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指的婚期在一年后,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算宽裕。二娘自指婚之后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绣嫁妆,还打算帮哥哥准备些衣裳鞋袜,自己出嫁后,谁来为他添置这些。至于父亲,祖母不是打算为他继弦么?自有继母为他准备着,还能少了他的。
时间就在二娘待嫁,大郎守孝,祖母为洛青松张罗继弦中慢慢的划过。
第七章 林孝拜师
洛谦规规矩矩的当起教谕来,只是洛谦性子活泼,与一般教谕大不相同。
洛谦口才了得,与一般的说书先生相差无几。人家教书是先背书,老师在讲,理解文章靠自己。洛谦却是日日上课即开讲,一日只讲一时辰,背书之事由自己。
偏偏这样的教法,凡是书里的文章,经过他一讲,便立刻变通透了,也好记许多。这也是,之乎者也多难记,若是犹如说话般的大白话,自然好记许多。
又有那《科举简要》一书,拯救了多少迷茫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了奋斗的方向。
洛谦上班,只上午将一个时辰四书经义,下午评一个时辰策论。然后就回家了。
这一日,有一幽州学子找到庄子上来。庄子本就偏僻,无人来访,忽然有人登门拜访,况且帖子上的名字很是陌生,洛谦很是疑惑。
登门拜访的这个人名叫林孝,家住幽州。幽州紧邻契丹,民风比青州更为彪悍。幽州一地尚武,并不重文。自景龙18年,幽州豪门李氏二房第三子李玉龙亡故,幽州教谕就没有做得长的。18年到26年,朝廷派了5位教谕前来幽州,有三位不堪契丹骚扰,害怕称病了。一个倒霉鬼被契丹人杀害了;另一个倒霉鬼直接没能到幽州--接到任命直接吓死了。
幽州没了教谕,自然文风不兴。全靠死记硬背,能不能理解,是不是理解错了,谁知道呢!
林孝一家也不是诗书传家地,他家是幽州最大的镖局--威武镖局的二公子。林家世代习武,无奈地位不显,总想出人头地。总算出了个林孝,起码看着书不瞌睡,背起书来也算是快。虽然策论什么的一点不会,谁让人家记性好,也能考上举人。
林孝知道自己也就止步举人了,可家里人不放弃希望啊!看着一家大小期盼的眼神,林孝只好逃了,美其名曰:游学去也!
也是林孝的运气,林孝有个姑妈嫁到青州,青州和幽州紧邻着,林孝就先到姑妈家避一避来着。
这个姑妈家住州学附近,开了一家茶馆。林孝日日听到学子们议论新来的教谕,说是:“明经科探花,进士科状元,写了一本书,专讲科举的。”就觉得自己的科举之路有了新希望。
只是洛谦每天只讲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放学就回家。林孝又不是州学学子。于是,一路走一路问,访到洛谦家里来了。
这个林孝也不是空手来的,幽州产马,幽州马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幽州马作为贡马、战马用,往往一马难求。
林孝这匹马本是自用的,名为奔雷。奔雷毛色以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奔雷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山路乘驮如履平原。日行八百里,夜行六百里。
林孝一时也淘换不到什么好物件,心知自己想要参加下次科考,时日不多,要想及时拜师,却也没什么那得出手。家传玉佩是老娘让他拿着凭中意的媳妇的,要是送人了,老娘敢叫他把人家的闺女娶回去,那小娘子还未满周岁呢!想来想去,君子六艺,御也是其一,送马,应该还算合理吧!
洛谦端坐在中堂的太师椅上,思量着这林孝的来意。就见小厮伺墨带了一个公子过来。
这位公子身长八尺(景龙朝一尺合今23厘米,八尺为184),腰阔膀圆,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扭金丝环,上穿鱼肚白罗衫,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四缝宽鞋。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一身正气浩然。虽然读书人打扮,却不太像个读书人,倒像哪家武官。
林孝也在暗暗打探,厅堂不大,靠中间挨墙放一张长方形的方桌,桌子两边放两把椅子也有叫太师椅子的,两边各配一张桌子并两把椅子。正中间的墙上挂一副中堂画,画的是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中堂画两边是条幅,上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厅堂当中坐着一个年轻的公子,身量适中,面若冠玉,唇若涂脂,头上一个青玉簪儿挽了头发,一袭青衫系了一条五彩的绦儿,脚上趿拉着一双家常布鞋,翘着二郎腿一手托腮,一手在桌上轻轻敲着。
见林孝来了,洛谦放下腿,理了理身上那袭青衫,起身迎了上去,双手抱拳做了个揖,道:“贵客上门,不曾远迎,恕罪恕罪!”
林孝回礼道:“本是学生扰了先生清净。还请先生见谅。”
又道:“学生本是幽州学子,先生也知道,幽州教谕常年缺失,学生游学至此,听闻先生授业有方,还望先生指点一二,在下感激不尽。学生身无长物,只得一匹骏马,名曰奔雷,有日行八百,夜行六百之力。还望先生笑纳。”
洛谦听得林孝所求,并不是难事。虽然自己不是好马之辈,也不妨碍欣赏不是。当下就应了林孝,许了每日申时洛谦讲完学之后,林孝可到洛家学上半个时辰,洛谦留了作业,第二日评点。
林孝感激再三。只是林孝与策论之事一窍不通。这人太实在了,有啥说啥,君不知忠言逆耳哇!
林孝也知道自己的弊端所在,便哀求洛谦,把一日一篇的策论变成一日两篇。就这样,还是长进稀微。
不得已,听说林孝博闻强记,洛谦只能把林孝的策论改了个方式。这个方式和八股文颇为相似。
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用白话文说;就是:先写两句,这个题目在原文中是什么意思,然后接着写这句话引申的意义,在说那些圣贤们为什么这么说,最后说两句自己的看法。
只是洛谦让林孝最后写大结的时候,连自己的看法也不写,写上几十百把字陛下之言就是了。这是在钻科举的空子--哪个考官敢说圣人之言不对,陛下之言不对么??
林孝怎么知道陛下之言?洛谦找了景龙元年至今的所有邸报,林孝回家发奋去。林孝在洛家学了半年四书经义,带着邸报和洛氏写作秘诀,回幽州老家苦读去了。
第八章 抓周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就在林孝苦写策论的时候,洛四郎和三娘的周岁生日到了。
两小包子周岁生日的前一天,全家就忙活开来。首先要给“三神”致诚。一张小桌上各放一碗大米、海带汤和“净水”(早晨先打的井水或泉水),谓之“三神桌”。桌旁还放一碗大米面蒸糕,由徐氏对着三神桌一边念叨着祈愿的话,一边虔诚地叩头致谢。
第二日一早,厨房的秦氏带着埋香就开始忙忙碌碌、说说笑笑地准备岁糕。
岁糕很讲究,选用优粉、红枣、香豆子粉、胡麻油等原料。岁糕必须做成圆的,厚约三、四寸,直径一尺左右,用蒸笼蒸。讲究厚道大方。花样要新颖美观,一般由六至八个三角形组成。每个三角形上的图案必须是用面制作的牡丹、梅花、荷花等花草,万万不可用猫、狗、兔、羊等动物一类的图案。每朵花的中心放一个大红枣。岁糕做得既白又软,吃起来又香又甜。
做岁糕是个细致活,也是个技术活。吃完早饭就开始忙活,忙了半上午,岁糕才做好。
因洛府还在守孝,早早就道不来抓周。来看抓周的人却也不少,亲朋好友,洛谦的同僚、学生并庄子上的庄户都来凑个热闹。大多数人都送了一些吃食,庄户送了些许米面、鸡蛋等自产的物什。抓周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
与洛府不同,徐家众人倒是早早的就到了。秦氏带了一箱子的衣裳鞋袜,均是给两个小包子做的。又给了一匣子铸成各种样子的银锞子,说是与两小包子把玩的。徐氏退却不过,只得接了。
既然王氏不来,这切糕之事就交给了两小包子的外祖母秦氏。
切了糕,洛谦便让积翠找来一张大大的草席,摆在院子中间,又吩咐伺墨和伺棋去抬来一张大案,摆在草席之上。在大案上面着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以及女孩儿用的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
洛谦把洛四郎和三娘一起放在草席上坐着,示意四郎和三娘去大案上选东西。四郎和三娘稳稳的站起来,向大案走了过去。周围观看的人就有了议论声,景龙年间并不十分富裕,孩子难有满岁能走的,能走得这样稳的,更是见也没见过。
等到小包子走到大案跟前,议论声才小了。纷纷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先见了两小包子的行走能力,更是好奇这两个小包子有什么惊人作为。
大包子四郎最是贪玩,洛谦的算盘是他最好的玩具。只见四郎抓过算盘,反将过来,算珠就着地了,再把印章、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吃食、玩具一样一样的放到算盘上,牵着算盘,走了。
你问四郎为什么不拿首饰、花朵、胭脂、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什么的。那不是四郎不拿,是以前拿的时候娘说了“那是女孩子玩儿的,你拿来何用?”
“什么是女孩子?”
“妹妹就是女孩子啊!”
从此,四郎心中女孩子就等同于妹妹了。四郎觉着自己是大孩子,不能欺负小孩子,那些东西既然是妹妹的,就给妹妹玩儿吧!
四郎先是走到洛谦面前,喊了声:“爹”,把书给了洛谦。又走到徐氏面前,喊了声:“娘”,把账册给了徐氏。拿起吃食就往嘴巴里面塞,还没入口,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转过头望着三娘,挥着手中的吃食,喊道:“妹妹,吃。”
三娘看着四郎的表现,很是想翻白眼,却觉得不太合适,生生忍住了。看了一眼得意的爹娘,再看看大张着嘴巴的众人,决定低调行事,快速的拿起铲子、勺子,走到傻乎乎的哥哥面前,坐下来,与哥哥一起吃起糕点来。心想:“味道不错,还是热的。还是埋香细心,放的是我最喜欢的桂花糕。”
平日里,四郎和三娘用点心的时候,徐氏总算一人一块的分与他们的。所以看到吃的,四郎自然反应是妹妹有么,妹妹不吃,下一块就吃不着了。这才一吃糕点就回头叫妹妹。
两个小包子一人一块的吃着桂花糕。这就有人笑着道喜:“洛三郎好福气,一看这大的就是个全才,还是个孝顺父母,疼爱妹妹的;小的也必是不愁吃喝,能干聪慧的。”周围的人一片附和之声。
徐氏忙安排众人入席,吃岁糕,长寿面。
席散了之后,就有妈妈过来问起育儿经。徐氏说来,与其他人一般,并无特别之处。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秦氏给的那食补方子,只是方子因人而异。
那日之后,徐府特别忙,均是各府夫人去求徐氏的食补方子的。秦氏只称那方子只对未满周岁的孩子有效,人才渐渐少了。
话说四郎之所以比一般孩子聪慧,与三娘每日所练的易筋经有关。三娘曾经有一些魂魄寄存在四郎身上,每日练易筋经,便等于两人都在练习。虽然八个月的时候,三娘的身体能够完全容纳灵魂后,四郎就没有再练习了,只是小孩子身体改造更容易些。四郎经过八个月的改造,的骨骼已经是比一般人强健了许多,奇经八脉也全部通了。
三娘本着有事防身,无事强身健体。为了能被好好的保护,四郎八个月后,睡觉之时,三娘总是牵着四郎的手睡的。每每易筋经在三娘体内行走十八周天后,三娘就控制内力,在四郎体内行走九周天,防止早先的劳动成果被荒废了。
八卦无处不在,不过半月时间,青州城一城的人都知道,洛家三郎--洛教谕得了一对龙凤胎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对龙凤胎不足周岁就能走;能走不稀奇,稀奇的是会叫人;会叫人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孝顺,有东西知道先给父母,有了吃的也知道分给妹妹。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洛家出了个神童。
也有那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总会说些什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什么慧极必伤。什么伤仲永。什么反常即为妖。
不管别人怎么说,洛家的日子继续平稳的过着。
第九章 大娘的婚事
二娘的婚事定下以后,唯一着急的便是大娘。长幼有序,然男女排序本是分开的,大娘的婚期定要比二娘还早,可是二娘是陛下指婚,婚期已定,必定不会更改的。大娘的婚事还没个着落呢!
大娘的亲生母亲只是通房丫鬟,一家都是洛家的家生子。指着钱姨娘给谋一门亲事,那是想都别想。父亲是个爱权的,若是有那需要,把他送给七八十岁的老头做妾,父亲也是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
想来想去,只有求老太太一途,洛府老太太王氏有三爱:一是爱面子:为了面子,他忍着为洛清辉纳妾,忍着分了那些钱财土地与洛谦。二是爱权:家里大权是他与小王氏握着的,外面的他却是相管也管不着。三是爱钱:甭管大钱小钱,他都想往他屋里搂;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分花。
皇商曹氏哪一门亲事,本是老太太求来的,他想着长子虽然有权有势,长相也体面,然而这门亲事毕竟是继弦,长子的年纪也放在那里。曹氏是嫡女,年轻貌美,嫁妆丰厚,也算良配。只是赵朝阳那老狐狸参了一脚,生生把这门好亲事给拆了,气了王氏一个倒仰。
那曹氏却不知道内情。只因先许了王氏,又毁了这门亲事,另攀了门亲事,对洛家就存了几分愧疚。便提了让长房长孙曹毅聘洛大娘为妻的话头。
王氏本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