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乞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乞丐王-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懂个屁。”吴师道破口大骂。

韩旭自打成了平西王,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敢这样骂大,心中苦笑的同时却也黑下了脸。正欲教训教训吴师道这没大没小的老道士,却听吴师道喃喃道:“虽然不是太上老君下凡,但也差不了多少……陈抟,陈仙师啊……小道在这向你叩头了。”说着,吴师道顿时跪向南方,低声哭泣的同时,行三跪九拜大礼。

吴师道如此的慎重行事,顿时让所有人的大吃一惊。

在众人的追问下,吴师道口中念念有词,终于道出了真相:“陈仙师,俗家名陈抟,道号‘扶摇子’,乃恩师松阳道长的至交好友……唉……”

说到这,吴师道显然是对没有认出陈抟而后悔不已。其实这也难怪他,当年陈抟会见松阳道长之时,吴师道还仅仅是松阳道长身边的一个小道童。

吴师道接着说道:“陈仙师弃儒学道,经过数十年的潜心修炼,学究天人,一身道学实乃当时第一人也。后周显德三年,世宗皇帝召见,下诏任“谏义大夫”,陈仙师辞谢不仕,世宗皇帝赐号‘白云先生’。在今日道家沦落的时代,陈仙师几乎已一己之力挑起兴盛道家的基业。李耳,张道陵乃道家之先贤,而陈仙师可以说是如今活着的道家大贤。”

吴师道的话,将陈抟抬到了和李耳,张道陵相提并论的地位,让众人顿时傻了眼。即便是何一鸣,此刻也是呆若木鸡。

李耳可是老子啊,道家的创始人;而张道陵在东汉末年创立天师教,也同样是道家数一数二的人物。两人影响了道家千年的传承,难道陈抟还有此地位?

韩旭不知道,至少他这个道家的文盲没有听说过。可韩旭在意的是陈抟那看不清深浅的修为,似乎道家的功夫很不简单呢。

……

“报……”

刚刚度过黄河的宋军正整军出发之时,北面一匹快马飞奔而来。

“启禀韩王爷,大名府守将刘将军求见。”

辽军如此快的速度?难道他们已经到了大名府?韩旭心中咯噔一下,赶忙派人请刘彦晖过来。

刘彦晖一见韩旭,赶忙行礼。

原来韩旭在澶州等待的大半天,大名府早已得到了消息。于是,守将刘彦晖亲自带人前来迎接。

这倒是让韩旭了虚惊一场,幸好大名府还在大宋的手中。

不过,在刘彦晖的禀告中,韩旭意味的得到了另外一件消息。耶律斜轸的辽国先锋确实已经攻下了大宋的第二个北方要塞雄州城,此刻他们已经兵临镇州城下。

镇州城有成德军,成德军节度使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原大宋首任殿前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

虽然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韩令坤被罢了禁军侍卫司都指挥使的职位,但还是以节度使的身份安享富贵。在辽军大举入侵之际,韩令坤亲率一万宋军坚守镇州城。

耶律斜轸已骑兵为主,在攻下霸州、雄州两州后,也失去了奇袭的机会,他们一时之间也拿名将韩令坤镇守的镇州城没有办法。

“这么说来,本王倒是可以松一口气了。”韩旭笑呵呵的说道。

可这话一出口,只见刘彦晖一副欲言又止之态。

在众人的疑惑中,刘彦晖咬牙道:“韩王爷,镇州靠近北汉,成德军原本就是为防卫北汉而设立的。耶律斜轸在拿韩将军没办法的情况下,已经派人命令北汉刘钧出兵,此刻北汉已出兵数万,直奔镇州城而来。”

刘钧这狗日的,竟然甘愿当辽国人的走狗!

辽国先锋是骑兵,北汉可是步卒为主,况且他们的后面还有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亲率的辽军中军主力赶来。两路大军,仅凭韩令坤手中万名左右的边军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韩旭顿时心急如焚,由于突然出现的北汉军,他彻底放弃了在大名府阻击辽军的打算,下令急速行军救援韩令坤。

大军经过大名府之时,汇集了大名府刘彦晖率领的五千步卒,再加上何一鸣的三千丐帮弟子。此时韩旭的手中已经有一万八千人。

然而,韩旭丝毫不敢大意,连夜行军朝着镇州城奔去。……

第422章盟友,镇州之战(一)

清早,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射在残破不堪的镇州城墙上。

力透夯土的强弩、箭矢歪斜无力的插在城墙上,到处是坑坑洼洼,血迹斑斑。

城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遍地都是。从尸体的穿着来看,有塞外草原人的装扮,也有中原人的服饰。

原本就不宽的护城河已被填出数条通道,高高竖起的吊桥失去了它最后的防御的作用。

显然,这里经历过一场强烈的搏杀,攻城的一方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已将这座城池的防御击得七零八落,似乎只要最后一口气就能夺下这摇摇欲坠的镇州城。

“哗啦,哗啦……”

盔甲的叶片交织着独有的战场气息,一队士兵护卫着一名中年男子行进在城墙之上。

此人身穿乌金锁子甲,身材高大,四肢倾长,仅仅往城头一站,就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只是此时,他的面容稍显疲惫,双眼布满血丝。

“见过大帅”

“见过大帅”

……

从城墙东到城墙西,凡是路过之处,那些或坐或躺,浑身带伤的士兵们全都起身问安,满脸的崇敬之色。

“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韩令坤双眼微湿,语带哽咽道:“成德军的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本帅……本帅向你们行礼了。”

说着,韩令坤朝着城头上所有的士卒一揖。

“使不得,大帅……”

“呜呜呜呜……”

不知是不是因为韩令坤的这一礼,城头上突然响起了呜咽之声。紧接着,在这声的带动下,城头上是一片呜咽。所有还活着的成德军将士们,无不泪流而下。

突然,韩令坤的身后走出一名年轻的小将,大吼道:“不许哭,都给本将军闭嘴,成德军没有孬种。”这一吼,哭泣的声音反而更大了,年轻的小将挥舞着马鞭朝着身边哭泣的士卒抽了下去:“不许哭,听见没有,不许哭。”

一边抽,一边他自己却也是声泪俱下。

“朝儿,住手。”韩令坤早已是泪流满面,止住韩庆朝的举动,深吸口气叹道:“哭吧,让他们都哭吧,哭出来反而会好受些,现在哭出来,等会才有力气杀敌。”

“父帅……”韩庆朝猛的扔出马鞭,马鞭高高的抛弃,远远的落在城下。当马鞭落地的那一刻,韩庆朝再也忍不住的冲到箭垛前,扶着女墙放声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成德军的将士们有痛哭的理由,更有痛哭的资格。

数天前,辽国精锐骑兵在没有丝毫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镇州城下。若不是守城的校尉当即立断拉起吊桥,封锁城门,恐怕辽军早已冲入城内,而此刻镇州城内或许已经是尸横遍地。

面对辽国精锐铁骑,节度使韩令坤当然知道凭借成德军不到五百匹的战马,以及数千人的步卒,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辽军骑兵打野战的。于是,一方面派人向大名府以及京城求援,另一面命令城里的精壮全部上城头,拿起兵器抵御辽军的攻城。

所幸的是,辽军前来的均是骑兵,领兵的耶律斜轸还没愚蠢到直接用骑兵其攻城。在佯攻一阵,试探了镇州城的城防之后,立即下令安营扎寨。一万骑兵,分成数批,不断的游弋在城池四门,以防城内的成德军突围。他相信,没有大量骑兵的成德军即便是冲出城,也是辽军骑兵的屠杀对象。

事实上,韩令坤一开始就没有突围的打算,他知道只有死守镇州才有一线生机,待得辽军的骑兵粮尽之后,或许才有办法。

然而,另他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两天前,成德军的死敌北汉军出现在了城外,以步卒为主力的北汉军,乃守城一方的天敌。两天的厮杀,血雨火的考验,双方都产生了大量的伤亡。

准确点说,成德军的伤亡比北汉军还是少了许多,毕竟他们是守方,有着城墙的巨大地利。然而,成德军才区区五千人不到,而北汉军足足有两万大军,再加上一万的辽军铁骑,对比显而易见。

如今,北汉军伤亡五千,成德军伤亡二千左右,至于辽军铁骑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城外,西边是北汉军的营地,连绵的帐篷,一眼望不到头。北边是契丹辽军的营地,遍地是战马。

袅袅的炊烟升起,两军正在埋锅造饭。

韩令坤知道,一旦用饭完毕,北汉军和辽军将会发起最猛烈的攻击。(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此刻,他们的营地里不时传来畅快的大笑声。昨日夜幕落下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护城河的填埋,直等着今日最后的攻城。

“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韩令坤连忙掏出手绢捂住嘴。

身为韩令坤的长子、成德军的偏将,韩庆朝担忧道:“父帅,您一晚上没睡了,赶紧去楼上休息下吧,等到辽军攻城,孩儿再叫您。”

韩令坤拿开手绢,只见上面一片殷虹,随即将手绢一握,揣入怀中,深吸口气道:“无妨,些许咳嗽,老毛病了……对了,伤亡的将士和百姓都安置妥当了吗?”

韩庆朝扭头望了望城下那一排排并排放置的尸体,咬牙道:“都安置好了,不会误了待会的守城。”

韩令坤点了点头,他们是守城,城头的地方就那么大,一旦尸体堵塞起来,很难快速的救援危机的地方。

“父帅……”韩庆朝看了眼韩令坤,一副欲言又止之态。

“有什么事直说无妨。”韩令坤皱眉道。

韩庆朝略一沉吟,咬牙道:“父帅,您说朝廷会不会给我们派来援军?”

此言一出,周围原本还在议论的随从亲卫们,个个竖起了耳朵。

韩令坤没有说话,眉头皱得更深了。在辽军围城之际,他第一时间派出了八百里加急,按理来说,若是有援军的话,那么朝廷的援军也该到了。

可是真的会有援军吗?这点韩令坤自己也不敢确信。

如今,朝廷的精锐王师几乎全都陷在江南的战场上,辽军的突然出兵,连连攻下霸州和雄州,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

同时,韩令坤也知道,京城早已空虚。站在赵匡胤的立场,要想守住京城,就得守住大名府,守住黄河。只要守住了大名府就能守住黄河,只要守住黄河,就能守住汴京。

朝廷肯定是会派出援军的,对于这点,了解赵匡胤的韩令坤自然是深信不疑。可援军会不会前来救援镇州城,那就不一定了,毕竟把兵力集中在大名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此刻,韩令坤感情上希望援兵能前来,但理智上,他又希望援军千万别来。一旦援军出了大名府,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只能成为辽军铁骑的马下亡魂。论野战,大宋的步卒真心不是辽国骑兵的对手,更何况此次的辽军骑兵竟然全部铠甲在身,于以往相比,他们简直是发了大财。

想到此,韩令坤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韩庆朝虽然早已猜到了这点,可见他父亲的表情后,还是不自禁的露出了失望之色。

“大帅,不如我们突围吧。”一名亲卫咬牙道。

“突围?能往那里突?突出去只有死得更快,我们的两条退能跑过契丹人的铁骑?”韩令坤面色严肃,教训道:“况且我们身后还有镇州城的无数百姓。大丈夫立于世间,要问心无愧。或许我们会战死城头,可那样我们也尽力了,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大宋,更对得起镇州城的父老。”

“哼……”韩庆朝一声冷哼,“唰”的一声拔出腰间的钢刀,狠狠的说道:“韩家从来没有临阵脱逃之人,你们要是想跑,就别怪本将军翻脸无情。”

“末将誓死追随将军。”将领们纷纷立誓,刚刚的那么亲卫更是羞愧得低下了头。

韩令坤满意的朝着韩庆朝点了点头,虎父无犬子,至少他这个大儿子如今以成了他的骄傲。

“都下去吃点吧,今日的守城还不知会到什么时候!”

……

和帐外的嘻嘻哈哈的情形想比,此刻的辽军帅帐,早已吵成了一锅粥。

一名中间剃光了头发,两边扎成小辫的辽军将领指着对面一排边的北汉军将领骂道:“废物,你们全是废物,两天时间,竟然都没拿下一个小小的镇州城。”

“伤亡五千?打了两天,才伤亡五千?你们分明就没有出力!”

“两天的时间,我们大辽铁骑都从南京府杀到这了,而你们两万大军竟然被韩令坤这老家伙给挡在城下!”

“不如今个我们全都下马,让北汉的弟兄们看看咱大辽的勇士是怎样攻城的?即便没了马,咱大辽人还是勇士。”

……

辽军的将领们纷纷指责,奚落着算是同盟的北汉军。

主座上,耶律斜轸冷眼看着这一切,并没有丝毫的替北汉军说话的意思。同样的,他也很愤怒,这两日来,他发现北汉军确实是出工不出力。

只不过碍着同盟的面子,身为这里的最高统帅,他并没有去奚落北汉军,况且听说此次带军前来的还是北汉的一个刘姓皇族。倘若他也加入鄙视的行列,恐怕下面的辽将们闹得更凶,倒时候可就不好收场了。毕竟他们全是骑兵,真正的攻城还得依靠北汉军。

但这样互相指责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还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

半晌后,耶律斜轸终于发话了,望着北汉军那名俊朗的中年将领,他强自露出个笑脸道:“刘将军,不知是否可以给本将一个时间,你们何时才能登上镇州城的城头呢?”

北汉军的统领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离开汴梁的北汉皇亲,当今北汉皇帝刘筠的亲叔叔刘思汉。

刘思汉长发披肩,一身血红的战甲,外加一件猩红的披风,此形象在帐内所有人中显得特别的突兀。

身为北汉亲王,刘思汉自有他骄傲的一面,辽国人在他的眼里就是群塞外蛮夷。若不是皇帝刘筠请求,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带兵前来和辽国人合作的。

面对辽军的一帮莽夫,刘思汉可以直接无视,但面对耶律斜轸的问话,他终究还是开了口,毕竟北汉能存在还不被赵宋灭掉,正是因为后面有个辽国的支持。

只见,刘思汉微微一笑,笑得相当的文雅,淡淡道:“耶律将军说什么时候登上城头就什么时候。”

“大言不惭……”低下辽将竟然用了个汉人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