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自然地变成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它错尽、错绝、错到了家,错得完全离谱了。

这句话得罪了皇帝,不过李纲是主战派,也是皇帝一手提拔的,而且这句话明显带有泄愤的意思,所以皇帝宽宏大量,一笑置之。

这句话也得罪了蔡京、童贯和高俅等一帮宰执大臣。李纲是监察御史,是谏官,他或许不敢指责皇帝,但这些宰执,他没有不敢骂的。结果不言而喻,仅仅过了数天,他就被罢去了谏官之职,降为员外郎,拿俸薪混日子。混日子你就好好混,安分守己一点,他偏偏犯倔,管闲事,继续上奏,说蔡京、童贯等人行奸固权,钳制天子,培植亲信,广布党羽,铲除异己,祸国殃民,导致大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这下事情闹大了,官职一降再降,最后被贬谪为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李纲被打趴下了,马上就有人出头了,上奏弹劾蔡京滥用职权,公报私仇。这背后的指使者就是皇帝身边的宠宦梁师成。内宦童贯、梁师成、杨戬之流,外臣蔡京、王黼(fu)、高俅之辈,那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为了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厮斗的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尤其这个梁师成,他是反对北伐的人,他当然要乘机打击蔡京了。

李纲随即成为权臣角逐的工具,哪里都去不了,只好在汴京待着任人宰割。

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到这个人,为什么?马扩百思不得其解。

第八十六章 特使李纲

“朕打算让李纲以特使的身份去辽东帮助李虎,爱卿意下如何?”皇帝抬头看看马扩,问道。

马扩霍然醒悟,神情顿时一变。

让李纲去辽东,名义上是特使,其实就是监军,说白了,就是皇帝已经把辽东义军当作宋军了,于是理所当然,要以文制武,虽然不能直接剥夺李虎的统兵权,但以监军制之,还是完全可以的,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马扩有些窒息,他可以预料到李纲到了辽东义军后,会发生什么事。这位皇帝不仅仅是急功近利,更是幼稚到了极致,完全不顾现实,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次李虎和辽东义军主动投奔大宋,本是一件大好事,给皇帝这么一闹,好事变坏事了。奇怪的是,皇帝刚才为什么不说?怎么一转背的功夫,皇帝又冒出来这种不可思议的想法?

马扩不知怎么说,是反对还是同意?皇帝既然说出来了,反对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只能同意,而且皇帝这次比较明智,派出了一个文官,没有派出一个宦官,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皇帝一直看着马扩,等待他的回答。

马扩犹豫了半天,然后说了一句话,答非所问,“辽东的事情只有辽东人熟悉,尤其现在宋辽依旧是百年的盟友……”

皇帝听明白了,马扩认为此事值得商榷,派一个不熟悉辽东的人去辽东义军做监军,只能越帮越忙,另外,此事一旦暴露,辽人派使者来责问,宋廷势必很难堪,而且此事也会传遍朝堂,反对北伐的大臣们肯定又是劝谏又是阻挠,对北伐没有任何好处。

皇帝想了片刻,没有说话,然后继续写字。

时间不长,走进来两个人。

前面一个是宦官,马扩认识,是检校太傅梁师成,皇帝最为宠信的几个宦官之一,权势极大,人称“隐相”,就连蔡京对他都忌惮三分。跟在后面一个人三十多岁,身材不高,短须,面庞削瘦,两眼炯炯有神,刚毅而稳重。

两人跪拜。皇帝指着那位中年人对马扩介绍说,这位就是李纲。

马扩恍然大悟,怪不得一转背事情就变了,都是这个梁师成在背后搞得鬼。皇帝耳朵根子软,梁师成三言两语,就把皇帝蒙住了。

梁师成是反对北伐的,之所以反对,既不是出于现实考虑也不是出于道义思量,而是出于利益,因为假若北伐成功,收益最大的是蔡京和童贯。这两人一个领三省事,一个主掌北伐,除了皇帝,当然他们两人功劳最大,所以梁师成表示反对。他做为内宠,反对皇帝的决策,那不是找死嘛,没有皇帝罩着他,他混个屁啊。梁师成是什么人?他怎么会和皇帝作对?当然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做出这种表示的,原因很简单,欲盖弥彰嘛,否则皇帝怎么能在大臣们的眼皮底子下继续策划北伐大计?

这种事,马扩当然不知道,他和很多大臣们一样信以为真,以为是朝堂上的权力争斗,所以他看到梁师成,下意识地以为梁师成献此计策,纯粹是想阻挠北伐。当着梁师成的面,他不敢说话,心里却对皇帝很失望,认为皇帝对北伐瞻前顾后,三心二意,变来变去,让人无所适从,如此下去,怎能成事?

梁师成神情倨傲,指着马扩说道:“你把辽东的事说说。”

马扩非常厌恶他,但憎恨归憎恨,人家官太大,又是皇帝宠宦,得罪不起。马扩于是把辽东之行详细说了一下。

马扩说完之后,梁师成望向李纲,面带笑容,“伯纪,你怎么看?”梁师成的语气很亲密,显然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使得马扩对李纲的印象大打折扣,眼里不由露出几丝鄙夷之色。原以为李纲是个刚正不阿的人,现在看来,也是一个攀附权贵、阿谀献媚之徒。

李纲恭恭敬敬地说了几句话,意思是辽东的形势目前对北伐不是非常有利,为了尽快创造北伐的机会,自己愿意奉旨到辽东,辅助李虎,不过……他口风一转,马上说自己到辽东有几个不利的地方。第一,不熟悉辽东;第二不熟悉李虎和辽东义军;第三,辽东义军构成复杂,连海盗都是李虎的部下,由此可以想象李虎在辽东威望之隆,所以自己到辽东之后,恐怕很难发挥什么作用;第四如果皇帝在圣旨中授予自己监军之权,势必会造成李虎和辽东义军的误会,认为皇帝接纳是假,利用是真,这样一来,反而适得其反,自己到辽东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总之一句话,他不是不愿意去,而是去了会帮倒忙,所以还是不去为好。

马扩一听这话,对他的印象又好了一点。这个人头脑还清醒,不像皇帝那么糊涂,知道自己去不得,搞得不好连脑袋都保不住。李虎和义军里的那帮老大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看你不顺眼,拿刀就砍,砍了就砍了,你还能拿他怎么样?相比起来,宁愿去福建南剑州做个税务,回老家混混日子,也绝不拎着脑袋去辽东冒险。

皇帝说话了,两个意思,一是李纲必须去辽东,这事没得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能确保辽东义军打下平州路,直接威胁燕京,你就立功了,立了大功,朕再召你回来,加官升爵;其次,李虎既然要做藩镇,那么很明显,不管辽东形势怎么变,他都要保存实力,都要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中寻找最大利益,因此指望他在明年冬天之前攻克平州路,把辽金两国军队拖在中京道,绝无可能。所以,你必须去,就待在李虎身边,手里拿着朕的圣旨,靠这份圣旨,你就能指挥李虎,否则,朕就断了他的援助,派水军封锁辽海,再断了他的海路回易,朕倒要看看他还怎么活。

话说到这份上,马扩也好,李纲也好,只有跪拜领旨了。

两人出了宫,上了马车,马扩把李纲介绍了一下。李纲现在官拜户部度支员外郎。员外郎是尚书省二十四司的次官,从五品,一般称副郎,也算是不小的官了。

“官家让李副郎为特使,常驻辽东义军。”

黄涉满脸堆笑,连道欢迎。他一听就明白了,嗤之以鼻,大宋这个皇帝是不是脑子坏了?你以为辽东义军是什么地方?是你大宋的禁军啦?就以藩镇来说,那也是个独立的小王国,你皇帝能随便派个人去监军?现在援助还八字没一撇,而且还是以战马交换,辽东义军除了得到一连串的空头许诺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就能让我们为你卖命?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黄涉很热情,给李纲介绍辽东义军的事情,根本没把他当回事。你小子要是聪明,就在锦州好好待着,老子好酒好菜漂亮姑娘伺侯着,如果耀武扬威,趾高气扬,老子叫几个海盗把你丢进大海里喂鱼去。

李纲的话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脸上的笑容很拘谨,眼神也显得有些不安,看上去疲惫无力,对这趟辽东之行似乎没有丝毫的兴趣。他说话带有南方口音,马扩带着西北口音,而黄涉一口河北话,三个人说话速度一旦快了,都听不懂,于是马车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六月中,辽东形势突变。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正式拒绝了辽国的议和,摆出一副决战态势。

辽国宫帐里的争斗随即骤然激烈。

随着辽东形势对辽国越来越不利,主战派大臣也逐渐在宫帐中取得了优势,皇帝更多时候要依靠他们,但主战派大臣在皇统一事上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尤其辽金议和失败后,要求确立皇统的呼声非常大。

皇帝置若罔闻,继续拖延皇统一事,为了躲开大臣们的逼迫,他出去狩猎,丢下烂摊子不管了。

离开燕京之前,他突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同意反贼李虎和叛军所提的一切要求。李虎要做王,册封;李虎要做藩镇,给他州县,给他军政财大权;李虎的手下要做节度使,要做都指挥使,封,要什么官封什么官;李虎要钱财要武器,给他,只要他打女真人,要什么给什么。

这个决定匪夷所思,让大臣们瞠目结舌。

第八十七章 驱虎吞狼

辽国皇帝振振有词。反贼们造反的目的很简单,为了肚子,要活下去,他们还不想夺我的江山,即使有这个想法,目前他们也还没有这个实力,而女真人不一样,女真人已经建国了,摆明了要夺我的江山,所以我宁愿封反贼为王,给反贼们一个藩镇,也绝不愿意承认大金国。

还有一个原因更简单,现在李虎如果继续和女真人联手,他应该好好想想将来了。唇亡齿寒,辽国如果败亡了,他还没有活路吗?所以,我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让他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大臣们惊骇不已,纷纷劝阻。

皇帝勃然大怒,在宫帐纵声咆哮,你们有本事就把李虎杀了,把叛军剿灭了,跪在这里苦苦哀求有什么用?李虎不死,叛军不灭,再加上女真人,大辽国祚如何保全?你们告诉我,告诉我如何重振大辽?难道换一个皇帝就能重振大辽?难道靠你们这帮无能的蠢才就能重振大辽?你们既然打不过李虎,要招抚李虎,要利用李虎去打女真人,那为什么还要吝啬于一顶王冠?吝啬于一个藩镇?到底是国祚重要,还是王冠、藩镇重要?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底下哪有这种便宜事?如果你们有本事,朕又何必受此耻辱,向一帮反贼低头?

大臣们羞愧无语。

部分主和派大臣看到皇帝生气了,随即改变主意,明确表示支持皇帝的决定。陛下说得对,既然要招抚,既然要把李虎拉过来,既然要利用李虎去打女真人,那就不惜血本。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你不下本钱,谁给你卖命?

耶律淳和一帮主战派大臣苦苦劝谏。陛下这番话的确没错,但要看对象是谁,要看当前的形势,不要养虎为患自取灭亡啦。辽东汉人历来就有扭转乾坤之意,汉儿都是虎狼之辈,你这根本就是养虎为患。当前形势对大辽极其不利,北方有阻卜人的叛乱,东北有女真人虎视眈眈,东南有汉人叛军,他们都要灭我大辽,此刻李虎即使受抚,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只待时机一到,必定背信弃义倒戈相击,如此大辽危矣。

皇帝拒不纳谏,下旨,派使者去锦州,招抚李虎和叛军,然后打猎去了,不管了。

耶律大石奉旨,亲赴锦州招抚。

韩昉率先赶到锦州,向李虎通报了皇帝的旨意,请他做好受封的准备。

李虎傻住了,各军将帅和帅府官员们也傻住了,这是最最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它却偏偏发生了,不但匪夷所思,更让人措手不及。

没有人能理解。李虎当然理解不了。董小丑、毛军都有丰富的为官经历,柴云、胡涂更是熟悉宫帐内幕,但今天这种事实在理解不了。辽国皇帝是不是被一连串的打击搞疯了,失去理智了,他难道不知道养虎为患的道理?何况李虎本来就是一只吃人的猛虎,你把他喂饱了,他岂不更加肆无忌惮?

难道是离间计?

从攻打龙化开始,义军就和金军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默契,很多时候联手共击,虽然虎啸台一战,两军反目成仇,但在辽军看来,那或许是一场苦肉计,是为了攻克蒺藜山而设,所以当形势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当女真人耀武扬威地拒绝议和之后,辽人无奈之下,也要用计离间了。

想来想去,只有这一个解释比较合理。

女真人在辽人的宫帐里耳目众多,同理,辽人在黄龙府肯定也有眼线,当他们知道女真人拒绝了义军的要求后,于是断然采取离间计,合情合理。

如果是离间计,那何不将计就计?现在金人很猖狂,眼里根本没有义军,如果义军佯装接受辽人的招抚,麻痹辽人,然后一边与辽军攻击金国,削弱女真人的实力,一边暗中部署,乘机攻打幽燕,岂不可以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这太危险了,与虎谋皮,首先要具备强悍的实力,如今义军没有这种绝对实力。

李虎很坚决,“即使不是离间计,我们也要把它变成离间计,以便将计就计,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夹击中突围而出,打下一块赖以生存的地盘。”

李虎命令原野,以最快速度把辽国皇帝答应义军所有条件,一心一意要招抚义军的消息传到金国,相信这个消息会给完颜阿骨打和黄龙府的勃极烈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耶律大石很快到了锦州,双方再度开始商谈。

这次辽国皇帝给了底线,商谈进展很快,不过,李虎和董小丑等人随即发现自己判断正确,辽人不但设了个离间计,还设了个驱虎吞狼计。

辽国皇帝非常慷慨。封王,但不是燕国王,而是辽阳王。辽阳就是东京治府,现在是金国的地盘,所以这个王的封号明显有问题。建藩,藩镇就是东京和周边十几个州,地域很大,可惜都是金国人的地盘,所以一看就明白了,这是空头许诺。你想做藩镇,自己打去,打下来就是你的,至于辽西走廊这一块,暂时给你用,等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