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份上,郓王和西北人其实就是在酝酿造反了,这一屋子的人都是叛逆,郓王就算没有这个心,他也逃不掉这个罪责,一旦事泄,死定了。
郓王的心在颤栗,恐惧如潮袭来,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仅存的一点勇气也荡然无存。想造反,和谋划造反,完全是两回事,西北人这次算是把他逼到绝路了。
李虎就坐在郓王身边,他可以感受到郓王内心里的深度恐惧。人太恐惧了容易做错事,这时候要给郓王勇气,给这位年轻的殿下一点信心。
“我们要放弃吗?”李虎问道,“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果河北大乱,暴乱在中原各地成燎原之势,那么北虏肯定要南下,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和大漠诸蕃都有可能南下掳掠,尤其是女真人。”停了一下,李虎又说道,“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契丹人是如何消灭石敬瑭攻占汴京的,契丹人正是利用中原内战的机会一泄而下,势不可当,如果……”李虎的脑海中再度出现了故事里的靖康之耻,他不能让这一幕出现在真实世界里,“如果女真人攻占了汴京,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折彦直苦笑摇头,“使相南下平叛,汴京会答应吗?汴京根本不相信你,更怕你乘机祸乱中原,而且你的确有祸乱中原的可能。”
李虎没有听明白。
“你的军队都是辽东汉人,燕云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甚至还有阻卜、乌古、敌烈、室韦人,在大宋人眼里你的军队就是一支蕃军。这样一支军队南下平叛,你知道后果吗?”折彦直说道,“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的军队拿起战刀屠杀反贼的时候,将会激起大宋百姓多大的愤怒?汴京借助蕃军来平定叛乱,又会激起百姓多大的愤怒?你这不是平叛,而是激化汉蕃矛盾,激化官民矛盾。我可以断定,短短时间内,叛乱的规模不是暴涨一倍两倍,而是一百倍两百倍,河北山东乃至中原百姓都会参加叛乱,形势将恶化的更快。”
李虎和黄涉互相看看,明白了,心里有算了。让大宋人接纳虎烈军,估计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我可以代替西北军戍守西北。”李虎再度建议,“这样西北军就可以平叛。我在西北,你们在河北山东和中原,这同样可以达到威胁汴京的目的。”
“这根本不可能。”折彦直连连摇手,“首先汴京不会同意,其次,你把主力调到陕西,你拿什么来牵制金人和西夏?你实力不够,西夏和金人就会联手打大同,大同一丢,北虏就可以从燕云两路南下,我们顾此失彼,如何抵挡?大宋局势岂不完全失控?”
李虎稍加沉吟,再问:“按你的意思,我在代北,你在西北,北虏就不会南下了?”
“当然。”折彦直说道,“你的代北虽然处境艰难,但背靠陕西和河东,可以得到我们的有力支援,这样你向西可以牵制西夏,向东可以攻击女真。西夏南下……西夏人被我们打惨了,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拼死都要南下掳掠,所以西夏人近期南下的可能很大……西夏如果南下,虎烈军可以从代北攻击贺兰山;女真人如果南下,虎烈军可以从倒塌岭方向直杀中京和上京;契丹人和大漠诸蕃如果南下,你可以凭借阴山予以阻击,所以,你只要屯兵代北,北虏就没有机会南下。”
“汴京危机,我们来解决。叛乱一旦危及到汴京安危,汴京必然要向西北救援,我们随即以勤王的名义直杀汴京,让殿下登基称帝,铲除奸佞,修改国策,迅速平定各地的叛乱,如此大宋可迎来中兴之期。”
郓王听到这里,勇气又来了,信心也有了。他其实最害怕的就是李虎南下,这一点他和汴京的看法是一样的。西北将门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忠诚于大宋,但李虎和他的虎烈府就难说了,一旦为祸中原,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听李虎这么一问,折彦直这么一解释,他听明白了,西北人也不想让虎烈军南下,这就好办了,将来就不怕李虎祸乱大宋了。
这场谈话一直持续到天亮,话题从天下大势到西北局面,从大宋积弊到新政蜕变,从军政经诸多国策的利弊到未来的修改方向……等等,郓王赵楷和李虎、折彦直等人放开胸怀,畅所欲言,基本上确立了未来的中兴策略。
第六十六章 欺骗
正月上,郓王、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在确立了未来策略之后,随即进入实质性商谈,矛盾马上出现了。
郓王的目标是皇统,是登基称帝,做大宋的皇帝;虎烈府的目标是借助郓王和西北将门的实力发展壮大,将来做北方雄主;西北将门的目标则是借助郓王和虎烈府的实力提高武人的地位,然后进入权力中枢,和文官分享权柄。
郓王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让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办法就是登基称帝后修改国策;虎烈府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就要发展自己,无论是武力还是财力,都要迅速发展,拥有实力就拥有一切,其次,确保郓王登基称帝,郓王成功了,虎烈府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援,在北方可以发展得更快;西北将门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要让郓王称帝,还要确保大宋国祚不会受到崩溃的威胁,尤其不能让虎烈府威胁到西北和中原的安全。
郓王愿意修改大宋的基本国策吗?愿意让武人进入权力中枢吗?显然不会,无论是自小就深种内心的根深蒂固的治国理念,还是对未来大宋的稳定和富强,郓王都不愿意屈服于武人的威胁和讹诈,更不会让武人分享权柄,所以他末雨绸缪,早做准备,而计策很简单,就是利用虎烈府和西北将门之间的矛盾,让两者互相戒备互相牵制互相挚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个很老套的但是很有效的处理国政的手段,从古至今,屡试不爽。
虎烈府肯定要乘着这个难度的机会发展自己,而发展的计策就是利用郓王和西北将门对未来的预期,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西北将门首要利用虎烈府牢牢控制住郓王,然后利用郓王和汴京的关系,想方设法遏制李虎的发展,以免将来李虎坐大,让李虎有机会吃掉郓王和西北军,甚至把大宋的江山都一口吃掉了。
大家的目标不同,利益需求不同,虽然在大策略上可以求得一致,但在具体实施上,却因为激烈的利益矛盾而争执不下,其中最尖锐的矛盾就是如何在对抗中求得利益平衡。
郓王和西北抱成一团,结成一股足以威胁汴京的力量,汴京当然要防患于未然,要想出应对的计策,而把郓王召回京城显然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致命的办法。
郓王不能回去,也不敢回去,但违抗皇命,违抗圣旨的后果很可怕,皇帝一道诏书就能夺走郓王的一切。当然了,凭皇帝对郓王的喜爱,皇帝不至于绝情到这种地步,而郓王只要把西北局势说清楚,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把谎话说圆了,说得天花乱坠,把皇帝骗得团团转,郓王就能在西北待下去。
但这还不够。宗室王在外统军,宗室王拥兵一方,这不但违背大宋祖制,更严重威胁汴京和国祚的安全。即使皇帝信任郓王,认为郓王忠诚于自己,但他身边的近臣,汴京朝堂上的文官们,会用各种办法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父子,一旦皇帝开始怀疑郓王,猜忌郓王,接下来的事就非常麻烦。
所以,郓王明确提出,借助汴京的圣旨,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在西北形成对抗之局,这样西北大元帅府就成了两者之间的缓冲,才有了存在的价值,而这种假象将迷惑和欺骗汴京,让汴京放松对西北的戒备,这不但有利于郓王在西北长期待下去,还有助于西北军恢复实力,同时也给虎烈府赢得了发展的时间。
郓王的计策得到了李虎和折彦直的一致赞同。
李虎的奏章到了汴京,引起了汴京的慌乱和愤怒。
汴京本来就不相信李虎,担心李虎南下祸乱大宋,要求西北军屯兵边境,全力戍边。这下正好,李虎威胁要用十万大军南下,西北军不但不能抽调到河北山东战场,反而还要募兵扩建,以确保西北的安全了。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大宋的确陷入危机,如果此刻西北再爆发叛乱或者北虏南下陕西河东宼边,汴京势必顾此失彼,所以西北的确需要一个皇帝完全信得过的人坐镇。特殊形势下用特殊政策,皇帝让郓王坐镇西北,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但是,郓王、西北将门和虎烈府三者之间因为皇统之争,因为皇统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利益,已经结为一体,这在西征一事上表现得很突出。皇帝为了废嫡立庶,让郓王顺利继承大统,可能有意纵容和默许,但汴京的文官们不会答应,不会听之任之。
所以,利用汴京对虎烈府的不信任,利用汴京需要郓王和西北军防备虎烈军南下的机会,在西北故意制造出一个虎烈军和西北军陷入对抗的假局面,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一定有效果。
然而,故意制造这种假局面,不但欺骗了汴京,也同样也欺骗了西北,局面非常难控制。
整个西北局势是由郓王、李虎和折彦直共同推动的,加入到核心圈子的人非常有限,三方加在一起不足十个人。这帮人拟定了帮助郓王登基称帝中兴大宋的策略,但在具体实施上却需要更多的人,这些人不知道西北局势的最终走向,他们在虎烈军和西北军的对抗中,因为各自立场和利益的不同,会做出一系列不利于甚至破坏西北局势的举措。
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利益之争无处不在,三方在细节上纠缠不休,最终,李虎带着满腔愤怒离开了。
他的愤怒一部分是假的,是给皇帝派驻西北大元帅府的内侍看的,是给西北各路官吏看的,但有一部分是真的,郓王有意让虎烈府和西北军互为挚肘,西北军则有意遏制李虎的发展,这都令李虎极其不快。
由此可以推想,西征半途而废对虎烈府来说,是一种幸运,假如西征到了关键时刻,西北军背后下黑手,虎烈军极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些世代戍边的将门世家来说,他们存在的前提是敌人的存在,养寇方能自重,没有敌人他们如何生存?在大宋这种体制下,他们的生存和敌人的生存紧密相连。
正月十八,大同。
李虎回到虎烈府,在中枢议事上把此趟太原之行大概说了一下。现在虎烈府已经深陷于大宋的皇统之争,没有退路了。就虎烈府来说,帮助郓王登基称帝显然是利大于弊,但这是个深不可测的漩涡,虎烈府最终能不能摆脱这个漩涡,谁也不知道。
“我们必须做好南下的准备。”
当着李纲、宇文虚中和马扩三人的面,李虎直言不讳地说道:“河北、山东的饥民暴乱如果越来越猛烈,汴京束手无策,无法平定,那么女真人极有可能南下。”
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女真人北征大漠是为了统一北方,这是女真人雄霸北方的基础,但征服大漠需要时间,需要耗费国力,是个长期的过程,女真人目前的国力显然不够,更严重的是大宋在一旁虎视眈眈。大宋收复了燕云,接下来很可能雄心万丈,要开疆拓土,要打东北,那么女真人有实力两线作战吗?显然女真人没有这个实力,更没有这个信心。
就在此刻,大宋突然内乱了,国内陷入混战,一个强大的对手突然“生病”了,试问此刻女真人是继续征伐大漠,还是南下乘火打劫肆意掳掠?当然,就算是一个白痴,也知道先把“生病”的最强大的对手掀翻在地,把他的钱粮掳掠一空,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像当年的拓跋鲜卑人一样,占据整个黄河流域,建立一个强大的王国,到了那时,女真人难道还没有实力去征服大漠?退一步说,就算打不过“生病”的对手,但掳掠甚多,国力骤增,女真人再去和一帮强蕃争夺大漠,把握性岂不更大?
“我在太原的时候,郓王和西北人的想法非常矛盾,这很危险,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大宋来说,都非常危险。”
“郓王和西北人有心利用饥民暴乱来威胁汴京,继而夺取皇统,同时又害怕局势失控,给北虏以可乘之机南下寇掠,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希望我们在代北凭借地形优势,向西牵制西夏,向东钳制女真,向北阻御大漠诸蕃。但是,他们又害怕我们实力太大,养虎为患,控制不了我们,所以又想方设法遏制我们。”
李虎的目光在李纲三人的脸上来回转了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国祚败亡。”
李虎的脑海里闪现出在故事里存在的靖康之难,胸口突觉窒闷。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可怕的故事场景就象梦魇一般纠缠着他,让他非常害怕。
“因为饥民暴乱,河北山东局势紧张,汴京担心我们乘机南下寇掠,调集西北军于边境戍防,这导致我们和西北军事实上形成了对抗。”李虎神色沉重,语气里露出一丝愤怒,“太原从现实考虑,给我们提出了几个要求,并威胁我们必须做到。”
第六十七章 矛盾激化
“太原的第一个要求是限制军队规模。”
“汴京未来几年要平叛、要赈济、要恢复河北山东等地的稳定,同时大量扩军,这都需要钱。汴京要遏制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给我们提供军资,但他们不敢断供,于是他们会把这个重负转嫁给西北,叫西北来承担。西北军数量庞大,他们也需要军资。有限的军资会激化我们和西北军的矛盾,而缓解矛盾的办法就是在西北横征暴敛。”
“郓王不可能在西北横征暴敛,而我们也不可能公开和大宋决裂,更不会和西北军决裂,所以我们只能限制军队规模,同时修改兵制,在不影响军队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军资支出。”
“太原的第二个要求是推行宋制。”
“我们回归大宋快两年了,按照我们和汴京的盟约,的确应该逐步推行宋制了,但这两年我们先是打幽燕,接着又西征,为了确保代北的稳定,我们一直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太原为什么要我们推行宋制?很简单,增赋加税。虎烈府的收入增加了,汴京就可以减少给我们的援助,然后从回易商税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我们的盘剥。代北需要从陕西、河东、河北等地获得各种物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