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不赢爱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打不赢爱情-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裢碛锌章穑可衩厥鳎患簧ⅰ钡难OOL是够了,但是我们的令狐兄弟经常和我们喝酒赌钱,要那么酷有什么用?一张刀劈斧砍雕塑一般的脸,我反正是不会和这样的令狐兄弟喝酒赌钱的,看起来就没有亲和力。
我们喜欢令狐兄弟,因为这个人有以下优点:  仗义疏财、肝胆相照,风趣幽默、率性而为,飞扬跳脱、狂放不羁,一往情深、忠贞不渝,而在他内心,又是一个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领导的三个忠于好同志,更是居委会老太太眼里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小嘴挺甜心地善良古灵精怪的好孩子。而李亚鹏给人的感觉是在“绷”着,僵硬地潇洒着,机械地幽默着。遥想当年我们蹲在草丛中看令狐兄弟扮演将军独斗嵩山派的一幕幕,如此险恶的情况下,他依然面带微笑,在成功地打击了敌人的同时,还娱乐了大众。真是“连逃都逃得那么帅”!
请看李大虾在电视里调戏田伯光的一段,哪里有令狐兄弟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概?哪里又有他吃定田伯光这个弱智的自信与豪情?我当时真怕他一脸装醉,一把拉着仪琳的小手说:“文惠,不要离开我!”央视版的令狐冲缺乏豪情,毫不幽默,更是少了我们兄弟骨子里的那股狂劲,所以非常干瘪做作。网络上说,交友当如令狐冲,而这样的令狐冲,我们不交也罢!
作为女一号的圣姑,我想大家也都和我一样,还是愿意称呼她一声圣姑。她总给我一种凛然的感觉,虽然漂亮,但是只对令狐兄弟和她爹好。要是我们把爪子伸过去,她肯定是一刀砍了。但是我们又不觉得她是个女魔头,一个冷面杀手。因为她其实心地很好,也很温柔,虽然她的温柔只有令狐兄弟看得见。我们也曾陪着令狐兄弟去绿竹瓮家探望过她,记得那时候,她是多少次“柔声说”,她又是如何有耐心地聆听令狐兄弟的爱情故事。
所以后来我们看见她命令一干人去东海的时候,当她把少林俗家弟子灭了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她残忍,只是笑这小姑娘怎么爱面子到了如此程度?而今天的许晴一出来,就是三个“我不想再见到你”,哪里可以看见一点“柔声”?什么地方又能见一点可爱?这样的见面,又哪里有一点隔着竹帘以琴音相通的优雅和浪漫?这样的出场,简直是扶桑伊贺的女忍者,有什么情调?这种改编真是对原著的生吞活剥,简直是焚琴煮鹤的乱弹琴!说黄导没商业电视的头脑,也在这问题上可见一斑。金同志当年写《笑傲江湖》的时候,为了吸引读者,任盈盈的出场,下了多少扣?电视里简化到先提了一句“圣姑”,随即盈盈就出现了。我们日月神教的圣姑怎么就这么贱啊?惟一值得庆幸的是,看起来,许晴总比李亚鹏强些。
谈到仪琳,我有个建议:  大家想像一下,仪琳这演员留贴头皮的短发,耳朵上穿三个洞。像什么?这样的脸我们在迪吧里经常可以看见。毛病在哪里?一张脸太现代了!兄弟们还记得刘师叔金盆洗手前的那一段吗?仪琳小师妹当时给大家讲她的遭遇,那是一张“清丽”的脸,两只大眼睛里泪光盈盈,那种楚楚动人的劲,真是我见犹怜。仪琳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何一个男人看见了都会油然产生一种去保护她的欲望。而电视上的仪琳,我简直怀疑我需要她的保护,闹不好能对田伯光说一声:“嗨!哥们儿!给颗烟抽?”
我们认识的仪琳小师妹,在田伯光面前是一只颤抖的羔羊,在令狐兄弟面前又饱受满腹相思无处说的煎熬。不知道大家看了最新版本的香港《笑傲江湖》没有,里面的仪琳小师妹就像个东方娃娃,眼睛比画霸一样的赵薇小一点,乌黑的眸子,微微上翘的鼻子。我觉得那才是我们的仪琳小师妹的样儿。不过如此现代感的一个仪琳也好,刚好配脸像雕塑一样的李亚鹏。一对酷哥姐!
最后说说片尾曲。刘欢唱着唱着声音就被秤砣给坠下去了,我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抱着沙发垫子哭得死去活来,差点没把整个沙发给啃碎了。怎么就那么悲呢?全书风波诡谲,最后我们善良的冲哥终于胜出,那么大家难过个什么劲儿?怎么会连一点精神气儿都没有?谁听了这歌儿会有一声长啸的冲动?我就想听完了三鞠躬,绕电视一周找什么人握握手,说声“节哀顺变”。
记得香港的电影版《笑傲江湖》的插曲是黄霑写的,众兄弟虽然恨鸟语到死,但是“毒”爱这歌。前面直穿云霄、欢快无比的笛子(对不起,真不是箫),让人一下子就快活起来。一句“沧海一声笑”,真让人摇头晃脑,觉得身边凉风习习,仿佛和令狐兄弟在竹筏上抱膝长啸,端的是潇洒无比,叫人怎么一个爽字了得?!!!
黄老头虽然好酒,人还特别色,但是找他填词作曲,却也应了令狐兄弟的那般洒脱和狂放不羁。他没写过一首“咱们老百姓啊!今个儿真高兴”类型的歌,但是当年也是一大才子,一流词曲作者,张国荣早期的很多歌曲都是他填的词。央视不知道怎么就觉得自己的能超过别人?刘欢唱来,感觉是又在安慰下岗职工。还不如找首现成的,什么《少年壮志不言愁》,或者《花房姑娘》呢!
综观前两集的水平,也敢说“今后让香港人不敢再拍金庸”?我倒希望是我判断错了,以后能越来越精彩。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只有一个希望:  大结局的时候,李亚鹏别喊一嗓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谢天谢地!

第三卷 第七章

?《风语者》是香港导演吴宇森进军好莱坞之后的重头戏,不必说片中那些战车的数量,也不必说出动的飞机数字,更不必说动用的摄影机和胶片,单是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就注定了它惨败的命运。
我是在上个星期得到这部影片的DVD的,对于吴导的这一记重拳出击,我抱了很大希望。因为在此之前《拯救大兵雷恩》让人对战争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后情况却高开低走
。《珍珠港》除了十几分钟的战争场面,乏善可陈;《黑鹰降落》从头杀到尾,几乎变成了军事迷最爱的纪录片。看完一班庸人在华山上以黑虎掏心对白鹤亮翅达一个春季之久后,我热切地期待着吴导的“一剑西来(香港于美国之西),天外飞仙”。
作为一部大片,《风语者》的故事线索相当糟糕,根本不利于吴宇森手法的展开。挑选吴宇森出任导演,我相信很重要的一点是:  他过去所拍摄的“英雄片”,感人至深地表现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伟大情谊。比如说《喋血双雄》,里面表现的男人之间的友谊,只能用“令人泣下”一词来形容,看完了片子,直教人对如此男人、如此朋友心生向往之情。而《风语者》讲述的刚好也是这么一个故事。
惟一的一点小麻烦在于,在情节的设置上,《风语者》里有两对男人。这只是个小问题,然而它所引起的后果却是致命的。我们先看《珍珠港》,《珍珠港》里出现了一段三角恋,而且三角关系以明线形式出现,这就导致了《珍珠港》永远也成为不了《卡萨布兰卡》。因为在战争片中,要明确地讲清楚一段三角关系,浪费的不止是大量的口水,还会影响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以及战争场面的刻画力度。
《风语者》的情况更糟糕,两对男人形成了抢戏的局面。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是在小说中,这种两两呼应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小时多的电影中,均分戏份于四个人,其结果是灾难性的。谁是主角?主角能否分到足够的时间去表现?尼古拉斯·凯奇毫无疑问的是这片子的主角,但是在他身上,除了表现出一种病态的战争综合症外,其人面目模糊。他与印第安战友的友情发展表述不充分,这就导致最后他的死亡令人生疑,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印第安战友是密码员,凯奇的任务是保护他,而在他有可能被日军生擒的时候杀死他。这一点本身就很有张力了,能把这一组关系表现好,本片就能成功。但是,相同的另一组关系也出现在影片中,而且没有什么对比和不同,形同虚设。这就造成了浪费,情节变得一点不紧凑,东写一下,西画一笔,让人生厌。
影片最后,凯奇作痛苦状倒在地上,胸口血泡炸裂。我开口对我朋友说:“《上海滩》,我要去法国。”朋友大笑,我们飞快地关掉机器,一致决定赶快忘掉这部片子。

第三卷 第八章

?巨片《珍珠港》5月25日在美国本土上映,和菜头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里,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观赏了该片的影碟。
《珍珠港》单是预算就达1亿4500万之巨,是人类有史以来造价最高的电影。(要是给希望工程该多好啊!——菜头注。)这就让人想起了铁达尼号——人类最伟大的一艘轮船,在它的处女航上就沉没了。因为这个联想,在观赏《珍珠港》之前,我就怀着悲观的宿命观点,
觉得这么昂贵的东西,下沉的速度估计会更快。看了以后,果然。
还是先介绍一下情节吧,这是惯例。拉夫和丹尼是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喜欢飞行。长大以后,都成为了美国空军。拉夫高大英俊,和一个叫艾维琳的女护士相爱了(后文中简称为小艾)。而世事正如油漆匠尼古拉在《虎口脱险》中说的那样:“但是,战争爆发了,把他们分开了。”由于二战的爆发,拉夫被美国政府拉伕拉到英吉利去了。(由此可见美国人取名的高明——菜头注。)二战初期,卑鄙的美国人大发战争财,又怕战争结束得太早,所以派飞行员作为所谓志愿军支援英吉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拉夫就被糊里糊涂地拉到大西洋彼岸去了。
不想成为王牌飞行员的飞行员不是个好飞行员,拉夫就是这么做的。他却并不知道,只有活下来的王牌飞行员才是王牌飞行员。如果你死了,就只能是英雄飞行员,因为不利于美国人吹牛。拉夫在一次激烈的空战中,被德国人揍进了海里。从影片上看,他到水里以后都还在尝试开机舱门。因此,看到这里,拉夫就算死翘翘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话说小艾护士在拉夫去了英吉利以后,也被调到珍珠港海军医院见习。她整天戴着白色的花冠,穿着雪白的长裙,无比优雅地坐在珊瑚礁上,唱着《十五的月亮》,和拉夫写着两地书。(此段明显在模仿《美人鱼》——菜头注。)就在那一个不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的日子里,拉夫阵亡的消息传到了珍珠港。小艾被彻底击溃了,她流下了眼泪。天地变色,草木同悲!到此,《魂断蓝桥》的第一部分就算是结束了。
拉夫的好朋友——精致英俊的丹尼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了,他的出现,证明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真理。打这时候起,他们两个就开始上演了一部《走出非洲》。他们驾驶着战斗机,烧着美国人民买的汽油,在天上飞啊!飞啊!飞啊!天边的晚霞在燃烧,丹尼在小艾的耳边轻声地说:“闭上眼睛,伸开双手。”在“My  heart  will  go  on”的悠扬旋律中,小艾一声轻叹:“我感觉我在飞!”丹尼更是一声长啸:“我是世界之王!”(这里的对白纯属造谣——菜头注。)当晚,他们发生了婚前性行为。(所以我觉得所谓浪漫,都是阴谋。——菜头又注。)
就在丹尼和小艾打得火热的时候,一部精彩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上演了。已经被宣布为阵亡的拉夫回来了!看见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投入地照顾自己的女朋友,拉夫感动坏了,就臭揍了丹尼一顿。这一揍不要紧,却把日本人给揍来了。日本人的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呼啦啦地占满了天空,乒乒乓乓就把珍珠港炸得稀烂。两个朋友一看,这还了得?立即驾驶飞机上了天,把日本人揍得落花流水。日军南云中将向山本五十六大将申请再次袭击的时候,山本五十六忧郁地说:“算了,别去了。拉夫和丹尼已经飞起来了,那可是两个美国的超人啊!我们的动感超人和阿童木打不赢的。”就这么的,日本人被击溃了。
影片到这里,突然峰回路转,回到了美国本土。罗斯福总统听见了这个消息,拍案而起,一把甩掉了手杖,一脚踢开了轮椅,用非常清晰的美国话对高参们说:“八格牙路!偷袭的干活?!轰炸东京!不同意的,统统死啦死啦的!”高官们苦苦相劝,曰:“兵法有云:  主不以怒而兴师。又云:  千里趋利,必蹶上将军。珍珠港之距东京,四千英里。健儿长途跋涉,劳师远袭,不智也。且奇袭之后,必无油返航,将置健儿何地?”上不听,曰:“再有谏者,杀,无赦!”乃止。
就这样,在英吉利做英雄失败的拉夫,和在珍珠港偷二嫂成功的丹尼参加了这场战役。他们使用改装了的B52飞到日本本土,炸得狼烟滚滚,敌人鬼哭狼嚎。炸弹一投一个准,敌人的高射炮一打一个歪。完成了任务,他们就离开了日本,准备按照计划,在我们中国降落。落地以后,日军很快找到了他们,为了掩护同志,丹尼壮烈牺牲,上演了《卡萨布兰卡》的最后五分钟。
拉夫回到了珍珠港,和小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艾教育孩子们:“我们美国是战无不胜的。”全片完。
就这样,我欣赏完了巨片《珍珠港》,刚刚大家也看见了我介绍的剧情。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我觉得这片子有一个关键:  如果我们把这三个人又臭又长的三角故事去掉了,居然一点也不影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整个片子最好看的是双方的空战场面,非常激烈,特技用得很好。飞机的种种机动性表现得很完美,和真实的战斗场景很像。(当然也存在漏洞,以后会说——菜头注。)其中两个男主人公共同歼敌的一段,双方的配合简直可以作空军教科书。在日本轰炸珍珠港的一节里,到处是爆炸声,滚滚燃烧的汽油,低空扫射的日本战机,倾覆的战舰,跳水逃生的水兵……表现出了战争的突然和残酷,非常壮观,尤其是数艘战舰同时燃烧的场景,令人永生难忘。同时,影片也在细节上注意着力描写了一些小人物在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的变化,从慌张到最后冷静地作战。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也非常地感动。我猜测导演加进这段三角恋爱的目的是做个对比,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美好,也想让我们看看人的感情和生活是如何被战争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