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陈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4陈赓-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秋雨连绵,洒落在淮海大地上。黄维身披雨衣,站在高地上,用望远镜向前方观察。前方便是南坪集,那里炮火连天,战斗正烈。

站在黄维身边的参谋长,感慨万端:唉,刘伯承这一着可把我们整苦了!

眼看我们十二兵团就要进到宿县,和徐州的邱、李、孙诸兵团汇合了,他偏在中间给放了个子儿,叫你进退两难……

黄维气恼地放下了望远镜:“再拉两个师上去!我就不信小小的南坪集就这么难啃!”

总前委指挥所。

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俯身看着地图。

陈毅:“现在就在宿县拿黄维开刀,黄维想夺路前进,三路之中他的处境最不利。利用黄维急于打到宿县的心理,我们放弃浍河,吸引十八军过浍河。用四、九两个纵队,把十八军截在浍河以北,给他分割开,然后以一、二、三、六、十一,共五个纵队吃他浍河南边的三个军。”

邓小平说:“问问陈赓。”他接过话筒,“陈赓吗?我是小平。”

话筒里传来陈赓的声音:“我是陈赓,敌人猛攻一天,阵地一度被突破,我们发动反击,现在阵地已经夺回。”

邓小平:“问候南坪集阻击部队。他们给十八军以迎头痛击,伤亡怎样?”

陈赓说:“一个连剩下八个人,包括连长在内。他们不下阵地,要坚持到底。”

邓小平:“北面部队陆续赶来。看来黄维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紧紧地抱在一起,不易割裂。准备放十八军过浍河,然后由你纵和九纵把他留在河北……”

陈赓:“我同意总前委意见。”

邓小平放下话筒说:“定下来了,陈赓同意。”

于是总前委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

23日夜间,陈赓率部主动撤出南坪集阵地。黄维错误地认为解放军已被击退,让十八军全部进入浍河北岸,十四军在南坪集东南地区集结,第十军与解放军交战。

24日上午,黄维兵团主力军第十八军过了浍河,进入陈赓所预设的囊形阵地后,黄维才觉察上了圈套。

黄维不安地来回踱着。

杨伯涛说:“我们所处的情况非常恶劣,共军布下天罗地网,有意放弃浍河诱我深入。我们已入了圈套。依我看,趁东南还没发现敌人,立即向固镇靠拢,与李延年联合起来再往北打。”

军长们纷纷同意这一意见。

黄维的心里乱糟糟的。蒋介石命令攻取宿县(此时宿县已被我军占领),打通徐蚌,可眼下根本不可能。怎么办?他觉得杨伯涛的意见不无道理,但又与蒋介石的命令相违背。黄维背着手,在屋里踱来踱去。终于,他下狠心似的站住了,说:“命令已渡过浍河的十八军、八十五军迅速撤回浍河南岸,第十军掩护第十八军,第十四军掩护兵团部依次撤退,部队到双堆集地区集结。立即行动!”

黄维的部署不可谓不周密。但情势已不等待,第十八军和第十军已和解放军展开激战。第十四军和第八十五军本可及早离开战场,但黄维谨小慎微,使我中野部队得以顺浍河横插而来,截住第十四军的后路。

总前委指挥部。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正焦急地注视着前方战场的动静。

这时电话里传来陈赓的声音:“黄维跑了!”

陈毅听后下令:“出击!”

王近山带着他的部队来了一个大包抄,从敌人后尾插上来,他们是从千里以外的汉水边上尾追黄维来到宿县的。

一时喊声、命令声、杀声、枪声、几十万人马的叫声,混在一起,震天动地。

就在黄维准备行动时,中野主力乘其动摇不定之际,从东、南、西三面全线向敌展开猛烈的攻击,迫使敌人钻进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包围圈里。陈赓率部从南坪集到东平集一线强渡浍河,全线向敌追击。把敌人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位于双堆集地区南端的中野六纵、十一纵队,封闭了东南方向敌人去路。侥幸漏脱在包围圈外的敌第四十九师拼命南逃,被六纵队跟踪尾追,于26日夜在大营集一带歼灭。

一夜惊吓,黄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报告南京。

南京,官邸会议室。

蒋介石正召集陆、海、空三军首脑人物高级幕僚开会。

蒋介石正得意于他的决策:南北对进,夺取宿县,打通徐、蚌交通。他站在地图前,脸上出现了难得的笑容:“这就形成对共军的夹击之势。我们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

顾祝同接到黄维的电报,大惊失色。顾祝同用颤抖的双手要把电报交给蒋介石。

作战厅厅长郭汝瑰走上来,接过电报看了一下,轻声地、谨慎地对蒋介石说:“黄维兵团忽于24日十六时,向固镇方向转进,被共军包围于双堆集地区……”

蒋介石一听就气炸了:“胡说,娘稀皮,不可能……”刚才得意的神情一扫而光。

蒋介石问:“共军谁守的南坪集?”

副官答:“陈赓。”

一阵难堪的沉默。

见蒋介石怒气稍息,郭汝瑰谨慎地说:“总座宽心,黄维不是万不得已,绝不敢擅自行动……”

过了好一会,蒋介石才说道:“命令徐州和蚌埠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向宿县猛攻,命令黄维以他本身的力量,向东南突围,命令空军配合作战。”

说完,懊恼地走出会议室。

此时,蒋介石真可谓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怎么办?黄维十一个师,装备精良,向来称为主力兵团;难道束手待缚吗?

双堆集,是个有百来户人家的平原集镇,因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平谷堆、尖谷堆两堆相隔二三里。

黄维令部队集结于双堆集地区。清晨,他驱车转了一圈。

看着黄维满脸愁容的样子,他手下一名副官走过来说:“司令,双堆集可是大吉呀!”不知是为了套近乎,还是为了安慰黄维。

黄维望着他,大惑不解。

“司令,我会拆字。依我看,司令不必焦虑,历来大将出师,每多讲究地理征兆,就凭双堆集这三个字,我们就会逢凶化吉。”

“此话怎讲?”黄维问。

“双堆集,‘堆’者,十一佳也;‘集’,十八佳也;而双呢,佳又佳也!合起来就是十一师佳,十八师佳,岂不是上上大吉么?”

黄维听了,不觉心里一动。可不是么,他的部队的战斗力应该是很强的,特别是十八军,锐气未减,只要一鼓作气,拼他个鱼死网破,就不信不能突破共军的包围。黄维想到这,气色又好了起来,走路的脚也有劲了。

黄维狠了狠心,传令各部:“休整一天,27日上午全线出击,一举突围!”黎明时分。总前委指挥部,屋里屋外都传送着喜讯。

王近山正在电话里向总前委报告喜讯。邓小平给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露出了笑容。陈毅司令员摘下挂在墙壁上的军用水壶,给邓小平、刘伯承,也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白兰地。

刘伯承兴奋地说:“黄维这十二万兵马,被围在二十里长,十五里宽的地段上,这极好算帐,平均每五百米长宽的地段上,就有四百多敌人官兵,任何一炮下去,都要伤着敌人!”他用浓重乡音幽默地说,“真是十五个驼子困觉——七拱八翘地挤在一起喽!”

邓小平:“黄维兵团,是白崇禧的精锐之师,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倒要看看他守着这两个砂谷堆,怎么样攻如猛虎,动如脱兔?”

陈毅:“消灭黄维兵团,这是淮海战场上承前启后关键的一仗!”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白兰地。

11月27日,黄维组织力量突围一天,没有得逞。晚上,他召集高级将领共同商讨办法。会上,黄维拍着八十五军一一○师师长廖运周的肩膀说:“老弟,你看怎么办?”

此时,廖运周已和我军取得联系,准备起义。于是说:“同意明天用四个师突围的计划,我师自告奋勇打头阵!”

黄维一听高兴地连声称赞:“还是老弟有办法!”说着顺手拿起一杯白兰地,对廖说:“老同学,这瓶白兰地藏了好久,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我敬你一杯'奇·书·网…整。理'提。供',预祝你取得胜利。”

这一夜,黄维在不安中度过。共军攻势有增无减,外围村庄相继丢失。

黄维走出掩蔽部,大雾茫茫。黄维不安地不停看表。这时,廖运周来了报告:“突围成功!”

黄维高兴地宣布开始突围。此时是清晨七时。

廖运周率一一○师,在八驾飞机“掩护”下,排成了四路纵队,按照解放军指定地点,来到中原野战军的阵地,举行了光荣的起义。

蒙在鼓里的黄维,看一一○师已突围成功,立即命令十八军十一师、一一八师、十军的十八师,在坦克、大炮、飞机的掩护下跟进。

可是迎接敌人的是一片密集的机关枪和子弹。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一下愣住了。连忙与黄维通话:“我的右翼不是廖运周……”

黄维用报话机呼叫廖运周,半天没有回音。气得他把话筒摔到了地上。

黄维绝望地说:“报告南京,廖运周师哗变!”

廖运周起义,黄维兵团已经动摇了军心。同一天,解放军向黄维兵团发布了广播讲话,黄维军心更加动摇。连续五天突围不成,黄维不得不调整防御部署,采取环形防御,等待徐州、蚌埠蒋军的增援。他以十八军守双堆集及其南北的平谷堆、尖谷堆纵深阵地;八十五军守前后周圈、大王庄地区,向西防御;十四军守沈庄、李围子、杨围子地区,向东防御;十军守东西马围子一线,向北向南防御。兵团部位于双堆集以北的小马庄,并在双堆集东北构筑临时机场,便于进行空中补此时,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从南京开会回徐州,途中飞机经过双堆集上空时,杜聿明通过报话机与黄维通话,告诉他说:蒋介石决定徐州主力南进,蚌埠援军向北攻,南北夹击,打通徐蚌间津浦路,援救黄维。之后,蒋介石又给黄维发来同样内容的电报。

可此时,蒋介石已是捉襟见时,根本无兵可调。黄维屡向蒋求救无望,不禁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他只有严密布防,以飞机、大炮为掩护,拼命突围一条路了。

前线作战室。

陈赓正拿着电话向刘伯承报告前线战况。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陈赓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情况。看到黄维已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而我方进攻地形开阔,在压不住敌火力的情况下,单凭勇敢,靠血肉之躯,无论如何抵挡不住对手的强大火力网。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停下来扎扎实实地搞近迫作业和火力准备。

陈赓将这一想法上报刘、邓、陈。

“你们在前面了解情况,就按你们的意见办!”听了陈赓的汇报和意见,刘伯承说。

陈赓的意见得到同意,接着,中野全军推广近迫作业。

陈毅连夜打电话给陈赓:“就照你的意见办,你的意见是对的,从现在起要推广你的经验。12月5 日发起全线总攻。”邓小平后来在总结歼灭黄维兵团作战经验时,也充分肯定近迫作业的效用。他说:“我们的工事迫近敌人愈近,就愈易奏效和减少伤亡。”

近迫作业,主要是在夜间进行。战士们先要匍匐前进。分段挖卧式单人掩体,并以此为掩护向前后挖交通壕。不仅工程浩大,还需严格的技术要求。

陈虚为此亲临前沿阵地视察,加强具体指导。

每到晚上,战士们便以夜色为掩护,排成一路,蛇形前进,当离敌人六七十米时,便一齐卧倒,开始挖土。眨眼间便挖成了许多卧式散兵坑,再从卧式挖成跪式、立式,互相打通,连成一线,配以掩体、防空洞,构成完整的进攻阵地,从四面八方一齐逼近敌人。

敌第八军军长杨伯涛见此,十分忧虑地说:“共军夜挖工事,一夜推进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我们这点地盘,哪经得住他们这样没日没夜地蚕食呀!”

黄维兵团防御阵地日益缩小,解放军天天逼近!

杨伯涛说的是实话。对于黄维兵团防御阵地的日益缩小,双堆集的老百姓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说:“黄维来到双堆集,先当区长,后当乡长,再后变成了村长。”

到12月2 日,敌人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里的地区,粮食柴草极端缺乏,空中补给无法解决,其大部分已被我打得残缺不全,黄维三十三个团,已被歼十六个。全团被歼及起义的达三万人,十一个师中只有十八军的第十一师尚完整,能机动的突击力量只剩下七八个团。我军发起总攻、全歼敌人的条件成熟了。

黄昏,一辆吉普车行进在路上。

车里坐着刘伯承、陈毅。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就要进入最后阶段了,他们驱车来到了前线。

陈赓带着旅长、团长、营长出来迎接。把司令们接到一个团的掩蔽部里。

刘伯承、陈毅、陈赓这三位南昌起义的名将,在淮海前线聚会了。

刘伯承感慨地说:“从南昌起义到今天二十一年了!”

陈毅:“那时是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今天则是和蒋介石进行决战。”

陈赓举起茶杯遗憾地说:“可惜没有酒,让我们以水代酒,举杯预祝我们的胜利吧!”

三个茶杯碰在一起。

听说首长们来到了前线,干部战士都争相来看司令员们。小小的团掩蔽部里,一时挤满了人群。

陈赓提议:“为了淮海前线英雄战士干杯!”大家举起茶杯,一饮而尽。

一会儿,司令员们来到最前边的交通沟里。

陈赓说:“这里离敌人前沿只有五十米。”他们走过步兵冲锋出发地,走过火力掩护阵地,看到了炸药发射筒。

然后刘、陈二位司令员与陈赓及其他同志道别,又驱车回到前委指挥部。

临走时,陈毅拍着陈赓的肩膀说:“待我们决战胜利,再与君痛饮一番。

那时,我在南京请客。“

刘伯承说:“看来我们得给黄维写信,敦促他投降,那会减少许多伤亡。”

“对,是应该写封信给他了!”众人赞同。

第二天,一名俘虏给黄维送去了一封信。黄维打开信封,拿出被揉皱了的纸团,只见上面写着:黄维将军:现在你所属的四个军,业已大部被歼……你的整个兵团全部被歼,只是几天的事。而你所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