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策-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皇后边说边又高声唤来蒋明英,撩开帘子往外走,再回首一看,慈和宫的空气里都透露些腐朽与落寞的气息,浮在半空中的微尘在这晦暗不明的房间里头极舒缓地又一股脑地往透着光的窗棂涌去。

方皇后冷眼扫过依旧盘腿在炕上的顾氏,顾氏身上穿着的那件莲青色双鱼纹褙子,像极了半埋在土里,半露出头来的,一块老旧的坟墓。

因为两桩喜事,朝堂上关于西北是战是和的争论小声了许多,因为冯安东是坚决地主战派,二皇子妃闵氏的父亲又是去向不明的西北护军,大臣们暗自揣测,皇帝是不是心里面。

西北,肯定是要继续打下去的!

梁平恭应景似的在平西关外又连打了好几场胜仗,鞑子的气势日渐弱了下去,请封恭诵的折子便顿时如同雪花片儿一样飞上了皇帝的御案,皇帝皆留中不发,倒是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总算是记得把冯安东尚主应得的四品世袭州指挥的恩荫批发了下去。

六月初六,诸事皆宜。

凤仪殿外头端来的几口碗莲被带了些暑气的风吹得皱了画面,行昭被莲玉一大清早便闹了起来,莲玉朝窗棂外头努努嘴,行昭便趴在窗缘边静静听——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在皇宫的西北角里。

慈和宫便就在西北角,而应邑从慈和宫出嫁,绕着皇城转一圈,再到长公主府拜堂成亲。

行昭抿嘴一笑,将手伸进绵青色襦裙的一边袖里,边将头从中间钻了出来,边含糊不清地说着话儿:“民间嫁女儿也放得鞭炮啊,镇邪驱魔,好叫自己女儿一辈子过得顺顺当当的。”

莲玉腿脚已经全好了,蹲下身帮忙理了理裙裾,笑道:“我可从没听说过哪家的闺女二嫁三嫁的也敢放鞭炮,抬着大轿趁着天黑逛一圈,这也都算隆重的了。宫里头飘着的红绦,慈和宫贴上的双囍窗花,用云天锦罗绣成的大红遍地金嫁衣,生怕别人不晓得这家有女子二嫁了。。。”

“皇上让按着合方大长公主的份例来办,宫里人自当尽心尽责地办,说起来这也就是顾太后的慈母心切与皇后娘娘的孝顺恭谨。”

牛不吃草还能强按头不成?

顾太后愿意将女儿推到风口浪尖,方皇后自然也要使出全身气力来迎合了。

行昭冲莲玉眨眨眼睛,顺身坐在菱花铜镜前头,先擦了双凝膏再在伤上轻敷了一层蜜粉,对着镜子瞧了瞧,脸上的印儿已经消得差不多了,便戴着青帏小帽往正殿去,走在廊间脑中想起来方皇后和皇帝说的话,“。。。小娘子虽然是带着孝,可避到花间不进新房想来也没什么大碍吧?上回和欣荣欢宜去划船,回来高兴了整整三天,我眼里瞧着心里却酸酸的。我又不敢去问应邑,私心想着,阿妩温阳县主的名号都是应邑在母后跟前提了一提才得了的,向来应邑应当也很欢喜看到阿妩才对。。。”

皇帝想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大手一挥便让行昭也跟着去了,只说:“本来就是二嫁,哪儿来这么大的讲究,让温阳和闵家娘子,陈家娘子好好相处着,也不是什么坏事。”

蒋明英向行昭转述,行昭吓得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闵寄柔指的二皇子,陈家指的是四皇子,她与这两个处在一起,是什么道理!

来不及多想,拐进正殿,方皇后也都收拾妥帖了,看了看眼前带着帏帽,穿着绵青色高腰襦裙,腰间束着一条葫芦斜倒的杭绸软缎补子,整个人像中庭里的将开未开的那株碗莲。

方皇后满意地点点头,携着行昭坐上轿撵出了宫门,出了东城再换了一架素金暗纹华盖的马车,将至挂着红绦,大红灯笼,双囍福纹的大红窗纸满眼都是的长公主府,就有平阳王妃带着命妇们过来跪在青砖地上候着了。

方皇后先下了马车,行昭待在马车里,有风将幕帘吹起一道缝儿来,行昭透过缝望向外面,开得艳丽的月季种在旧窑花斛里,长得矮矮的却香极了的蝴蝶兰栽在石斑纹栅栏里,朱漆绿瓦,墙角飞檐,长公主府端的是一派富丽华贵的场面。

行昭凉了眼神,心却更热了,又酸又痛。

方皇后与命妇们在里间分次落座寒暄,行昭被闵寄柔拉着到了偏阁的花间里,听闵寄柔给她咬耳朵,“临安侯家还没来,你们家太夫人一向架子重,皇后娘娘都来了,难不成太夫人带着行明还准备黄昏的时候过来?”

方皇后在,应邑在,太夫人避都避不及。

外面喧喧嚷嚷的,有小丫鬟神色夸张地进来高呼:“新娘子来了!”

第一卷正文  第九十九章 大婚(中)

喧天的锣鼓由远及近而来,欢天喜地的鼓吹喧阗让花间更热闹了。

未出阁的小娘子们笑嘻嘻地一个拉着一个跑过去,趴在窗棂隔板上趴着探头往外瞧,其实从里间望出去,只能瞧见灰墙的墙缘。

大约是没有嫁人的小娘子天生都喜爱看这样拜天地,和和美美的场面吧。

闵寄柔没等来行昭的回答,也不恼也不催,笑呵呵地拉着行昭和黎七娘也想过去瞧瞧。

行昭从善如流。

花轿颠簸极了,时上时下,左右摇晃,慌得应邑连忙拿手捂住小腹,手一把抬起来撑在花轿内壁上,头上盖着的红纱绸垂在眼前,满眼的火红像一把尖刀扎在了她心尖上,眼泪转瞬之间就扑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圣旨像一座铜墙铁壁立在她与贺琰之间,皇帝不许她回长公主府里头住,是为了护着她,可是住在宫里头她又上哪儿去和贺琰商量呢!

整整两个月,贺琰既没遣人过来说两句话安她的心,更没有千方百计递条子进来——她才不信一个经营几百年的世家在宫里没个接头的人!

阿琰是放弃她了吧。。。

她的阿琰是再也不要她了吧。。。

就像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方福一样。

世间轮回,报应不爽,古人诚不欺我。

顿感悲从中来,应邑全身冰凉,就像深陷囹圄,轿子摇摇晃晃的,她感觉自己的心也在随着轿子晃过去晃过来,顾太后的安抚像是尚在耳边,“。。。得亏你没被贺琰哄得将那几封信全都给了他。你自个儿手里头掐着一封信,等梁平恭回来,再摆出来慢慢和他算。你不想让皇帝知道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梁平恭更不想让信笺见光,他私卖军备的事儿东窗事发!他是冯安东原先的姐夫,如今又是立了功的戍边将军,又是你哥哥的心腹大臣,他手里还能没有冯安东的把柄?让他死死地掐住冯安东不放,你见过哪朝的驸马是身上担着罪名的?我在旁劝一劝,你回来哭一哭,皇帝能心软的。”

应邑感觉唇瓣干极了,喉咙酸涩,将盖头撩起。将帘子掀开了一条细缝儿,往外望一望。

正好看见长公主府的墙头有一株紫藤萝探了个头出来,绿绿翘翘的。还含着星星点点的几只粉紫色花苞。

这棵紫藤爬得可真高啊,顺着墙爬到一半时,它有没有恐惧得想立马退缩下来的念头呢?

或许是有的吧,只是爬到那里了,要想再回到原点。就必须有人掐掉它的藤蔓,摘除它的枝叶,让它痛不欲生,让它重新变得光秃秃的,难看极了。

就像她一样,事到如今。她也已经没有办法收手了。

贺琰是她的执念,是她的不甘心,是她的夙愿。一次不行那就费尽心力地再来一次,再来两次,再来三次。。。

唢呐的声音响亮极了,悠悠长长的满怀喜气的跟在新郎官的身后走。

相较于应邑壮士断腕的悲凉,冯安东却显得镇定极了。笑着骑坐在马上,春风得意马蹄疾地同围在小巷里来看热闹的人群笑着点头致意。

绿云盖顶?

别人又不知道。别人只会羡慕他的好运气!

冯安东心头哂笑,他如今只能感到自个儿头上的这顶乌纱帽轻轻飘飘的,好像立时就能带着他飞起来。

到了长公主府,冯安东一抬头,匾额金晃晃的,黑漆楠木的底儿,皇帝提的字儿,恩宠赫然在眼。

撩袍下马,一脚踏过了长公主府的门槛,再没回头看一看落在那儿的大红喜轿。

喜吹班子见府上到了,鼓着腮帮子,红了一张脸,吹得更卖力了。

外厅有爷们儿起哄的笑闹声传到这里头来,有小娘子身量高胆子大,便撑在栅栏上踮着脚往外望,有人在催问她,她笑嘻嘻地转头过来高声道:“。。。是新郎倌儿先进来的!”又撑起头来看了看,扬声补充道:“新娘子被婆子扶着跟在后头!走得倒是一步三拖沓,估摸着是头上戴的凤冠有个十斤重,压的!”

又有小娘子笑着问:“新郎倌长得可好!”

“长得美貌!身上背了好大一个大红花团儿,又勾唇描眉,又敷粉点红,推上戏台去,我看比柳文怜还能演青衣!”

众人哈哈笑起来。

闵寄柔悄悄地扯了扯行昭的衣角,小声说道:“。。。是四皇子妃陈媛的妹妹,头一次出来见人。媛姐儿是个不说话的,想不到她妹子倒是个能出风头的。。。”

行昭人小身矮,侧身站在闵寄柔身边,静静地仰着头看逆光下的那个张扬欢笑的身影。

那是陈媛的妹妹陈婼。

行昭一进屋子,第一眼就看见她,却从她的身边走过。

她不知道该拿出怎么样的态度和情绪来面对陈婼,这个在前世里恨不得将她扒皮抽筋的敌人,让她的欢哥儿死得不明不白的女人。

前世的冤孽,若是拿到这一世来细细地算,行昭算不清楚。

十一、二岁的陈婼长得好极了,身量高挑纤细,穿着一件一张巴掌大的瓜子脸,一双水灵灵的清妙目,头发抿得光光滑滑的,一笑起来就像两轮弯弯的明月升了起来,站在逆光里显得光彩照人。

也难怪周平宁会爱上她。

一个愚蠢执拗,一个活泼开朗,谁都有眼睛,谁会选机灵伶俐的那个吧。

行昭垂下眼睑,眼里只盯着自个儿脚下那块光亮得像镜子一样的青砖,见到周平宁时,她的心情就像被拾掇妥当放进盒子一样安静。可当陈婼出现在她眼前,她还是会从心底里漫起深深的酸涩与仇恨。

可见,恨比爱要来得更持久。

敲锣打鼓的声音离得越来越近,好像又有好戏要开锣了。

闵寄柔见行昭心神不宁,笑着弯腰牵起行昭,拉着又往外走,细声细气地说着话儿:“。。。应邑长公主算起来也怀了四五个月份了吧?我娘说喜袍做得宽大点儿,补子放宽点儿,再把花样儿都绣在胸前和臂上,就不能让人瞧出来了。”轻轻一顿,娴静温柔的小娘子难得地语气里带了些讥讽和嘲笑:“睁着眼睛说瞎话,宫外头的人大抵心里都有了谱,只是心知肚明罢了,急急吼吼地定下亲事,再急急吼吼把三个小娘子都娶进皇家,以为这样就能够安安稳稳地翻篇儿了吗?宫外头就不会议论了吗?”

没明说,可行昭知道这是在怨怼皇家将石家亭姐儿一并赐给二皇子的旨意。

行昭努力把堵在嗓子眼的不舒服压下去,仰着小脸安抚着闵寄柔:“皇后娘娘也说亏欠了你们,皇上下的旨意,凤仪殿也是向公公都出了宫去宣旨后才晓得的大概。。。二皇子倒是极看重姐姐,上回你们前脚去听戏,他后脚就跟到凤仪殿来问你穿了什么颜色的衣裳。。。”

闵寄柔头一次听见这番说辞,面色红了又红,一张脸紧紧绷住,好像嘴都张不开。

行昭笑着拉过闵寄柔往前走,事情都在变好,外厅里的那对穿着红衣红裳的狼狈不也被生拉硬拽地凑在了一起,两看生厌吗?

在铺了块儿大红双囍红布,上头奉着一卷九爪祥云纹明黄色的赐婚圣旨,还摆着冯家几个牌位的黑漆木桌前,这对新人站定,尚了公主其实跟入赘之婿没什么分别,住在公主府里头,用的是公主的奴仆,还得看公主的脸色,自家的亲眷爹妈见着儿媳妇儿也得行叩拜大礼。

应邑心甘情愿地想跟着贺琰在临安侯府里过小媳妇儿的日子,冯安东可没有这样的运气。

皇帝只赏了东西没过来,顾太后也没来,只一个方皇后过来了,长嫂如母,便安安稳稳地坐在了上首,冯安东的老娘老爹战战兢兢地,不敢受应邑的礼数,更不敢和皇后并排坐着。

方皇后看不见应邑的脸色,却仍是心头大快,若今儿她自己不想来,谁逼她也没用。

她就是要来亲眼看看,应邑是怎么怀着她心爱的孩子嫁到别人家去的!她要来看看冯安东忍不忍得了唯一的儿子是姓贺的!她要来看看,应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要嫁男人,如今确实是穿着大红衣裳出了嫁,一张俏脸会是个什么样的神色!

心里头快活了,语气自然也舒畅下来,招呼着冯安东的老爹老娘:“。。。应邑长公主身体不便,明儿个成大礼的时候再让她给你们行个礼数。。”

冯家人如释重负,规规矩矩地坐到了左次首。

爷们坐在外厅里头观礼,夫人奶奶们坐在里屋喝着茶唠嗑,小娘子们围着栅栏往外看。

司仪官是宫里头带过来的,瞧着几方坐定,扯开嗓门,在一屋子欢天喜地的敲锣打鼓声里跃众而出。

“一拜天地!”

冯安东率先转过身来,朝着明敞敞的门口和空地,一撩袍便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喜婆扶着应邑慢慢悠悠地也跪了下来,轻轻磕了三下。

“二拜高堂!”

冯安东又跪了方皇后,身形利落,没见拖泥带水之态。

第一卷正文  第一百章 大婚(下)

应邑直挺挺地站了接近一刻钟,头上簪着朵大花儿的喜婆扶了几下,应邑还是一袭红衣杵在原地置若罔闻,喜婆有些上不去也下不来,朝蒋明英望了望求助,方皇后清了清嗓子,高声道:“你身子不妥当,本宫是知道的。可是不跪拜就是没成礼,没成礼就是没成亲,这是祖宗定来的规矩。圣旨摆在上头,这是皇上定下来的国法。祖宗家法,圣意国规,应邑,你要三思啊。”

声音从正堂传了出来,顿时鸦雀无声,只剩下吹吹打打的喜庆声还在继续,突兀而孤寥。

冯安东扭过头,冷冷地望着那袭红衣。他忍下这么大口气,成了这桩荒唐的婚事,这娘们还敢和他作张作乔!

方皇后严峻冷肃,应邑身形一抖,头一低,半晌之后,动作僵硬而迟缓地将手搭在喜婆的臂上,一点一点地屈了膝,终究是膝头磕在青砖地上,弯下头,三个头磕下来。

大红盖头下的应邑已经是泪流满面。

方皇后神情淡漠地眼睛往下瞥,应邑正红色的身影正微微发抖,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