有些时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确可以起到某种“催化”作用,使学生思想的量变飞跃到质变。比如,对现在黄金涛来说,这篇《凤凰琴》就一下点燃了他沉睡的理想火焰。最近,他来看我时,还谈到这篇小说当年对他思想的震撼。)

 

                    1994年4月6日

      不知是因为我的纪律比以前大大的好了,还是因为同学们有意想“以毒攻毒”,今天,我荣幸地被班上选为班委纪律委员,专门负责课堂纪律的监督,每天下午被当天课堂违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不管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我就要对得起这几十张选票!正好下午上自习课,我就勇敢地行使了一回“权力”。

      刚开始上课时,纪律还不错。可到后来,就有人小声说话了,声音渐渐多了起来。我也渐渐不安起来。嘈杂的教室里只有我的脑子一片寂静,我没有管脑外的声音,只有“管,还是不管”的问号接二连三地打得我头晕。站起来吧,又怕众人看我、笑我,我天生的薄脸皮,从小就怕抛头露面,只恨不得当了穆斯林妇女,用布遮了脸,什么都不管,什么人都不得罪。大喊一声“不要说话了!”则更怕人笑话,无人理会,讨个“假正经”的名声,那可更可怕!但是,周围的说笑声却不停地传来,我感到十分刺耳。如果我就此沉默,当然没有人会笑我“假正经”,但会有更多的人在心里蔑视我:我们白选你当纪律委员了!我终于站了起来,大喝一声:“不要说话了!”令我吃惊的是,我这一声还真管用,周围的声音都平息了,直到下课,教室都是安安静静的。

      这也应该叫“战胜自己”吧? 

      (评注:那一周的周记,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写到黄金涛的“大喝一声”,并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动。记得当时我特意把同学们的周记拿给他看,鼓励他继续发扬正气。一学期后,黄金涛继续当选班委,不过他的职务换成了体育委员。于是,在每天我班课间操的队伍中,总有黄金涛巡视时那威风凛凛的身影。只要有谁不认真做操,他便在班上黑板一角记下姓名让其曝光,他还为这个“曝光角”取了一个幽默的名称:“今日病夫”。)

                   

  1994年5月1日

      今天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我却“节日”不起来。半期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虽然我一再告诫自己:“过了的事就不要老去想了!”但心里始终忘不掉。就像病人去了盲肠,却总要在腹部留下一块不大不小的伤疤。我这人好面子,裤裆破了,便赶忙夹紧了双腿,蹩着脚走路,脸上带着让人迷惑的笑,眼睛总盯着别人的脸孔,心里却嘀咕着别人是否见丑了,或是听见线崩的声音了……总之心中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

      唉,我不知何时能走出失败的怪圈? 

      (评注:说实话,黄金涛的自控能力已大大提高,但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转化为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很苦恼,在这次考试后,他主动找到我,请求我帮助。我给他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即每天晚上睡前问自己十个问题: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复习功课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我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最后我对他说:“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1994年5月17日

      出差几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