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乞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乞丐王-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快拿来,朕看看!”赵匡胤离开龙椅,急步上前接过赵光义手中的捷报。

“皇兄,潘美大军过江了。”赵光义兴奋的说道。

“好,好,好……”赵匡胤边看边激动得直拍大腿,这是他的习惯,一遇到兴奋的事就下意识的拍大腿。

仅仅十日的功夫,曹彬在攻下池州后,又接连攻下长江沿岸的铜陵、芜湖、当涂。最后在和州与潘美率领的马步军汇合,一举夺取采石矶,架起浮桥。

一个字“快”,实在是太快,太顺利了,顺利得让赵匡胤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这是确确实实的捷报,上面有征南元帅曹彬的官印,也有监军潘美的印签,这是两人连笔署名的捷报,其中的真实性不言而喻!

宋军之所以能如此快的抵达采石矶,架起浮桥。一来得益于赵匡胤和曹彬战前的精密部署,出兵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二来,南唐虽然增加了战备,可自李煜而下,满朝的文武就没几个真的想与赵宋为敌。甚至他们也没想到赵宋大军会真的南下,要知道不久前赵匡胤可是亲口答应了增加对南唐盐铁的供应啊!

赵普接过奏报看了看,激动道:“皇上圣明,恭贺皇上!”

“皇兄圣明!”赵光义也不忘拍马,紧接着又道:“皇兄,潘美的马步军过江,实乃大功一件。”

“哈哈哈哈……”

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计划行事,赵匡胤仰天大笑,直感觉自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情绪高涨之下,赵匡胤连连大笑道:“赏,都有赏!曹彬有赏,潘美也有赏,我朝的将士全都赏!”

宋军南下的战略算是完美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出其不意,架设浮桥。第二步就是兵临城下,夺取金陵。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最大的功劳就是曹彬亲自率领的大宋水军。

因此,赵匡胤在将首功赏给曹彬的时候,赵光义当然没有反对。虽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到潘美,可说实话潘美连场真正的大仗还没打过。

同时,赵光义也并不心急,潘美立功的机会马上就快到了。只要过了江,那就是潘美马步大军的天下,或许不久后就能传来潘美攻破金陵城的消息。

“皇上,在湖口监视的王将军和米将军,昨日传回来的消息,朱令赟的鄱阳湖水军到现在为止还未有南下救援金陵的举动,这里面会不会有问题?”赵普小声提醒道。

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若说曹彬水军通过湖口,朱令赟还没感觉到不妥话,也就算了。可在曹彬攻克池州之后,朱令赟却依旧按兵不动。如今,大宋水军都已经将浮桥架设了起来,马步都已经过了江,怎么朱令赟的十五万大军怎么还没有南下救援金陵的意思呢?

这个问题,赵匡胤想不明白,同时赵普和赵光义也想不明白,难道朱令赟还有什么阴谋不成?

半晌后,赵匡胤开口道:“皇弟,你立即再次传朕旨意给曹爱卿,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浮桥的安全;另外八百里加急给米爱卿,监视好朱令赟水军在湖口的举动,一旦南唐水军南下,务必延缓其步伐,保证曹爱卿中路军的后翼安全!”

说到这,赵匡胤想了想又道:“则平,三路大军也该增加了。命令在京城集结的水师,沿汴水南下,在扬州府汇合淮扬水军逆江而上,阻挡润州的南唐镇海军救援金陵。”

一条浮桥,两边守护。西有曹彬水军以及王明、米信的巡江军;东有汴京水师和淮扬水军。赵匡胤要彻底的保障住这大宋向南唐补给的唯一通道。

“臣领旨!”……

第416章南下,辽国铁骑

轰隆隆……轰隆隆……

烟尘滚滚,遮天蔽日;马蹄在轰鸣,大地在颤抖。

骑兵,无数的骑兵策马及进。

手中的长矛,腰间的弯刀,背后的弓箭,娴熟的控制马技能,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着这是一支真正的铁骑,散发出来的气势彷佛能踏平世间一切对手。

西北风呼啸而过,带走了天空中的烟尘,也吹出了那迎风招展的“辽”字大旗。

坚毅而粗旷的面容,不同于中原的服侍,塞外那特有的弯刀……这正是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而创建的大辽军队,纵横漠北的辽国铁骑。

“报……将军,前方就是拒马河。”一名斥候纵马直奔帅旗,大声禀报。

“驭……”

将军猛的勒住战马,战马前蹄高高抬起,身躯与地面几乎成直立状。当战马稳稳的停在面前之时,露出了马背上那英武的身姿。

精致的头盔插着两根鹰羽,一身程亮的明光铠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两撇短须,浑身上下透露着精明的气息,正是辽国青年一代的杰出将领耶律斜轸。

“传令下去,人不离马,原地休息!”耶律斜轸下令道。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奔波了大半天的辽国铁骑纷纷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酒水,坐在马背上吃了起来。对他们这些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人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即便是三天三夜不下马也行。

耶律斜轸扭头向后看了看,只见一匹白色的战马眨眼间冲到面前,和他成并驾齐驱之势。

马上之人头戴貂尾镶珠帽,身穿精美华贵的骑装,手中小皮鞭,脚下鹿皮小蛮靴。

白皙的皮肤胜过江南小家碧玉,精致的面容赛过人间千万。在契丹女子中,她是绝对的另类。

看了看身边靓丽的身影,耶律斜轸从马鞍上解下羊皮水壶递给身边之人:“喝点水吧,过了前面的拒马河就是赵宋了!”与刚刚下命令时的果断语气相比,此刻的耶律斜轸语气温柔至极,满脸尽显宠爱之色。

“哼……”

一声娇嗔,白马上的女子接过水壶,拔掉塞子,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这动作倒是显露了她塞外女子的豪爽。

刚刚她可是一直在追赶耶律斜轸,虽然胯下的战马乃万里挑一的千里驹,但毕竟是女子,和耶律斜轸比起来,无论是骑术还是体力,都稍差一筹。

“咳咳…”兴许是喝得太快,马背上的女子被水呛得连连咳嗽。

见状,耶律斜轸微微笑道:“慢点,没人和你抢……你说你不在南京府好好呆着,偏偏要跟着大军前来,这一路上尘土飞扬的,这回成了大花脸了吧!”

然而,马背上的女子似乎不领情,一把将水壶扔回给耶律斜轸,娇嗔道:“要你管!堂堂大辽国的前锋将军,水壶里不装马奶酒反而装水?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你也不看看大师兄,那才叫辽国勇士呢,十壶马奶酒下肚,照样上阵杀敌。”

“喝口水都能呛到,还提喝酒?”耶律斜轸并不以为然,他一直认为领兵打仗的将来,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状态。无论是行军还是对阵,喝酒是万万不能的。契丹人在塞外,喝酒御寒是必不可少的,或许普通的将士喝些酒水作战会变得更加勇猛,但耶律斜轸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统兵的将领,不到最后的胜利,坚决滴酒不沾!

在灌下几大口水之后,耶律斜轸叹道:“小师妹,我当然不能和大师兄比,谁不知道咱大师兄才是我朝第一人?别看他们都说我和大师兄是南北府的二将,事实上我心里清楚,我离大师兄还远着呢!”

马上女子微微一愣,她没想到面前这位心比天高的二师兄竟然还有谦虚的时候!不过,想到大师兄那勇猛的身姿,她是深深的敬佩不已。

耶律斜轸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小师妹,你不会是因为他要来南京府,这才死乞白赖的求着大师兄跟我出来吧?”

“谁死乞白赖了?”

马上女子似乎被说中了心思,立马挥着马鞭就欲朝耶律斜轸抽来。

不过,她那是耶律斜轸的对手。只见耶律斜轸在马背上下盘不动,身体后仰,笑呵呵的躲了过去。

一鞭抽空,马上女子双眼一暗,喃喃道:“或许吧。”

闻听此言,耶律斜轸暗自叹息。别看那些高门大户的女子平日里令人仰望,可事实上她们的命运都被家族掌握着,汉人如此,他们契丹人同样如此。

倘若是一般的家族也就罢了,可自己小师妹的家族地位显赫至极,在整个契丹族中,那是一个底蕴无比深厚的豪门大户,是和他这个耶律皇族有得一比的契丹“萧”氏。

想到此,耶律斜轸劝解道:“燕燕,你们萧家后人注定是要嫁给耶律族人。虽然耶律贤的身子骨是有点弱,可他毕竟是真正的皇族后裔,和我以及大师兄是不一样的!”

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当年耶律阮被杀时,耶律贤年仅四岁,是以帝位被手握重兵的耶律璟所得。当今大辽国的皇帝正是耶律璟,也就是耶律贤的叔叔。

萧燕燕心高气傲,从小就幻想着将来嫁给一位惊天大英雄。对于嫁给耶律家的人,她并不反对,毕竟辽国的大英雄,很多都是出自耶律家!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被安排的夫君竟然是耶律贤这个手无傅鸡之力的病秧子!

她的大师兄耶律休哥是整个契丹族的偶像;二师兄耶律斜轸乃整个契丹族年轻女子的偶像;即便是她那最小的三师兄,虽然是汉人,但无论才情而是学识就连他们的师傅都钦佩不已。

耶律斜轸见萧燕燕情绪有些低落,于是赶紧转移话题道:“燕燕,你往日和三师弟最谈得来,也最欣赏汉人的文化,这回你可是没机会和三师弟在南京府聊天喽!”

“是呀!”想起文文弱弱,可却才思敏捷的三师兄,萧燕燕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同样是文弱书生的样子,她的这位出汉人三师兄可以说甩耶律贤十八条街。耶律贤除了身份和稍有头脑外,唯一的优点或许就是对她是百依百顺。

然而,又正是因为这个百依百顺,让萧燕燕始终感觉不到汉人书上说的那种情爱。

耶律斜轸目视南方,喃喃道:“不过,没关系,马上你就能见到真正的汉人江山了,只要过了前面的拒马河,师兄就带你好好看看汉人的大好河山!”

耶律斜轸目光坚定,豪情万丈。他的身后是大辽的精锐铁骑,是整整一万名大辽前锋军。为了此次南下,南院大王耶律修哥将所有的铠甲全都集中到了他们这一万名前锋军的身上。

辽军在拥有无数骑兵的情况下,之所以还会被后周或者赵宋的禁军打败,不是因为辽军不英勇,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赵宋禁军那坚固的防御铠甲。

为了此次南下大宋,耶律休哥几乎倾其所有,将辽国南京府能收集到的铠甲全都给了耶律斜轸。

是以,耶律斜轸有信心凭借着自己这一万前锋攻城略地,甚至杀到大宋的都城。

拒马河的河水缓缓流淌着,这里是北方幽燕附近唯一不冻的河流。

如今涞水进入秋季枯水期,拒马河也失去了往日奔腾的气势,骑在战马上即可趟水而过。

趟过拒马河,对面就是赵宋的第一防御要塞霸州。

“过河。”

耶律斜轸一声令下,第一个跃马跳入拒马河。……

第417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汴京城。

此刻的百姓都还沉寂在王师过江的兴奋当中。茶馆里,码头边,谈论的都是曹彬、潘美等一众大宋将领的英武事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在望的笑容。

“驾……驾……驾……”

街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过,直奔皇城方向而去。

“难道前方又传回大胜的消息了?”街道上的行人激动的猜测道。

“肯定是嘛,咱王师过了江,一天一小胜,三天一大胜,南唐那里是咱们的对手。”

“不对啊,往日捷报不都是从南门入城吗?今个怎么从北门进来了?”

“你脑袋里装的是大粪呐?难道你认为南唐那少爷兵是咱禁军的对手?反正都是报喜,哪个门进来不都一样?”

“别废话,赶紧去宣德门门口,到那不就知道了嘛!”

……

街道上的百姓议论纷纷,蜂拥着朝皇城赶去!这些日子他们已经见惯了在京城里飞奔而过的八百里加急。每每这样的奏报传来,不肖半刻,皇城门口的宣德门旁就会贴出宋军胜利的消息。

“老道,有点不对劲呐!”刘三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抱着烧鸡,望着远去的人群,皱眉说道:“八百里加急没道理不走南门而绕道北门进城啊。”

吴师道点头道:“不是不对劲,而是很不对劲。”

说罢,只见他掐指而算,口中念念有词,突然间面色大变,失声道:“大事不妙,快回府。”

……

“旭哥儿,你说该咋办?”

吴师道一路上拽着刘三飞奔回府,将他们在街上看到之事匆匆告知韩旭。然而,在他说完之后,却发现韩旭这家伙依旧漫不经心的磕着瓜子,彷佛当自己刚刚说的那一切都是耳边风似的。于是,不禁气道:“你倒是说句话啊?”

“噗……”

韩旭吐出口中的瓜子壳,端起面前的茶杯美美的啜上了这么一口,这才半眯着眼睛笑道:“说?说什么?难道说你吴老道掐指一算就知道契丹人南下了?”

“你…”闻听韩旭这满不在乎的语气,吴师道没好气道:“啥叫掐指一算?老道我今生学的就是道家推测术。师傅曾经说过,只要老道我算够一万次,这推测术就大功告成了。如今老道早已过了一万次,推测之术十之**错不了。”

“我呸……你个死神棍,瞎嚷嚷什么。”韩旭撇嘴道:“知不知道啥叫‘有理不在声高’?”

“嘻嘻嘻嘻……”众女子见吴师道吃瘪,一个个掩口轻笑不已。

见状,吴师道急得是满头大汗,腆着苦瓜脸道:“旭哥儿,老道说的都是真的!昨个老道夜观天象,北方煞气凝结,显然是辽军扣边之相,再加上今日从北门而来的八百里加急,老道确信自己的推测无误。”

事实上,在吴师道和刘三说出街上的见闻之时,韩旭隐隐约约中就已经感到了不妙。刚刚他只是一直在想办法而已,若是当真辽军扣边,那朝廷该如何应对呢?

如今,朝廷的精锐几乎全都南下,整个汴京周围的禁军加起来不过两万有余。而汴京地处中原腹地,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唐末之后,五代的皇帝为何都喜欢立足汴京,盖因它那无比畅通的水陆运输优势。汴京很大,人口众多,只有依靠水路漕运,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各地的粮食供应。

然而,辽国多铁骑。这些骑兵一旦突入中原大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