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蒋两人有许多共通处:两人都有左派观点,也都接受苏联大量军事援助;两人都有小孩在莫斯科——事实上冯有两个子女在俄国;冯是基督徒,蒋日后也信奉基督教;最重要的是,两人此时都视中共和苏联为大敌。会谈结束后,两人达成完全一致的协议。由于蒋此时有中国大型银行的“贷款”、捐款的门路,又有鸦片税收,他答应给冯毎个月两百万(中国)银元的津贴;远比武汉答应给冯的数额高出许多①。

  ① 蒋所答应给的钱,可能是北京政府发行的纸钞。1927年4月4日,上海的本国银行工会借给革命军100万银元(可能是墨西哥银元)。国民政府4月18日成立后,直到1928年,并没有发行银本位的纸钞。见Zhaojin Ji;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Shanghai Banking System (Armonk; N。Y。: M。E。Sharpe; 2003); pp。169…171。

  冯回到郑州总部(郑州位于武汉北方约225英里),立刻下令驱逐——有些案例是枪毙——其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先后在巴黎和莫斯科念过书、25岁的邓小平此时在冯的部队担任政工,仅以身免。山西军阀阎锡山原本依违于南京、武汉和北京之间,听到冯的清共,马上宣告支持蒋,并追拿山西省各大城内仅有的共产党人。

  北洋军阀孙传芳却让国民革命军在徐州吃了败仗。蒋坚持亲自领兵反攻,却遭惨败,军队后撤到长江北岸①。蒋满脸胡须、风尘仆仆于8月5日回到南京,对于战败大发雷霆。他下令枪毙前敌指挥官王天培——通常只有未奉命令、敌前撤退的将领才会受到他如此严惩。私底下,他写下战败的原因之一是他自己“轻敌”②。

  ① 同上注,p。217。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3 and 10; 1927; box 5; folder 14; 同上注,p。217。

  同时,汪精卫也开始清共,把共产党人赶出武汉并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在武汉被捕的一些共产党人遭到枪决,但汪小心保护俄国顾问,假装最近的事态发展不应干扰对苏关系。然而,苏联认识到其对华政策已乱了套,决定退出中国。罗易率领三辆侧踏板上绑满汽油桶的大车,跨越戈壁沙漠撤退。因为北方军阀抓了他太太关在北京,所以鲍罗廷没走。等到她化装成修女逃出,他们才在7月底穿越戈壁,逃到蒙古①。

  ① Te…kong Tong(唐德刚)and Li Tsung…jen(Li Congren,李宗仁); Memoirs; pp。145…146。

  但是苏联还不肯放弃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作战。中共中央政治局躲到上海,奉莫斯科的指示,宣布只要有可能就起义的政策。1927年9月,共产国际派人携30万美元到上海给中共,斯大林另外批准运送15000支枪、1000万发子弹和30挺机关枪给中共①。毛泽东也回到家乡湖南,重启农民运动。9月初,毛泽东的军事单位(主要由逃兵、乡村自卫队成员、土匪以及失业者组成),杀死地方官员和地主,攻击长沙等城市。到了9月中,各省军队实质上已摧毁了共产党的杂牌军。毛泽东被迫率领残部逃到著名的土匪据点——湖南、江西交界的井岗山②。

  ① 当年的30万美元,以通货膨胀率调整的话,约等于2005年的237。3万美元,但是就国内生产总额(GDP)的相对份额而言,约等于2005年美国的3900万美元,以今天的中国而论可能高答3亿美元了。读者若有兴趣了解相对价值可参见经济学历史网页http://eh。net/hmit。

  ② Robert C。North and Xenia Eudin; Roy's Miss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p。121。

  回到南京的蒋介石再次派人和汪精卫接触,提议和解。可是,汪坚持除非蒋辞职,才可能订定和解方案。蒋派人请李宗仁前来会谈,他告诉李由于汪的坚持,他已决定下台①。李宗仁很清楚,蒋若下台,南京同盟必将分裂为派系互斗,汪精卫无法维系国民党的团结,而北伐也将停滞。蒋虽然缺点不少,如盛气凌人和个性冷漠,但他一心一意要统一中国、廉声在外屹立不摇、迄今领导北伐成绩斐然,也使他仍足资号召全国。李也认识到蒋一旦下台,将严重伤害到南京当局向上海筹款的能力。李“恳求”他再考虑②。

  ① Te…kong Tong(唐德刚)and Li Tsung…jen(Li Congren,李宗仁),Memoirs; p。221。

  ② 同上注,pp。221…222。

  但蒋认为是时候该走人了,遂于1927年8月12日递出辞呈,呼吁国民党团结光复华北和北京。他恳求道:“武汉同志,为何踌躇?”①他清空南京的办公桌,搭乘军舰由长江前往上海。从上海,由200名警卫护从前往溪口,由险道登上雪窦寺。每天清晨5点,在僧众的敲钟念经声中起床,蒋即读书、静思。身穿灰色传统长袍,他告诉两位美国记者,未来5年出国考察世界大国的风土民情,做为中国跻身大国之参考②。同时,中国记者也把一位民胞物与、坚守原则的将军自我流放和僧众为伴的形象,传遍全国。蒋等待复出,但为了取得不容质疑的道德,他必须冒著不可预知的风险。

  ① 董显光,《蒋介石》第一册,p。173。

  ② 同上注,pp。181…182。

  二

  这位40岁的领导人不只思虑哲学和政治问题。他和宋美龄鱼雁往来已经一年①。1927年5月,也就是他辞职前,他通过书信向她求婚。据说1922年宋美龄曾拒绝他,但这一次却欣然接受。他现在中外知名,而她也已29岁,在那个年代,这是中国女性若仍未婚都会担心的年龄。但是,美龄的母亲反对——毕竟她已有一个女儿不孝地私奔,和大她30岁、已离婚的国民党领导人结婚,而这桩婚事并未带来子嗣。但是,至少孙中山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是基督徒;蒋介石既不是基督徒,也没受过大学教育。更糟的是,他至少结过一次婚,有好几个妾,且只育有一子(编按:指经国,因纬国为收养)。有意思的是,蒋1927年夏天在日记提到宋美龄的次数不多。但是1927年10月1日,他写下:“近日无论昼夜,心目中但有三妹别无此思矣。”②

  ① Chen Jieru(陈洁如),Chiang Kai…shek's Secret Past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93); p。210。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1; 1927; box 5; folder 16。

  9月底,在雪窦寺静修已有数星期,蒋脱下长袍、下山,然后乘船到上海。他一到沪上,就向记者表明此行唯一目的在求宋美龄家人同意婚事。可是,宋夫人此时正和蔼龄、美龄姊妹在日本的疗养中心。蒋追到日本镰仓市表明来意,并提出文件证明已和毛福梅离异。他也保证会研读圣经与基督教义,但表示不能保证受洗为基督徒。宋夫人终于同意这桩婚事。蒋向报界宣布,他已付钱结束和陈洁如的关系,和早先遣散小妾(姚夫人)一样①。

  ①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7; 1927。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乃是当年上海社交界最大盛事。他们先在法租界宋氏宅邸举行小型的基督教婚礼,然后再到大华饭店大宴会厅办中式婚礼。美龄身穿银、白配色的珠绣礼服,蒋则穿上翼领燕尾服与直条纹裤①。两人对披着国民党旗的孙中山遗照鞠躬三次,接著蒋宣读一份声明,表示这场婚礼“是中国社会再造的象征……也是革命的基础”②。结婚证书被大声朗诵、盖印,新郎与新娘先互拜、再同拜婚礼证人;紧接著开始的是一场宾客上千的茶会。这对夫妇婚后启程前往浙江的莫干山,在借来的别馆度蜜月③。

  ① Li Madame Chiang Kai…shek; p。81。

  ② 同上注,p。80。

  ③ Hahn(项美丽),Chiang Kai…shek; p。125。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292882。jpg〃/''/p'

  蒋介石与宋美龄1927年结婚照

  蒋这门婚事在每一方面来讲都是最优异的安排。他的太太是个在美国受过教育的美女;她有国际观、能言善道、聪慧、富有。在长期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她向全世界及中国人民展现了中国尊严、勇敢的形象。她知道自己的角色,也知道如何适如其分扮演角色,譬如基本的出席基督教青年会以及保护童工的公益活动(也可能是诚心的)。她和蒋截然不同,绝无俭朴、低调的生活方式;相反的,她尽可能地雍容华贵。她一向化妆打扮、穿传统旗袍(开岔及膝),但不佩戴昂贵珠宝。综其一生,她享受财富一点也不扭捏作态。她有位专用旗袍师傅,每3、4天就替她裁制一件新旗袍①。她视仆从如云为天经地义,有时候出外旅行仆从60、70人。然而,生活奢华、一直有仆人服侍,并不一定使她生活颓废。邱吉尔一生穿衣、脱衣,也都由仆人服侍②。

  ①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世界宋美龄》,(台北:2003)。

  ② William Manchester; The Last Lion: Visions of Glory (London: Little Brown; 1983); p。81。

  宋美龄喜欢西洋音乐和香烟,婚前也爱跳舞、饮宴。她一直是个夜猫子,即便蒋早睡早起,仍看书、写作至午夜。她喜爱阅读,研究中外历史和政治;而且是个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友。她在政治上果断,经常是个精明的幕后操纵者,并且在各个不同场合通过考验证明勇气不逊须眉,也经常陪先生亲上战场、参与不同战役,住在帐篷或火车上。她健谈、好相处,和索然无味、毫无幽默感的丈夫完全不同;蒋害羞但又情感丰富,做为一个中国男子,蒋太容易流泪。他试图改变沉默寡言的形象。或许是在他母亲过世之后,蒋刻意尝试软化他的公共形象,他开始展现祥和的一面,接受访问和拍照时经常面带微笑。

  蒋和宋美龄的夫妻生活交织著深刻的差异、相互龌龊、共同的伟大志业、真情相爱。宋美龄21岁时写信给一位美国女性友人,提到:“如果你把这(性)和其他组成爱的元素一起考虑,它就不让人觉得恶心。”①这段晦涩的评论,并不意味着宋美龄对性有热切的观感,但是那些说这桩婚姻乃基于政治的结合、且两人根本不曾圆房的传言,是不可信的。蒋精力旺盛,只不过他以前总是和智识上、地位上低于自己的女人在一起。新的对象让他意识到自己从没交往过独立、聪明、自主的女人,这定使他相当振奋。宋美龄称他作“Darling”,他则以英文缩语“Da”称她。他会挑鲜花送给她、在公共场合牵她的手,这些对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相当令人震惊的举动。

  ① Li Madame Chiang Kai…shek; p。57。

  宋庆龄不喜欢蒋,但与宋美龄姊妹情深,她说这两人是“情投意合”①。蒋脾气不好,但他太太脾气也不小。宋美龄认为她比蒋聪明,也更懂得人情世故,而他的顽固和对效忠者的信任常常令她沮丧不满。不过,她依然认为他是个好男人。

  ① 1995至2003年间,蒋氏若干位秘书、助理在台北接受作者的访问;Edgar Snow(史诺),Journey to the Beginning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8); p。85;以及一位与蒋夫人“情同姊妹”的长期好友兼亲信,2008年3月19日接受作者的访问。

  宋美龄和蒋介石成为中国的象征,他们也自认自身命运与中国命运结为一体——民主国家的战时领袖都有这种倾向,只是程度不一,至于毛泽东和江青夫妇则是到了病态的地步。直到蒋介石的儿子从俄国回来、赢得父亲的信任之前,宋美龄是委员长的亲信,发挥极大的影响力,不仅担任他的英文翻译,也替他解释西方行事作风。她有钱、信仰基督,在许多方面高度西化,似乎没让多数中国人介意。1941年5月周恩来在为共产国际写报告时提到,宋美龄在国际事务和财政事务方面可以影响其丈夫,她比丈夫更开明民主,也支持对日抗战以及国共合作①。她对蒋在中国的形象可能颇有正面贡献——至少直到战后经济和士气皆溃堤之前是如此。

  ① RGASPI; collection 495; inventory 225; file 77; sheet 1。

  蒋现在认为对新中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日本的帝国野心,不是英国。6月间,依然在职期间,他回应日本在山东的施压,发起“断绝对日经济关系同盟”。这个杯葛运动得到青帮支持,发动一群乞丐盯紧贩售日本货品的商人,检举他们,榨取大额“罚金”。蒋前往日本向宋美龄提亲时,放弃孙中山对东北的立场,告诉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说,他的目标是重申中国主权,包括东北在内。田中劝蒋力守长江以南,不要和北方军阀——日本的势力范围——交锋。蒋不为所动,反而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干预北伐,应该协助北伐,以扫除他们和东北大帅张作霖沆瀣一气的印象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5; 1927; box 5; folder 17; 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lution; pp。160…161。

  蒋非常钦佩日本社会的各方面,但也明白武士道心灵里的残酷和主宰一切的意志。在此一早期阶段,他担心日本会竭力阻止中国统一①。可是,这时候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愿意在收费的前提下协助中国。虽然仍然“在野”,蒋欢迎他从德国延揽来的外籍军事顾问——曾在鲁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元帅麾下担任首席作战官的鲍尔(Max Bauer)将军。往后十年,鲍尔率领46名德国军官替中国中央军起草30年的现代化建军计划,并开始执行它。德国人也制订一套参谋本部制度,一旦蒋回任总司令,即可掌握每个阶段的军事作战和决策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5; 1927; box 5; folder 17。

  ② F。F。Liu(刘馥),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924…1949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6); pp。61…64。

  蒋介石下野,南京政府遭逢数不清的困难,尤其是财务方面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