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夫人雷霆手段,几个时辰内就赶走了罗青汉,逼走了霍六哥、李纲和宇文虚中,把虎烈府的军政大权全部拿到了手,把一场扑面而至的危机化解于无形,这太可怕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罗思南竟然厉害到这种地步。
毛军把形势大概说了一下,“总帅受阻于居庸关,至今未能杀进幽燕。你们马上出发,日夜兼程,迅速赶到居庸关和总帅会合。”
“我听毛帅说,东套大战中,虎烈第三军和第五军损失较大。”罗思南挺着大肚子站在军帅们前面,指着第三军军帅徐大眼和第五军军帅楚逍遥说道,“徐帅和楚帅留下来镇戍大同,第一军、第四军、第六军、第七军则急赴居庸关。”接着她走到董仲孙面前,亲热地挽住董仲孙的手臂,用撒娇的口吻说道,“董叔,这次要辛苦你了。”
老董抓抓秃头,眉开眼笑,“夫人,要不要我把总帅赶回来?”
罗思南玉脸一红,凑到董仲孙耳边说道:“董叔,只要你能在年底前把他赶回来,我就感激不尽了。”
“行,老叔我一定替你办到。”老董开怀大笑,冲着一帮军帅们招招手,“你们这帮鸟人,还坐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滚。”
第十六章 好日子到头了
九月下,居庸关。
李虎指挥大军连番攻击,铁鹰、侯概、张高儿、独孤风、李锦轮番上阵,但耶律阿古哲凭借居庸关的有利地形,打退了义军的一次次攻击,牢牢守住了关隘。
义军从九月十七日开始打居庸关,至今已经十二天了,没有丝毫进展,不过,辽军的坚守传递给义军一个讯息,那就是宋军未能攻克燕京,燕京还在契丹人手上,这是个好消息。
这天,河北宣抚司来信,童贯在书信中告诉李虎,宋军已经推进到良乡,距离燕京只有六十多里了,但因为辽军的顽强阻击,宋军推进缓慢。童贯请李虎尽快拿下居庸关,以便和北伐军会师燕京。
李虎趴在地图上看了半天,看不明白。宋军于本月初推进到涿州,至今已经二十多天了,应该早就包围燕京了,但奇怪的是,他们竟然在良乡停下了。辽军有多少兵力,李虎很清楚,凭萧干和耶律大石,根本挡不住二十万宋军,另外宋军还得到了易州高凤和涿州郭药师的帮助,这两位降将手上有军队,熟悉燕京防御,宋军在他们的帮助下攻克燕京完全没问题。
唯一的解释就是一个,汴京阻碍了宋军的攻击步伐,汴京的皇帝为了让郓王赵楷建功立业以便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叫赵楷到河北指挥北伐。赵楷到了,宋军对燕京的猛烈攻击也就要开始了,留给义军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使相……”刘韐站在李虎的对面,欲言又止,表情看上去非常犹豫,好象正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有什么话就说嘛。”李虎抬头笑道,“你不要逼我,我一直在努力进攻,你亲眼看到的,但居庸关地形险要,攻击面过于狭窄,太难打了。你给我时间,我一定把居庸关拿下来。”
刘韐看到李虎两眼通红,憔悴不堪,战袍上还有斑斑血溅,心里不禁涌上一丝感激。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位大军统帅身先士卒,亲自带人冲锋陷阵,亲冒矢石,这种事只有在书本上读到过,在现实中,大宋指挥级以上的武将就不会亲自冲锋陷阵了,因为军纪不允许,久而久之,武将们也就没有那份勇气了。李虎贵为爵王,又是一军之统帅,身份尊崇,这种人亲自上战场厮杀,亲自攀爬云梯攻城,这在刘韐看来不可思议,太疯狂了,但李虎就是个疯子,他用自己的勇敢和鲜血来激励将士们,和他一起奋勇厮杀。
这种情况下,关隘还是没有打下来,不能怪李虎和义军将士不出力,只能怪老天不长眼了。
刘韐想了又想,终于下定决心,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李虎,“请使相看一看。”
李虎把信接到手上,疑惑地看看刘韐,问道:“这是谁的信?”
“这是董耘写给我的。”
董耘是童贯的长史,他和刘韐有同窗之谊,两人的私交很不错。年初童贯就是派董耘到大同和李虎商谈北伐的事,所以李虎对他比较熟悉。李虎迅速看完信,脸色马上就变了。正如他的猜测,皇帝要派郓王赵楷到河北前线,但汴京阻力大,赵楷迟迟不能成行,童贯和刘延庆为了配合皇帝,不得不延缓进攻,但将帅们不知情,纷纷求战,于是就有了偷袭燕京失败,导致六千多名将士阵亡的惨烈一战。
董耘在信中告诉刘韐,太师非常担心幽燕战局,担心重蹈白沟大败的覆辙。除了汴京的因素外,北伐军也是危机重重。
二十万大军,真正能打仗的也就三万多西北军,其它都是凑人数凑来的。试想河北都没有军队了,这些处于大宋腹地的州县还有军队吗?当初宋江、方腊造反的时候为什么势如破竹?很简单,大宋山东、江淮、江南一带的军队一百多年没有打过战了,不但缺额严重,军备也极度废驰,根本不堪一击嘛,所以二十万北伐军就是一头惟妙惟肖的纸老虎,中看不中用。
西北军将士经白沟大败、种师道被罢职解甲后,士气一落千丈。
都统制刘延庆资历不够,战绩一般,尤其严重的是,他从没有担任过大军统帅,更没有指挥过大战尤其像这种规模的会战。刘延庆之所以在西北军中步步高升,不是因为战绩出众,而是因为他愿意抱大腿,而且还抱对了大腿。他和童贯的关系非常好,但在西北,关系好没有用,做为地方率臣,你还要会打仗,可惜刘延庆没有这种本事。他很有自知之明,我没有这种本事我就跟在后面混,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嘛,结果他如愿以偿,拿到了武人的最高勋职节度使。
西北的大多数将门鄙视刘延庆这种人,也不齿和刘延庆为伍,而刘延庆也不想激发矛盾,他和他的家族还要在西北混啊,所以他很低调,谁也不得罪,日子一直混得很舒服。时间总是在慢慢流逝,刘仲武老得不行了,回家了,刘法战死了,种师道被责令致仕了,姚古远在陕西戍守西北,于是刘延庆想低调都不行了,他极度不愿意地走上了北伐军统帅的位置。刘延庆仰天长叹,自己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一帮西北悍将根本不给刘延庆面子。对于刀头舔血的人来说,你若想折服他们,就得靠本事,没本事你就不要去招惹他们。刘延庆偏偏犯忌了,本事不大不是他的错,出任北伐军统帅也不是他的错,但你不能挖坑害人,把人害死了,招惹了人家,那就是你的错了。高世宣是什么人?西北高家的子弟,开国元勋开平王高怀德之后。杨可世什么人?他的祖上曾是种世衡、种谔父子的部下,到了种师道这一辈,两家更是亲密。西北将门互相联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坐在一起轮辈份,都是亲戚,由此可以想象,刘延庆这次得罪了多少人。
刘延庆到了良乡就不走了,原因就在如此。他拿什么和辽军作战?二十万大军基本上都是摆设,抢功领赏一个赛过一个,但打仗杀人的时候却逃得比兔子还快。能打仗的西北军人数少,西京偷袭又葬送掉六千精锐,还剩下多少?而且刘延庆又把西北将领全部得罪了,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董耘在信中恳求刘韐,不论你用什么办法,务必督请李虎攻克居庸关,杀进燕京,否则后果难以预料,大家有可能一起完蛋。
事情严重到这种地步,这是刘韐没有想到的,但代北战局同样出现了很多变化,虎烈府的军队目前也是两线作战,李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刘韐无奈之下,只好把这封信拿了出来。他想告诉李虎幽燕战场的现状,让李虎做出选择。燕云是一个整体,从虎烈府的生存来说,若想在代北立足,则必须拿下幽燕,舍此以外,别无它途。
董耘这封信不可能写得很直白,刘韐对北伐军的事也是心知肚明,董耘只要点到即可,所以刘韐最后还是决定把这封信拿出来,他只要让李虎知道幽燕局势严重就可以了,他哪里知道李虎早就从无颜、马扩、李纲和宇文虚中的嘴里获悉了太多的秘密,这份信在李虎读来,根本就是读到了北伐军的机密。
李虎把信递刘韐,轻轻叹了口气。老爹的预言果然准确,宋军两次北伐都失败了,目前看来,若想拿下燕京,必须调集更多的军队,虎烈府看样子不得不放弃争夺云内了。
“使相,请你慎重考虑一下。”刘韐恭敬地说道,“从目前形势来看,使相必须把主力调过来,如此可确保拿下燕京。”
李虎点了点头,“我会认真考虑的。”
刘韐走了,李虎一个人坐在地图上,想了想去都下不了决心。他对董小丑和毛军都非常信任,既然两人都认为先在代北立足为好,而且两人正在和夏军作战,此刻改变策略显然不对,但宋军显然短期内无法拿下燕京,现在正是自己夺取燕京的最好机会,如果错失了,后悔莫及啊。
就在他无法决断的时候,黄涉、原野匆匆而来,“总帅,罗帅来书,董帅和毛帅不经府司同意,擅自率军撤出了云内。”
“撤军了?为什么?”李虎惊讶地问道。
黄涉把书信递给了李虎。李虎看完书信,头都大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值此关键时刻,大同竟然内讧了,府司为了集中兵权,竟然借此机会向军帅们下手了。
“总帅,董帅和毛帅的撤军理由实在没有说服力。”黄涉看到李虎脸色难看,小心翼翼地说道,“府司说他们擅自撤军,说他们骄横跋扈,这个也没有错误。”
黄涉其实也想进一步削弱和限制军帅们的兵权,早在辽西的时候他曾和李虎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李虎一口拒绝了,这次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怂恿李虎削弱军帅兵权。
第十七章 援兵到了
黄涉还想继续说下去,站在他身后的原野却读懂了李虎的心意,及时捅了黄涉一下。黄涉立即闭上了嘴巴。
“直娘贼,想动老子的人,找死啊?”李虎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怒声咆哮,“谁给他们的权力?无法无天了。”
黄涉吓了一跳,情不自禁地退了一部,随即马上改口,“总帅,我早就警告过你,请你不要倚重大宋人,你越是看重他们,给他们权力,他们越是嚣张,越是无法无天,结果如何?”黄涉冷笑道,“大宋人的目的不是要确保收复燕云,也不是要确保西北两疆的安全,而是要消灭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对大宋的威胁远远大于北虏。”
“总帅,依我看,大宋人一旦收复了幽燕,极有可能和女真人联手打我们。”原野也趁机进言。他对李虎过度信任大宋人,把三名大宋人放进中枢一事极其不满,这次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当然不会放过,“大宋人到了虎烈府,把我们的事搞得一清二楚,将来我们如果被大宋人出卖,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总帅,我在汴京的时候,饱受大宋人的欺凌和侮辱。”黄涉听懂了原野的意思,接着原野的话就说道,“大宋人根本不认同我们,他们辱骂我们是汉虏,叫我们汉儿,说我们是野蛮的蕃人。我真的想不明白,一百多年前,大宋人难道不是汉人?这才分离多长时间,汉人就成了蕃虏了,太不可思议了,难道只有生活在中原的人才是炎黄子孙?由此可以推测,大宋人不会信任我们,他们为了自己的安全,会把我们这些汉虏统统杀了,最后天下就是他们中国人的,而不是我们汉人的。”
“怎么?中国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原野冷笑,在一旁煽风点火,“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说自己是正朔?既然是正朔,那就是传自汉唐,但现在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汉人,那又如何自圆其说?”
“中国人嘴大,脸小,俗称不要脸。”黄涉戏谑道,“在汴京的时候,他们骂我为汉虏,我就骂他们小南蛮,哈哈……”
“够了……”李虎大怒,冲着两人纵声吼道,“我们是汉人,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汉人。大宋无能,一百多年来不能收复失土,为了掩盖自己的耻辱,只好做这些无聊的事,试图靠割裂民族来藏匿他们被阉割的鸟蛋,来给他们自己歌功颂德。他们无耻到了极致,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无耻吗?如果是个汉人,就打下这片天地,重建汉唐武功,让天下人知道,他们不但是中国人,更是汉人,祖祖辈辈千秋万代,我们都是大汉人。”
黄涉和原野不敢再说了,把嘴巴紧紧闭上了。
“给我书告罗青汉和府司,董帅和毛帅的撤军理由完全成立,他们及时撤军符合我虎烈府的北方策略,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李虎手指黄涉,大声说道,“再告毛帅,叫他马上率军赶赴奉圣州,攻打幽燕。”
“总帅……”黄涉迟疑了片刻,小声说道,“从府司这封信来看,罗帅已经动了真怒,大同恐怕要乱了。”
“你说什么?他敢造反不成?”李虎气往上撞,杀气凛冽。
“罗帅当然不会造反。”黄涉苦笑道,“但董帅、毛帅、刀帅和宝帅不会听从府司的摆布,军队和府司估计要大打出手。”
李虎睚眦欲裂,气得浑身颤抖。大宋人,这都是大宋人惹出来的祸事。自己太天真了,以为把李纲、宇文虚中拉到自己这条船上大家就可以同舟共济了,现在看来这步棋走错了,他们到了自己这条船上,不但不能同舟共济,反而有可能把这条船给凿沉了。
“总帅,你要返回大同,亲自处理此事。”黄涉建议道,“除了你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化解这场危机。”
李虎不敢耽搁,和黄涉连夜起程,带着铁卫军飞驰大同。
大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月。
十月初一,李虎到达深井堡,接到了大同的书信。罗思南急告李虎,她已经逼走了罗青汉,接管了府司军政大权,正在处理危机,请他不要担心。
李虎大喜,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两天来,他日夜疾驰,心急如焚,恨不得长一双翅膀飞回去,好在夫人及时出面了。既然罗思南把罗青汉逼走了,那么足以说明罗思南知道危机的症结所在,她应该能妥善处理好。
李虎随即书告府司,虎烈府由罗思南代理军政,即使罗青汉回来了,也依旧由罗思南主掌大权。一直以来,他都十分相信罗青汉,但这次的事让他意识到,罗青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