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桌子上的电脑屏幕,闪烁着幽幽的绿光。走近去看。屏幕上尽皆是纵横交错的暗绿色线条。
“这些线条就代表管道。”苏城向张建军介绍。可视化管道就是把管道的状况显示出来。是否渗透是否堵塞是否腐蚀等等状态,都能在屏幕上看到,从而方便进行处理。
“这个技术难度很高吧。”张建军看着电脑屏幕。看着屏幕上的点点星光,觉得像是卫星发射一样的高科技。
苏城确实一笑,道:“只是一些传感器而已。我以前在胜利油田就做过温度传感器的联网,用来防止偷油和漏油。石化厂的管道也差不多,就是要多一个压力传感器,免得腐蚀渗漏。”
实际情况比他说的要复杂一些,但也复杂不到哪里去。管道内运行的液体和气体,往往都有一定的温度。只要分别进行分析设定,就可以在温度超过合理区间的时候报警,从而发现渗漏。这种联网的系统,不会比小游戏难多少。
张建军却不觉得简单。一眼看出关键,说道:“拍成照片的话,谁敢说不是高科技。检测井、混凝土防渗。还有防渗膜和这个可视化管道。报导在一起,大华石化公司就是全中国最环保的公司了。”
苏城呵的一拍手。道:“我要记下来,就让记者这么说。”
张建军也笑了,身子转过来一些,却道:“苏董在环保上投资,能收回来吗?”
“看怎么说了。拆解自巴西的装备,由于年代久远,环保指标落后,非得重新配置一些污染处理环节不可,若是添加到装备购置的成本里面,就按月折旧好了。”苏城说的也不尽其实。重做一套环保体系的成本确实不低,但不光能用在拆解的装备上,还能用在以前和以后的装备上,将环保标准拉的更高。
这一点,短期内看不出效果来,长期的利益不容忽视。做化工厂最难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环境保护。或者说,做化工厂最难花的钱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肯定要投钱,但要投的有效果是一门艺术。空口白牙的说我花了多少钱没有意义。在普通人想来,做石油石化的都是有钱人,花的钱多也是理所应当的。
越是如此,就越要把钱花出价值,花出花来。因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不光是官方关心,民间同样关心。台塑的六轻项目卡壳许久,就是因为他们的环保标准符合政府规定,却不符合民众的预期。这一点,其实是台塑高层都没有考虑到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90年代是一个世界环保的分水岭。
90年代以前,人们尚处于对环保的理解当中,同时也认可环保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非洲某国的部长在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就饱含怨怼的说:“我们变成了世界的动物园,我们的人民却处在饥荒当中。”然后要求降低本国的环保要求,开展大规模的工业。
90年代以后,气氛则陡然一变,成了宁可不要经济发展,也不愿污染一片土地。尤其是经过了西方民主改造的贫穷国家,一边因为燃料不足冻死人,一边把想搞化工厂的官员票选下去。当然,要是化工厂建在别家的城市里,他们是乐见其成的。然而,人人都是如此想法,工厂的选址自然难产。
这种变化是如此的急剧,以至于90年代前后建造的大型化工设备往往要进行二次改造。即使是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化工厂也不得幸免,不仅因为第三世界的环境立法,还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环保性都有了要求,所谓绿色壁垒是也。
石化基地一旦投产,再停产改造的成本就太高了,苏城因此召集人马,不惜重金打造环保标准,给出的预算也是高于普通标准,低于二次改建的成本。
但在张建军看来,苏城原本不必投入如此巨大,君不见台塑都舍不得打检测井吗?
他望着电脑屏幕上的点点绿色,暗暗佩服:这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啊。比起来,台塑实在吝啬,落了下乘。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海沧启航
张建军张总经理是一个很实在的人,看他的将军肚就知道了,那是“有请必到,酒到杯干”培养出来的。让张总的老婆回忆,满纸的辛酸泪啊,当年多俊俏的制服型男,转眼间就成肚腩商人了……
张总虽然到了企业,实在的风格没有变。他陪着苏城在大华的工地上泡了几天,看着各种多层防渗、可视化管道、检测井,还有专用的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一步步建成,心中激动万分。
比起其他人,张建军对海沧计划的付出最多,感情最深。他1989年就进驻了海沧,亲自上阵铺平了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又常驻海沧,将三通一平一项项完成。张建军不仅希望看到海沧计划成功,石化基地建立,他还希望石化基地不要影响到周围的青山绿水,碧波海岸。
这样的想法,张建军就算是喝醉了也不会随便说出来的。海沧计划是中央领导决定的事,谁能进驻谁不能进驻,以什么规格确定进驻的企业,都是有专门的机构去谈的,他以具体经办人的身份,只有听命的份。但是,不能说出来的话令张建军思考的更多。
苏城的环保行动,毫无疑问的打动了张建军。在确定大华石化公司引进陈旧的甲醇设备的同时,还会上马全新的环保措施,而且大部分落实,张建军忍不住写了一封报告:请派员参考大华化工公司,修正国内化工环保工作……
这份报告也许并不能带来全国性的变革,但对苏城的美誉溢于言表。由于张建军目前所处的位置,这份报告是可以直上云霄的。
悄悄的做了一回雷锋,张建军继续甩手游荡于大华化工与新兴集团的小破楼之间。他不喜欢案牍文件工作,所以定下15分钟的面客时间,余下的光阴就全泡在野外和工地上了,大华石化欣欣向荣的建设氛围和略显混乱的环境,正是张监军最喜欢的。
这日仍是照常上班。苏城和张建军前后脚到了大华石化公司,不约而同的在公司外停车了。
只见紧邻着大华石化公司的空地上。不知何时开来了一排车,正叮叮咚咚的造着活动板房,还有丈量测绘的工程师,运输钢结构和砖石水泥的卡车,好一副热闹景象。
这是要长期驻扎开工的架势啊。
苏城打了个手势,小杨主任就颠颠的去询问了,一会儿过来报告:“是家叫荣达的石化厂。台湾荣达石化公司。”
“没听过,他们怎么会自己来建厂?”苏城略有些奇怪的看向张建军。海沧计划里的石化公司都是乙烯相关产业的。如今台塑没来。孤零零的来一个台湾工厂。难道是做酱油的吗?
张建军同样不明白,道:“没听说有其他公司进驻的。我去问问吧。”
遇到台湾企业,大家都表现的很谨慎。张建军没了看工地的性质。坐上自己那辆破旧的切诺基,一溜烟的回去了。
到了第二天,张建军才回转过来。哭笑不得的道:“是一个与台塑关联的小厂子,我看,他们是被你逼急了,在海沧建厂表示一下态度。”
“这是好事,我们过去庆一下。”苏城打理了一下衣服,挺认真的说。
张建军和他混了几天,有些熟络的笑道:“你真觉得是好事?如此一来,大华化工一枝独秀的好位置就没有了。”
他佩服苏城在环保上的投入,并不代表张建军看不透苏城的谋算。但是。正因为苏城有谋算,反而显的他在环保上的投入真诚有责任,令张建军有心相交。
苏城对张建军的观感亦佳,并不掩饰的道:“不是一枝独秀,说明我产生的压力有了效果。做了这么多事,证明自己做的不是无用功,不是挺令人欣然的。再者。我是真想让海沧计划成行的。”
“真的?那你的甲醇基地呢?”
“漳州、海*南或者广*州、上*海,只要有好港口的地方,哪里不能建甲醇基地。倒是海沧计划这么多的资金,一时间难以筹措。”
苏城说的是难以筹措并非是不能筹措,张建军听出来了。不由道:“70亿美元,你有办法筹措?”
“伊拉克战争方兴未艾。石油价格起伏不定,期货市场很有机会。”苏城并没有隐瞒的必要,他已经开始少量资金介入期货市场,只是大的行情未到,盈利并不很多。
张建军却不喜欢期货市场,只说:“多空斗战太危险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如慢慢的积累。”
他点到即止,停下又道:“一起去向荣达公司道贺吧,怎么说也是海沧新区的第一家台资企业,我要不是问到了上面,根本不知道它的跟脚。”
“我带两瓶烟酒做礼物。”苏城的办公室里随时放着茅台和中华。不是因为他喜欢抽烟喝酒,而是这两样东西太好用了。尤其是中华烟,在普通的场合就好像门包似的,比真钱都好看好用。这个年代的国家干部,贪污受贿的虽然不少,明目张胆抽中华的却不少。平常时间送一包烟乃至一根烟,又方便又好看。
张建军等了他一下,两人安步当车到了荣达公司的临时办公室前,通名之后,就安心等待。
等了五分钟十分钟,却是始终没人来应。
张建军一翘腿,笑道:“得,咱们去里面看吧,等他们作甚。”
苏城欣然留下茅台,把中华烟拆了几包带在身上,笑道:“见了人好说话。”
两人大摇大摆的顺着工地乱看,碰到工人了就发两根烟,一路上也没人拦着。
由于是化工厂的关系,荣达也要做防渗漏之类的工作,还有大量的管道正在往地下埋。张建军才看了大华石化,自然要进行比较。一来二去,脸色就沉了下来。
防渗混凝土的好坏看不出来,防渗膜是没有的,可视化管道更是不会有。让张建军不高兴的是,荣达在管道防护如此虚弱的情况下,也没有建检测井的意思,万一有毒物质渗透到了地下水里。化工厂根本就不知情。
虽然知道台塑就是这种节省成本的方式,而且比国内许多企业的防护措施已经好了。但是,刚刚看过大华石化的张建军,又怎么会因此而欣慰?
在他想来,既然大华石化都能做到多级防渗,世界五百强的台塑为什么不行?
默默的从头走到尾,张建军气道:“这么大的工程也舍不得一点小钱,真是周扒皮!”
他抬眼看向苏城。又道:“王永庆当年定选海沧的时候。我们说地方太小,劝他建在海南。王永庆亲口对我们说,要在大陆建一个示范工程。给大陆的企业竖立标杆。等以后做大了,再建更大的石化基地,我看。他们的这个标杆快要倒了。”
苏城莞尔:“不至于,他们在台湾的环保标准也是如此。大型集团顾虑良多,就像是大型国企一样,都有一定的规则,你要改他们的环保标准,那就是一团麻烦,一个小小的化工厂,谁会顾虑的到。”
“多谢苏董体谅……”台湾普通话顺着风声传来。一前一后而来的是王胜和一个毛头小伙子,他们大概只听到了苏城的话。否则非得生气不可。
王胜拱拱手,笑呵呵的做了自我介绍,又道:“这位是台塑化工部的部长王克岭。王部长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现在做荣达公司的负责人。”
王胜轻声介绍。看那模样,王克岭的身份是要高出他的,以年龄论,大约是第三代的继承人。
想明白他的身份。苏城和张建军都得感慨:真年轻啊!
不过,张建军感慨的很正当,他的年纪都有王克岭的两倍了。苏城的感慨就很邪乎了,他比王克岭也大不了一两岁。
王克岭不冷不热的笑了笑,看看张建军。又转向苏城,上下打量一番。奇怪的道:“你就是苏城。”
“我就是苏城。王部长听过我的名字?”
“别人都叫我王少。”
苏城一愣神,咳嗽了一声说“好”。
王胜忙打岔,道:“王少主持建造荣达工厂,是有试验性质的,我们想看看海沧地区的建厂速度,原料供给还有交通状况。现在来看,各项标准都很高。”
“海沧是以高标准建设的,荣达应该也做一次高标准的建厂试验。”张建军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要避讳的意思。面前的王胜和王克岭也不值得他避讳。
王胜呵呵的笑了两声,想糊弄过去。
王克岭回忆起适才的听到一半的言辞,说道:“你说的高标准是环保高标准吧?海沧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增加的话,风险不可控。环保和利润是一对双生子,工厂要有了利润才能继续生产,环保标准订的太高华而不实,最后危害整个产业。”
这是典型的台塑论调,他们在台湾岛内对抗舆论都快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苏城赞同他的话。但是,面临世界性的环保压力,以前的经验很快就会不敷使用了。
不等苏城说什么,张建军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道:“你们也没有利润微薄至此吧。”
“若要让利,首先应该让给客户不是?”王克岭并不相让,稍停又道:“我们为了推动海沧计划,前前后后付出这么多,总不能不赚钱吧……”
王胜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心想:这些话说出来做什么。
他拦住王克岭的话头,向苏城笑道:“荣达工厂只是一个试验方案,等结果出来,我们还会做其他尝试的。”
言下之意是莫要追究了。
苏城却是心里一动,问道:“下一个试验工厂,什么时候启动?”
“过两天吧,怎么了?”王胜没有想太多。
苏城飞速盘算了一遍,缓缓说道:“王老来大陆了?谈判提前了?”
王胜被他第一句惊住了,王永庆的行踪向来是绝对保密的,台湾政府都无从知晓,却被苏城在这空旷的工地上一句叫破,以至于他对后一句全无感觉。
苏城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结果了,不禁感慨万千。海沧计划是否能够成功,就看接下来几天的了。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增产
王永庆到大陆,肯定是去京城了。他谈判的对象都是国家领导,和苏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苏城影响不到大佬,只能在王胜身上下功夫,问:“台塑的目标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