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综艺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综艺之王-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是那个《超级女声》,柳巷的这个不是美国的模板,那个‘超女’是。”

高阳这才明白,当初柳巷怎么策划的《超级女生》她并不知情,原来两个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个刘澜江多大岁数?”柳巷问了一个最无关紧要的问题。

“五十左右,怎么了?”王滨城问。

“没怎么,随便问问,其余那几个呢?”柳巷终于感兴趣起来,他问岁数是想看他们最拿手的是什么,要是到了五十左右岁无疑最大的优势是经验。

“‘长三角联盟’请的是金喜俊,韩国人,韩国综艺节目的王牌策划人,此人极为年轻,比你大不了几岁,不会汉语,东方台给配了个美女翻译,往来自由,中国韩国两头飞。”这次王滨城干脆连岁数一起报了出来,不过具体岁数他没打听,只知道个大概。

见柳巷点头王滨城继续说道:“‘珠三角联盟’请的是香港tvb的娱乐频道总导演,这人你应该听过,叫祁祯祥,八十年代中期因策划《新秀歌唱大赛》一举成名,捧出了梅艳芳、吕方、杜德伟、陈奕迅等一批明星,也是‘港姐’评选活动的策划人,四十出点头,这人你要是没听过你这编导就白当了。”

柳巷确实不知道,《新秀歌唱大赛》也不知道,但选“港姐”还是知道一点的,一批批的港姐如今都是影视明星,这个祁祯祥的策划能力先不说,就说这人脉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心里记住了这个“祁祯祥”之后为了掩饰自己不知道的尴尬,柳巷问:“他住哪里?”

“两头都住,他在深圳就有房子,大陆和香港对他来说没什么分别。”

“中西部联盟”请的是美籍华人,仿制将会是主流,“长三角联盟”请的是韩国人,无疑会以韩流为主,“珠三角”请的是香港人,无线的模式会被植入进来,那么“京津冀”呢,柳巷想不出来,总不会请个日本或欧洲的吧?

还真让柳巷猜对了,“京津冀联盟”请的是一个纯正的欧洲人,英国人李斯特,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对此人王滨城也没打听到多少消息,只知道十多前年此人策划的综艺节目曾经辉煌一时,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电视台,如今被“京津冀”联盟挖了出来。

“就差个日本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请个日本人来?”柳巷解嘲道。

“有人请了,这家你想都想不到。”

“谁呀?”高阳问。

“河南台,此外还有个你更想不到的。”王滨城的前半句是回答高阳的,后半句是对柳巷说的。

河南台请日本人已经够让柳巷惊讶的了,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厉害,他不由自主地问道:“还有什么?”

“中央台,听说,这个只是听说,已经有人到台湾进行接洽,是合作还是怎么个方式不得而知。”

王滨城的后两条消息后来也被证实,不过河南台与日本东京电视台的合作极短,因为日本的综艺正在大兴整蛊之道,比如美女脱衣之类,河南台尝试了一下就在一片骂声中偃旗息鼓了,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虽然相近但国情毕竟不同,从此河南台一蹶不振,也没有了追赶的信心。

中央台与台湾方面的合作都在暗中进行,但从台湾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此后在央视露脸就可一见端倪,而随着台湾综艺节目的衰败,“三王一后”陆续出走,甚至是整个策划团队的离开,也打破了大陆这“四个联盟”的合作方式,互相之间都有渗透和联系,军阀割据演变成了军阀混战,由此也让大陆的综艺史步入了一个重要时期。

这些情报真的是太重要了,柳巷也为之动容,自己的轻轻一推就连锁产生了骨牌效应,而且现阶段他们的目标都对准了自己,要说他还能稳坐泰山的话就是心太大了,见柳巷眉头也皱了起来王滨城道:“还有个更不好的消息,要是你能挺住我就说。”

高阳已经愣了半天,这时才反应过来,他怕柳巷承受不住,拽了一下王滨城的衣襟,轻声说道:“那就别说了,这都够吓人的了。”

王滨城把到嘴边的话咽了进去,柳巷却站了起来,说道:“说,别听她的,她不懂这个,就会自己吓唬自己。”

“这个她还真懂,不懂也被你熏陶出来了。”王滨城苦笑道。

高阳顷刻之间瞪大了眼睛,问道:“是网站?”

“不是网站,和网站有点关系,是电视剧。”

“电视剧怎么了?”柳巷有些担心,难道节目之外他们也想要阻击电视剧?

“刚才的四个联盟是针对电视节目的,电视剧这块又是一个联盟,落地点数少的,经济实力不行的被踢了出去,由于这块资金投入大所以参加的都是大台或有钱的,一共是十家,北京、东方、浙江、江苏、湖南、东南、广东、深圳、天津和山东,这个联盟内部叫‘电剧联盟’,已经与几家影视剧制作公司达成了协议,购买其新拍的精品电视剧,主要针对首播权,打包购买,然后再回去分配,这是要把你拍的电视剧排除在外,实在排除不了也不能让盛东台获得,你的《大染坊》和《亮剑》整整让盛东台的全年收视率提高了近四个百分点,他们受不了,《暗算》又在拍摄中,他们再不想点招也真没活路了。”

王滨城还挺替他们着想,但这个却是柳巷最不愿意看到的,节目都有依托的平台,人在哪里就是哪个台的这没有异议,电视剧不一样,谁都可以买,要是自己拍的电视剧盛东台抢不到首播权就算自己多赚钱意义也打了折扣,因为想要打造一个大的综艺平台没有电视剧支撑是不太现实的,如果他们都不购买也是个问题,钱赚的少不说观众人数也会减少,精品不精品是需要观众检验的,酒再香埋在深山里也只能是逐渐挥发,形式一变哪天酒坛子碎了都有可能。

这招够绝,比这绝的还有,王滨城说这几家影视公司和电视剧制作公司已经撒下人马购买剧本,先买下再研究拍哪个,你以后就是再想拍恐怕买剧本都难了,除非自己写。

这是竭泽捕鱼,从根上给你断了,柳巷“忽悠”了一下,这他&妈的太狠了,自己就算能写哪有时间,要是两年写一个剧本也不用干别的了。

这个事高阳还真懂,见柳巷拿起一个香蕉连皮都没扒就往嘴里送连忙给抢了下来,扒好后心疼地说:“要不,咱就不拍了,你也够累的了。”

第210章 对策

这两年多的时间柳巷是很累,要不是罗景坤给了他比较宽松的环境他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每件事都亲力亲为,电视台、剧组两头跑,赶上事了还得亲自处理,如果说形势不变或许还能够维持下来,但现在的情况就是他有三头六臂也不够了,只情报这一块就已经被四大联盟和其他台拉出很远,如此下去只能是被动挨打,有时甚至都不知道对手是谁。

柳巷闷在家里的这几天也在反复思考,自己或许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单打独斗,比如王滨城、王运昌和钱继的力量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还有吴达,田思思等,现在王滨城这么一说柳巷更知道不变不行,人家都在变,你再不变就成了棒槌了。

像高阳说的不拍了肯定不行,那就卸甲归田了,社会还需要自己,综艺还需要自己,自己也需要他们,在这物欲横流、精神食粮匮乏的当下如果人人都选择逃避或者随波逐流只能是让物欲更加盛行,精神更加匮乏,还是那句话,自己不是救世主,但总该做点什么。

见柳巷望着窗外出神王滨城和高阳都没打扰他,俩人轻声交谈着,高阳也很矛盾,既想支持柳巷又不想让他太累,事业和情感都到了十字路口,就看他的选择。

王滨城也在等待,他相信柳巷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他来的主要目的,从俩人认识后他就知道柳巷绝不是池中之物,他敏锐、智慧、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出口,经过两年多的历练他更相信他能在这乱局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乱世出英雄,这个英雄就是即能将原有的格局打破又能建立起新格局、新秩序的人,前面柳巷做到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综艺节目占所有节目的整体份额已经由三年前的不足百分之一如今跃升到百分之三,相信今年过后也许就会突破百分之五,这还不算电视剧,等这块超过百分之十的时候那它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那时全民娱乐、大综艺的时代才真正到来,但前提是以健康向上的综艺节目和有思想、有内涵的电视剧作为保障。

台湾的综艺节目在历经十几年的繁荣之后最终走向没落就是偏离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一味地求噱头,突破各种尺度,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求质量地一哄而上,一个节目被十几家电视台仿制、复制,最后不是做大了蛋糕而是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三王一后”也在风光无限后悄然出走或隐退,这是“三王一后”的悲哀,更是台湾综艺史的悲哀。

见柳巷又坐了下来王滨城问:“你有什么打算?”

“我有个想法,也想成立个集团。”柳巷看着王滨城说。

“也请人?”高阳挺诧异,请人是电视台的事,个人操这个心干嘛。

“不是,你听他说。”王滨城回答高阳的话却仍看着柳巷。

“我这个集团是我自己的,大致分为三块,一块是节目,你、王总监和钱总监是属于这块的,以前也是这么运作的,但没有明确,以后再策划什么节目我们大家一起商议,而不是像以前都是我一个人闷头写,拿到会上你们才知道,这块光你仨还不行,还要有相关的搞情报、分析和研判的人,也算类似他们那样的一个小组吧,具体多少人,抽谁,是内部选调还是外部招聘咱们再细商量,总之要有和其他集团也好,小组也好,相抗衡的能力。”

王滨城点点头,这也是他来之前想向柳巷建议的,现在不用说了,俩人不谋而合。

“电视剧这块,不能再以我个人名义了,要尽快成立公司,也要招聘人手,形成从剧本到拍摄到招标一系列的市场化,当然不一定我们要亲自拍摄和写剧本,但要有这样的潜力,以应对万一出现的情况,我也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主要的节目策划和编排中去。”

这完全是柳巷个人的事,王滨城没有发表意见,但对盛东台来说,这又是有私有公的,所以柳巷说了出来,而且他还有求于王滨城:“这块,我想要娜姐过来帮我的忙,她和田思思的关系不错,如果发生点什么事她还能从中调停,也别让她在家闲着了。”

除了柳巷不愿意说明的原因王滨城知道还有让他俩能多在一起的因素,于是笑道:“你娜姐干别的不感兴趣,调节个感情纠纷啥的那可是趋之若鹜,她这人……”

说到这里王滨城才知道高兴之下有些失言,高阳还在边上呢,尽管不了解内情但闻味他也能闻出几分,于是尴尬地笑了笑,又瞧了高阳一眼,不好意思再说下去。

柳巷也有些尴尬,李娜能起多大作用他不知道,总比用别人放心,一举多得的事情所以他才想到她,没想到一向稳重的王滨城竟然也有说走嘴的时候,他也偷瞄了高阳一眼。

高阳却假装没听到,自己的事情外人越少知道越好,但对李娜她并不排斥,也许她还真能起点作用,所以点头道:“娜姐来了就好了,也能给你减轻些负担。”

于是柳巷也顺着高阳的话下来,让王滨城先给李娜透个信,征求一下意见。

电视剧方面的应对也有了轮廓,下来是网站,经过思量柳巷觉得网站是自己的一大优势,是他们不具备的,虽然现在网站规模很小,流量也不大,但只要用心经营会成为自己的另一块阵地,一股奇兵,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站的管理当然还是归高阳,柳巷想借助这次《中国麦霸》的东风让网站发展起来,还是要招兵买马,更换更大的服务器,这个计划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

不过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资金,除了节目自己不用垫付之外其余两块都需要大笔的资金,特别是电视剧制作公司,不是一千万两千万就能下来的,这么多的钱去哪里搞?

“田家,他们能够解决。”王滨城说,他觉得只要柳巷张口,这个事问题不大。

但柳巷却不想张这个口,自己正在收口哪能再张口,要不是自己资金不够他都不想用田思思的钱,更别说找曾美或者田刚了,田家的关系太过复杂,要是田野、田园的再掺合进来这事就更把握不了了,而且高阳也明确表示了反对,就是贷款也不用田家的钱。

“要不就贷款吧?”柳巷说。

就像当初拍《大染坊》时王滨城不赞成柳巷借高利贷一样,他还是不赞成贷款,一是投资文艺贷款很难,二是周期长,很多时候赚的那点钱还不够还银行利息的,所以影视公司制作电视剧基本没有贷款的,都是融资,独资的话一部剧下来倾家荡产的也不是没有,所以他建议还是从小制作开始,一点点发展,这样比较稳妥。

这个想法柳巷在拍《大染坊》之前就想过,但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发展,最后决定等《暗算》卖完再说,如果赔了或者干脆是禁播那么什么都不用想了,田思思也没有了钱,柳巷更不会再去开口求田家,也只有另想办法了。

钱,只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时候它没有太大用处,一旦有用它就是保障,而且有多少都不算多,所以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把它当作防备万一的保障来追求的,而不是基本生活需要,这是钱的魅力也是人们甘心被其驱使的根源。

高阳也终于了解了柳巷面临的困境,她为自己没能真正了解他心有愧意,等王滨城走后她对柳巷说:“这次到成都我一定把戏拍好,给你多赚钱,其他的你不用担心,我都会谦让的。”

柳巷知道她指的是啥,搂过高阳柳巷心疼地说:“别太拼命,男人要是指望女人赚钱那还叫男人么,你得把身体保持好,我可不想娶个病怏怏的老婆。”

高阳笑着捶了柳巷一下,继而摆弄着他的衣襟说:“你也是,我走了谁照顾你,这是我最担心的。”

“还有我妈呢,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不用管我。”

高阳点点头,开始收拾行装,第二天柳巷把她送到机场,《暗算》剧组也在同一天撤离上海,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