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因为刘大用阳子褥子下面的报纸给亮亮擦了屁股,阳子发火了,即使是有一次在阳子低头给他缝被子时,刘大被她领口露出的白嫩嫩的乳沟引逗得在她胸口上捞了一把,阳子也没对他发过这样大的火。
刘大跟在阳子身后进屋的时候,发现阳子不顾肮脏,手里捧着地上扔着的几张沾着粪便的皱巴巴的报纸,脸上竟然挂着两行清晰的泪。
刘大这下子可真吓坏了,不知道这几张旧报纸对阳子有什么重要的。
“这报纸有用啊?”
刘大试探着凑上去问。
“你混蛋!”
阳子忽然转过身来,歇斯底里地冲刘大咆哮起来。
刘大还从来没被一个女人这样辱骂过,而且眼前这个骂他的女人在他心目中从来都是那样温存、贤淑。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阳子忽然之间变得象一只发了狂的母老虎,那架势,那神情,就差张开嘴咬人了。
“到底怎么了,我哪儿得罪你啦?”
刘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阳子却不再理他了,拿着报纸出了屋,走到水龙头前,小心翼翼地清洗着报纸上的污秽。
刘大跟出来,不得要领地看着阳子的一举一动,实在猜不出来其中的意义。
阳子最大限度地清理了报纸上的粪便,然后把报纸仔细地晾晒在自家窗台上,大约是怕被风吹跑,又找来几块砖头,同样在水龙头下清洗干净,仔细地擦去上面的水,轻轻地压在报纸上。
阳子做这一切时,刘大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盯在她身上,心里急切地希望阳子对自己说明其中的原委,让他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过错,而这几张报纸又对阳子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是,阳子却再也没有看他一眼,更没有对他说一句话。
阳子料理完了手中的一切,转身进屋,然后不等刘大走到门前,就“砰”地一声在身后紧闭了房门,把刘大孤零零地挡在了门外。
“哎,开开门!”
刘大生怕惊动了邻居,尽量压低声音,叫着门。
屋内除了亮亮咿咿呀呀地在跟妈妈饶着舌,听不到阳子的声音。
“到底出了什么事,你总得和我说个明白呀,这样会憋死人的!”
刘大急得额上迸出了汗,手上用了力气,把阳子的房门擂得“咚咚”响,此时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院里的邻居陆续走出屋来打探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望着气急败坏的刘大。
“你要干什么呀,刘大,这半夜三更的,骚扰人家孤儿寡母呀?”
王利民嘴上衔着半根烟,眯缝着色迷迷的眼睛,半开玩笑地对刘大说。
“少放你妈臭屁!”
刘大又急又气,正有一肚子邪火不知道往哪儿发泄呢,这下总算找着了出气筒。
“哎,你小子怎么张嘴就骂人哪!”
当着王嫂和众人的面,王利民觉得有些下不来台。
“骂你,那是客气的,我还想揍你呢!”
刘大把眼睛瞪得溜圆,近乎咆哮地吼起来,太阳穴上的青筋迸得老高。
一边的王嫂看到刘大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生怕自己的男人吃了亏,赶忙上前挡在王利民身前,双手插了腰,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
“怎么着,你是吃了枪药啦?想打架,也不睁眼仔细看看老娘是谁!”
刘大没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面对着一个女人他倒不好再发作了。
“该干么干么去!”
他皱着眉头,冲王嫂摆摆手,不耐烦地说。
王嫂却不肯善罢甘休,这个全院最难缠的女人,平常时候就喜欢没事找事,今天刘大把由头送上门来,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了。她抢上前一步,脸上的肉都横了过来,吐沫星子喷了刘大一脸,嘴里连珠炮似的骂起街来。
要论吵架,十个刘大也不是王嫂的对手,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刘大已经明显地处于下风。
对方是个女流之辈,刘大又不能和她动手,只能空攥拳头使不上劲,站在那里干着急。要不是身后阳子的房门悄无声息地开了,阳子从门内伸出手来,一把把他拉进去,刘大还真不知道眼前这出戏如何收场。
2、“绿印户口”
刘大回到家的时候,阳子还没睡,听见院门口自行车响,就披了衣服走出来给刘大开院门。
“还没睡,这都多晚了?”
刘大一边往院子里搬自行车,一边关切地问。
阳子随手插上了院门,跟在他后面走进院子。
“我要不给你听着点儿,这么晚了,谁会起来给你开院门哪!”
刘大的心里热乎乎的,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还是你心疼我!”
刘大支上车子,转身忘情地盯着夜色下的阳子,朦胧中女人的面庞都是那么的妩媚诱人,刘大看着看着,不禁有些心旌摇荡了。
“看什么,没见过?”
阳子说这话时竟然满脸的娇羞。
刘大觉得眼睛里有火,灼热地烧着,一双交错在一起的手却冰冷地沁出汗来。
“别傻站着了,折腾了半夜,快回去睡吧,明天早晨晚点起,我替你看着摊子!”
阳子低下头,躲避着刘大热烈的目光,说完便转身进了自己的屋,轻轻地关上了门,然后屋内传来了反锁房门的声音。
刘大呆呆地立在原地,好半天没有动地方。
那天晚上阳子听到刘大在院子里和王利民夫妇争吵起来,起初并不打算出来干涉,后来听到王嫂越骂越起劲,而刘大拙嘴笨腮地接不上话茬,她又动了恻隐之心,一转念,觉得今天这事完全是因为自己而起的,现在让刘大在外面挨骂,心里多少有些不落忍,于是,她开了门,把刘大拉进屋里。
没了对手,王嫂和王利民两口子骂骂咧咧地又叨咕了几句,也就没了兴致,住了嘴,没有了声息。
刘大站阳子屋子当中,站不是,坐不是的,浑身上下的不自在。
阳子呢,也不去理睬刘大,只顾斜在床边,哄着儿子睡觉,倒是亮亮不时调皮地盱着眼睛看看刘大,冲他做个怪样,让刘大心里窝着的火平息了不少。
站了一会,刘大看阳子不搭理自己,也觉得没趣,拉开门准备回自己屋里去。
“出去找骂呀?”
阳子在他身后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
刘大再傻也听得出来阳子这是在挽留自己,一时间他心里对阳子的最后那么一丝怨艾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阳子那晚把已经埋藏在心底很长时间的一个秘密透露给了刘大。
自从男人死了之后,阳子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改变自己,特别是儿子亮亮未来的生活,不再受人歧视,彻底摆脱自己在那些城里人心目中的形象,再不被人骂作“乡下人”、“外地人”,成为这座繁华都市中名正言顺的一份子,就只有拥有这座城市的户口,成为这里的正式居民,现在,随着国家有关户籍的政策的松动,很多城市对外来人员敞开了大门,只要在当地购买价值一定金额的商品住宅,就可以申请办理过度性的当地户口,而在几年的过度期满之后,就可以转为这座城市的正式户口,不管你在此之前是何种身份,是哪里的户籍。阳子和刘大打工的这座城市,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条件是要购买十万元以上的一套商品住宅。
“你刚才拿了给亮亮擦屁股的那几张报纸上就登着有关这方面的政策!”
阳子最后心有不平地对刘大说。
刘大恍然大悟,难怪阳子为此发了那么大的火。
刘大知道,阳子一直对于她目前这种生存状态耿耿于怀,尤其是她丈夫的死让她更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一天不摆脱这种“乡下人”、“外地人”的身份,就永远会被那些城里人踩在脚底下。
“就算你变成城里人,既没钱又没势的,还不是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
以前每当阳子对他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刘大总是这么对她说。
“那当然不一样了,至少以后我家亮亮的前途比现在会强很多!”
阳子铁了心。
“你没看见吗,同样是上幼儿园,城里的孩子就交得钱少,而我们亮亮每个月就得比别的孩子多交一百块钱,还不算额外的赞助费,听说,以后要是上了小学、中学,那钱交的还得更多哪!”
“那是因为你非得让孩子在城里读书,如果回乡下去,不就省钱多了?”
刘大觉得阳子所说的一切完全是她自己给自己找寻出来的额外的麻烦。
阳子很不屑地白了他一眼。
“是啊,回乡下去,一辈子象他老子那样苦熬苦挣,弄好了跑出来打份工,干的全是人家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哪天不留神就又……”
阳子没有再说下去,她觉得对于儿子那话实在有些太过残酷了。
刘大没有被阳子说服,但也找不出什么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她的观点。
“可是,象咱们这样的乡下人,哪能那么容易就变成城里人呢?”
刘大觉得阳子心里执著着的不过是一份色彩斑斓的幻想罢了。
现在阳子告诉刘大,那几张报纸是农贸市场里那个搞卫生的大姐特地从经理室的报纸堆里给她翻出来的。
“那个大姐听我念叨过想要弄个城市户口的事,就把有关的报纸收集起来给了我,我这几天正在研究那上面的具体条款呢,谁知道今天让你冒冒失失地拿来给亮亮擦了屁股。你说,我能不着急吗?”
刘大不得不承认阳子对自己发火是完全有道理的了。
刘大在电视里也看到过有关购买商品住宅可以获得本地“绿印户口”的报道。
“什么叫‘绿印户口’?”
刘大在麻将桌上问杨宝兴的老婆。
“就是户口本上盖个绿色的戳子,这都不懂!”
房东老婆不屑地数落着她的牌友。
“别不懂装懂!”
站在老婆背后看牌的杨宝兴忍不住抢白了她一句。
“‘绿印户口’就跟美国‘绿卡’似的,就是说你有了这样的户口就可以在这城里长期居住下去,再也不用办什么‘暂住证’,就跟城里人一样了。”
杨宝兴给刘大解释着。
“还得买房子?”
刘大问。
“你不给这个城市做点贡献,谁让你白来呀?”
杨宝兴笑了。
“十万块钱,也不算多,刘大,你不买一个?”
杨宝兴拿刘大打着哈哈。
“买套房子,又有了住处,又办了户口,还能捎带上老婆、孩子,多美的事儿啊!”
刘大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别说我没那么多钱,就是有,我也不买,十万块钱,在我们老家能盖上幢绝对漂亮的小洋楼,再置办上一台四轮拖拉机了!”
“就是‘绿印户口’的事?”
刘大问阳子。
“你也知道?”
阳子惊异地望着他。
“电视里看的。”
刘大回答。
“你也想办一个?”
阳子又问。
“我才没那毛病呢!”
刘大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自己又说走了嘴,果然阳子撇了撇嘴,把目光转向一边,不再说话了。
“我是说,象我这样的人,有什么户口也是瞎掰,天生就是个吃苦受累的命,不象你,稍微一打扮就看着象是个城里的女人!”
刘大忙不迭地更正着自己的错误,听得阳子心里受用了很多。
第二天一早,刘大早早跑过来问阳子,那几张洗过的报纸干了没有。
“干是干了,可好多字都看不清了。”
阳子遗憾地说。
刘大歉疚地望着她,于心不忍了。
“你别着急,今天我到卖报纸的摊子上看看,给你买几份回来。”
刘大花了一整天的工夫,几乎转便了半个城市,也没买着登载着有关“绿印户口”条款的报纸。
“报纸是过了今天就成了废纸,你要找前些日子的报纸,只能去图书馆了!”
一个卖报纸的大姐热心地告诉他。
刘大在大姐报摊上买了张城市地图,回到家里趴在床上研究了好久,终于弄清了从他住的地方到市图书馆的路。
第二天一早,刘大就骑着自行车进了城。
刘大平生第一次进图书馆,那感觉绝不亚于当年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
刘大东一头,西一头地在图书馆的各个阅览室里乱撞,找了一上午也没找到相关的报纸,最后他硬了头皮向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请教,人家用卫生球眼睛翻了他好半天,刘大知道,对方一定是在奇怪,一个土得掉渣滓的外地农民,跑到图书馆来起什么哄。好在人家翻完了白眼,总算还是开了恩,不耐烦地指导了他在报刊阅览室找到了相关的报纸。
刘大花了二十多块钱,把凡是刊登着和“绿印户口”有关的内容的报纸都复印下来,粗粗地卷了一大卷子,兴冲冲地往回赶。
刘大赶回农贸市场时,看见他的人都吓了一跳。
“刘大,拿这么多白纸干什么,撒传单、贴标语呀?”
刘大顾不上和同行们打招呼,径直奔了阳子的摊位,老远就把手里的复印的报纸向她招摇着。
阳子接过那一大卷复印的报纸的时候,刘大看见她眼里转了泪。
第十章
1、“抠门”
忙和了一天生意,又一个人搬运了整整五吨的大米,刘大躺到床上的时候,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处不酸疼的地方了,想翻个身,都觉得骨头脱了节,整个人象是被拆散了一样,拿不上劲来。
在城里呆了几年,刘大觉得自己是越来越娇贵了,原来在家里务农的时候,象今天这点活对他这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说可真是不算什么。如今可不比从前了,虽说进城之后他也没有过过一天养尊处优的日子,但是毕竟环境不同了,再想干以前那样的重活机会都很少了。也许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已经足够让那些城里人呲牙咧嘴的了,可刘大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远不如从前能干了。
动弹了一下胳膊腿,他想尽量把自己在床上摆放得更舒服一点。
还好他及时发现了自己体力上的退化,不然等到有一天真的养出一身懒骨头来,再想补救可就来不及了。刘大甚至暗自庆幸起来,在他看来,一个象自己这样的乡下人,没有了一把子力气,干什么也都得是废物一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