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而且,这个食材。也就这段时间有卖,等到以后。卖没了,也就没了。这话可不是瞎说的。”
这么一番话说下来,基本上也没有人闹事了,再有,那就请护院的过来,这里有人闹事了。
当即就有人吃了以后,又点了一盘的。不过,伙计说了,炸蚕蛹,悦来客栈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就叫做金黄酥,伙计说了,这个金黄酥一盘要一两银子,因为这东西难得,若是要有。一下子就有,若是没有,就一下子就没有,所以,价钱要定的高一些。本来进价就高,他们也不能亏本了,只能卖这么高价了,等到以后,就算是有高价,也没得卖了。
能来悦来客栈吃饭的,那都是有钱人,虽然一两银子一盘,是贵了一点,但是点的人却络绎不绝,都是冲着那个延缓衰老,还能增加体质,让人身抗体健的功效。
当然,若是来人点超过两盘的时候,伙计也会善意的提醒,若是有人要外带,悦来客栈也是肯的。
京城缺什么,就是不缺有钱有权的人,所以,一时间,悦来客栈有一种金黄酥听说吃了能延年益寿,还能百病不侵的传言就这样流传开来,弄的每卖一盘金黄酥,伙计就要解释一遍,最后,大掌柜的跟二掌柜的一商量,得,伙计们的嗓门都快说的冒烟了,自己还是直接写在大堂上吧,省的伙计说的也辛苦,听的人也少。
别说,金黄酥这个名字起好,而且一炸以后,也没有人能猜到这到底是什么虫子,不少的酒楼都来探听这个秘密,却都探听不到,拿着那蚕蛹翻来覆去的看,却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不是这些人太笨了,主要是他们想的虫子都是一些菜虫之类的,根本就没有人能想到这是桑蚕的蛹,有钱人又不养这个,哪里能知道,穷人也不吃这个,也没有那个钱来吃这个,就算是知道,也根本就没有机会知道这金黄酥是什么。
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金黄酥卖的那叫一个火爆,去悦来客栈的人不点一份金黄酥都说不过去了,伙计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卖没了。
这样一来,量真的是不少,每天来买的人都是络绎不绝的,有人甚至来了也不吃饭就是买几份金黄酥回去,跟大家一起吃,这个东西也确实是好吃,又有营养。
也有那妇人因为生孩子亏损了,每天就吃一小叠的蚕蛹的,尽管效果不明显,但是,半个月后,感觉身子确实是有力多了,这一下,彻底证实了悦来客栈所言非虚,基本上妇人吃的效果比较明显,越是那种亏损的厉害的身子,吃了越是明显,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原来悦来客栈说的都是真的,更是卖的火爆了,基本上,一天来多少,就卖多少。
可惜,就是这样,过了几天后,这蚕蛹却没有了,不管人家怎么说都说没有了,若是要要,还是要等到下一次来的时候。
之前悦来客栈就有打预防针,所以大家听说了这个说法以后,也就同意了。
再说,王丫这边,吃蚕蛹以后,拿过这个时代的织布机研究了一下,又跟容嬷嬷进行商讨,容嬷嬷听说了王丫的这种织法以后,大为神奇,在经过王丫勉强改造好的织布机实验一番,果然发现了,这新的织布机虽然织出来的丝绸厚了一点,但是摸起来感觉更好,不是织出来的丝绸特别的滑,而是织出来的布摸着有一种滑腻之感,也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然后,侧面看的时候,布有一种条纹状的图案,若隐若现。
在现代,其实这种花纹是见惯的,就是那些重复的一些花纹纹路,而在这个时代却是没有见过的,一下子就让容嬷嬷惊为天人,对王丫道:“这样的丝绸,一丈至少要五两银子,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
王丫还有些踟蹰:“五两银子?会不会太贵了?这个卖家,有人买吗?”
“贵?一点都不贵,其实照我看来,若是卖的话,还是五两银子一尺布都不贵,何况我们是一匹布的来算,小姐,你想,这个布花费的蚕茧比平常的要多,很费,而且。花时要长,要真正做好了可不容易,在加上。这个东西,织出来以后还有这样的天然纹路。所以,五两银子一匹,真的是太便宜了,一尺都不过分!”容嬷嬷道。
对于这个,王丫还真的是不知道,虽然家里挣了不少钱,王丫的钱数却还停留在几文钱一斤的概念里。
王丫就道:“要不。您帮我跟小青哥说说,这个东西,要卖多少合适?”其实,王丫有种感觉。自己怎么越走越高端的赶脚呢!
小青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先是把这种织布机弄来很多台,改造后的,然后再让人学这种技艺,还有一个专门的屋子用来织布。最后才跟王丫道:“小丫,我觉得还是一尺卖一两吧,这样一来,一丈就卖十两,一匹布。四十两,不贵,不贵!”
确实是不贵,这是在小青了解到高端的丝绸市场以后的定价,拿着小青手里的布跟其他的布对比,跟那种特别顶级的丝绸比,都有一拼之力,而价钱,却不过是那顶级丝绸的零头而已。
王丫却觉得这个价钱这么高,会没有人买,不过,见小青这么自信,王丫也没有说什么,虽然小青面上没有说话,心里却觉得很受用,因为这是王丫对小青的一种信任。
王丫会有这种想法,还是因为王丫根本就没有完全的了解古代,或者说,是对那句古诗的了解不够彻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古代,贫富两极的差距是极大的,那不是一点半点,所以,古代从来不缺的就是这样的两种,穷人,跟有钱人。
其实,做这种丝绸确实是费时一些,在现代的话,这种丝绸也是卖的比较贵的,因为比较费时,在古代,自然更是如此了,小青让庄头组织了庄子里的妇女全力以赴的开始织布,在学会了以后,当然,小青也要求大家慢工出细活,一定要保证质量。
等到这些事情都上了正轨,农庄的事情却从来少不了,这不,第二批养蚕的活计开始了不说,棉花也要成熟了,因为他们的棉花特别的大朵,肥料足,更主要的是虫子基本上都被消灭了,没有来祸害棉花,所以,这些棉花的质量显得出奇的好。
一亩地可以产三百斤的棉花,前面有一百五十亩,后面还有两百五十亩,总共可以得到一万两千斤的棉花,这可不是小数目的。本来,小青是打算卖棉花的,这些是上等的棉花,中间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值的,小青都打听好了,就按照上等棉的价钱,甚至略低一些都可以的,但是这附近却没有卖棉花的人家,也有外地的货商肯要的,但是价钱比较低,也确实是,若是这个货商买了棉花,还要运回去再织布,织完了再卖,价钱高了,还真是赚不了钱。
几经周折,小青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最后一气之下,小青跟王氏商量,能不能再买一些仆人回来,在庄子里开个作坊,那些棉花就由庄子里的人自己生产了,然后再拿出来卖,这样一来,钱还能多挣一些呢。
王氏听说了以后,也觉得若是卖给外地的商人,价钱太低了,那个棉花,王氏看过,只要是织布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棉花是上等的棉花了。
王氏就让小青去看着安排,到时候把卖身契给她就行了。
这边,小青又在农庄里开了个新作坊,还又找了刚刚建好宅院的原来的施工队重新回到王家庄施工,为了以防万一,小青干脆让他们再在空地上,多建几座房子用,省得以后要用人了,这里缺房子,那里缺房子了,实在是麻烦。
小青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五六个人,要不是有助理帮着他,他都忙不过来了,这不,建好的宅院,就被王丫起了名字叫做五号宅院。
五号宅院开业了,小青要做宣传,还要找新的仆人加入农庄,还要训练新来的人,本来他还打算依照王氏所说的以后还是开个菜铺的,但是目前来看,是没有这个精力了。
一通忙活以后,小青终于把买来的仆人都安置在庄子上了,这一次,王家庄是增加了十个男仆,二十五个女仆,男仆全部都挑选身强力壮的,懂得农事的,女仆呢。则是让容嬷嬷帮着挑选,然后再找人培训了一番,毕竟这个棉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价钱,小青都不打算喊高了。也不过是照正常的棉花价格来卖,现在就是让这些人日夜生产这些棉花。
这样一来,加上庄子上的孩子们,还有庄子上的妇女一起,总算是凑足了足够的人数。
多了这些人的加入,庄子上的活计也没有减轻多少,主要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不,这些人加入进来,本来庄子上的人还认为能轻松一把,等到棉花摘完了。交给另外的半边天以后,庄户们却还是不得停歇。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眼看着夏天过了,秋天来,孩子们自然是要忙着捡柴火了。亦或者向附近的农家买。
而大人呢,典型的种菜忙。四百亩的地被分成了几部分,每部分,按照不同的时节都给种了蔬菜下去:芹菜,在秋分的时候种了一百亩。在九月上旬播种,五十亩,蚕豆,种了两百亩,韭菜种了四十亩,大蒜种了十亩。
这还没完,那原来被圈起来,一直都没有用的温泉地区也正式投入使用了,挑选了几个可靠的人在里面种菜,种的都是春夏有的蔬菜,等到深冬了,大家都吃腻了别的菜,这些菜再上去,保管亮瞎了大家的眼球,顺便再让王家赚个满盆。
对于夏天种什么菜,这些庄户闭着眼睛,不用看节气都能种的好好的,甚至有那灵巧的,考虑到可能会下雪,就跟庄头商量,建起了一座座的棚子,不同的是上面有一根根的竹竿横着,等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把麻布给盖上去防止过度的降温冻死了这些蔬菜。
而池塘里的鱼也可以吃了,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动过池塘的鱼,所以在秋天抓起来的时候,这些鱼格外的肥美,让人看着就眼馋。
农庄里的母鸡,每天一颗鸡蛋,一只比一只下的勤快,那蛋下得也大,鸭子跟鹅也产蛋,特别是那鹅蛋,太大了。
鸡蛋的话,都不用去外面卖,自己家里自产自销多好,不光是家里吃,客家客栈他们也需要啊,每天的鸡蛋堪堪够用,当然后面被悦来客栈发现了,不免要求提供一部分,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觉得客家客栈现在用的鸡蛋吃起来比平常的香多了。
那鸭蛋呢,自己吃一部分,更多的就是全部都被腌起来,然后再拿去客家客栈里做小菜卖,当作是早餐餐点的一种,鹅蛋的话,就制成糟蛋,做成的糟蛋是一种特别的美食。
除了糟蛋,王丫还真是想不到有其他的法子了,这也亏得上辈子学过的那些小吃知识了,让这些东西能充分的被王丫利用了。
做出来的鹅糟蛋最后果然也成了客家客栈里的一绝,买的人络绎不绝,价钱也不是很贵,大家都吃的来。
这些鸡蛋鸭蛋鹅蛋,每天造成的收益也是不容小觑的,若是王丫再研究出皮蛋来,就更好了,不过,王丫还真是不会做皮蛋,一个是上辈子王丫没有碰上,另外一个就是王丫吃不来那个味道,也就没有研究。
就算是这样,光是这些蛋,也能给他们创造多少的收益呢,每天光是这些蛋,鸡蛋每天能有两百个,鸭蛋有一百个,鹅蛋有五十个,一个鸡蛋在五羊城是两文钱三个,在这里却是三文钱两个,也就是一个鸡蛋要一文半,像他们家这么大的鸡蛋,吃起来又香的,市价两文都算便宜的。
ps:
鞠躬感谢可爱莫为本书贡献第2张粉红!
鞠躬感谢砂树罗为本书投的那么多崔更票!一万二完成了,汗,也不知道写的你满意不,第一回收到这么多的崔更票,天使都要抽了!(至于怎么抽,请大家自行想象!)o(╯□╰)o真的是写的快要吐了!
第四十四章 阴谋进行时
每天的鸡蛋都能消耗完了,这样一算,进账有四百文,加上鸭蛋一个是两文钱,像这种个头大的,再增加半文不为过,这样一来,就有一百五十文了,再加上鹅蛋五十个,虽然鹅蛋是大了,口感也不如鸡蛋,却也有人偏爱的,市场还是有的,一个鹅蛋能顶两个鸡蛋,像王家的这种的,能顶两个鸭蛋了,自然是普通人家里的鸭蛋了。这样一来,市面上是四文钱的一个鹅蛋,这种也值五文钱,算一算,总共是二百五十文,若是按照市面上算,这些牲畜就能创造了八百文的收益。
这其中,真正创造收益的,除了鸡蛋的那四百文是看到见的,剩下的比如鸭蛋,比如鹅蛋都要再进行加工,做出来的东西那是身价暴涨,其中挣的不知道有多少呢,反正若是按照加工以后的卖,每天这么算下来,一天至少能挣二两银子,还仅仅是批发价了。
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琐事还没有算上,刚开始农庄上的人还打算在自家后面,也就是王家特意给他们留出来的山脚下那些地,让他们种上的,结果,这样一来,完全就没顾得上,王家,自己家里的菜可是都是买回去的。
好在今年又增加了这些人,明年活计做熟了,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能帮忙的就更多了,到时候,后面的那一块菜地也就能用上了。
需要做的事情这么多,却是没有人喊累的,累的有价值啊,挣的那些钱可是实实在在的在自己家里呆着呢!
眼看庄子上的活计更多了,小青倒是也没有再提要求了,只是小青却不知道的是王丫又开始琢磨新的吃食了,确切的说是觉得应该再弄一样小吃问世了。
因为这段时间除了蚕蛹可以直接卖。其他的都用经过加工才能出售,这王家庄不免沉寂了一些。
王家这么多的生意,所以。别看着庄户的人忙,小青更忙了。等到了年底,再加上五羊城来人的话,还要对账什么的,就更忙了,这段时间,小青是果断瘦了。
王丫一次无意间看见了,忙给小青指导。让他不用凡是都亲力而为,而是要培养出自己的几个秘书,让这些人还都可以决策,给他们一定的权力。让他们统筹管理了,不然,等到以后店铺多了,岂不是要累死了?
小青经过跟王丫王氏的一番详谈,也觉得有道理。让小青看中的就是那曾经的四个孤儿的孩子头,就是那四个不同地方的孤儿的孩子头,叫陈三,王柳,孟江。海生的这四个人。
这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