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麻布缠裹后入葬。
凡是认识死者的人,无论关系深浅,都必须参加葬礼。参加犹太葬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犹太葬礼会准时开始,因此必须提前到达。
2)不要在葬礼仪式前后,或者入土仪式上向丧家问好或慰问。若要表达慰问之意,须亲自到死者家里。
3)尽量在丧礼结束后随丧家一起到墓地与其他的哀悼者围站墓旁,并将前排位置留给丧家家属。
4)参与入土仪式,用手或者铲子弄些泥土放入坟墓,并将铲子放回原处。
5)在哀悼者离开墓地时,应该这样向丧家告别:“愿那位无所不在的神,在锡安及耶路撒冷的哀悼者中安慰你!”
6)若在丧礼结束后随丧家家属一起回家,则一定要在进入丧家之前洗手。
在死者的周年忌辰,人们要在家里或者会堂举行对死者的纪念活动,如:点燃蜡烛,念诵祈祷经文,拜谒死者墓地,清理墓地杂物并在墓地前摆上小石子等等。
犹太人的饮食禁忌(1) 饮食禁忌是犹太人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圣经·旧约》的《利未记》和《申命记》中将食物分为洁净与不洁净两种,并规定凡是不洁净的食物一律不可接触和食用。凡是植物、禽类都可吃,兽类则只准吃偶蹄类反刍者,也就是牛、羊、鹿等。猪、兔、马、骆驼肉等都属于不洁净的食物,不可食用。因年老患病非正常死亡的牛、羊、禽类也是不洁净的,不能食用。《圣经·旧约》还规定不准吃生肉;不准同时吃牛肉、饮牛奶;不准吃带血的食物;不准吃牛、羊腹膜下的脂油;不准吃牛、羊蹄筋。这是因为《圣经·创世记》中记载了犹太先祖雅各与天使摔跤角力而伤了腿筋,为此犹太人在宰杀牛、羊时都会挑出腿筋不食。
另外,凡在水中、陆地或空中靠食腐物为生的动物,包括无鳍、无鳞、无骨、有壳类的水生动物,如鳗鱼、虾、龙虾、蛤蜊等,也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食物,不能食用。
在洁净之物中,凡因非屠宰而死,屠宰时非一刀毙命或者屠宰时未履行宗教程序的,都不能食用。
虔诚的犹太教徒家中通常要备两套餐具,一套用来吃肉,一套用来盛奶制品。此外,还要备两个洗碗池和两套茶巾。一些特别虔诚的犹太教徒为确保所吃食物是洁净食品,只吃本派拉比检验、并由本派教徒制作的罐装牛、羊肉。如果这些罐头吃完,他们就以蔬菜和水果充饥,连餐馆的餐具也不使用。另外,他们也不饮用非犹太人酿造的酒。
犹太教还规定,可以食用的动物要由一名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并注册了的屠宰师屠宰。在犹太社会,屠宰师这个行业通常是父子相传的。屠宰时必须采用犹太教特有的屠宰方法——礼定屠宰法。根据犹太教的规定,牲畜只有用礼定屠宰法屠宰其肉方可食用,否则就被视为不洁净而不得食用。屠宰师在屠宰动物时,必须一刀致死。屠刀必须直接切断被屠宰动物的颈部,不得扎刺、戳杀;也不得自内而外地挑断其食管或气管。屠宰用刀不得有半点缺损,刀口不得伤及颈部以外的其他部位。这种屠宰方法可以使动物的血迅速地从体内排出,使之经历最小限度的痛苦。当这个动物被完好的屠宰后,要将肉泡在冷水里,撒上盐,以清除肉中多余的血。屠宰师行礼定屠宰法时,必须有合格的屠宰巡礼员在一旁检验动物,观看屠宰过程,确认是否合礼。屠宰后的肉类必须由屠宰检验员包装,方可作为洁净食品出售。
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而后者一般为家境不好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被视为生命线,所以,他们吃饼时一般不用刀切,而是用手掰,唯恐用手割断了生命线。
上述一系列饮食传统一直为后来的犹太人保持和遵守,并形成了今天的卡什鲁特;即饮食法。
自以色列独立后,新的饮食传统慢慢浮现。人们开始在乡间野餐,食谱中包括烤串,Kebob(东方式的汉堡包)和肉排。野餐的第一道菜无一例外的是tehina(芝麻酱为主的食品)和hummus(鸡豆酱为主的食品),这些菜式来自我们的阿拉伯邻居,已经融入以色列的日常食谱。
丰盛的以色列早餐也是一大特色。早餐包括沙拉,不同种类的奶酪、橄榄,独具特色的以色列面包、果汁及咖啡。这种代表以色列人热情的满桌美食有着其犹太文化渊源。据圣经中的一则故事记载,三位天使曾经到族长亚伯拉罕和他妻子萨拉居住的帐篷中拜访,他们得到了盛宴招待。
以色列用餐的次序和内容都与美国方式不同。以色列一天之中的主餐通常是午餐,这也是孩子们从学校回家的时候。也有少数家庭采取美国方式,在晚上安排主餐。以色列的晚餐通常量比较小,主要内容是奶制品、沙拉和蛋。有一些来源于圣经的饮食规定已经成为犹太人日常饮食习惯不可分割的内容。根据这些规定(kashrut),犹太人只能食用某些特定种类的肉类和鱼类。而猪肉和兔肉,以及贝壳类是不行的。另外,用于奶制品的餐具必须和用于肉制品的餐具分开使用。鱼类、蛋、水果和蔬菜可以同肉类或者同奶制品同时食用。分别用于奶制品和肉类的餐具应当分开使用、清洗和存放。
因为犹太人在饮食方面的禁忌比较多,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犹太人——尤其是正统派犹太教徒,是不愿意与外邦人(即非犹太人)一起进餐的。若想邀请犹太人朋友吃饭,一定要事先征求对方的同意,若是被拒绝,也不必有挫折感。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和不再信奉犹太教的世俗犹太人进餐,也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在何种餐厅进餐也最好由对方来决定。到街头小摊上用餐是绝对不允许的,犹太贤哲曾这样说过:“在街市上吃饭的人就像狗一样。”
结语:犹太人在世界民族史上的独特地位(1)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有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等诸多称谓。希伯来人原意为“来自河那边的人”;以色列人意为“与神较力的人”;公元933年,统一王国分裂,北方十个支派建立北朝以色列,南方两个支派建立犹大国,仍以耶路撒冷为都,这样希伯来人的部分后裔又有了犹大的称谓;而犹太人则是巴比伦之囚开始后,希腊、罗马人对犹大人的蔑称。
如果说犹太人在其早期历史中显现出的多样化称谓仅是犹太人复杂内涵的一种初始表征的话,那么犹太人在几千年的民族演进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流浪历程,便进一步生发和充实了犹太人的复杂内涵,成为导致犹太民族多样化文化品性的基本原因所在。伴随着犹太人的流浪历程,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和文化整体,的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和流离,即使其民族的原本属性得到了一定的保持,但由于散居的犹太人不可避免地与居住地文化某种程度的融合及相应发生的文化变迁,也为界定犹太人及其民族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这种困难并不意味着犹太人已丧失其内在的民族特性,因为事物的复杂性不仅不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反而恰恰证明了它的丰富内涵。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区别于非犹太人的民族品性;而犹太人之间尽管千差万别,但作为一个共同文化群体的个体,每一个犹太人无疑都是犹太文化的具体承载者,又总是犹太文化的一部分。
结语犹太人在世界民族史上的独特地位从对犹太人的最初界定开始,就显示出“犹太人”的问题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难点问题。犹太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事实,一个既分散又凝聚的民族—文化整体,无疑向人类呈现了某些一致而复杂的文化品性。
犹太人的特性或犹太性,对犹太文化个体而言,是一种普遍的、不可剥夺的精神感觉,一种固存在内心深处的文化情节。由历代千百万犹太个体及犹太历史文化产品共同负载、呈现的犹太精神与民族品质,对犹太民族整体而言则是一种综合、复杂、有别于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文化历史结构和精神气质。“犹太人是谁”的答案散布在犹太民族文化的历史流程和文化结构中,但这一答案显然不是唾手可得的,因为在犹太人的含义中容纳了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经验、宗教意识、思维观念、心理积淀和文化传统等内容,这些内容本身显然不是一种平面结构,而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立体构成,因而可以说,对犹太人的界定或对犹太民族特性的界定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界定,而犹太人及其民族界定难题的事实本身,则从一个独特的方面对犹太人的民族特性和犹太文化的本质要义进行了一种特定的揭示。
犹太人的独特性是由犹太文明的独特性所造就的,而犹太文明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是一种“被连根拔起的文明”,并且以离散社会的模式维持自己文明的凝聚力长达24个世纪之久。正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
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建立一个离散类型的社会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在我们掌握的所有离散社会的名单当中,犹太社会是最引人注目、最具影响力的一个,至少到目前为止,它同散居地的非犹太多数人的关系也是最僵的。但它却比任何其他离散社会存在的时间更久,脱离祖居地的程度更为彻底。
依此看来,如果把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当作离散类型的社会模式,我们将发现它具有如下要素:
首先,是要有在各种散居的环境中保持自身历史特性的决心,而大多数社会在那种环境中都会失去自己固有的特性。在自己的家园被剥夺、变为一个少数民族——而且是散居的少数民族——寄居于外人篱下之后,这个无根的社会找到了在不利条件下维持自身凝聚力和连续性的新手段,此时的维持手段就是自愿遵守严格的宗教仪式和教规律法。
第二个要素是,不愿融入当地多数人的动机。流散社会之所以珍视自己固有的特性,是因为它自信这种特性蕴涵着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和价值的宗教启示。
犹太人流散社会结构中的第三个要素是,它认识到了这样一条真理:倘若它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幸存下来。流散社会无论遇到什么经济机会,它始终想方设法挣到要为自己生存所必需的经济来源。在经济以及精神方面,惩戒已证明是一种异常强劲有力的刺激。
结语:犹太人在世界民族史上的独特地位(2) 在犹太模式中,我们看到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人类,牢牢地依附于某种启示、发现、成就或他们感到具有某种超凡意义的价值的生活方式之上,因而他们要千方百计地保存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的保管人——上帝选民的独有特征。这种选民对其民族使命的信仰,在他们失去了本民族的国家甚至家园之后,赋予他们在散居各地的条件下,而且是在其他社会已使自己的民族个性融入某个同一化的统一体的条件下,保持住自身特征的精神。
写了这么多,那么,犹太民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或许我们可以借用爱因斯坦关于犹太人的一席话来对这本书作个总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犹太人的第一个特征是:他们以“社会正义的民主理想”为联结彼此的纽带。甚至在犹太人最古老的宗教经文里,就已经渗透了这些社会理想,并且对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社会结构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像斯宾诺莎、卡尔·马克思等人,尽管他们并不一样,但是他们都为社会正义的理想而生活、而自我牺牲;引导他们走上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的,正是他们祖先的传统。犹太人在慈善事业领域里的独特成就,也出自同一来源。
犹太传统的第二个特征是高度尊重各种形式的理智追求和精神的努力。爱因斯坦深信,犹太人对知识进步所作的贡献,完全出于这种对理智努力的高度尊重。鉴于犹太人人数较少,而且他们在前进道路上经常受到来自一切方面的许多阻碍,他们所作的贡献理应受到一切正直人的赞扬。
犹太人还有一种强有力的批判精神,这非常有效地防止了他们对人间任何权威的盲目服从。
这些独特的传统由父母传给子女,也侵染了朋友之间的谈话和判断,并且给犹太社团的公共生活以其特有的印记。也正是这些传统,塑造了犹太民族的独特性和他们在世界民族史上的独特地位。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郭和译:《论犹太人问题》'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9
3阿诺德·汤因比,刘北成等译:《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阿巴·埃班,阎瑞松译:《犹太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邴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冲突》'J',东疆学刊,2002,(1)
6邴正:《当代人与文化——人类自我意识与文化批判》'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7摩迪凯·开普兰,黄福武,张立改译:《犹太教,一种文明》'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8海涅,张玉书等译:《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海涅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9乔治·索罗斯,王宇译:《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罗伯特·M·塞尔茨:《犹太的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1994
11维贝尔·马克斯,姚曾康译:《世界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参考文献Reference犹 太 人Jew12马克斯·韦伯,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13马克斯·韦伯,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4拉克·沃尔特,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M',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