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作者:府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太尉新传 作者:府天-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当消息汇总呈报到政事堂的时候,蔡京却连看都懒得看一眼,直接往旁边一扔,见阮大猷和何执中各自拿起来瞟了一眼,他才冷笑道:
    “承平盛世也免不了有这种跳梁小丑,简直是笑话。东京城是什么地方?容得他们这些贼子胡来?依我看,各地提刑使也该好好整治一下了,自从河北提刑使李文叔去世之后,河北以及京东又有些不对劲。倘若再这么下去,未免失了朝廷体面。要知道,如今东京城可是有辽国和高丽的使节!”
    蔡京没用别的,而是光明正大地摆出了面子两个字,别人却没有反驳的余地。凡是大国都看重面子,更何况是如今的大宋。平西北固然是不可多得的胜利,但是,倘若国内治安越来越差,那任凭在军事上有怎样的进展,也盖不过这些方面的失措。更何况,这一次遭劫的甚至有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
    “这样吧,各地提刑使根据考评,应该轮换一下了!”阮大猷沉吟片刻,合上了手中的奏折,“虽然朝廷一直重视各地提刑司,但是,不可否认,这一职司往往不是有才德就能干好的。比如李文叔,他在文才上乃一时之冠,而在提刑司任上也殚精竭虑,花费了比常人更多数倍的气力,但终究不能让每个官员都这么做。圣上上一次就提过,提刑一职也需得经过培训考核。否则任事都由胥吏把持,不是国家之福。”
    听到阮大猷口中吐出培训考核四个字,高俅心中不禁好笑。大宋的进士向来也必须经过考核才能够授官,而一般情况也是从县一级负责治安的县尉开始做起。但是,让这些从小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直接去管这些事,往往没几个能够做好。而在上一次讲武堂开办成功之后,赵佶这位天子是事事都想从这一条道上想办法,只不过。这廉似的花钱,户部可受不了。
    “提刑使的考评这一次让吏部都报上来看看,若是真不行的便裁汰掉,圣上上一次不是派了不少观风使么,顺便结合一下他们地意见,综合一下结果也就出来了。”对于这些当中的弊端,高俅自然一清二楚,此时也不想多做纠缠。毕竟,他的心思全都在蔡京刚才似乎漫不经心的提议上。
    那就是,户部和吏部两位尚书进言。言说知江宁府蔡卞才德兼备。
    之前因为崇宁星变而去职,未免不公,应重新调回朝任用。
    对于蔡卞这个人。高俅谈不上什么好感和恶感,事实上,他和蔡京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相也能如此相处,自然不在乎多一个蔡卞。只是,蔡京在这上面的居心,他却不得不考虑再三。平衡稍稍打破,蔡京就想到了蔡卞,可想而知这位政坛元老的老谋深算。
    至于何执中附带提出的将高傑惦京城,任户部度支郎中地提议,高俅并未多做考虑。无论是从资历还是经验来看。担任这个职责,高傑无疑是合适的,尤其是在钟昌调往河北的情况下,户部多一个自己人也好。当然,高傑也是蔡京的女婿,这一点毋庸置疑。
    两条人事任命很快便在天子官家那里通过,只不过高傑如今脱不开身,因此还需再等一阵,然后。剩下的就是面对高丽使节以及萧芷因这两件事了。关于王继的提议,大宋朝廷上又争吵了一通,一些守旧的大臣不免发出了种种感慨,但是,在后宫已经有一位耶律贵妃的情况下,再添一位高丽公主也就成了很名正言顺的事。再者,如今皇太子都立了,其他的争吵只是无谓地功夫。
    于是,高丽使节王继便得到了大宋方面地肯定答复,一时间自然欣喜万分,对于大宋提出的全面贸易,更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不管怎样,高丽人参有了更好的销路,而大宋那些精美地手工制品、珠宝以及绸缎等也有了市场,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是双赢。
    而萧芷因不可避免地被晾在了一边,原因很简单,辽国官方的照会已经到了。萧芷因原本是秘密使宋,而大宋出于另一种考虑,并未把这一次的事情低调处理,而是直接把人安排在了客省之中。这样一来,辽国在大宋的官方机构自然便得到了消息,而当辽国的两位太后得到消息之后,第一反应便是派使节诘责,顺便还下旨废黜了萧芷因的郡王爵位,就差没有直接宣布魏王耶律淳是叛逆了。
    事实上,虽然和金国停战,但是,辽国军队根本不敢从辽东一带撤军,所以,他们眼下根本没功夫应付魏王耶律淳,杀鸡傲猴似的废黜萧芷因爵位,已经是两位太后能够做的唯一一件事。眼下,她们的更多精力都花费在从宗室中选拔年轻善战地将领上了。
    而对于辽国色厉内荏地要求将萧芷因从代州遣送回国这一条,大宋朝廷却充耳不闻,最后在正牌辽使逼问的情况下,负责接待的礼部官员很轻描淡写地反击了回去——人家是代表魏王这个叔父来探望耶律燕这个大宋贵妃的,你们辽国紧张一个什么劲?再说了,就是要遣送,也应当从定州遣送回南京道。
    对于这样的结果,辽使自然相当郁闷,然而,最郁闷的结果不是这个,而是把他安排在了萧芷因隔壁。而对于萧芷因每每露出的冷笑,这位身为汉人却在辽国长大的使节不免在心中大犯嘀咕,却也不敢太过分——逼反魏王是眼下辽国不能承受的结局,他已经照着两位太后地意思尽力做了,至于其他,那都不关他的事。
    这大概是两位太后将耶律燕嫁来宋国的时候,全都没有预料到的结局…也不会想到,一向和耶律淳关系冷淡的耶律燕,居然可能成为沟通南京道和大宋的桥梁,而事先辽国提出的诱饵,居然一点用处都没有。大宋根本没打算强取南京道,这种一目了然的经济账,大宋君臣还是会算的。
    然而,大观三年的风波远远没有结束∧川飞马来报,言说大理派出一百人的使团,携带金珠宝贝无数,准备进京城贺正旦。而对于这样一件事,高俅只不过是比正常渠道早知道两天,一时间颇有些措手不及。
    段正严这个大理国王上一次派人进贡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这几年他一直和高家争权,这其中的惨烈之处自然不足以为外人道。而上一次之所以没有册封大理王,也是为了这方面考虑。而最近,高俅听说大理的局势已经有了稳定下来的趋势,高家做出了一定的退让,而段正严联合三十七部,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实权,所以才会有了这一次的出使。
    段正严作为大理国王,当然不会自己亲自前来,再说他也不能丢下国家不管。奉命出使的除了高明清这个高家的代表之外,还有大理的另一位大臣,但是最最重要的是,随行的还有一位大理公主!
    这个消息是高俅在政事堂的时候听说的,当时蔡京阮大猷何执中三个人的反应,他实在无法形容——真的要说的话,那不是什么惊诧,而只是略略皱了一下眉头,是那种又来了的表情。如果说第一个辽国公主还能让一群人惊诧一下,第二次的高丽公主还能让大伙议论一下,那么,这一次的大理公主则着实引不起别人多大的兴趣。
    因为往日的使节就是这么排的,辽国第一,西夏第二,高丽第三,而大理则再次之※以,作为小国,大理公主自然便掀不起多少波澜了。
    朝臣可以不理会,作为炙公的赵佶也可以乐享其成,但是,当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了这件事之后,后宫和民间不可避免地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朝廷已经正式答应高丽的婚嫁请求之后,又来了一位大理公主,其意义不言而喻。而那些茶馆酒肆的说书人,则应景儿地编出了一场游龙戏凤,让老老少少全都乐了一回。
    万邦来朝,这是中原大国向来最陶醉的一刻。正因为这个缘故,所谓的纳妃经过以讹传讹,变成了外邦献美的表示,毕竟,无论是献上何等颜色的美女,都比不上献上公主来得具有震撼力。至于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感慨,自然不入寻常百姓的眼耳了。

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此生但愿天下宁
    大名府乃是北地重镇,商贾云集不说,在战略上也是东京城的一道屏障,因此知大名府向来都是要职,哪怕是自宰辅迁任北京大名府留守,也往往不会视作左迁。但是,如今知大名府苏辙,却无疑是一个异数。
    倒不是说苏辙的资历不够,事实上,哪怕和如今朝堂上蔡京何执中阮大猷等人相比,他的资历也足够老,亦算是三朝老臣。再加上他耿直敢言的脾气,在士大夫之中亦是颇得人望。之所以说是异数,是因为如今朝廷是新党当道,旧党中人勉强算起来也不过是几个言官,即便连各地的那些地方官都算上,也难以和当初熙宁变法时旧党的庞大阵容相提并论。
    那时,朝廷有司马光、文彦博,还有曹太后高太后,大多数人都是站在旧党这一边的。而如今经过哲宗的绍述以及赵佶的崇宁新政,旧党的人数已经萎缩到了一个非常小的数目,而他们的境遇却比当年大有改善。毕竟,若是换在哲宗年间,他苏辙铁定还在湖北或是海南的那个犄角旮旯里呆着。
    朝政的每一点变化,苏辙都敏锐地看在眼里,时不时便会有切中时弊的奏折上呈。而无论准或不准,内廷都会有相应的回复,而他的奏折也同样会视情况明发天下,这一点变化令他异常满意′然和朝廷如今的执政相公意见不合,但是,对于自己的本职事,他却未曾有一星半点懈怠。可是,六十几岁的人比不得那些年轻官员的精力充沛,在和郑居中巡视了大名府周边的州府时,他终于累得病倒了。
    得知这一消息,正在河间府的郑居中不敢怠慢,把事情交待过后便匆匆赶回了大名府。当他看到几个大夫脸上的表情时,心中不由咯噔一下,生出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怎么≌大人的病很不好么?”
    见到是这位宣抚使,几位大夫面面相觑了一会,便公推了一个人出来说话。那五十出头的大夫老老实实地对郑居中言道:“苏大人身体一直不好,原本这个年纪就该卧床静养地,无奈他一直都不肯停歇,这积劳成疾,怕是再有回天妙手也没用了。如今看来,若是好生将养着。大约还能捱到明年开春,但若是不好……”
    见那大夫脸色黯然不敢再往下说,郑居中自然知道情况是怎么回事←沉思片刻,突然回头对一个侍从吩咐道:“赶紧找人去通知子廷,倘若他没有要事,便让他回来看看。好歹他也是苏大人的族孙,这种时候,也该劝一劝才是。”
    那侍从唯唯诺诺地应命而去,郑居中这才嘱咐几个大夫不得胡说,举步便往内室而去。一进房间←便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见苏辙斜靠在床上醒得炯炯的,心中不由有些担忧。刚刚在外面和那些大夫的对答,不会被人听去了吧?
    苏辙抬头见是郑居中。不禁露出了货真价实的惊愕:“达夫,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便劳你赶回来,这些人也太小题大作了!”
    郑居中心里一宽,连忙笑道:“我也不是专门为了子由公的病才赶回来的,实在是因为大名府乃是北地重镇,若是子由公一日不能理事,便须得找人代理。不管是出于公务还是私情,我都不能放任不理。倒是子由公,你已经一把年纪了,该歇息地时候便歇息。别一天到晚劳心劳力。到了这个年纪,哪里还有本钱和年轻人较量?”
    苏辙微微笑了笑,却不说什么要休息的话,而是紧赶着问了问边防情况。当知道郑居中一圈巡视下来,结果是定州城防以及一应准备措施最好的时候,他的眼中突然流露出几许惘然。对于他来说,定州不啻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名字。当年宣仁高太后去世,苏轼为了避开朝中各式各样的攻击,自请出知定州。结果哲宗连挽留都未曾挽留便任其离去。
    苏轼到了定州之后,整饬军队休整城防,很快便让定州境况大为改善。然而,这一切还没做完的时候,朝廷便又下旨意,将其远远贬谪了出去,至此之后,苏轼便再也没能回到定州。而现如今,郑居中一番巡视下来,居然说定州情况最好,他怎能不感到百感交集?毕竟,那是曾经洒下他兄长热血的地方。
    “知定州叶少蕴……这确实是一个有志向的。”尽管知道叶梦得和蔡京相交极好,但是,苏辙还是本着公允的角度吐出了这么一句话,“倘若他呆在京城,凭着那才学和见识,不出几年,必定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这个时候,他居然能够自请出知定州,着实不简单。年纪轻轻便能有这样地远见卓识,才具又是非凡,将来前途无可限量啊!”
    郑居中对于叶梦得并不感冒,但即便如此,他却不得不承认,定州城防一圈检查下来,再加上那些禁军厢军地境况,确实是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头一份的。实在难以看出来,叶梦得这样一个白面书生,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本事。
    所以,在苏辙称赞之后,他也附和着赞了两句,随后便岔开了话题。”子由公,有一件事我必须知会你一声,就是之前地盗案。据政事堂刚刚发下来的公函所称,京城已经展开了行动,共拿获图谋不轨者数十人,还有两人也在严密监视中。据他们所称,在大名府中同样有同伙存在。蔡高两位相公让我征询一下子由公的意见,是先密切监视了起来,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网打尽?”
    苏辙一瞬间眼睛大亮,竟撑着身体强自坐了起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后,他精神奕奕地问道:“两位相公可曾说明,这些贼子的老巢在哪里?”
    郑居中见苏辙如此做派,忍不住暗赞一声老而弥坚,随即郑重其事地答道:“据那些落网的贼子称,此番作怪的是一个被称作刘大官人的人,本说是山东大贾,但是,在发函山东查问之后,居然是查无此人,所以令圣上大为恼怒。”见苏辙眉头一挑,似乎有些不明白,他踌躇了片刻,便干脆解释道:“子由公,实不相瞒,此番这些人是假借了当初北汉皇室的名义,可谓是阴险狡诈,所以圣上和政事堂诸相公都很是着意这件事。”
    “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苏辙只在听到北汉两个字时冷笑了一声,之后便毫不动容,“当初北汉勾结辽人,给我中原百姓造成的损伤还不够?天下黎民百姓除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