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田韵-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敬民一时慌乱了起来。

可是再抬起头,看了看面前那个娇怯怯的人影,正满面娇羞着躲在继母身后,心神又恍惚了起来。

“我这是怎么了?得了蜀还望陇?我怎么变成了这样?变成了登徒子?”

敬民懊恼的拍了一下脑袋。

吴家主母见到这俩人都有些不自在了起来。便笑着和吴知事说话:“这屋子里坐的都是妇人,想必敬民也是呆的烦闷,我不如你带着他去后院转转,咱们家院子里桃花开得极好,敬民还没去过咱家后院呢……”

吴知事笑眯眯地点了点,又特意点了吴馨儿的名字,叫他们俩人陪同。

吴馨儿满面绯红的垂下头,手指绞着帕子,不敢抬头看对面的敬民。

敬民抬头看了看,刚刚想说话。却猛地接触到了一双明亮的眼眸,不由得心中酥软了起来,身不由已的跟着吴知事出了堂屋。

等到俩人走后,荣嫂子往吴家主母面前坐了,低声将家里有个李娟的事情讲了一番。最后说了一句,“这敬民五六岁时曾喜欢过人家,立下誓言说要娶回来做媳妇,这事情闹得满村都知道了……人人都知道敬民打小就有了一个小媳妇……本来这话是不该老主母说的,只是若是不说倒像是显得刘家故意隐藏似的。这李娟多半是要进刘家的门……请老主母放心,刘家是有规矩的,断不会叫李娟越到当家主母的前头去……”荣嫂子特意将当家主母四个字咬得极重。一边说一边打量吴家主母的脸色。

吴家主母和吴馨儿继母相视一眼,打从心底不相信娶李娟是戏言,她们也曾打听过敬民的事情,曾听叶家的仆人说过,敬民在老家有一个爱慕的姑娘,只是家里不同意。他又跟着叶秋鸿和姜恒来到了南京,这才没有再联系。

原本,她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罢了,可是听荣嫂子一说,这李娟极有可能要做敬民的妾。

谁见过没娶亲先纳妾的?

俩人深思了起来。

荣嫂子只是一个负责传话的。不管吴家答应不答应,她只管把两方的话传到既可,这会见到吴家婆媳都不说话,便端起了茶盏默默的吃茶。

心里却是敬佩刑氏。

不是谁都有勇气接纳李娟,李娟是个失贞的女子,若是刘家不接纳她,她就只有自尽或是出家这两条可走。早就知道刘家的人都是极忠厚的,经此一事更显出了刘家的气魄。

心里也为李娟感到惋惜,若是她聪明一点,在家里好好呆着,不出去胡乱跑,这刘家二房媳妇的名头岂不是落到她的头上了吗?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荣嫂子叹了口气。

又略坐了一会,随便谈了几句,荣嫂子见到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再加上自己的任务已完成,便提出了告辞。

吴家婆媳礼貌周全地将荣嫂子送到二门,直到望不见她的身影,才转身回来。

继母低声道:“阿姑,这世上岂有先纳妾后娶亲的道理?这刘家也太瞧不起人了。”

吴家主母向来不喜欢这个继媳妇,闻言白了她一眼道:“你难道没听荣嫂子讲当家主母四个字?意思便是馨儿一嫁过去就当家,这是在补偿咱家呢。”

“可是咱们家姑娘还没嫁呢,那边就先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妾在等着,以后指不定要吃大亏。”

“敬民是吏没有不能纳妾这一说,就是现在不纳,将来他也是要纳……”吴家主母露出了愁容,接着又喃喃自语,“这世上的男人岂有不喜欢美色不喜欢纳妾的?”

馨儿继母闻听此言,脸上一窒,袖子里的指甲死死掐着自己手心。

本来早就打定了主意,吴馨儿的事情她绝不多嘴,怎么就这么嘴贱?吴馨儿吃亏不吃亏和她有什么相干?赶紧的嫁出去,省得二老天天的念叨。

既是主意已定,她的嘴就跟个葫芦似的再也不肯开口了。

直到几天后吴家主母再次请荣嫂子过府来玩,她也闷不作声,嘴里只说好。

……

……

正文、第220章 进士及第

京城开考前一日,刘家人早早的就穿戴一新,扶老携幼的去了洛阳城里。虽然会试的消息要七八天后才走驿站报到洛阳城,可姜恒是刘家的姑爷,刘承志心中有些焦虑不安。早几天就派人和明珠说过了,让她把房子收拾出来,家里人准备去洛阳城等消息。

雪梅本来不想去,姜恒去考试中与不中那都是姜家的事情,和刘家并没有多大关系。这样大张旗鼓的全家人都去洛阳等消息,让人知道了只怕会嘲笑刘家。

可是刘承志和刑氏死活放不下这个心,每日在家里坐定不安,连带着雪梅的日子也过得不好。

再加上姜太医也派了人过来,请刘承志和刑氏到洛阳城一起等候。说他一个人在药铺里,生怕得消息的时候有个什么意外。

刘承志和刑氏得了这个话儿,只恨不得腋生双翅,一下子飞到洛阳城。

雪梅实在无法,只得备了牛车,陪着他们出门。临出门前,段氏来了一趟,说要去城里看敬山,要给敬山送些吃的喝的,刑氏便决定捎带上三房的人。

结果,四房的刘承礼和苗氏知道了,也说要跟着过来,要到城里拜拜白马寺的佛。

最后,刘老爷子和饶氏也加入到了队伍里。

家里只留下了敬东和王秀儿看家。

董宜人派管家到城门口迎接,听到刘家已经定好要住到明珠家里,只得无奈的将刘承志等人送到明珠家门口才转身回报。

明珠家现在已经搬出了粮油胡同,住进了离府衙不远处的甜水井胡同。

刚刚进了家门,下了牛车,迎面便跑过来一个肉墩墩的小肉球。刘承志只笑得见牙不见眼,弯下腰就将小肉球抱到了怀里。

“大宝,想姥爷了没有?”

大宝用力的点点头,然后伸出手臂环住了刘承志的脖子,向旁边的刑氏和雪梅打招呼。

“姥姥好。小姨好。”

刑氏哈哈大笑,将大宝从刘承志手里接了过来,往他稚嫩的小脸蛋上狠狠亲了几口。

大宝一边咯咯地笑,一边向刘老爷子和饶氏行礼。逗得满院的人眉开眼笑。

明珠家和以前不能比了。

以前她家住在粮铺的后院,现在则是住进了一套三进的大宅院中。

这宅院是通过赵顺买下来的,有人犯了事宅院被官卖,正好这时明珠准备搬家,赵顺便用比市面价便宜一些的价格买了下来。当时买的时候还问过刘承志,要不要帮雪梅和敬民在洛阳城里置宅。

如果不是明珠家想买的话,刘承志是真的想出手拿下来。

这一年背靠着叶哲光和董宜人,明珠一家没少赚钱。也应该这个原因,赵父和赵母待刘家人也是格外亲热。知道刘老爷子和饶氏要来,早早的就收拾出来最好的一套院子。好让二老安置。

这一晚,明珠家里异常热闹。

赵顺和于大朋都携了妻儿,燕大娘子得知消息也让小儿子燕南带着礼物过来见刘老爷子。

赵父赵母在堂屋里摆了几桌席面,又叫了几个有头脸的邻居来相陪。

刘承志兄弟三人穿着簇新簇新的青布短打,衣襟上绣了喜鹊闹梅枝。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喜气。

这边厢女眷们围坐在一起,听着男人们推杯换盏猜拳行令,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刘承志和刑氏收拾一新,领着明珠雪梅姐妹拜别了刘老爷子,前去看望姜太医。

姜太医年纪虽然大了,可是精神和身体都极好。现在还可以下乡替人诊病。再加上他医术高越,在洛阳城极得敬重。

因知道今天刘家人会来看望他,他特意推了几个病人,让病人去找药铺里几个郎中看病。

雪梅自从和姜恒订亲以来,极少来姜家的怀仁堂药铺,平时若是有事。都是刘承志和几个兄弟来回跑。

一来二去,刘承志兄弟三人和药铺的小伙计博士们混得烂熟,见到他来了,都忙躬身见礼。

刘承志笑呵呵地回了礼,便由姜管家领着进了后堂。

一进后堂。便见到姜太医正端端正正的坐在堂屋里,忙领着刑氏、明珠、赵大诚、雪梅上前见礼。

姜太医笑着点了点头,指着旁边的椅子让刘承志和刑氏坐下。

刘承志和刑氏是小辈,哪里敢坐在姜太医面前,便谢绝了。姜太医又让了半天,俩人才挑了两个凳子挨着半边屁股坐了。

姜太医的眼睛往雪梅处看了一眼,见到她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娴静的样子,暗暗颌首。

开口和刘承志说话,“本来是该请你们住到这里,没想到你们却住到赵家去了。”

居其体养其气,姜太医是从太医院里退下来的五品医正,说话行事都带着那么一股子官味,刘承志对他极为仰慕,闻言脸上带着笑。

“家父家母也是跟着一道来的,哪里敢叨扰您老?正好大女婿家里有空院子,就住到了大女婿家。”

“前一段,听说老亲家身体略有不适?现在可好了?”姜太医问道。

刘承志听到问起了刘老爷子,急忙站起身子道:“多亏了您老给开的方子,一方子下去家父的身子骨已经好多了。”

正说着话,却见到姜管家进来,说董宜人派来了人,有请刑氏和雪梅到府衙去。

正好姜太医有些话也想私下和刘承志说,便让姜管家送刑氏母女三人去府衙见董宜人,把刘承志和赵大诚留下了。

雪梅走出堂屋时,隐约听到了一句,不由得暗自红了脸。这姜太医和刘承志商量得就是她的婚事。

“我们这里嫁妆准备的差不多了……金银器物一应不少,都是新进添置的……还有,董宜人送了三处铺子,这些都是算在嫁妆里的……”刘承志听到姜太医说起了亲事,急忙站起来道。

姜太医历来洒脱,倒是没有把金银看在眼中,否则的话他也不会遇到贫苦人家时不收诊金了。

听到雪梅的嫁妆数目后只是笑了笑,这些都不劳他操心,自然有董宜人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他想要和刘承志说的则是姜恒和雪梅以后的去处。

“恒哥儿这次去京中赶考。不论中与不中,哲光都已说过,准备给哥儿纳个官儿做做。所以,姑娘若是嫁给了哥儿。怕就要远离父母乡亲了。”

“啊?”刘承志没想到姜太医说的是这件事情,惊得张大了嘴。

雪梅是他和刑氏的贴心小棉袄,一向懂事听话,打小就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他还真没有想过雪梅会远走的事情。在他的思想里,姜恒纵是中了举中了进士将来多半也是要在洛阳城安家了。怎么就突然要去其他地方?

“说了要去哪里了吗?”刘承志小心翼翼地问道。

姜太医摇了摇头,“现在正在谋划着,哥儿现在中不中还是两说,若是中了就要圣上亲自委派,又或者进翰林考庶吉士。若是不中就直接在吏部补……”

姜太医说了一通长篇大论。只听得刘承志的头晕乎乎的,转过脸去看大女婿赵大诚,只见他也是一脸茫然。

“这个事,我们是不懂的,您老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就是……”刘承志听了半天没有听懂。只得拱拱手道。

“哲光还有一件事要我转告给你,说是你家敬民小哥,多半是要随着粮科去顺天府了。”姜太医说完了这件事后,又开口道。

刘承志此时有些郁闷了,女儿远嫁,儿子也不在身边,都说养儿防老。可临到自己三个孩子得有两个都不在,越想越觉得难受,忍不住长吁短叹了起来。

姜太医也跟着叹了口气,接着道:“等到办完了哥儿和姑娘的婚事,哲光的任期也要到了,他连续三年考评优秀。要回京做京官。可是今年圣上商量着要迁都的事情,他也要跟着去顺天府。所以,老朽也打量着把这个药铺转手,将来就跟着哥儿和姑娘过日子了。”

“留你们下来,我就是想问问。亲家有没有去顺天府的意思……”姜太医思忖了一会,终于把想问的话给问了出来。

听到这句,刘承志突然沉默了下来。

等到刘承志从怀仁堂药铺出来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是异常沉重。

到了晚上,雪梅三人从董宜人处回来后,心情也是沉重。董宜人说的话,和姜太医如出一辄,都是劝她们去顺天府。

刘承志和刑氏把这话说给了其他人,几家人听到后都默不作声。

刘家能有现在,都是靠得叶哲光,他一走刘家便没有人保护,仅仅只剩下一个当三班班头的赵顺这是万万不够。

以后随便一个乡绅便可以欺负刘家。哪怕刘家有个进士的女婿又能如何?

哪个乡绅背后没有一个当官的亲戚?

别说其他人了,单单只看黄家。前几年是如何的嚣张,可是叶哲光想要整治他家时,不是还得乖乖和刘家联姻来保平安吗?

黄家身后还是有一个黄侍郎的,刘家能有什么?

再加上敬民和雪梅以后都不在洛阳,刘承志心里也生出了几分萧索。

接下来的日子,刘赵两家人的心情都是比较焦躁。虽然时常有人来宴请刘承志兄弟三人,也有大娘子过来求见刑氏和雪梅,却依然无法打消刘赵两家人的紧张。

直到三月十二,叶哲光通过驿站接到了京中的公文和家书……

叶秋鸿中了。

姜恒也中了。

接到消息特意赶来的姜太医泪水长流,几乎晕厥过去,若不是雪梅怕他年纪太大受不得刺激特意站在他身后,他是真的要摔一跤。

刘承志拿着报喜的公文翻过来翻过去的看,泪水糊满了眼睛,就是看不清上面写的什么字。

最后还是雪梅大声的替他念了出来。

“……南京贡士叶秋鸿中一甲第三名探花郎,赐进士及第……南京贡士姜恒中二甲传胪,赐进士出身……”

第四名?

雪梅的眼角已湿润了。

……

……

正文、第221章 雪梅吾妻

叶知府的儿子和养子一个中了一甲三等,一个中了二甲一等,这个消息随着公文到洛阳城便散播开来。

府衙供人行走的侧门从三月十二日开始就没有安静过,不是各位乡老来道贺,便是各个举子的本家得了消息来送贺礼,还有去年刚刚考上的秀才,也有乡绅、里正、粮长们,只要知道了消息,都是挑着各色礼物喜气洋洋的来凑了一份热闹。

留在南河村的敬东和王秀儿也是应接不暇,人人都知道姜恒和雪梅的婚期就定在今年。而且看叶知府和董宜人待雪梅那份亲热劲,是不准备悔婚的样子。所以那些没资格去府衙道贺的人,便挑着礼物来了刘家。也有自愿献产献地献宅子的,都想托庇在姜恒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