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Gibson; 〃Chiang Kai…shek's Central Army;〃 p。396。
② Stephen MacKinnon(麦金农),〃Defense of the Central Yangtze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of Attr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p。22…27。
③ Te…kong Tong(唐德刚)and Li Tsung…jen(Li Congren,李宗仁),The Memoirs of Li Congren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79); pp。361;366。
④ Sutton; 〃Genman Advice;〃 p。404。
皇军坐火车,直扑西边200英里的郑州。蒋介石亲赴位于平汉铁路线上的这个战略要冲督师。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陈果夫建议军方炸毁黄河古堤,水俺广大平原,以阻日军直扑郑州、再沿铁路南下进犯武汉。法肯豪森早先也建议采取此一激烈措施①。数百年来,黄河淤积十分严重,逼得中国人把堤防越盖越高,有些地方河床已高出附近地面。若是溃堤,对人命、环境都将造成大灾难,但是蒋批准了。6月5日、7日,士兵奉命炸塌南岸河堤,大水往西南流向河南、安徽和江苏。
① 同上注,p。402。
洪水俺没数以千计平方公里的农田,漫向淮河、大运河,甚至进入长江。黄河入海口也因之南移数百英里。数千村庄被淹没或摧毁,数百万农村人口无家可归①。战后,国民政府官方估计高达80万人俺死——真正的数字可能更高②。当时,蒋发表声明谴责是日军轰炸造成溃堤。黄河决堤使得南、北战场隔离,往后6年日军无法跨入黄犯区以西地带——郑州直到1944年4月才沦陷。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些学者认为这对中国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但也有许多人看法不同。
① Ma Chendu(马振犊),〃Analysis;〃 p。33; 沈嘉文(Shen Jia…wen,音译),《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经过》,《民国档案》2,no。4(1986): 134…136。
② Dana Lary; China's Republic (Cambridge; E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120。
蒋无疑是认为在中国文明存亡绝续脉络下,此一牺牲虽不得已,却有其必要。他私底下并无愧疚,在日记中完全没提到这件事。他没有时间表达人溺己溺的态度,但大战中又有哪些领导人会呢?
黄河决堤果真迫使日军司令官畑俊六将军改变策略,只好沿长江向武汉推进①。蒋决定不再投入大量兵力防守武汉,而是在日军从长江南侧进击时进行一系列战斗。法肯豪森也附和白崇喜的主张,转向小单位机动作战,蒋原则上赞同此一新战术②。但是几乎全转向游击战,有可能使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城市和运输线;而如果蒋氏希望保住大片领土,凝聚人民的忠诚并等候外国援助,他就必须保留庞大的传统兵力。
① MacKinnon(麦金农),〃Defense of the Central Yangtze;〃 p。28。
② Sutton; 〃German Advice;〃 p。409。
蒋介石认为中国“抗倭作战”要得胜,最终必须倚赖“外交”。中国必须和日本帝国下一个明显的目标——苏联、美国和英国——结为盟国。邱吉尔和斯大林先后遭纳粹旋风袭击,他们当时就估计若要战胜亟需美国援助,结果也确实如此。毛泽东的部队依然没什么损伤,他也公开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争取的外援。”①当然,毛心目中想到的只是苏联,以及可能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力量。事实上,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唯一可恃者是苏联,一如北伐时期以及中共做为叛党的那段岁月。5月间,蒋告诉斯大林,没有“你的帮助”,中国无法撑下去,中国仍在“生死关头”。他请求苏联赶快再交运65架飞机,表示中国只剩下10架轻型轰炸机。斯大林迅速答覆,他将送出所需之轰炸机,供“阁下伟大的抗战”使用②。
① Mao Tse…tung(毛泽东),Selected Work; vol。2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954); p。140。
② “蒋介石手书斯大林函”,1939年8月26日,《民国档案》3,no。45(1996): 61…63。
蒋明白,固然他远比过去更需要苏联援助,斯大林协助他抗日的利益也远比从前更大。在夏天和秋天,日本和苏联已在东北边境发生多起流血冲突,这些争端使斯大林增援中国更力。不久,苏联派到中国的军事人员,包括顾问、飞行员、技师等等,高达3665人①。斯大林助蒋还有一个新的强大动机,那就是英、法在慕尼黑姑息希特勒,同意德国可以兼并捷克斯洛伐克一大块领土。
① 同上注,p。59。
希特勒在日本施压下,终于推翻手下参谋本部的亲中立场,召回德国顾问团,停止一切武器销售给蒋介石。可是,有7位反纳粹的德国军官辞职,留在中国。有位不在正式顾问之列的德国前任情报官员斯坦纳斯(Walther Stennes),曾任褐衫队柏林领导人,于1931年起事反希特勒失败,逃出集中营后辗转来到中国——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成为“顾问”,实际上是蒋介石的卫队长,颇得宋美龄宠信。日后,他身分曝光,竟是苏联KGB特务①。
① Jerrold Schecter and Leona Schecter; Sacrter Secret (Washington; D。C。: Brassey's 2002); pp。15…16。
1938年夏天异常炎热,长江水位在此季节一向很高。日本巡弋舰得以沿江而上,短距离内炮轰中方阵地。日军有时候使用毒气瓦斯,逐一攻击中方据点,屠杀不少平民。日本人花了3个星期,才推进10英里。同时,数以千计的中国人依然千辛万苦把数千艘载货艇筏拉过三峡急流。到了9月底,日军终于越过黄犯区,从北边进犯武汉①。此时谣言又起,也不晓得是出自中共、还是蒋本人,传说委员长可能和日本缔结和约;斯大林急电蒋介石,宣称更多援助将要启程,包括足够60个师的装备,以及追加的500架战斗机②。
① MacKinnon(麦金农),〃Defense of the Central Yangtze;〃 pp。29…35。
②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四,p。1299。
毛泽东于公开场合颂扬“国民党光荣的未来”,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内部会议里,却强调大家别忘了共产党要夺权唯一的路子是武装斗争①。他重申:“枪桿子底下出政权。”会后,周恩来10月5日回到武汉,带了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给蒋,赞扬蒋“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和“国共两党,休戚与共,亦即长期战争与长期团结之重要关节”②。但是蒋晓得毛是在冷嘲热讽。这个不太需要去证实,因为4月间脱离共产党到武汉的张国焘,恐怕早已向蒋报告过毛泽东对抗战和统一战线其实别有居心——扩大中共军事力量和基地,以备和国民党最后对决③。
① Jerome Chen(陈志让),Mao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215。
②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四,p。1299。
③ Chen(陈志让),Mao; p。235; Zhang Guotao(张国焘),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p。533…539。
蒋依旧担心——不仅担心中共的口是心非,也担心中共党员高明的政治技巧和动力。他写下:“共党因其共产国际百年来之秘密活动,顾其纪律最严,方法最精,为任何党派所不及。”①同时,蒋对国民党同志的批评益加严厉。他说“大部分”同志已变成争权夺利的“特殊阶级”。他叹息,这一切已使得“群众”与本党“为敌”②。
① Chiang Diaries; November 18; 1938; box 40; folder 1。
② Chiang Diaries; December 1938; box 40; folder 2。
蒋氏1949年退到台湾之后,仍不时在日记中写下此一令他沮丧的比较。蒋痛恨中共“惨无人道”的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手段,以及唯命是从地听从莫斯科的指挥;但是他也佩服中共士兵、干部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专注,这都是国民党同志欠缺的特质。反映出他对本党同志这份深刻的悲观,蒋在1938年数度向周恩来提起,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并为一个新政党——条件是毛、周出国。他甚至很严肃地提议,国共合并后,中共不需要正式解散,国民党可以加入共产国际。毛的回答是,建议共产党员循1920年代往例,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最后,双方都无法做出此一极其重大的妥协。数星期后,周恩来终于告诉蒋,这个主意行不通①。从这里又可以看出来,蒋不是坚持意识形 态、食古不化的人,也不是强烈的保守派。事实上’他是个左派儒家,只要共产国际不来指挥他如何 治理中国,他也可以接受反帝国主义的共产国际。
① 关于蒋的提议,见金冲及,《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关系问题》,《民国档案》1,no。11(1988): 76。金没有他的说法所本,但他的文章引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文献。关于中共加入国民党及国民党条件苛刻,见Alexander Dallin and F。I。Firsov; Dimitrov and Stalin; 1934…1943; Letters from the Soviet Archiv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18。 关于毛的提议,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46。 关于周的提议,Chiang Kai…shek(蒋介石),Soviet Russia in China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Cudahy; 1957); p。88。
抗战开始了约一年半,中、日双方仍未正式宣战,武汉也仍在中方手里。但是,10月底,日军的增兵已达到警戒状态,力守武汉北侧的李宗仁被迫把部队撤退到山区。蒋下令摧毁城里一切堪用设施或工厂,守军和政府人员秩序井然地撤退。10月24日上午,蒋透过无线电话对高阶将领及文职部属下达撤退令。每个部属都说总司令不走,他们也不走。蒋回答说:“不,你们先走,我立刻就走。”①
① Chen Lifu(陈立夫),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Stanford; Calif。: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94); p。144。
晚上10点,他和蒋夫人在武汉机场会合。灯火通明的机场,雪花穿过烟雾冉冉而下,炮弹亦落下撼动着大地。因无线电讯号出错,美国机师李奥那(Royal Lenoard)——原本是张学良的机师——驾驶的专机遭到延误,于是改派一名德国机师载蒋氏夫妇飞往衡阳,但他承认只会在夜间起飞而且不会降落,所以也只能作罢。后来,“中国航空公司”的一架民航机降落,蒋氏夫妇赶紧登机,机师穿过浓烟迅速起飞。李奥那的飞机几分钟后降落,就被几百人团团围住。听说蒋氏夫妇已经走了,他让当中40人挤进来,也在炮火轰隆、城市烈焰的火光中急忙起飞①。蒋氏夫妇在衡阳稍事逗留后,没有飞到陪都重庆,反而前往古城长沙。西元前221年建城的长沙,位于湖南米仓湘江河畔。蒋氏夫妇住了几天,又飞往广州前线。
① Royal Leonard; I Flew for China (Garden City; N。J。: Doubleday; Doran; and Company; 1942); pp。206…209。
在长沙湘雅医院服务的美国传教士医生葛林记载,当4万名难民、许多国民党将官、委员长陆续来到这个湖南省会,长沙是一片兵荒马乱:
10月26日:医院后方的弹药库轰的一声就炸了,整个地方不见了——大约100人受伤,30人死亡。我们在医院拼命抢救伤患。挖掘的时间,跟救治的时间一样长。
10月28日:据说从武汉撤退进城的伤患有2。1万人……
10月29日:城里人迅速疏散,医生则坚守岗位……
11月1日:人们预期长沙在两星期内会沦陷,政府提供我们五艘渔船,可把两百吨的医院物资撤到沅陵……
(几天之后):祈祷会之后,整个城靠船只、火车、巴士、黄包车、手推车展开疏散,有些朋友告诉我们,看到分发汽油和棉花油给区长,以便放火。谣言很多……
11月11日:城里50万居民只剩一小部分留下不走。我是(教会里)唯一留下的医生……
(11月12日):诡异的沉寂……全城人跡杳然……
11月12日当天,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接获报告,日本骑兵距省城不到20英里,他下令全城撤退。军医院的中国医生们说,在官方派出交通工具将他们的伤患撤走之前,他们不走。次日清晨,葛林和留下来的同僚——他是唯一的医生——被街上嘈杂喧闹声吵醒,只见全城陷入一片火海,那是中国军警放的火。传教士、护士、学生和留下来的工作人员恳求士兵别放火烧他们的建筑物。葛林回忆说:“一连两天两夜,火烧个不停,浓烟罩顶,咨意破坏。”在湘雅医院避难的其他传教士也说,他们看到城里的军医院陷入火海,伤患爬窗、夺门逃命。
但是,鉴于补给线拉得太长,日军在45英里外的洞庭湖就停下,不再向湖南省推进。纵火焚城是个大错。或许是蒋下的命令,但是在此之前,他从未下令火烧即将失守的城池,在此之后也没有①。11月14日,星期一,省主席发表道歉,声称他没下令放火。葛林的太太在卫斯理学院和宋美龄是同班同学。次日,他接到宋美齢的信,宣称委员长也没有下令焚城。11月16日,蒋抵达长沙视察,传教士们很快就获悉守城的驻军团长和警察局长都被枪毙。黄埔毕业的省主席张治中是1932年淞沪之役英雄,受委员长宠信,虽遭免职,却仍留在长沙。葛林透过停泊在湘江的英国炮艇发电给太太说:“一切平安。医院全满;(院内)丝毫无损。城里人大部分都逃了。”②
① 1949年初投共的国民党要员张治中,1985年在大陆出版回忆录,声称蒋介石惊慌下,下令长沙焚城。蒋刚弃守工业重地武汉,他当时下令摧毁重要设施,但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