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这会儿人事调动异常频繁,甄体仁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不知道中饱了多少私囊,盐税交上来一年不如一年,当今再能忍,也忍不下来了。只是上皇一向对甄家优容,贵太妃虽说如今已经年老色衰,但是上皇也不是毛头小子,新鲜的美人毕竟稚嫩了一些,不及贵太妃善解人意,得上皇的喜爱,自己那个十二弟如今虽说已经成家开府,但是,因为上皇的宠爱,依旧能够经常进宫,用各种法子讨上皇的喜爱,眼见着上皇对老十二越来越看重,甚至将自己手头的权力也下放了一部分给他,这让当今更是忌惮不已。
甄家已经是当今的眼中刺,肉中钉,只是想要对付甄家,却要缓缓图之。因此,当今不得不咬着牙,找了个理由,将甄体仁召入了长安,入了内阁担当文渊阁大学士。甄家为此欢欣鼓舞,毕竟,巡盐御史虽说能捞到钱,但是品级终究低了点,而且,这些钱也不是甄家能够独享的,需要跟更多的人分润,而且,身在江南,很多消息也不灵通,也很难给贵太妃还有十二王爷以实质上的支持。若是能够入京为相,那么,以甄家的影响力,自然能够号召群臣,为十二皇子聚集力量,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上皇也不同意,即便是将来逼宫也不是不可以。
甄家带着满肚子的野心,拖家带口上京了。后面,当今自上位之后,就在江南布下的棋子已经开始动作。甄家在金陵几乎土皇帝一样的存在,别看一些好事的人,将贾王史薛弄出个四大家族的说法,什么护官符不护官符的,事实上,别说四家已经开始没落的现在,就算是四家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能真的跟甄家相比。
甄家前朝的时候,就是金陵豪族,到了本朝,因为从龙之功,接下来几代子孙跟皇家都颇有关联,发展更是迅速,便是旁支子弟,入仕者也极多,因此到了如今,甄家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意思。
这一点,不光当今明白,上皇其实也清楚,他对甄家极为优容,一方面是念及以前的交情,还有尚在人世的奉圣夫人,也就是他以前的乳母甄家老太太,另一方面,也是知道甄家在江南多年经营,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江南的动荡。自从宋朝大肆开发南方之后,江南已经是各朝的经济重心所在,不说别的,江南稻麦一年两熟,北方这边却因为黄河水患一直难以平定,多有天灾,加上江南的盐税还有织造,若是江南出了乱子,必然会引起朝堂不稳。只是上皇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魄力,如今又需要借着甄家代表的老臣,掌握朝堂,因此只得对甄家的一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欺欺人。
当今却是个有耐心的,他一点点收集着甄家的罪证,江南那边,也很早就在布局,就等着将甄家一举拔除,免除后患,如今他需要做的,就是让甄家跟朝堂上不服气自己的人先对掐起来,才好坐收渔人之利。
甄家到了长安,自然要四处走访亲友。各家里面,贾家是甄家的老亲了这几代下来,虽说没有联姻,但是关系一直没有疏远,虽说相比较于如日中天的甄家,贾家显得暮气沉沉,虽说出了个贤德妃,但是,在甄家看来,只要有上皇的支持,当今是坐不稳皇位的,若是没了当今,别说贵妃了,就算是皇后又如何呢?只是如今,甄家名义上还是当今的臣子,就算是要逼宫,也要找个清君侧的借口呢!而且,哪怕十二王爷是甄家的外孙,但是对于大家族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跟出了一个贵妃的贾家打好关系,自然也能向圣上表示一定程度上的诚意。而且,贾家固然这些年来子孙不肖,但是架不住贾家在长安扎根多年,跟长安这边的权贵交流频繁,何况,贾家也有几个得力的姻亲呢!
因此,甄家才到长安安定下来,甄家太太便带着媳妇孙女开始四处走动,贾家就排在了前面。对于甄家的到来,贾家也有自己的打算,贾家对朝中的消息并不灵通,尤其贾家当家的,差不多都是后宅的妇人,贾政贾赦也就不说了,哪怕贾琏身上捐了个同知的官职,至今连自己所在的衙门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呢!一群女人,哪怕经历过一些风浪,但是,她们知道的最多的也就是后宅的一些事情,王夫人倒是每个月固定进宫,但她也不是什么有见识的人,进了宫就是给女儿送钱,搜罗一些生子的药方,催着女儿想办法怀个龙种,贤德妃虽说不是什么蠢人,要不然,哪怕她捏着秦可卿的身世秘密,也轮不到她上位,但是,后宫比起普通人家的后宅还要严密呢,她如今知道的事情,还不如在皇后宫中做女史的时候呢!元春年纪已经不小了,当今对她并无太多宠爱,一个月来个一两趟,也不过是出于安抚勋贵的目的,自然不会在她身边说什么前朝的事情。她也是个知机的,虽然百般婉转奉承,但是却也看得出来,圣上对后宫并不是非常在意,因此,想要给娘家说话,都要斟酌再三。对于贾家来说,什么圣意,什么制衡,都是搞不清楚的,他们只知道,甄体仁升了官,甄家愈发兴旺。上皇虽说碍于当年十二王爷年纪小,选了当今,但是对十二王爷还是极为看重的。
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甄家也是要保密的,因此,自然只会私底下跟史太君说,王夫人她们自然做不了主的。偏偏自从上次从史太君这边偷听到了秦可卿的事情之后,王夫人就知道,贾家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实在多了去了,但是老太太却是都知道的,因此,她费了很多力气,私底下收买了史太君身边伺候的人,要她们给自己传递消息。这回,甄家当家太太与史太君私底下密谈的时候,王夫人当初收买的小丫鬟就偷听到了消息,虽说甄家太太跟史太君说得挺隐晦,那个小丫鬟也只听到了只言片语,只听到什么王爷之类的话,她不敢怠慢,很快就找了个机会,跑去跟王夫人学舌。
当今封了贤德妃还是很有好处的,起码王夫人这一派,是希望当今能够坐稳皇位的,这样的话,她是贵妃的生母,才能安享尊荣,若是女儿能生个皇子,那自己就是皇子的外祖母,到时候,连宝玉都能受到荫蔽,有贾家的支持,自己的外孙也未必没有一争之力,那会儿,自己就是皇帝的外婆了。若是甄家真的成了事,自己唯一的女儿很可能因此送命不说,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王夫人知道了甄家的打算,以及史太君想要两头下注的消息,不免一阵怨恨,史太君成天说着元春当初在她身边教养的,她如何疼爱元春,但是到了这种时候,还不是将自己的女儿当做弃子!心里这样想着,王夫人很快下定了决心,先赏了那个过来报信的小丫头,看着那个小丫头欢天喜地地走了,心中却浮现出了森然的杀机。纵然她一贯吃斋念佛,不过着实不是什么良善人,这小丫头虽说年纪小,没多少见识,不懂之前听到的是何等要命的事情,但是,为了防止她到处乱说,连累了自己,还是要早点将人处理了好。轻描淡写地决定了一个小丫鬟的命运,王夫人快速数着手里的佛珠,心里琢磨着,下次进宫的时候,便将这个消息给女儿带过去,有这么一个功劳,女儿应该能得圣上更多的眷顾吧!她捏着手里的佛珠,想到之前找到的民间求子良方,心头顿时一热。
第74章
史家也是金陵的老姓;原本开国的时候;两家差点也联姻了的;只是甄家那会儿瞧不起史家;觉得史家爵位不够高,权势不够强;史家也不愿意将就甄家的旁支或者是庶女,这事自然也就黄了,不过两家这些年还保留了一些交往,毕竟也是世交,不可能说断就能断的;别人难免要说一声凉薄。官场上固然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但是也很忌讳那种所谓的孤臣;就算不是一个阵营的,私交也是不能说断就断的,什么时候都得留一线。当年王安石跟司马光对掐了那么多年,两人私底下还是朋友呢!像魏征一样,活着的时候得了铮臣的名头,死了儿女都不到荫庇,差点就没被挖出来鞭尸了,这就是个典型的教训。
虽说甄家一直还觉得自己能拥立一个符合自家利益的皇帝,但是,在史鼎看来,甄家简直就是找死。若是当今登基的时候,甄家就能够当机立断,向当今投诚,将来未必不能成为当今的心腹,入主中枢。偏偏被多年的顺风顺水捧得没了脑子,利令智昏,一门心思往歪路上走。也不想想看,上皇当年因为身体问题逊位,虽说这些年养好了一些,但是底子终究已经不好了,即便能够颐养天年,也没多少寿数,何况上皇如今还不肯服老,硬要耗费心力,跟儿子打对台,这对他的身体,绝无好处。而当今正值盛年,外面披着衣服温和仁懦,近乎可欺的伪装,实际上却是个扮猪吃老虎的高手,一方面拉拢老臣,一方面培养新人,同时,又要分化上皇手里势力的阵营。若是当今刚刚即位那会儿,哪个不服气的王爷肯行玄武门之事,未必不能成事,但是那会儿,当今那些兄弟却被之前老义忠亲王以及几个王爷的下场吓破了胆,指望着徐徐图之,这会儿此消彼长,即便他们下了决心,孤注一掷,也已经影响不了大局。
史家既然早早就选择了当今,更是已经因此得了好处,自然不能反复无常,首尾两端,那样的话,反而是两头不讨好。因此,无论是史鼎还是史鼐,对甄家的来访,都表示了一种礼貌的拒绝,即便甄家太太为了拉拢史家,提议两家联姻,将自己膝下的幼女嫁给史泽,方夫人倒是挺动心的。甄家那个六姑娘生得玉雪可爱,面相也很好,甄家的家教也不容置疑,嫁给史泽即便算不上低嫁,也差不多了。
不过,方夫人才提了个头,就被史鼐断然拒绝了,甄家显然已经是一条破船了,干的都是掉脑袋的勾当,难不成自家要娶一个注定的罪臣之女做儿媳妇吗?万一甄家倒得快,女眷入了贱籍,史家难不成还能不顾脸面,退婚不成,因此,还不如一开始就息了这个心思。这么多年,史鼐也算是看清楚自己的儿子了,史清虽说是个懦弱的,但是懦弱也有懦弱的好处,起码他小心谨慎,不会做出什么祸事来,即便在科举上无望,等到将来,在侯府的荫庇下,让史清做个财主还是可以的。史泽却是个眼高手低,没多少能耐,偏偏还挺能败家的货色,跟王家的王仁是一丘之貉,也就比薛家的薛蟠强点儿。
史鼐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嫡子也没有别的办法,他也舍不得史泽吃苦,自然下不了决心,好生磨练史泽一番,好在史泽可以袭爵,史鼐也只愿这个儿子能够守成便罢了,好在史鼐如今年纪也不算大,再活个二十年是不成问题的。因此,便想着给儿子娶个贤妻良母,好好培养孙子,将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便是了。
因此,史鼐对儿媳的要求,却不像方夫人一样,强求名门闺秀,反而需要一个刚强精明的人物,即便不能劝导史泽上进,只要能约束史泽,不要肆意妄为,哪怕出身低一点,他也认了。以史泽这样的性子,真要是娶了高门贵女,没准到时候闹得不是结亲,反而是结仇了。
史鼐将自己的想法跟方夫人一说,方夫人心中颇为不忿,不过,方夫人从来也是做不了史鼐的主的,而且她也明白,自己毕竟是内宅妇人,见识较浅,史鼐本心也是为了儿子着想,不过,她虽说降低了择媳标准,但是其实也没降多少,在她看来,小门小户的人家,又能养出多大见识的姑娘来。当然,这也是正理,不过,这样一来,为史泽择媳的时间又要延长许多了。
史鼐尚且对甄家有所保留,还算客气,史鼎就没这么客气了。不光是阵营的问题,内阁里面多出一个跟自己不是一伙的人,还背景深厚,身边一大堆人帮着摇旗呐喊,对内阁里面的阁臣都不是什么好事,这根本就是分薄了他们的利益。虽说内阁成员并无定数,可是,这甄体仁算什么呢,除了是十二王爷的舅舅,之前也没有真正主政一方,他主持了几年盐政,别人不知道,内阁几位大人还不清楚嘛,就是一直中饱私囊,拿着国家的钱,到处钻营,给十二王爷铺路去了。要不是太上皇看重甄家,以甄家在江南的行事,或许不至于祸及九族,也要抄家流放。
史鼎既然要在当今面前表现,自然要拿甄体仁开刀。因此,甄家这边上门攀关系,得了史鼎示意的秦夫人却是一直是淡淡的,甄家太太在那边拼命说什么祖上的交情,这边却一直在敷衍,好话谁都会说,但是你要是有什么别的打算,那对不起,咱们家不奉陪。甄家太太风光了这么多年,何曾遇到这样不给她面子的,僵着脸回去了,在甄体仁那里添油加醋,说史鼎的夫人是如何无礼,对甄家如何瞧不上,总而言之,甄体仁已经明白,史家如今是铁了心跟他们家划清界限了,大家都不是什么顾念祖上交情的人。当初林如海还是贾家的女婿呢,在盐政上挡了甄家的路,甄家下手也没含糊,贾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死在甄家的人手上的。
史鼎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甄体仁也不再花什么力气拉拢,毕竟,史鼎如今可没有兵权,到时候,还不是任人宰割嘛!不过,很少吃亏的他,也开始在朝堂上跟史鼎过不去。内阁办公,商议决策的时候,史鼎说一,他必然说二,史鼎做事,他就在一边挑刺。史鼎也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人,他武将出身,城府是有的,也不是受不住气,但是,他也明白,自己如今已经是赶鸭子上架,必须在圣上面前表明立场,跟甄体仁分道扬镳,那是一定的,而且还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所有人都知道,史家跟甄家不是一路人。因此,史鼎同样摆出了一副跟甄家针锋相对的架势,甚至直接上书,跟当今说,甄家虽然并非后族,但是以贵太妃之尊,甄家也是外戚,按照祖制,即便是之前得以主政一方,已经是圣上加恩,如今却得陇望蜀,却还要在中枢指手画脚,恋栈权位,威逼君父,实在是叫人忍无可忍……
史鼎的上书很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毕竟,甄家入京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圣上这一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