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即为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情到深处即为诗-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和靖同样也拒绝了他。林和靖说:“我这个人啊,如果放在官场上就是一块朽木,是不会有作为的,我的性格就适合于青山绿水为伍。杭州有了你这个老爹母亲官就够了。”

李谘没有强求,他知道人各有志,但他在生活上对林和靖还是很关照的,比如在林和靖卖梅子的时候,他就帮助他联系买主。

他为另外一件事情发愁,那就是很多人见他还是单身一人,都纷纷上门求亲。林和靖拒绝了一个又来一个,搞得林和靖实在没法了,就对他们说我已经有妻子了,连儿子都有啦。这一招果然灵,很多人知难而退了。不料这话又传到了李谘的耳朵里,他兴冲冲的跑来,问曰:“兄弟,这是咋回事呢?前几天见你还是一个人,怎么突然有了妻子,连儿子都有了呢。”

林和靖哈哈大笑,说:“我的妻子、儿子与你们不同,我把梅花当作妻子,把白鹤当作儿子啊。”

李谘恍然大悟:“原来是梅妻鹤子啊!”

过了一会儿,李谘又试探着问:“兄弟,你真的就想这样过一辈子?你为啥不结婚呢?是不是有难言之隐呢?”

林和靖有点尴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终于把自己饱受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李谘听了对林和靖更加佩服了,当即表示把它自己的儿子过继一个给林和靖养老,但被林和靖拒绝了。

林和靖自己不愿意做官,却鼓励他的侄儿做官。晚年的时候,林和靖与哥哥嫂子的关系得到改善,嫂子见林和靖成了一个名人,开始巴结他,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他的面前,让林和靖教孩子读书。林和靖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他爽快的答应了。

林和靖见侄子热衷功名,就鼓励他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奋斗,后来侄子中了进士,他十分高兴,为侄子作了《喜侄宥及第》诗一首。这件事情被李谘知道了,跑来问他:“你自己不喜欢做官,为啥要鼓励你的侄子做官呢?这不是与你的志向相矛盾吗?”

面对好友的质问,林和靖说出了一番对当今社会仍然有启迪作用的话,他说:“我们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啊。我不喜欢做官并不代表我的侄子也不喜欢做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人生的关键就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能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啊,这就好比我喜欢过安静的生活,所以选择了隐士,但是如果我要求你也跟我一样来做隐士,你会答应吗?你肯定不会答应。所以我也不会教导我的侄子像我一样做隐士,人生的道路得自己选择,他志在官场,那就让他去做官吧!”

林和靖就是这样一个豁达开明的人,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当时所有的人。

在林和靖六十二岁那年,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风格的隐士终于追随他的梅而去,他死后,就葬在孤山梅林丛中。李谘在林和靖死后悲痛不已,为他素服守棺七日,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也赐林和靖“处士”的名头。

26、李清照:她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同为女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李清照这样一个女人是一个异数,她在诗词方面取得的成绩唯有李煜可以与她比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一个柔弱女子,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国破家亡之际,面对不敢抵抗懦弱无能的朝廷,她发出了铿锵之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她呼唤项羽一样的英雄,可是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年代,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年代,项羽一样的英雄又在哪里?没落的北宋政府一味的逃避,一味的苟且,全国上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于是,他年,流落到杭州,过着人比黄花瘦的生活。

+奇+曾经亦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淘气机灵的她,宛如飞燕一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书+天生与别的女孩子不同,别的女孩子,小家碧玉抑或大家闺秀,都安安静静的守在闺房,一心一意的绣着女红。而她却似一个男孩子,成天跑出门外,跑到车水马龙的街道,跑到有山有水的地方,用好奇的眼睛和好奇的心灵打量着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网+十七岁的时候跑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游玩,忘记了回家,于是她有感而发,一阕《如梦令》如珍珠一般抖落在玉盘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想必,现在的女孩子的大都有李清照这样的情怀吧。

一个连男人们都羡慕的书香门第世家,李家世代为官,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当时的大才子大学者,连苏轼都敬仰其三分,官至礼部员外郎,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母亲王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端庄贤淑,知书达理,有着极好的文学修养。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耳濡目染,李清照不想当文学家也难了。

还是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唐诗三百首已烂熟于胸,花季没有忧愁,已经口吐莲花,下笔千言。她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秀气清理的小楷随手而来;她喜爱王维的山水画,也常常研朱涂鸦,花鸟山水别有一番情趣。她有音乐天赋,六岁时就能抚琴,她弹奏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令在场的人无不落泪。这样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她的父亲怎能不如获至宝,于是她的父亲不免叹道:“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像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可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是一个绝世独立的女子,她不想做什么男子。

十八岁,她的爱情来临了。

描金彩绘的龙凤喜烛,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大红盖头被心爱的人慢慢的掀开,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新郎入了洞房。

新郎名叫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公子,同样的名门望族。他和她,既是青梅竹马,又是门当户对,论才学、容貌、家世,他和她不愧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婚姻并不一定就是爱情的坟墓,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关键得看两个人是否心有灵犀,是否习性相似。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年轻的夫妇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俩口子都爱好诗词,常常以诗词互赠。对于李清照的才华,作为丈夫的赵明诚并没有嫉妒,有的是欢喜。有时他也心高气傲,不甘自己的才华在妻子之下,于是他选了几首自己写的词,把它们与李清照的诗歌混在一起,然后拿给好友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写得都不错。赵明诚硬要他选出一首最好的来,他就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他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阕名为《醉花阴》的词是李清照写给在外当官的赵明诚的相思之作,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思念、惆怅跃然纸上。

至此,赵明诚对妻子的才华愈加佩服。

那时候他还在太学里读书,不能与她长相厮守,只是每月的朔望才能回家一次,于是他们把半月一次的相逢当作一年一度的七夕,极尽浪漫之能事。

那一年的元宵节,他归心似箭。来到熟悉的家中,并未见朝思暮想的她。纳闷中,一丫环来报,说有一个公子来访。他走出书房去迎接客人。清照女扮男装,袅袅娜娜的来到他的面前。他好生奇怪,这位公子,眉清目秀,弱柳扶风,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又想不起来了。这时候,公子发话了,声音亦是温软如玉:“赵公子,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曾经同窗三年……”

说完,扑哧一笑,这一笑露出了马脚,傻乎乎的他恍然大悟,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公子就是女扮男装的李清照。

后来,他牵着她的手,来到热闹的街上,赏花灯,品美食,直到人群散去,他们还沉醉其中。

他是一个收藏家,他对古玩字画的兴趣绝不亚于她对诗词的兴趣。

她理解他,并在他的影响下也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收藏是有钱人玩的游戏,赵明诚刚出仕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可是为了古玩,他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她赞赏他的志趣,于是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

每得到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他们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

一日,他偶然看到一幅王羲之的真迹,爱不释手,用一个月的俸钱把它买下。

他作为礼物送给她,因为她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她欣喜若狂。

又一日,有人投其所好,拿来徐熙画的《牡丹图》。夫妻俩仔细辨认,确定是真品,只是苦于价钱太高,他们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搜刮一空,她又把身上所有佩戴的饰品全部取下,拿到当铺,换得银两,最终才得以把《牡丹图》买下。

望着素面朝天的她,他感动不已。

对古玩的研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她对他说:“不如我们写一本关于古玩研究方面的书吧。”

他正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她又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好呢?

他沉思片刻,就叫《金石录》吧。

也许李清照的上辈子太过于美好,上帝也妒忌了,于是上帝给了她一个“国破家亡”的凄凉结局。

就在夫妇俩埋头创作《金石录》时,“靖康之耻”发生了。

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和李煜一样,心思不在国家上,他爱美人和醇酒,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偏偏错生在了帝王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古玩字画的爱好与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有的一拼。

他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赏玩。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与当年隋炀帝乘豪华游轮南下扬州一样,钱谷一空。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

物质上的穷奢极欲终于导致国力衰弱,民变四起。金军趁机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北宋。赵构捡了个大便宜,率领他的宋王室逃到江南,隔了一条长江,是为天堑,于是放心了,就在杭州,赵构做了皇帝,定国号“建炎”。

举国都在逃亡,李清照和赵明诚也不得不跟着逃亡。

可是他们又不同于普通的逃亡百姓,随便卷起一个包裹就跑,他们又太多的东西要带,这些东西是古玩字画,是书籍。古玩字画不同于一般的物品,极易损坏,经受不住颠沛流离之苦。关键时刻,为了他们共同的心血,那些他们花了半辈子搜集而来的古玩字画,李清照丢下了书籍,这对于嗜书如命的她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痛的割爱。

就在逃亡过程中,一个致命的打击向这个柔弱女子袭来,她最爱的人,赵明诚,染病死在了南京。

以前只是在别人的诗词中感叹国破家亡的悲痛,却不曾料到,这样的遭遇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它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一个从未经历过挫折的女子如何承受得起?对于李清照来说,天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如此。她可以失去任何一个人,可是她不能失去赵明诚,他说过他要和她相守到老,他是她的全部。她哭干了泪水,也没有把赵明诚哭醒过来。

有那么一刻,她很想追随赵明诚而去,但是她挺过来了,这个柔弱的女子并不柔弱。

只是因为赵明诚那未了的遗愿,那本只写了一半的《金石录》。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完成,制作成书,然后在他的坟前,烧给他。

于是,她流落到了杭州,独居在西湖边一座破败的院子里,潜心创作《金石录》。

八年后,《金石录》终于完成。这一天下午,秋风秋雨愁煞人,李清照小心翼翼的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

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她有点累了,想到床上小憩一会。可是她刚一躺下,前尘往事,就浮现眼前,她越想入睡就越睡不着,那么干脆就不睡了吧。于是,她披衣下床,倒了一杯小酒,想为自己暖暖身子。

这咋暖还寒的时节,一个女子,独自喝酒,怎能不满腹愁绪。要是以往,她定会和赵明诚对饮。那些美好的岁月啊,为什么如此短暂?

抬头望,不经意间看到一只南飞的孤雁,它发出的哀鸣划破天际,这哀鸣也直抵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这只孤雁啊不正是自己吗?于是,心底的忧伤被一丝一丝的抽出来,越拉越长。

低头看,黄叶落满地,那可是凋落的残菊吗?院子里,两棵梧桐,像一对患难夫妻,可是她,落花人独立。

时间为什么如此漫长?好不容易捱到黄昏,可是天又淅沥淅沥的下起雨来,这无边的愁绪啊,何处发泄?

于是,她拿来笔墨,一字一泪的写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十年,李清照,这样一位绝世独立的才媛,独孤终老。

27、辛弃疾:脉脉此情谁诉?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辛弃疾又被调任了,这次是从湖北去湖南,离金兵远了,离临安也远了。

暮春三月,本来已经转暖的天气,偏又著风雨,阵阵寒气。斜雨扑在画檐蛛网上,沾湿了一网飞絮。春去了,春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