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乞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乞丐王-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臣,领旨。”

武将那一列,走出来一人,躬身道。此人面白短须,仪表堂堂,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然而让韩旭震惊的是,此人就是潘美,杨家将中的大反派潘太师。不过,从他那样子来看,怎么也不像个奸人角色啊,甚至和石守信比起来,也不逞多让。想到此,韩旭不由摇头苦笑,真不知道这潘美,惹了谁,竟然人被塑造成一个如此荒唐的角色。

有了魏仁浦的带头,文德殿内顿时议论开了。这是赵匡胤的第一次论政,招来的人自然比往常多了许多。以他的想法也算是对这些功臣一次加赏,毕竟往后这里不是想来就来的。然而,人多自然嘴杂,况且他们都希望在赵匡胤面前表现一番。

议论纷纷的论证直到天色渐黑,才告终止。然而赵匡胤第一天当皇帝,似乎还真当上了瘾,亦或实在是用心天下之事。在众人走了之后,却单独留下了韩旭,赵普,赵光义等一甘亲信。至于石守信等武将,领了封赏,代表赵匡胤去犒劳此次功劳最大的兵变士卒而去。

常欢领着御膳房的太监,奉上了晚饭。

赵匡胤拿着勺子,喝了口,顿时放下,叹气道:“常欢,以后御膳房由你亲自打理,这粥也就无需再添加那些多余的东西,简简单单的就好。朕可不愿喝民脂民膏,朕在做,天在看。既然坐上了这位子,那朕就一定要做得比以往的帝王更好。”

一小碗粥而已,几人几口就喝了个精光。赵匡胤擦了擦嘴,缓缓道:“自古领军,无非赏罚分明,该封赏的都封了,那也该说说那些惩罚之事了。”

一听这话,韩旭心中一动,赶紧坐直了身体。

第119章火德王立大宋(下)

文德殿内寂静无声。

赵匡胤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淡淡的说道:“历朝历代,政变造反,无不是血流满地,乱兵入城,人人都想着趁乱打劫。大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软禁其父。即使其英明神武,贞观之治万国来朝,就凭这一点也够其遗憾一生,成为历史上抹不去的污点。

要想做一个超越大唐,前无古人的皇帝,朕第一步就不能走错。朕苦心将大军拉出汴梁城,又一再约束大军,禁止乱杀无辜,就是不想造成汴梁内的流血冲突,让朕的皇位染上更多人的鲜血。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想给朕心安,杀了韩通也就算了,毕竟他想反抗朕,但竟然屠杀韩通满门,几十口老幼妇孺,一个不留。你们都说说,王彦升该如何处置?”

赵匡胤的一番话出口,低下几人立马默不作声。

韩旭没想到赵匡胤的雄心如此之大,竟然将自己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比。李世民通过惨烈的玄武门事变而登基,赵匡胤将汴梁的冲突降至最低,完全可以说做到了兵不血刃夺取皇位。先不论将来如何,至少在这第一步上,他赵匡胤赢了。

“启禀圣上,韩通一事,王彦升罪大恶极,至军令而不顾,必须处置,以正国法。”赵普立马开口道。

一听这话,韩旭不由莞尔,赵普这老狐狸确实够狡猾的,在没有摸清赵匡胤的底线之前,只是说了处置,而未建议处置的方式,杀?还是不杀?

“咳咳。”

赵光义起身对着赵匡胤拱了拱手手,道:“圣上,王彦升虽说做得过火了点,但这毕竟是兵变,难免有些冲突。而且,大哥您刚刚登基,人心不稳,若是此时就处置王彦升,那那些将军们会怎么想?他们可是大宋的开国功臣。所以,依臣弟看,此时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听得赵光义的话,赵匡胤微微皱起了眉头。原本他确实想按赵普的意思,杀王彦升以正军令国法。这也是他为何将御前侍卫统领交给韩旭而没有交给王彦升的原因之一,毕竟以王彦升原本亲卫统领的身份,当大宋皇宫内的御前侍卫统领是最合适的。而此时赵光义的话,也让他不得不再次考虑清楚,他的皇位的确是将士们给拥立起来的,若是事成之后就杀有功之臣,难免让人有点卸磨杀驴的想法。一时之间,倒也犹豫起来,将目光转向了一直低头不语的韩旭。

事实上韩旭的余光一直在留意赵匡胤的脸色,见其犹豫不决的样子,暗自叹息不已。赵匡胤做到了这个位子,考虑的东西自然就多了起来。若他还是殿前都点检,就凭王彦升的做法,杀一万次也不嫌多。

赵普见韩旭低着头,似乎没注意到赵匡胤的眼神,赶紧伸手推了推韩旭,小声道:“官家在看你呐?”

虽然赵匡胤没有发话,但其却有偏向赵光义的样子。韩旭抬起头,张了张嘴,正想也跟着赞同对面赵光义的话,但脑中却突然闪现出韩府那一门几十口人横七竖八的躺在院子里的情形,顿时将欲出口的话吞了回去。转而说道:“功是攻,过是过,王都校该杀。”

“杀”字一出口,众人惊讶不已。韩旭可是第一个说出杀字的人,官场之人,有些话都心知肚明,说得也是委婉含蓄。而他倒好,杀气腾腾的直接而出。

赵匡胤脸色一黑,眉头皱得似乎更紧了。

“韩统领,王彦升之事,不是简单的杀不杀就能解决的。若是杀能解决问题,我赵光义第一个同意。我们现在要考虑更多的是,杀了王彦升之后的事。”赵光义连忙说道,那样子似乎在苦口婆心的在向韩旭解释:“韩通府上之事既成了事实,对外也就是宣称乱兵而为,至于这乱兵是大宋的大军,还是大周的禁军,这就难说了。我们完全可以抽身,这就会成为悬案。而若是杀了王彦升,那些将军们的想法,才更危险。”

韩旭和赵普正欲争辩,却见赵匡胤摇了摇手,开口道:“此事就这样办吧,王彦升一直跟我说想到边军去,将其调入王全斌帐下,依然为都校,戴罪立功。”

赵匡胤盖棺定论,金口玉言,低下之人也都默不作声。

“圣上,韩通虽逆天行事,但毕竟是大周老臣,也算是劳苦功高,忠心有佳。此时遇难,不如厚葬。”赵普出口道。

“则平言之有理,那就追赠中书令,厚葬吧。”赵匡胤点了点头,又笑道:“对了,韩旭你现在也算是四品大员了,还没有府邸吧?不如韩通那府邸就赏你了,若是朕的御前侍卫统领,连个府邸都没有,说出去朕还不让人笑话。”

“这个好,我看连府邸名字都不用改,反正都信“韩”,呵呵。”赵光义立马附和道。

此话一出,低下笑声连连,谈论了半天的苦心事,这事倒正好轻松一下。

然而,韩旭却苦恼的摇了摇头,那日他可是亲眼看着几十人被屠杀在那院子里,他可没那胆子住进去,这小子自从拜了关二爷,对这些事,可是疑心得很。

“要不你住朕之前的太尉府?反正那里现在也空着。”赵匡胤见韩旭摇头,又问道。

韩旭大寒,赵匡胤之前的府邸,他敢住吗?那怎么着也算是龙兴之地,住了还不被御史台给喷死。

话一出口,见低下人满脸的震惊,赵匡胤顿时领悟了过来,之前他也只是一时口快,这时想起来,确实不妥。于是,叹气道:“这也不妥,那也不妥,难不成你还想住百花楼?呵呵,算了,明日你去工部,找工部侍郎,就在皇城西面,寻处风水好点的地方,重新盖座院子。”

处理完了正事,赵匡胤依然是意犹未尽,在常欢的安排下,拉着这些亲信,喝起了小酒。也许是心愿得成,他反而忆起了往事,从洛阳夹马营,到投郭威,到攻克淮南,直到今时今日。

翌日,秦家大院。

“旭哥儿,你说赵匡胤……哦不,这圣上是不是也太寒酸了点,就送这么张纸给丐帮?”吴师道手拿着一张宣纸,只见上面龙飞凤舞的两个字“丐帮”。事实上这两个字倒没什么?最重要的确实低下那落款“赵匡胤”,以及那鲜红的玉玺印章。

此次起事,丐帮的功劳赵匡胤当然没有忘记,在昨晚喝高了之后,龙飞凤舞的写下了这张牌匾,另外凡是丐帮英雄好汉,只要愿意,都可以直接进入大宋禁军。但这一条,对于丐帮这些人来说,还真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都是在江湖上自由惯了的人,完全受不了禁军那铁的纪律。不自由,毋宁死嘛。

“你就得了吧,赶紧找人给裱起来,有了这个,这大宋的天下,咱丐帮可以横着走。”韩旭鄙视的看了眼吴师道。正了正身上的御前侍卫官服,大宋刚刚得了天下,这官服暂时还沿用后周的服侍,依然是大红色的服饰加硬璞头。又道:“走了,点卯去了。”

“恩?你昨日回来不是说今日不用去点卯吗?”秦雨山缓缓从后面走了上来。

韩旭顿时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昨日赵匡胤确实给了自己一天假,去工部和工部侍郎谈论新建府邸之事。想来等会还有早朝,估计工部侍郎一时半会还出不来。于是,三下五除二的脱了官服,懒洋洋的往椅子上一趟,叹道:“唉,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呐!”

“吴老道,丐帮在扬州的情况怎么样了?”秦雨山往韩旭旁边一坐,开口问道。

吴师道皱了皱眉,道:“年前的消息是江北分舵已经建立起来,但今日刚收到消息,听说在江都一带,他们似乎和那里的盐帮发生了点矛盾,具体的还不清楚。”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来,扬州乃大运河和长江的交界之地,水路四通八达,南来北往的船只大多通过此地中转,而形成了扬州特有的商贾文化。江湖帮派自古又喜欢占据些码头,青楼这些暴利行当。

唐末天下大乱,更是“天下之赋,盐利居半”,黄巢、王仙芝就是贩卖私盐起家。在长江以北之地,这里渐渐行成了一个大的帮派……盐帮。正如其名,他们以贩运私盐为生。江南之地并不产盐,自从淮南被后周占领之后,江南的南唐对盐的需求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渐渐的盐帮越发兴盛,向江南之地贩卖私盐,获得巨大的利润。

秦雨山眉头紧皱,开口道:“早些年,我路过扬州,有兴结识了盐帮的程老英雄,此人义薄云天,而且与我一见如故。应该不会为难我丐帮才是。”

听到盐帮,韩旭顿时来了兴趣,不由疑惑道:“会不会是去扬州的丐帮之人,飞扬跋扈?毕竟扬州是盐帮的地盘,人家可是地头蛇。”

“不会,此次派去的都是些行事谨慎的可靠之人。”吴师道摇了摇头:“具体的情况,暂时还没不清楚,可能过些日子会有详细的消息。”

说到了扬州,韩旭突然想起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忙问道:“李重进那里有何动静?”

“这倒没有,丐帮一直在那里监视李重进,年前还是安安稳稳,只不过一直在招兵买马,圣上昨日才登基,想必他那里还没收到消息。”吴师道开口道。

韩旭默然,赵匡胤登了基,李重进应该也快有动作了。

第120章老子不差钱

“韩大人,韩大人……”

韩旭正和刘三,吴师道几人嘻嘻哈哈的嗑着瓜子聊天,却见一身穿大红官袍之人提着衣摆,屁颠屁颠的闯进了秦家大院。身后跟着数个丐帮汉子,丐帮之人见其身着官服,而且口口声声叫着韩大人,也就没有拦着,而是紧跟了过来,说到底这秦家大院还是第一次来这当官之人。

“哟,这位大人是?”韩旭赶紧迎了出来,拱了拱手,恭敬道。

人靠衣装马靠鞍,瞧这家伙的官服应该是个正三品的大官,然而这宽大的官服穿在其身上,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这家伙太瘦了,简直是根长竹竿,怎么撑也撑不起那身官服。而且其笑咪咪的样子,半点官威也没有,倒有几分江湖郎中的猥琐。

韩旭总觉得在那里见过他,但却一时想不起来。

“呵呵,韩大人,下官苗训啊,那日在陈桥驿的小土坡上,咱们可是有过一面之缘呐!”苗训连忙回礼。跟随赵匡胤多年,陈桥驿上散播谣言,也算是翊戴之功。凭着对天文地理的一番认识,赵匡胤升其为工部侍郎。今日早朝,一时找不到合身的官服,他只能穿着前任那大胖子后周侍郎留下来的官服前去上朝,原本期待着赵匡胤刚刚登基,能有个什么修城,修宫殿之类的浩大工程,也好一展其所学。

但却没想到,赵匡胤让他这位刚刚上任的工部侍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御前侍卫统领修栋宅子。若是那些恃才傲物的家伙,接到这样的活,不说横眉竖眼的撂担子,也会随便交给工部的那些匠人去做。然而,他苗训可没有这么做,从赵匡胤那关切的话中,他知道这个御前侍卫统领绝对不是个简单的角色,说白了,那就是圣眷正浓。

别看苗训学的是些稀奇古怪的天象,风水,但这家伙却一点也不迂腐。下了朝,赶紧向赵普打听这韩旭,韩大人。当听说竟然是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之后,问明所在,立马亲自赶到了这秦家大院。

“原来是苗大人,下官见过苗大人,那日之事多有得罪啦。”韩旭弯腰作揖,心中却暗自诽谤不已:“尼玛的三品大员,见了老子还自称下官,这不是磕碜老子嘛!”不过,心中却也松了口气,幸亏那日在陈桥驿没有骂这位老家伙。

苗训连忙上前虚扶韩旭,嗔怒道:“韩大人,这是折煞小臣哟。给韩大人修房子,乃小臣的福分,何须行此大礼。”

韩旭微微一愣,没想到这正三品的家伙,竟然是赵匡胤口中的工部侍郎。然而让他不解的是,论品级这家伙明显在自己的上头,原来他还想等会去工部见见侍郎大人,却变成了工部侍郎直接来见自己,这怎么看都不对劲呐。

此时别说韩旭,就连一边的吴师道等人也半天摸不着头脑,一个个瞠目结舌的样子。

将苗训迎进了大厅,奉上茶水,一番闲聊后,韩旭是再也忍不住了。真是人不可貌相,韩旭自认是吹嘘拍马的高手,但和苗训一比,简直是不入流了。人家一口一个“韩大人”,一口一个“风流潇洒,器宇轩昂”……说得韩旭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而苗训这家伙还是一本正经,脸不红心不跳。

“那个苗大人,这天色不早了,不如咱们去城西那里看看。”韩旭轻声说道。

“啪。”

苗训立马一拍桌子,满场皆静,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半响后。

苗训脸色一变,苦笑道:“韩大人,无须一口一口“苗大人”,老夫痴长您几岁,不如老夫就唤您一声“韩兄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