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能言善道,但“重权力、好出名”。鲍罗廷、李宗仁和其他人认为汪不能信任,也不够坚定。鲍罗廷反而觉得蒋虽才学有限,却“勇于承担责任”。李宗仁和蒋第四度、也是最后一次决裂之后多年,形容蒋“心胸狭窄、偏执顽固、狡滑、多疑、好妒”,但也承认“他喜爱做决定”①。

  ① 同上注; Te…kong Tong(唐德刚)and Li Tsung…jen(Li Congren,李宗仁),Memoris; pp。111;192。

  事实上一般公认,顽固(或说坚定)和果决是蒋的主要特质。他刻意培养、练习并向外界展现这些特质,可是在和军阀、日本人、中共及美国人的谈判中,他也有战术灵活的时候,必要时也务实地后退、让步。在蒋所处的环境里,狡猾和猜疑往往是成功政治领袖的标记,蒋也有这样的特质而且一路精进。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诚心以及精明之强烈信念,不但让他喜欢被赞扬和奉承,也颇能领受传达尊重、好意,以及让步的举措。本质上他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

  直到许崇智下台之前,蒋一路稳步上升,并没有涉入任何实际或可疑的政治阴谋。在此之前他没有试图打造派系(除了年轻的黄埔学生)以累积政治盟友,或者争取政治地位。此外,蒋似乎是个异常能够克制自己野心的强人。浙江人的身分是他政治缺陷的其中一项,革命军当中除第一军有许多黄埔学生之外,绝大部分的官兵是广东、广西、云南、湖南人。

  廖仲恺、胡汉民和许崇智等大老的相继退出舞台,以及共产党的持续掘起,让国民党内出现了裂痕。1925年夏天,戴季陶发表两本小册子,指控共产党代表外来的激进主义,且“轻蔑中国价值,威胁到中国的社会秩序”①。戴也写了一封长信给蒋,重申他担心共产党渗透国民党的后果十分可怕。蒋却大怒,慨叹戴和一干老朋友“老朽、跟不上时代”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20; 1925; box 4; folder 13。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18; 1925; box 4; folder 15。

  蒋大部分的政工已是共产党籍,他也日益关注周恩来领导的政工动员工作,甚至最忠诚的第一军,他都任命周为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就和当时他的日记内容一样,此一任命案显示蒋的思维依然十分左倾,相信与苏联的同志关系,用以追求共同利益——打倒全球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但不愿让共产国际干预中国国内事务。这个态度还有另一个例证,10月间,他很快就答应15岁的儿子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念书。同一个月,终于敉平陈炯明势力后,他在中、苏军官出席的庆祝会上赞扬俄国人的国民精神和共产国际的力量,以及它反帝国主义革命的使命。他说,中国若不与世界上所有的革命派结合,中国的革命必败①。

  ① Yu Minling(余敏玲),〃A Reassessment of Chiang Kai…shek and the Policy of Alliance with the Soviet Union; 1923…1927;〃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1920s; ed。 Mechthild Leutner。 Roland Felber; Mikhail L。Tarenko; and Alexander M。grigoriev (London: Routledge Cruzon; 2002); p。113。

  但是,国民党的裂缝日益扩大。12月间,戴季陶等一干大老在北京西山召开人数不足的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表决开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党籍,停聘鲍罗廷,解散中央政治委员会。蒋在一封私人信函中责备中国革命迄今未能成功,就是因为西山会议派的傲慢和腐化的嫉妒。同一个月,他对黄埔学生演讲,“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①同时,蒋在中国青年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肩上披着斗篷出现在代表们的面前,吸引众人的目光。对张国焘这位共产党领袖而言,蒋是在传达一个“重要军事领袖”的感觉,并塑造“自成一格”的形象②。

  ① Wilbur(韦慕廷), Nationalist Revolution; pp。30…31; Yu Minling(余敏玲),〃Reassessment;〃 pp。108…109。

  ② Zhang Guotao(张国焘),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479。

  二全大会有1/3的党代表是共产党人,蒋首次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①。国民党党工干部70%为共产党人,国民革命军中876名政工干部也有75%为共产党员②。根据共产国际的文件,黄埔军校甄选第一期学生时,蒋甚至向俄国顾问建议所有的政工人员都由共产党人担任——即使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的军官和基层士兵中只占极少数③。有位俄国顾问向他的上级提出警告,表示蒋偏袒中共已引起“国民党内各级指挥官的愤慨”,搞不好会有反弹④。

  ① S。I。Hsiung(熊式一), The Life of Chiang Kai…shek (Longdon; Pete Davies; 1948); pp。238…240。

  ② Chen Lifu(陈立夫),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Stanford; Calif。: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94); p。64。 这是国民党情报机关的估计,有可能把只是涉嫌加入共产党或只是同情共产党者也加上去,因此浮报。亦可参见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lution; p。36。

  ③ Yu Minling(余敏玲),〃Reassessment;〃 p。113。

  ④ C。Martin Wilbur(韦慕廷)and Julie Lien…ying How(夏连蔭),Documents on Communisim; Nationalism; and Soviet Advisors in China; 1918…1927: Papers Seized in the 1927 Peking Rai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6); p。259。

  同时,俄国顾问团在广州的人数也快速扩张。苏联六艘轮船定期载送石油、武器,甚至解体的飞机到广州来①。俄国派至华南的代表团向驻北京苏联大使馆报告,它实际上已承担起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的工作。这份报告说:“国民党现今的存在是我们创造出来……到目前为止,只要我们提案没有一项不会被政府採纳。”化名季山嘉(Kisanka)的库比雪夫(N。Y。Kuibyshev)将军,11月间取代加伦出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季山嘉一月呈报给莫斯科的一份报告,透露出苏联的终极目标:现在还不能“完全控制”住国民革命军②。

  ① Wilbur(韦慕廷), Nationalist Revolution; p。44。

  ② C。Martin Wilbur(韦慕廷)and Julie Lien…ying How(夏连蔭),Missionaries of Revolution; Soviet Advisors and Nationalist China; 1920…192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249。

  有位俄国顾问觉得蒋“自负、缄默、野心勃勃”,但是若能“微妙地赞美”他,“以平等地位待他、绝不显示向他夺取一丝一毫权力”,可从他那里得到许多。即令如此,季山嘉仍然公然鄙视他的中国军方同僚,写下:“他们完全不懂兵法。”①冲突遂在所难免。早在1926年1月蒋就记下他对新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及其部属的不满:“我已诚往,彼以诈来。”季山嘉“讪笑”他之后,蒋又抱怨俄国人欺骗、多疑、善妒②。

  ① 同上注,pp。248…250。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February 7 and 11; 1926; box 4; folder 19。

  蒋全力规划早日发动北伐是两人争执不下的其中一个议题。国民革命军此时拥有85000名部队、60000枝枪;军阀对手可是10倍之多。蒋深信精神、意志力才是胜负关键。可是,斯大林反对提早北伐:他依然担心日本的反应,也知道中国共产党需要争取时间①。

  ① 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lution; pp。45…46。

  同时,上海的西山会议派散布谣言,试图煽风点火,激发广州人士疑心中共、汪精卫和俄国人有阴谋要铲除蒋①。蒋的部属向他报告目,广州出现明显出自共产党之手、诋毁他的传单。蒋氏此时开始在日记批评起共产党,例如有一天他写下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在党内活动不能公开,即不能开诚相见……”;不久,他开始觉得自己是“单枪匹马,孤苦伶仃”,他写下,政治生活彷彿“绝境”②。

  ① 同上注,p。14。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7; 1926; box 4; folder 20。

  就在这时候,汪精卫派他到莫斯科和苏联商讨他的北伐计划,以及他和季山嘉之间的不和。陈果夫的弟弟立夫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出任蒋的机要秘书。陈立夫后来著书说蒋并不想到莫斯科,但是他觉得他必须遵守国民党和孙中山的原则,也就是党(亦即汪精卫)控制了军(蒋本身)①。照陈立夫的说法,3月18日午夜过后,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里头有个浙江籍成员传递密告给蒋,表示共产党和俄国人正阴谋要逼他下台②。

  ① 1996年5月29日,陈立夫访谈。

  ②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28…29。

  次日,革命军一艘名叫“中山舰”的炮艇(舰长为共产党员)做出令蒋起疑的移动,而且汪精卫当天两度打电话问起蒋的行程①。据陈立夫的说法,蒋担心有陷阱,决定搭车前往某广州城外到一处效忠他的第一军成员驻地。途中,他决定要反击共产党冲着他来的威胁②。他和第一军高阶将领彻夜讨论,3月20日清晨4点钟,他宣布广州全市戒严,逮捕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以及周恩来在内约50名共产党人。第一军部队也解除了广州共产党纠察队的武装,并没收俄国顾问团营区卫兵的武器③。下午,廖仲恺遗孀何香凝冲到蒋的总部,追问:“你疯了吗?还是你要向帝国主义投降?”想到总理孙中山一向深信他会接受文人统治,蒋不禁“伏案痛哭,有如小童”④。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9; 1926; box 4; folder 20。

  ② 同上注。陈立夫在70年后回忆说,当天他和蒋不是要前往第一军营房,而是要搭乘广州的一艘俄国船只。蒋突然变卦,决定回头对抗。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27…28。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9; 1926; box 4; folder 20。

  ④ 杨天石,《蒋介石秘档与蒋介石真相》(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p。13。

  苏联对此事件的后续报告似乎证实,蒋怀疑汪精卫居心叵测不无道理。莫斯科方面在此阶段根本不可能会试图倒蒋。每一个迹象无不显示斯大林和鲍罗廷视他如雅各宾激进主义派,近似共产党人,在国际事务上接受共产国际的权威,但内政事务上则不,有朝一日说不定可将他争取过来。奉系军阀张作霖1927年4月初占领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在抄出的文件中也找不到1926年3月苏联有反蒋的阴谋。俄国内部的报告也下结论,认为苏联顾问躁进,想抓权,却激起公愤,但也暗示“汪精卫在‘320中山舰事件’期间及事后都是反蒋联盟的一员”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12; 1926; box 4; folder 18; Yu Minling(余敏玲),〃Reassessment;〃 p。114,引述共产国际一份档案文件——这是评估苏联对中国革命援助的考察团团长布伯诺夫(Bubnov)提出的报告。1926年3月26日中山舰事件发生时,这个考察团正好在中国,它的报告集中在为何会有这些挫败的原因。参见同上注,p。131。

  尽管有这些不确定,事后他也相信中山舰舰长未涉及阴谋,蒋仍然掌握机会不仅确立了国民党在中国有超越苏联顾问的完全权力,制止中共渗透国民党,还确立他在国民党乃至革命运动的领导地位。可是,他希望避免被看做藉由政变达成这些目标,因为这会违背孙中山的原则以及他自己诚正的誓言——也会危害到未来苏联的援助。因此他立刻向俄国人保证,一切不变。事件当天下午,他就把部队撤离苏联营区并表示道歉。他也命令士兵撤离工会,释放周恩来等大部分被扣押的共产党人。汪精卫大怒,以为除了第一军之外,自己可以号召所有军队反蒋。不料事与愿违,各军司令除了一、二例外,都强烈反共,乐见蒋对中共及俄国人的限制①。

  ① 杨天石,《蒋介石秘档》,p。132。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迅即核准蒋的行动,包括让他接下汪精卫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位。甚且,中执会还提议“鉴于当前情势,左翼同志应暂时后退”。汪精卫以养病为名,立即前往上海,后转赴法国①。蒋向苏联在广州的高阶外交官索罗扶耶夫(Solovyev)担保,他的目的不是阻止国民党联俄容共。他要求加伦回任,以及暂时回莫斯科的鲍罗廷快点回到广州。索罗扶耶夫同意,并表示他会罢黜季山嘉②。

  ①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3; p。37。

  ② 同上注,pp。134…135。

  蒋也逮捕若干国民党保守派,并向黄埔师生发表公开信表示他和孙中山一样,认为若不容共,革命阵线无从团结起来①。凑巧在广州的苏联考察团团长布勃诺夫(A。S。Bubnov)认为蒋愿意也有能力“和我们合作”②。虽然中共此时已有30000名党员,但短期内夺权的机会仍不大,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因而同意它应继续维持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

  ① 《蒋介石日记类抄:政党一》,《民国档案》4(1998):8,9。

  ② 陈独秀,《中国革命势力统一政策与广州事变》,《向导》(上海),1926年4月3日no。148;杨天石,《蒋介石秘档》,pp。140…141。

  蒋为3·20事件向国民党中执会自请处分,但中执会不出众人所料既拒绝惩处蒋,又决议把革命大业交付给他①。6月5日,蒋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个月之后又接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孙中山一样,西方媒体自此即称他“Generalissimo”②。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果夫和弟弟陈立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