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天后,岳飞等人拿出了一个具体的南征攻击之策。

年后,从江淮调十万左右的军队赶赴荆襄,于长沙集结,会同荆襄军队在三月前后发动攻击。

岳飞则率军于扬州一线做出渡江攻击之态势,等到主力向江南发动攻击后,则从山东、中原等地抽调军队南下集结。五月前后,不管荆襄大军在江南战果如何,他都将率军发动渡江作战,攻打江宁、丹徒一线,火速向杭州推进。

李虎同意了这个攻击方案,急报长安,同时给襄阳的毛军、张关羽写了一封详细的书信,请两人自接到书信之日起,马上集结军队赶赴长沙,做好攻击准备。

李虎做出决定,自己将亲自统率主力赶赴荆襄,会同毛军、张关羽的荆襄军队,攻打江南。

第二十二章 协调两府

大宋建兴四年(公元1129年),正月。

正月初六,李虎离开扬州,赶赴荆襄。方进的虎卫军、阿巴顿的虎烈第二军、海拉苏的虎烈第九军、折可存的虎烈第十五军、第十六军随同开赴荆襄。

与此同时,开封的杨可世带着虎烈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南下,于长沙会合主力。

正月十二,王妃罗思南邀请东西两府的宰执官员到汉王府议事,就南征一事进行协调。

李虎决定发动南征,并奏报了具体攻击策略,这一策略的执行需要东西两府齐心协力,但两府分工不同、立场不同,矛盾因此越来越大。“军政分离”虽然有助于中央集权,但带来的弊端就是军政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战略决战,需要东西两府紧密团结,然而,当前战略决战一个接一个,两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汉王府和大帅府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居中协调。

大宋的国策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分权,在中枢设立东西两府,大幅削弱宰相的权力,在路一级地方上设立四司,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为了遏制武人对国祚的威胁,大宋在“分权”的基础上又实施以文制武之策。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中央集权了,但无论是相权还是军权,都遭到了极大地削弱,而这种削弱把国策的弊端迅速放大,以至于影响到了国祚的生存。大宋中后期在军事上的被动,在变革上的失败,在昌盛时期的突然衰败和这一政策有直接关系。

李虎在变革中第一个就废弃了“以文制武”之策,而办法就是“军政分离”。“军政分离”其实就是“分权”,只不过把“分权”控制在了“军和政”这两个范围之内,以确保他本人可以有效控制权柄,由此也就延续了这一政策的弊端。

战略决战,牵扯到方方面面,无论是东府的议事堂,还是西府枢密院,都无法独自完成。过去宰相权力大,可以统筹指挥,但现在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只有皇帝本人才拥有这一权力。

皇帝代表最高皇权,但他仅仅是一个人,他要完成这一工作必须依靠议事堂和枢密院。议事堂的宰执们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枢密院的使相们也是一样,东西两府由此矛盾激烈,皇帝的主要工作不是决策,而是协调。最后为了达到目的,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协,妥协的结果可想而知。

过去宰相行使权力,是靠宰相府这一机构,宰相和自己的下属利益一致,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更没有什么妥协一说,但宰相权力过大,在和平时期显然对皇权有威胁,所以历朝历代都极力打击和削弱相权,尽可能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大宋这一国策其本身也没什么错误,但矫枉过正了,一旦到了事关国祚命运的关键时刻,比如宋金大战期间,这个国策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并最终导致自身的败亡。

长安朝廷建立之初,议事堂和枢密院还能在重大决策上保持一致,但随着变革的深入,随着战略决战的持续进行,两府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罗思南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以汉王府来行使皇权,实际控制最终决策权,再此基础上她和枢密院、条例司紧密合作,一边制定和推行变革措施,一边指挥战略决战,有意识地甩开和孤立议事堂。

这种办法在长安实际控制疆域较小的情况下,汉王府、大帅府、枢密院和条例司可以有效行使权力,但等到实际控制疆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东府的重要性迅速凸显,长安必须完全发挥中央行政机构的作用,否则不但中央权力受到严重削弱,中央政策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于是,汉王府随即陷入了窘境,罗思南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协调东西两府,不得不在很多决策上做出妥协和让步。

当李虎的南征策略送达长安之后,枢密院当然是鼎力支持,并迅速拟定了具体方案,这其中除了攻击计策、兵力部署外,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供应,包括民夫的征调、战争物资的调拨,等等……而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府署的密切配合。

对于议事大堂来说,南征最为急迫的就是钱、粮和各种战争物资的筹集,而这些东西和朝廷财赋直接挂钩,财赋的支出要考虑国力的实际情况,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所以议事大堂毫不客气地否决了李虎在三月发动南征的构想,认为南征时间必须推迟到深秋,九月或者十月。

议事大堂的宰执们直接否决了三月南征的计策,事实上也等于否决了枢密院的南征方案,东西两府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两府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吵到了汉王府。

早在中原大战结束,岳飞南下打江淮、王渊东进收复山东的时候,罗思南就已经意识到长安中枢权力的危机正在日益加重,她已经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但没有想到,李虎到了江淮就拿出来一个三月南征的决策,这个决策直接引爆了东西两府的矛盾,长安中枢权力的危机突然爆发了。

罗思南措手不及,一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她也考虑到向两府妥协,以此来缓解危机,但李虎决心太大,已经带着主力赶赴荆襄,决战态势已经形成,此刻汉王府若向两府妥协,必然要推迟南征时间,但李虎未必愿意接受这种妥协。

李虎是否接受长安的最终决策其实并不是困扰罗思南的最大难题,最大难题是必须维持李虎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持汉王府的绝对权威,这关系到虎烈人的利益,关系到中土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罗思南绝对不能让步,她也绝对不允许自己让步。

十二日,议事堂的宰执大臣李纲、黄涉、柴云、李复、赵明诚、霍六哥、范直昌、刘韐、宗泽全部到了,台谏长官张孝纯、京兆尹马扩也受邀而来。进京不久的宇文虚中、吴敏以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的身份也参加了这次议事。

枢密院的官员有董小丑、刘延庆、折可求。长安卫戍军统帅楚逍遥也受邀而来。

大帅府长史原野、汉王府长史胡涂、户部侍郎兼领条例司检详文字长孙康宁列席了这次议事。

另外还有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无颜。无颜虽然没有露面,但他就在偏殿,他随时根据议事进程给罗思南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这之前,罗思南已经和虎烈中枢官员、和李纲等大宋中枢官员、和以长孙康宁为首的联合商会官员讨论过南征策略问题,仔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这次把所有中枢官员召集到一起,就是想予以协调,以便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当然,前提是必须在三月发动南征。

从上午讨论到下午,整整耗费了五个时辰,中间仅仅休息了一刻钟,没有任何结果。

罗思南大为恼怒,叫大家连夜商讨,没有结果就不要离开汉王府。

中枢官员三五成群,各自找地方休息。

罗思南到了偏殿,当着无颜的面,把李纲、黄涉等议事大堂的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过去,议事大堂的黄涉、柴云和霍六哥还能和汉王府保持一致,这次不行了,原因很明显,他们也是议事大堂的一员,当罗思南在打击和削弱相权的时候,他们的利益也受到了严重损失,虎烈人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逐渐走向了分裂,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可遏制。

“他们从国祚的稳定出发,否决三月南征的策略,这并没有错误。”无颜叹了口气,“仔细想一想,虎烈军这两年的决战太多了,国力已经无力支撑。汉王把女真人赶出中原之后,马上西征,击败了党项人,稳定了西北;接着岳飞又在中原进行决战,收复了山东,攻占了江淮;仅仅几个月之后,汉王又要南征,渡江平定东南。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凭长安的财力,真的还能支撑下去吗?”

“当然,当然可以支撑。”罗思南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已经和长孙康宁谈过,联合商会将不惜一切代价筹备钱粮,帮助虎烈军平定东南。另外,我和宇文虚中、吴敏也仔细算了一下,按照东南各州县的财赋状况来推算,大军只要渡江成功,必定可以从两浙和江南两路获得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不但可以支撑南征大军持续作战,还能进一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

“联合商会真的还可以拿出钱来赊贷给朝廷?”无颜摇头说道,“按照长孙康宁的办法,联合商会这次拿出来的钱财最多只能维持南征大军半个月的开支,半个月后,就要靠大军一路掳掠了,这太危险了,根本无法确保南征大军庞大的军需需求。”

罗思南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一份文卷递给了无颜,“这是长孙康宁刚刚给我的,你仔细看看。”

第二十三章 根源

长孙康宁能列席这次关系到中土未来的中枢议事,可见以他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正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崛起于长安,这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中都是从未出现过的奇迹,所以,这股新兴势力根本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发展的机会,他们联合到一起,试图在中土统一大业中发挥出惊人的力量,继而确保自己的利益在未来的王国中持续增长。

从以往的历史来看,任何一股势力仅仅有财富远远不够,要想保住财富,必须攫取权力,只要拥有权力,才能保证财富,并使得财富持续增加。大宋的巨商富贾们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从参加到李虎的变革之中后,便把攫取权力做为第一目标,而若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之务就是帮助李虎统一中土,建立一个崭新的王国。

李虎的变革策略影响很大,长安以发展工商业为中兴王国的基本国策很快传遍中土,而工商业非常发达的东南地区理所当然感受到这个国策给巨商富贾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东南的巨商富贾们很快做出反应,他们纷纷派人赶赴荆湖和川蜀,与两地的巨商富贾们恢复了联系,建立了同盟关系,并借助他们的力量谋求中土的统一,以便享受到长安国策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益。

东南的巨商富贾们对时局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认为天下三分的格局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而长安和江南的对抗将给中土财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他们的利益也将在这种对抗中遭到打击,现有的财富恐怕很难得到保全。出于保护自己财富的考虑,东南的巨商富贾们当然希望中土早日统一,为此他们和荆湖川蜀两地的巨商富贾们在频繁的接触中也开始商讨统一大业。

长安的联合商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拿出了一个筹措钱粮的方案,而对象则从荆湖川蜀的中小富商转移到了东南的巨商富贾。长安的联合商会帮助李虎打仗,其回报非常丰厚,巨商富贾们尝到了甜头,非常愿意持续帮助李虎,直到帮助李虎统一中土,但他们手中的财富有限,为此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钱粮,而东南的巨商富贾显然是他们最佳的目标。

联合商会的想法很不错,可操作性也很强。东南商贾和荆湖川蜀商贾本来就是回易伙伴,回易渠道畅通,即使两国交战,也无法彻底断绝他们之间的回易往来,但东南的巨商富贾们暂时还看不到李虎在最短时间内统一中土的希望,所以他们对联合商会提出的方案并不热衷,也没有做出积极回应。

就在这个时候,岳飞发动了中原大战,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东南叛军,全歼了山东金军,接着收复了山东、攻占了江淮。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东南巨商富贾们的耳中,于是他们断然做出了决策,那就是马上投奔长安,帮助李虎统一中土,继而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东南的巨商富贾们以最快的速度与荆湖川蜀的同盟者取得了联系,通过他们传达给联合商会一个信息,他们接受了联合商会的方案,愿意给联合商会提供大量的钱粮和其它各种物资,但前提是,虎烈军必须打进东南,这样他们提供的钱粮和各类战争物资才能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否则他们没办法把这些物资长途跋涉送到虎烈军手上。

长孙康宁接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马上派人赶赴东南,与东南的巨商富贾们具体商议。双方的代表很快达成一致,回复很快传送长安。

长孙康宁不知道虎烈军何时南征,所以他最初的想法还是想通过秘密渠道从东南筹措钱粮,谁知新年刚过,李虎就决定发动南征,长孙康宁措手不及,而且此刻他也还没有得到东南方面的回复,因此仔细考虑后,也就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罗思南。幸运的是,十二日,东南方面的回复送达长安,长孙康宁非常激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罗思南,并呈递上具体的运作方案。

无颜读完文卷,凝神沉思。

“东南的巨商富贾们已经按照约定开始筹措钱粮,并集中到一些重要城镇,比如洪州治府南昌、江州治府德化,还有江宁、常州、苏州等地。”罗思南说道,“距离大军发动南征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当大军攻打到这些城镇的时候,完全可以就地得到钱粮的补充,这样既保证了大军的军需需求,又避免了大军在东南大肆掳掠,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这些州县,并在东南迅速站稳脚跟。”

“这个方案真的可以执行?”无颜表示怀疑。

“联合商会的官员,还有一些荆湖川蜀的巨商富贾将随同大军南征,有他们的直接帮助,应该没有太大问题。”罗思南笑道,“长孙康宁既然敢把这份方案拿出来,当然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就是自取其祸了。”

无颜考虑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