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宋皇后到热河的第二天,马上给京中王公大臣写了懿旨,万启皇帝身体不好了,速来热河。王公大臣打点行装,前脚踏进热河行宫大门,后脚万启皇帝咽气。
皇帝驾崩丧事自是不必说,最大的问题是皇帝生前没有立太子,王公大臣正寻遗召之时。宋皇后在奉安展召见大臣,传万启皇帝临终口谕,传位三皇子。
大臣们虽然己经料到,但宋皇后亲口说出来,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旨意。就在大臣们开始商议着先皇大丧和新皇登基事宜时,姜贤妃突然拉着六皇子直闯奉安殿,大骂宋皇后矫旨,万启皇帝临终口谕,是传位六皇子,她和六皇子亲耳所闻。
☆、50
奉安殿是热河行宫的正殿;皇帝办理公事接见大臣之处。大楚后宫不得干政;要不是传先皇口谕,宋皇后也没有资格在这里召见王公大臣。如此商议大事之际;姜贤妃拉着六皇子进来指着宋皇后骂起来;在场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惊呆了,除了说话内容外还有姜贤妃以及六皇子的态度。
姜贤妃是宠妃;虽然比不上前头被追封为皇后的大姜氏;在后宫里也是横着走。众所周知的万启皇帝曾以宋皇后身体不好为由让姜贤妃打理后宫;宋皇后啥都没说交了后宫凤印。结果万启皇帝就成了救火队;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出事。如此大半年之后,万启皇帝也承受不起,一个皇帝没时间管朝务;天天在后宫断官司,只得把后宫权限又给了宋皇后。
自那之后姜贤妃就与宋皇后不和,这是王公大臣们都知道的,但后宫里她们到底如何相处的,就不太清楚,没事打听后宫内闱这不是吃撑了嘛。直到现在姜贤妃和六皇子如此的指着宋皇后的鼻子骂起来了,王公大臣才知道姜贤妃到底有多嚣张。
面对姜贤妃侮骂似的指控,宋皇后并没有还口,只问了一句,可有遗旨?六皇子便说是他和母妃一起听到的,当时宋皇后也是在场的,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竟然翻口说是三皇子,实在是有谋逆之心。
“谋逆?三皇子也好,六皇子也好,都非我所出,不管谁登基我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三皇子已经二十五岁,六皇子今年不过十二岁,若是两人年龄倒转一番,还可以说我拥立幼主有所图谋。”宋皇后端庄肃穆的脸上有几分嘲讽的笑意。
姜贤妃却是喊着道:“当时我与皇儿也在场,为什么我们两个听得一样,唯独你听到的不同,明明就是你矫旨!!”
六皇子也跟着道:“但是父王说的就是传位给我,并不是给三哥。”
王公大臣们听到这里就有些听不下去了,因前头死了两位太子,万启皇帝虽然没有立三皇子为太子,但在此之前却是把三皇子的亲姐晋位了,常把三皇子带在身边学习朝务,现在来热河避暑又让三皇子监国,这明显就是要立三皇子。
姜贤妃恃宠生娇,早有流言说姜贤妃撺掇着万启皇帝立六皇子为帝。现在万启皇帝走的急还没有找到遗诏之时,姜贤妃拉着儿子如此说,谁有谋逆之心一目了然。
礼亲王便上前道:“国赖长君,先皇英明如何会让一个小娃娃登基为帝。就是真有此打算,也该指定辅佐大臣,为何事先一句不提,倒是把三皇子带在身边。”
“哟,礼亲王不好好在家里闭门思过怎么跑到热河来,先皇有旨,不准礼亲王出府门一步,此时违旨要怎么算!”姜贤妃尖刻的说着。
“承先太后太后懿旨,皇兄早就准我出门,现在国之大事,我如何来不得。”礼亲王正言疾色的说着,又道:“倒是贤妃娘娘您,口口声声说皇后娘娘矫旨,只怕矫旨的正是你自己。拥立幼主登基,你意何为!!”
礼亲王乃是文宗皇帝的贵妃所出,与万启皇帝本是异母兄弟。万启皇帝三岁之时母后去世,文宗皇帝思念爱妻便没再立后,考虑到万启皇帝年幼便把他交给贵妃抚养。兄弟俩是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常不错。
万启皇帝登基之后对弟弟和养母贵妃很不错,弟弟封礼亲王,养母封贵太妃,住慈宁宫,又把贵太妃的娘家兄长封为同安伯,世袭三世。在皇宫里享受的是皇太后待遇,对其娘家虽然没封侯,封了伯也超出一般太妃的待遇。
本来一切也都挺美好的,礼亲王突然之间犯二了,他给万启皇帝上了一道折子,说前朝就有先例,尊养母为太后,万启皇帝应该封贵太妃为圣母皇太后。万启皇帝那样的脾气,看到折子顿时就怒了,所谓圣母也就是谐音生母之意,圣母皇太后的意思也就是从子贵,因子封太后。
前朝是有这样的先例,但那个皇帝本身也是庶出,只因生母亡故有其他妃嫔抚养,才尊养母为圣母皇太后。万启皇帝是名正言顺的嫡子继位,吃撑了才会封一个妃子为圣母皇太后,那岂不是自认为庶出,让自己名不正言不顺。
天子之威不可冒犯,万启皇帝念及贵太妃抚养之恩,并没有把养母以及养母娘家怎么样,也没有削礼亲王的爵位,却直接关了礼亲王的禁闭,全家老小不准出府门一步。然后初一十五还要写道歉信,万启皇帝哪天想起此事心情不爽了,还会叫太监过去骂。
没几年贵太妃去世,万启皇帝仍然没解礼亲王门禁,直到高太皇太后去世,临死之前拉着万启皇帝的手说,礼亲王总是你亲弟弟,这都二十年了,也该放出来了。万启皇帝这才解了礼亲王的门禁,享亲王爵位却没有一点差事,闲散亲王一个。
“就因为国之大事才不能由你插嘴,你对先皇不敬之心,天地可鉴。”姜贤妃指着礼亲王说着,又道:“你此时说拥立三皇子,又是意谋何为!!”
礼亲王听得大怒,道:“三皇子早就成年,论排行论年龄都是新君人选,六皇子年幼依附生母,姜贤妃难道也想垂帘听政不成!”
争吵之中宋皇后突然道:“皇帝病危,为何一直不往京城送信?”
姜贤妃脸色僵了一下,刚想说别的。礼亲王就马上道:“传御医。”
太监们去传御医的功夫,宋皇后把万启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叫过来问话。大太监说得明白,万启皇帝连着身体不好,一直都是卧病在床,中午饭后便传话召宋皇后晋见。等到宋皇后进去了,便命下人退下,只让他在外头守着,里头说了什么他并不晓得。
没一会姜贤妃就带着六皇子要求晋见,本来他是要通传的,结果姜贤妃不让,拉着六皇子直闯进去。因姜贤妃是宠妃,他也不敢拦。门关上之后,没一会里头就有哭声传出来,万启皇帝驾崩。
大太监如此一说,大臣们顿时议论起来,姜贤妃还不知道因何而议论,就听礼亲王冷笑着对姜贤妃道:“皇兄根本就没有召您和六皇子晋见,若是真有传位之心此时肯定会留在身边。而且当时行宫只有皇后和贤妃,六皇子三位主子,却只诏见皇后娘娘,并不见诏见您,只怕皇兄早就察觉到你们的不轨之心,才会在此时把你们排除在外。”
姜贤妃顿时无言以对,她会那时过去确实不是诏见,是有眼线报信,道:“不管是不是诏见,我和六皇子走到跟前说,先皇确实拉住了六皇子的手,说要传大位与他。”
争吵之中御医们过来,哆哆嗦嗦的只差大呼冤枉了。大楚的皇帝对丹药都有点爱好,但万启皇帝则是格外痴迷一些,尤其是这两三年以丹药为食,根本就没让御医诊过脉,御医总不能硬按住皇帝诊脉,召见更是没有过,气色也看不到,完全成了摆设,根本就不知道万启皇帝的生活状况。
顿时众大臣看姜贤妃的脸色都不同了,谁都知道万启皇帝身边的两个国师是姜家推荐的,姜贤妃一直力捧,现在搞的把皇帝御医不用,病情都耽搁了,这个罪名又大一层。
首辅大臣当时就带着群臣给三皇子跪下来了,请新帝主持事务。姜贤妃还欲再说别的,宋皇后就道:“大位己定,我也算不负先皇所托。姜贤妃和六皇子暂时收押,等以后新皇开落吧。”
理国公府早就远离朝堂之外,热河大戏虽然没有赶上现场版,但这么大的事肯定是瞬间传遍京城。等到三皇子披麻带孝抚灵回京时,国公府与公主府上下强忍心中欢喜,极力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痛哭哀号之声可谓是感天动地。
万启皇帝停灵乾清宫,钦天监推算下葬日期,一百零八天后适下葬。国公府有官位有诰封的男女皆要入朝随祭,还没有来得及去当官的孙子也要跟着同路侍候,又因人手不够,又在直系、旁支们选了可靠人随行,叶宗山也在其中。
二十七日孝满之后三皇子登基,改国号永昌,册发妻为皇后,嫡长子为太子,尊宋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淑妃为圣母皇太后。第一道旨意就是把姜贤妃和六皇子交与宗人府审讯,刑部和大理寺协理,一定要审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此郑重其事的交代,没有哪个敢怠慢。但说到审,其实真没啥好审的。大楚朝都是平民后妃,姜氏家虽然因为外戚得了长兴侯的爵位,万启皇帝也十分偏宠,但才十来年的爵位,真没什么根基。勾结朝臣意图武力谋反真没有,但是向万启皇帝推荐炼丹道士却是铁打的事实,万启皇帝的身体又因不肯就医而亡。
只是如此还不算是大罪,联系到姜贤妃和姜贤妃和六皇子矫旨篡位,这回热河之行又只有姜贤妃和六皇子在身边。要不是因为八月中秋皇后要过去,万启皇帝病逝在热河,只有姜贤妃和六皇子在身边,矫旨咬定是六皇子继位,又没找到遗诏,就真的不好说了。
宗人府审讯六皇子和姜贤妃并没有得到有用讯息,就是咬死口说是万启皇帝亲口说传位六皇子。大理寺审讯姜氏一族,那各色证据都有了,大理寺的各色酷刑摆开,真是叫说啥就说啥。
三方会审完毕,把所有的口供汇集,长兴侯府谋反罪名成立,按大楚律长兴侯府是灭九族,长兴侯本人是凌迟,八岁以上男丁全部斩首,八岁以下男童以及女眷全部入官奴籍,没入教坊等待发卖。至于六皇子和姜贤妃大臣不敢妄议,就要由永昌皇帝来判决。
永昌皇帝念及骨肉血亲,免六皇子为庶子,幽禁养蜂夹道,终身不得离开。姜贤妃剥寻封号,降为庶人,念及先帝身边侍奉多年,白绫赐死,留全尸。
六皇子和姜贤妃处置的很快,至于长兴侯府上下早在回京之初永昌皇帝就下令严加看管,现在一声令下,直接抄家拿人。几天不到事情全部办完,本来该是秋后问斩,此时不等秋后了,直接菜市口斩首。
本以为如此处置了也就完了,不曾想又有大臣上书,当时大姜氏以皇贵妃附葬为由葬入地宫,本来就不合祖制家法。现在姜氏一族已经伏法,谋逆之家的女儿就是附葬也是没资格的,而且大姜氏的皇后之位本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应该去除封号,迁出地宫,连牌位都该从偏殿扔出来。
这倒不是因为长兴侯嚣张得罪的人太多了,而是因为一个大姜氏,大臣与天启皇帝死磕了两年,其中不知道廷仗了多少大臣,贬了多少官员,甚至像章老太爷那样被秋后算账的也不在少数。现在姜家倒霉了,文臣们也想问皇帝讨个说法了,以此维护正统。
永昌皇帝没有马上答复,毕竟事情是万启皇帝生前做的,当儿子的还没登基就把老子给否定了,也不太好。回后宫与两宫太后商议,当时其他太妃们也在,顿时成了诉苦大会。
大姜氏死的早就算了,小姜氏这些年在宫中也是跋扈异常,都能指着宋皇后都能骂起来,对待其他妃嫔更是可想而知。连前头太子的生母贵太妃都受了许多气,向来小透明的圣母皇太后就更不用说了,都是血泪史。听完后妃的哭诉新皇也不再犹豫,准了奏请,大姜氏去封号,迁出地宫,葬入妃陵。
大姜氏灵柩牵出地宫,万启皇帝停灵满期之后,发丧送灵,地宫来回一趟也要十几天,折腾下来只怕要一个多月功夫,皇子公主自是不必说,高门大户里也是不得清闲。理国公府和公主府几乎所有的长辈都要去送灵,像叶景怡等则要随长辈同行侍候,只留叶景伍和叶景陆两个小的在家。
又因腊月将至,新年将近,事务要比较平常繁些。公主府还好,亲王府邸自有一套运行系统。国公府则要麻烦一些,幸好国丧是大家都忙,也没什么亲友行走,叶老太爷一向看孟昭妥当,便让孟昭帮着料理些。
府内家务则全部交给章雨柔打理,章雨柔跟着叶二太太这么久本来也是能料理的来。但主子们全部出门,有两个大管事也跟着过去料理,高层不在问题还不大,中层缺人就比较头痛,人手不熟,想要什么弄不到,章雨柔也觉得有些棘手。
此时姑娘们的课程已经停了,几个姑娘来前也要十岁,章雨柔这个年龄已经跟着叶二太太学看帐本。叶芙和叶薇是不敢劳动,让她们帮忙弄不好要花上几倍的心力去擦屁股。倒是叶荞和叶茜章雨柔十分看好,管家理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头脑清楚。
忙忙碌碌之中叶荞的生日也来了,因为无人在家,叶荞本以为能松口气的。没想到拜寿的那套礼却仍然要走一遍。就是长辈不在家里,也得到正装到屋前磕个头,而且更亏的时以前拜寿总有礼物拿,现在是白磕头不收礼。
章雨柔让人后花园厅里里准了席面,有孟昭和展飞两个外男坐,仍然是分席而座,也算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小聚。
章雨柔事务繁多,叶荞今天是寿星,叶茜便早早进园来。帮着章雨柔管家这些天,也不能说多累,也是因为主人少的缘故。就像章雨柔现在只管两样,一是夜间门户,不准赌博吃洒,二是各房人员不要吵闹生事,其他事务则等老太太和二太太回来之后再料理。
“妹妹……”
叶茜正边走边寻思着,突然一声倒是让叶茜愣了一下,回身就见孟昭从后头快步走来。叶茜不由得停住脚步,正色道:“孟大爷自重,妹妹的称呼我当不起。”
孟昭几步上前,站到叶茜跟前笑着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