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见巧娘一副外行的模样,当下便没好气的说道:“他们早早的就交了银钱给我了,自然可以在我这酒楼里兜售下酒菜,而你们一文钱都没交给我、我自然要请你们出去了!”
妙儿想起前世那些在小饭店里兜售酒水的商家,似乎得给饭馆一些入驻费才能让自己的商品摆放在饭馆里卖,于是妙儿马上拉住冲动的巧娘,故作老成的问道:“掌柜的,我们在你这酒楼里兜售下酒菜,得交给你多少银钱?”
那掌柜的的酒楼里显然不缺经纪人,只见他一脸傲慢的答道:“无论你在我的酒楼里有没有卖出下酒菜、卖多或是卖少,每人每天必须交给我十文钱,否则就不能在我的酒楼里兜售下酒菜,这是我这儿的规矩。”
第十二章 红红火火
巧娘一听这话马上就跳了起来,一脸心疼的说道:“每天十文钱?我们一文钱都还没赚到,就得先给你十文钱?要是你这酒楼里的客人都不买我们的下酒菜,那我们不是白白的被你坑了十文钱?!掌柜的,你这心肝也太黑了吧!”
“卖不出去那是你们的事,我只管收钱,”掌柜的说着扬着鼻孔扫了巧娘一眼,道:“你们爱来不来,我这酒楼里多的是经纪人、不差你们两个!”
那掌柜的说完马上对一旁的店小二说道:“给我看着这两个人,她们要是不肯交钱就把她们赶出去,别让她们在我们酒楼里站着碍事!”
“你……”
巧娘一听这话当下便想再和那掌柜的理论,妙儿见了连忙伸手拉住她,道:“我们走,这汴京城里的酒楼大大小小不下百家,我们又不是非得在他这破酒楼里卖下酒菜不可!我们走,我们宁可把钱给别人赚,也不给这看了就让人倒胃口的人赚!”
妙儿冷冷的讽刺了狗眼看人低的掌柜的后,马上拉着巧娘去了另外一间酒楼,仔细的打探过后才知道给酒楼交钱、的确是经纪人这一行的行规。当然,那些钱掌柜的一般不会收得太多,毕竟他们的酒楼还得靠这些下酒菜来满足客人的需求,且经纪人们通常要提着篮子四下奔跑、来回于各间酒楼之间,若是每间酒楼收的钱太多、那经纪人就赚不了什么钱了。
妙儿和巧娘选了几家生意不错、收钱也较为公道的酒楼“入驻”,随后便分头在这几间酒楼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把装在竹篮里的油条都给卖光了,两人马上回家再炸了一大锅,才重新装了出来兜售、照样是被一抢而光。
妙儿和巧娘一直卖到了下午寅时才回家,中间因没功夫烧饭、只能草草的买几个烧饼果腹。回到家后依旧没功夫烧晚饭,妙儿和巧娘喝了口水歇息了一会儿后,马上就得忙活着再炸些油条、晚上拿到州桥夜市卖。
待妙儿和巧娘到州桥夜市支了个小摊子,她们才趁着卖油条的功夫在夜市里买了几样小吃来填饱肚子,反正这州桥夜市卖的吃食多种多样且也不贵,妙儿他们变着花样吃上一个月都可以不重样……
几天下来,妙儿他们的油条摊子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且慢慢的还做出了口碑来,家里的进项更是一天比一天多,这让妙儿一家四口乐得见牙不见眼,每天就是再苦再累也都觉得值得!而这做生意往往是起头的时候比较艰难,妙儿几人把这头给起好了,之后只会越做越好、钱也会越挣越多!
于是慢慢的,妙儿一家人很快就在汴京站稳了脚,并且有了稳定的收入和不断增长的积蓄,也总算是熬过了初来乍到那段什么都陌生、什么都不懂的阶段。
日子便在妙儿一家人的忙碌中一天天的滑过,这一转眼便过了个把月。这一个月下来,妙儿一家人可以说是小赚了一笔,身旁总算是重新有了傍身的余钱。而这家里一有了稳定增长的积蓄,妙儿马上把替张大郎兄弟物色合适的学院一事提上了日程……
这一日趁着一家人都在,妙儿特意拉着张大郎问道:“大哥,你之前不是打探过京城的学院了吗?快和我们说说这京城哪座学院最好、出的状元最多!”
妙儿发问,张大郎自是老老实实的答道:“要说京城大小学院哪座最好,那自然是非国子监莫属了,除了国子监、鼎鼎有名的太学也同样不错,不过这国子监却不是人人都能进的,就是太学也得有些财力的人家才上得起。”
妙儿前世倒是听说过“国子监”、“太学”这些名称,也大约知道它们应该是古代有名的学府,可具体是什么样的学府、入学有哪些门槛和条件,妙儿却是一无所知……
因此妙儿当下就好奇的追问道:“大哥,那你且先仔细的和我们说说这最有名的国子监,若是束脩贵些那倒不成问题,我们多赚些银钱就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尽我们所能、让你和三哥进最好的学院读书!”
张大郎见妙儿眼界高、一下子就看中这国子监,只能苦笑着解释道:“这国子监乃是我朝最高学府,并且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为学生,寻常老百姓家的孩子就是有钱也进不了!所以送我和小三去国子监读书这个念头,妙儿你还是趁早打消的好!”
妙儿一听说国子监只招收官家子弟、还得是七品以上,当下就像只泄了气的皮球般,扁着嘴、愤愤不平的说道:“那国子监摆明了是歧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嘛!门槛设得那般高,寻常人家的子弟哪有资格进去读书?”
“妙儿,虽然我和小三不能进国子监读书,但我们可以想法子进太学啊,太学也算是举国有名的学府啊!”
张大郎先是出言安慰了妙儿一番,随后重点介绍起太学来:“这太学一般从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平民百姓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学生,也是京城十分有名、许多学子挤破脑袋都想挤进去读书的学府,比那招生要求苛刻的国子监也差不到哪里去……”
“光听名字是挺霸气的,也不晓得是不是光名字霸气而已、它本身是一点实力都没,”妙儿先是嘀咕了几声,随后才挑了重点的来问:“既然大哥你说这太学也是人人想进的学府,那门槛恐怕也不低吧?除了身份限制不严格这一条外,应该有别的要求吧?”
“没错,想进国子监和太学都必须通过太傅、教授等的考核,通过考核且又符合条件者,才有资格进入这两座京城最有名的学府读书,”张大郎先是把进太学的另一个重要要求说出来,随后马上自信满满的向妙儿保证道:“妙儿你放心,我和小三的学问都还不错、基本功也都学的扎实,一定能够通过入学考核、顺利进入太学读书。”
妙儿见张大郎自信满满、心里倍感欣慰,但也没忘记顺道敲打经常“游手好闲”、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的张三郎:“三哥,你可得跟着大哥好好的读书,别再天天想着玩了!你得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让我沾光过上好日子,才不枉费我这个当妹妹的一片苦心!”
妙儿见张三郎被她训得耷拉着脑袋,索性心一狠、把话说得更绝更犀利一些,想着借着这些话激一激张三郎,好让他收收心、把心思都放在正途上!
于是妙儿马上装出一副哀怨、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幽幽的看着张三郎、道:“三哥,我也晓得那状元不是人人都能考中的,哪怕是那榜眼、探花都不易考中!现下我们也别提金榜题名这件不容易的事儿,我们只提进太学这件事———三哥,妹妹我起早贪黑的挣钱供你读书,你要是连太学的大门都进不去,那你可就太对不起我这个妹妹了!”
“若真是这样,三哥你将来也没脸回去祭拜母亲!所以为了我和母亲,三哥你一定要好好的用功读书、争取和大哥一起通过太学的入学考核哦!”
妙儿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连已经去世的尤氏都抬了出来,张三郎要是再不用功考进太学读书,那他今后就没脸见妙儿这个妹妹、更没脸回去祭拜尤氏!
于是张三郎当成就向妙儿立下了“军令状”,随后开始见缝插针的捧着书苦读,每天夜里更是和张大郎一起切磋讨论文章到深夜,不懂的地方也十分虚心的向张大郎求教、一直到把那些地方弄懂为止……
第十三章 金榜题名
如此拼命的苦读了半个月后,张大郎和张三郎终于顺利的通过太学的入学考试,从此得以在太学里接受名师的指点,让他们可以为一年后开考的科举考试多做准备。这进太学的机会也算是来之不易、话费了一家人不少银钱,因此张大郎兄弟入学后都十分刻苦、半寸光阴都不敢浪费……
而张大郎兄弟进了太学后,妙儿一家人的小日子也越发的红火和稳定,兄妹几人赚钱的赚钱、读书的读书,转眼便又过了一年、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张大郎兄弟早已准备了多年,这一次自是都要去参考科举考试了。因早几年张大郎兄弟已在家乡参加过州试、并且顺利通过,因此这一次他们不必回乡、直接参加在京城举行的省试就行,待省试结果出来后,才知道有没有资格继续参加殿试。
出省试结果这天妙儿十分紧张,并且张大郎兄弟一出去打探结果,妙儿就变得有些心不在焉、做什么事都集中不看精神,于是她索性给自个儿放了一天的假、没有出去做生意,而是拉着巧娘在家里焦急的等候张大郎兄弟回来……
这省试的结果通常是张贴在贡院大门口的告示栏里,因此张大郎兄弟很快就查看完结果赶回了家,他们才一进门、人都还没坐下,妙儿就匆忙迎了上去,既期待又紧张的追问道:“大哥,省试结果如何?你们有没有都顺利通过省试?”
“我顺利通过了,但那通过的红榜上却没有小三的名字,”张大郎说着语气一顿,才拍着妙儿的肩膀补了句:“没关系,小三比我还小两岁,三年后再考也不算太迟,这一年多他的进步已算很大,我们对他不能太过苛求了。”
站在张大郎身后的张三郎有些难过的低下头,不敢正视妙儿那满怀期望的目光,只用比蚊子嗡嗡声还小的声音说道:“妙儿你别生气,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加倍用功,争取三年后能够顺利通过省试、参加殿试,然后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妙儿知道张三郎这一年多比以前要用功许多、也知道他的的确确尽力了,因此张三郎落榜妙儿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笑嘻嘻的上前揽住他的胳膊,半是撒娇、半是威胁的说道:“这可是三哥你自个儿说的哦!我这个小管家婆可没逼你哦!今后这三年你要是没好好的用功,我就让大哥拿鞭子抽你!”
一旁的巧娘适时的上前解围道:“不管怎么说,大少爷顺利的通过省试了,我们得多做几个菜好好的庆祝一番才是!妙儿,赶紧去烧你拿手的肉末蒸蛋,我去炖鱼汤给两位少爷补补身子!两位少爷你们帮我们把屋里的菜择一择…”
在巧娘的安排下,一家人马上热热闹闹的忙开了……
一阵忙活过后,一家人很快就围在一起欢欢喜喜的吃饭,待大家才好好的庆祝了一番后才散开、各忙各的去了———张大郎回屋继续苦读、争取能够顺利通过殿试,而妙儿三人则继续做生意赚钱。
这省试过后、殿试很快便随之而来,而张大郎参加完殿试归来后,妙儿几人便把他团团围住,妙儿更是迫不及待的抢先问道:“大哥,你觉得你答得如何?”
张大郎觉得自己在那金銮殿上算是超常发挥、答得还算不错,但他却还是含蓄的冲妙儿笑了笑,以保守的口吻预估道:“此次参加殿试的青年才俊数不胜数,且个个都是肚子里有不少墨水的才子,我虽然也算是对答如流、字字珠玑,但我看我最多也只能挂在榜尾。”
妙儿一听张大郎这话立时一脸欣喜,语气更是下意识的多了几分欢快:“挂榜尾?!这么说大哥你是有信心能上榜了?只要能上榜那就是金榜题名、就是高中了,我们管它是在榜首还是榜尾!咱们也没想过去挣那状元的头衔不是?”
张大郎一向稳重,因此他听了妙儿的话后也没有多说,只委婉隐晦的说道:“等红榜正式张贴出来、结果便自有分晓,我们现在瞎想这么多也没用!一切都还得看圣上的意思……”
妙儿知道张大郎从不随意夸下海口,因此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妙儿的心情却已经提前飞了起来,像是她已经能够预知到最终的好结果,所以一连几天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巴不得提前摆几桌酒席好好的替张大郎庆祝一番!
到了放榜的那一日,张大郎果然没让妙儿等人失望,只见张大郎自个儿还没出门去看榜呢,和张三郎玩得好的小子便兴冲冲的跑来报信:“张晋(张三郎的大名),你还不赶紧上贡院大门外瞧瞧!你家老大高中了!”
“真的?”
张三郎激动得一溜烟的跑出家,然后迅速的把报信的小子拎到屋里,连连催促他道:“小蚱蜢,你赶紧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怎么晓得我大哥高中了?你去查榜了吗?不对,你大字都不识一个,怎会晓得那红榜上有我大哥的名字?!”
被唤作“小蚱蜢”的小子跳上跳下的解释道:“我哪有那本事跑去看榜?!是住在我们这条巷子里的于秀才一大早就跑去看,看完回来和我们大家伙儿说的!我一得到消息就赶紧来给你们报信,好让你们跟着高兴、高兴!”
“若是于秀才说的,那可就真有点谱儿了,”妙儿先是附和了句,随后拉着张大郎就要往外走:“走,我们亲自去瞧瞧!我得亲眼瞧到大哥你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写在那红榜上才能放心!”
巧娘闻言马上丢下手中的活计跟了出去:“我也去、我也去!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少了我?!”
张三郎见状马上撇下小蚱蜢,小跑着追了出去、并不满的嚷嚷道:“你们别丢下我啊,我们一家人一起去!”
妙儿一行人很快就赶到了贡院大门外,张大郎和张三郎马上挤进人堆里,踮着脚尖在那红榜下查看了许久、才一前一后的钻出人群,性急的张三郎更是率先一脸兴奋的大声冲妙儿报喜道:“中了、中了!妙儿,大哥真的高中了!我一连看了三遍,我们大哥的名字的的确确是在那红榜上头,一点都没错!”
跟在张三郎后头的张大郎微微的点了点头表示附和,一家人立时喜极而泣、紧紧的抱在一起,一时间又是哭、又是笑,似乎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幸好周围的人都能理解这样的心情,妙儿他们几人才没被人笑话……
而就在妙儿一家人高兴得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