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闻言却不认同,而是继续分析道:“大单于此言差矣。请问大单于,楼兰一国与西域三十六国比起来,孰轻孰重?千里王一人与大匈奴比起来,孰轻孰重?秦城一人与十万汉军骑兵比起来,孰轻孰重?”
伊稚斜眉头紧了紧,“自次王不妨将话说得明白些!”
赵信又应了声是,遂好整以暇道:“大单于若是想要威服西域三十六国,彻底安定大匈奴的后院,便不能发兵灭楼兰之国。大单于想想,若是大单于发兵灭了楼兰,西域诸国岂不是人人自危?那他们为了应对大匈奴,便只能跟汉人结盟,如此虽然发兵灭楼兰的是匈奴,但是得利的却是汉人。大单于此举只是为汉人作了嫁衣裳,而将大匈奴置于险境。”
“千里王战没固然可惜,但大单于岂能因为千里王一人而舍弃大匈奴的利益?就算是大单于杀了秦城,也不过是让西域诸国更加相信汉人会与匈奴死战到底,同时更坚定的倒向汉人罢了。所以,臣以为,大单于万万不可发兵灭楼兰。”
伊稚斜沉默想了想,点头同意了赵信的话,“自次王说的有理,是本单于疏忽了。那依你之见,现在大匈奴该当如何应对这次的事件?”
“大单于应当再派遣使臣去楼兰,揭穿秦城算计楼兰的阴谋,并且表示大匈奴无意追求楼兰的责任。同时,大单于可以向楼兰示好,表示愿意与楼兰结盟共同对抗居心不良的汉人。”赵信道。
“挨了打还送上笑脸,自次王这个说法是不是太下贱了些?”有人立马就不干了,“匈奴人何时怕过事?但是匈奴人从来都没有低过头!”
“闭嘴!”伊稚斜不耐烦的呵斥一声,对赵信道:“你继续说。”
“若是大单于如此做了,西域诸国便会感佩于匈奴的仁慈,如此一来大单于就收获了西域诸国的民心,而西域诸国也会对汉人的狡诈心生厌恶和jǐng惕。”赵信道,“若是如此,那么西域就是大单于的囊中之物了,汉人休想再染指分毫。”
伊稚斜闻言大笑,赞叹道:“自次王好计谋,不愧是本单于的肱骨之臣!”
“大单于谬赞了。”赵信颔首道。
伊稚斜沉吟一番,“既然如此,就按自次王说的办。本单于择日出发,亲自去楼兰面见楼兰王,将这事办妥!”
赵信闻言惊讶不已,“大单于要亲自去?”
“怎么,不行?自次王不是说了嘛,要向西域诸国表示大匈奴的仁慈与亲和,本单于亲自去,岂不是更好?”伊稚斜道。
“万万不可!”赵信连忙道,“楼兰现在有汉使在,说不得楼兰王现在已经被汉使灌了**汤,已经认定了匈奴是敌人。要知道,汉人蛊惑人心的本事可是十分厉害的。大单于若是亲自去,安危难料啊!”
众人也都附和赵信的意见,纷纷劝阻伊稚斜。
伊稚斜一挥手,意志很坚定,“本单于带上王庭的精骑便可,他楼兰人要是不想灭国,就不敢对本单于如何。”说着笑了笑,“自次王不是老说对西域诸国要恩威并施吗?本单于去示好,同时带上大军,不正是恩威并重?”
“大单于。。。。。。”赵信还想劝,伊稚斜已经拍板,“事情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说!”
“。。。。。。”
朝会散了之后,赵信离开王帐的时候情绪颇为低落,对于伊稚斜坚决要去楼兰的态度,赵信百思不得其解。
抬头看见大漠草原广阔的天空,天空下牛羊成群,一望无际,正是一派生机旷达的景象,而赵信的心情却怎么都轻松不起来。
“自次王!”赵信正想着,身后走上来一个身体略显臃肿的男子,留着浓密的胡渣。
“左贤王。”赵信向来人打了招呼。
左贤王自从查哈地被占去之后,本来伊稚斜又给了他一块草场,虽比不得查哈地的肥美,好歹也过去。不过在汉军日盛一日的攻势下,匈奴被迫迁徙漠北,左贤王便没了自己的草场,伊稚斜便让他留在王庭,做了王庭重臣。
“今日听闻自次王一番话,真是振聋发聩。大匈奴有自次王这样的大才,何愁不能夺回被汉人占据的草场?”左贤王呵呵笑道,让人分不清他的话是调侃还是赞赏。
“左贤王说笑了,我不过是尽臣子的本职罢了。”赵信的笑容有些无奈。
“大单于采纳了自次王的建议,自次王为何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左贤王好奇道。
“大单于要亲自去楼兰,我还如何高兴得起来?”赵信叹了口气,“有时候我真摸不透大单于心中的想法,楼兰明明是凶险之地,而大单于又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为何大单于去意就如此坚定?我实在是想不通。”
“原来是因为这个。”左贤王不以为意,“我倒是知道其中一些缘由。”
“哦?还请左贤王指点。”
“自次王不必客气。”左贤王的语气很轻松,却带着几分神秘,“自次王既然知道这次千里王在楼兰战没的具体经过,想必也知道伊雪公主也到了楼兰吧?”
“听说了。”赵信道。
“问题就在于此。”左贤王道,“你之前久在大汉不知道,我等便了解一些。大单于与伊雪公主感情甚笃,两人打小就兄妹情深,在大单于继位的时候,伊雪公主作为唯一拥有自己精骑的公主,也是站在大单于一边的,帮了大单于不少忙。三年前伊雪公主在河朔战败,被汉军俘虏,大单于便无一日不想救伊雪公主回来。”说着饶有深意的看了赵信一眼,“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
赵信恍然一惊,“左贤王的意思是,大单于是为了伊雪公主,才决定亲自去楼兰?”
“我可没这么说。”左贤王一副“我就是这个意思”的神情。
“原来如此。”赵信若有所悟,“想不到大单于与伊雪公主的感情如此深厚。”
“那是自然。”左贤王道,“听说伊雪公主就是大单于从战火中救出来的。”
。。。。。。
。。。。。。。。。。。。。。。。。。。。。。。。。。。。。。。。。。。。。。。。。。。。。。。。。。。。。。
楼兰扦泥城。
秦城等人此番出使西域,一者是为了联合西域三十六国对付匈奴,二者是为了大汉与西域的贸易往来。楼兰只是西域诸国之一,虽然地位非常,但其他大小三十五国还是要奔走的。
在扦泥城逗留了几日,楼兰与西汉的盟约仍在商议之中,倒是双方商贸的协议很快便敲定了下来。其实商业交易重点还是在沿路的建设上,包括商会的安全,驿馆、旅馆的建设等等,有了这些保障,双方的贸易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问题了。
这日张骞决定先行去小宛等国奔走一番,而秦城等人得在楼兰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再到其他地方去。不说与西域三十六国尽数联盟、发展商贸关系,但是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
送别张骞的时候,秦城只强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保持联系,至少也要一天通报一次各自的情况,如此才能方便协调大伙儿的行动,若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也能及时应对。
“我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奔走诸国也不是第一回了,早已经轻车熟路。”张骞对众人说道,“真正紧要的,还是你们这里。匈奴在楼兰吃了这么大的亏,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你们要做好应对的打算。毕竟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你们手里又没有多少可用的军队。”
“若不是因为担心这个,楼兰王也不会到了今日还不跟我们签订盟约。”秦城道,“不过你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在这儿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
“楼兰王在不确定自身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很难与大汉签订这个盟约。”张骞面露忧色,“你们的任务很重啊!”
“也不一定。”窦非接话道,“在形势严峻没有选择的时候,楼兰也会跟我们签约的。”
众人又说了会儿话,张骞便上了马,与众人挥手作别,然后带着使节队伍出发了。
看着张骞离去,待他走远了,窦非很认真的问秦城道:“若是伊稚斜真的率大军来进攻楼兰,你可有什么办法应对?”
“要是伊稚斜带的人足够多,比如说十万大军压境,”秦城笑道,“那你我也就别想别的了,直接自杀得了,连逃跑都不要想。”
窦非没好气的看了秦城一眼,“你的意思是,若是没有十万大军,你便有办法?”
“我可没这么说。”秦城耸耸肩。
“。。。。。。”窦非还想说什么,秦城忽然指着天空对他大声道:“看!”
窦非抬头望去,“苍鹰?不对。。。。。。是矛隼?!”
秦城没有答话,只是吹了声口哨,然后抬起手臂。
空中传来一声响亮的嘶鸣声,随着一道身影冲下,下一刻,秦城手臂上便多了一只姿态雄健的矛隼。
第四百二十五章 匈奴来人
比之中原,西域的天空显得要更加旷远,这里多了几分云淡风轻的随意,少了几分肃穆庄重的刻板,就连背景色好似也要蓝的更加纯粹一些,透露着一股无拘无束的意味。天的旷远是因为有大地的衬托,西域的大地没有小桥流水,没有紧密的农田,只有轻松的野望,黄土青草。人置身其中,很容易便想挣脱一切束缚,回归自然。
楼兰的景色让秦城等人心胸舒畅,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原的体验,总是轻松而且适意。但是楼兰独特的风土并没有让秦城等人有太多的留恋,开始倒还好,越到后面,众人便越加没了心情去欣赏。
楼兰王这两日对秦城等人非常热情,招待周全,时常设宴款待,也让秦城等人得以欣赏到了西域特有的音乐和歌舞,尝到了许多西域的美事,听说了许多西域的传奇故事。这些对秦城等人来说,无疑都是新鲜的,在开始的时候秦城等人也确实被吸引了,乐得快活。
但是这些时日以来,楼兰王却是闭口不提与大汉结盟的事情,若是秦城等人问起,楼兰王多半会转移话题,要是有人问的急了,楼兰王便只含糊其辞的说兹事体大,需要和百官好生商量,需要时间细细考量。
楼兰王不签订与大汉的盟约,秦城等人便只能一直留在扦泥城。
双方都在等,等一个可以改变眼下僵局的事情发生。而这个事情,秦城和楼兰王都心知肚明,必定是来自于匈奴。
果不其然,过了些时日之后,匈奴使节再次到了扦泥城。
。。。。。。。。。。。。。。。。。。。。。。。。。。。。。。。。。。。。。
匈奴没有派遣大军前来,相反却是让使团前来,这大大出乎了楼兰王的意料。在他的想象中,匈奴千里王骨碌都和五千精骑折损在楼兰,匈奴必定恨极了楼兰,发兵灭国都是有可能的事。
但是现在看匈奴使节的阵势,并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
楼兰王接见匈奴使者的时候,倒是没有瞒着秦城等人。不仅如此,楼兰王甚至让人邀请了秦城等人参加对匈奴使节的接见仪式。
楼兰王如此做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秦城和窦非却是知晓楼兰王心中所想。眼下楼兰夹在大汉和匈奴中间,本就极难行事,如今匈奴遣使前来,楼兰王更是不打算得罪了哪一方,便索性让秦城和匈奴使节碰见,让他们双方去斗,自己静观形势的变化即可。
所谓明哲保身,不过如此。
楼兰王依旧是在王宫接见了匈奴使节,其实若不是秦城等人在一旁冷眼看着,楼兰王巴不得对表现的很友好的匈奴使节出城相迎。
。。。。。。。。。。。。。。。。。。。。。。。。。。。。。。。。。。。。。。。。。。。。。。。。。。。。。。
匈奴来使秦城认识,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的北军六将军之一,如今的匈奴自次王,赵信。
如今的赵信汉皮一取,匈奴皮一挂,浑身气势都变了不少。不再是身在北军时的一个小小的将军,而是一个强势而睿智的匈奴藩王。这些年来伊稚斜对赵信十分信任,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赵信提出的各种国事建议,伊稚斜极少会反对。
如同之前秦城第一次在王殿拜会楼兰王一样,赵信在大殿两侧楼兰官吏的注视下,举步踏进偌大而气派的大殿,向楼兰王请安,并且递交了伊稚斜亲笔书写的国书。
今日跟随秦城一起到王殿上参与这次朝见的,有窦非和伊雪儿两人。两人名义上都是此次使团的副使,这种场合没有理由不出席。至于柳木和霍去病,两人本来就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能不来凑热闹便不来。
赵信进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个弯腰低头的匈奴汉子,扮演的是捧羊皮卷的角色。从始至终都没有抬起过头,神情举止谦卑。在国书递交上去之后,这个汉子便退了出去。
秦城没有发现的是,伊雪儿在看见这个人的时候,脸色顿时就变得极为震惊和复杂。
“匈奴大单于愿意不计前嫌,与楼兰交好?”楼兰王放下手中的国书之后,脸上的意外之色怎么都掩饰不住,他看向殿中洒然而立的赵信,禁不住重复问了一声。
楼兰王这句话问出来,便如同在沉静的殿堂水面中心投下一颗石子,顿时激起层层波浪,不少官吏都开始议论纷纷,显然也是为这个消息感到惊讶和不解。
“正是如此。”赵信的微笑自信而从容,有着强势者和高位者特有的淡然,那是一种在弱者面前自觉不自觉流露出来的气质,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
“伊稚斜大单于不计较先前千里王和五千精骑的事?”
“我大匈奴大单于心性仁慈,睿智更是天下无双,大单于知晓千里王和五千精骑的遭遇并不是楼兰王有意为之,而是中了某些人的圈套。因是千里王和五千精骑虽然是在楼兰折损,但是错却不在楼兰。大单于是非分明,自然不会与楼兰计较这些。”赵信很满意楼兰王和楼兰百官的反应,他继续朗声道,“大单于与楼兰交好的心意是诚恳的,还望楼兰王明鉴。”
说着又道:“这回到楼兰来,大单于还托敝臣给楼兰王带来了一些礼物,还望楼兰王不要客气,尽数收下,如此方能对得起大单于一片苦心。还请楼兰王允许在下将大单于送给楼兰王的礼物带上殿来。”
“伊稚斜大单于还有礼物送给本王?”楼兰王受宠若惊,怎么都觉得一切都像是做梦似的,他暗自掐了自己一下,在确信一切都是真的之后,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贵使请。”
赵信朝楼兰王行礼,不多时,几大箱礼物就被抬到了殿堂zhōng yāng。
领着一些匈奴人抬礼物进来的汉子,便是先前那个汉子,与之前一样,汉子也一直是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