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自然界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动物——狼。
提起狼,与其说人们畏瞑它,不如说人们在心底深深地憎恶它,恨不得将之赶尽杀绝。
然而,在自然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峻考验下,狼不过是一种卑微、渺小的动物。
世人只知道同情羊、可怜羊,却很少有人理解狼的痛苦和悲惨。世人只看到狼吃羊时的决绝和残忍,却看不到狼忍饥挨饿,在冰天雪地中陷入无食可觅的绝境。
天寒地冻时节,羊饿了,可以吃草,牧羊人为它们储备着丰足的草料。那狼饿了呢?难道就该饿死吗?
人心怜羊,问谁饲狼?上天造物,任何一种物种都应受到公平的待遇,不应受到无理的歧视和贬低。对于狼,也是如此。
为了躲避天灾人祸,狼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后,练就了一身傲骨。他们懂得进攻,也懂得退却;它们不怕暴露,也巧于伪装;它们能孤军奋战,也善于群体攻防。
它们具备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种种优点:团结、坚毅、敏捷、韧性十足、顽强执著。它们能适应艰苦恶劣的环境,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穷山恶水,都磋磨不掉其顽强生存的意志。它们善于远途奔袭,南征北战,在种种逆境中逐渐壮大起来。
在纵贯西北大漠与内蒙古高原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群“狼”。他们拥有狼的种种特性,同时也拥有人类的智慧。他们能征善战,因此被尊为“马背上的王者”。他们缔造并传承了草原文明,但又不断地践踏着中原的农业文明。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草原资源,一批接一批冲向中原,通过掠夺中原资源来壮大自身的实力。他们的野心每时每刻都在膨胀着,用坚不可摧的铁骑征服了许多亚洲国家,并一度成为半个欧洲的统治者。
在很多欧亚人的心目中,他们无异于是一群野心勃勃的狼,甚至比狼更残暴、凶猛。
他们有着一个让人敬畏的名字——匈奴民族!我们称之为“狼民族”。
任何一个民族的诞生,并非与生俱来就受到上天的眷顾。匈奴民族初降世间,便如一只羸弱的小狼,它必须茁壮成长、自食其力,才能避免被更强大的动物吃掉。如果这只小狼成不了一匹真正的狼,就只能变成一只“羊”,成为任何一种强大动物的口中餐。
狼,原本是生活在深山中的猛兽。但是,匈奴这个“狼族”,从一开始就扎根于草原和荒漠地带。先天资源不足与恶劣的环境,时刻考验着这个“狼族”。他们能否生存下去,自他们降临世间,上天就为之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是谁造就了这个天生就饱受磨难的民族呢?
据《括地谱》记载:中国夏王朝的末代君王夏桀荒淫无道,导致朝野衰败,民不聊生。那时,夏桀的很多子民都指着太阳骂夏桀:“夏桀,你什么时候灭亡呢,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后来,一代明君商汤灭了夏朝,将夏桀的后代放逐到西北的山野中。
一群亡国之徒,在西北荒凉的山野中过上了苟延残喘的日子,以畜牧为生。
那时的西北山野,除了这些亡国之徒外,可以说是荒无人烟。亡国之徒们不仅要抵抗各类野兽的侵袭,而且要经受天灾的考验。如果流年不利,牧草减产,他们就必须迁徙到牧草茂盛的地方去。然而,他们不敢往故国中原迁徙,只得在茫茫草原中开辟新的家园。
家园,故国已破,何处是家园?他们已然陷人流离失所的境地,唯一的生路就是随遇而安。可他们能得到安定吗?不能,因为他们要承受各种危险:风暴、猛兽、骤雨、疾病……
虽然得不到安定,但是他们终于生存下来了,并且在不断地壮大。当历史的齿轮定格在中国秦朝时,他们已经繁衍成一个庞大的民族——匈奴。
匈奴,意义为“天帝之子”。虽然他们的先人曾是亡国之徒,但他们坚信过去的耻辱会得到洗雪。他们不断地积蓄着实力,等待着重造新家园的那一天。
一个随着畜牧随时游荡的民族,能够有多大的实力呢?其实,与其说这个民族有实力,不如说这个民族有野性。
荒漠和草原生活,使这个民族深入了解了狼这种动物。他们饲养的牲畜,经常受到狼群的侵袭。在与狼不断周旋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敬重狼,甚至将狼当做自己的图腾。
他们在大草原上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向地大物博的中原进犯。
他们为什么如此野心勃勃呢?
干旱时节,草原枯萎,畜牧难收,匈奴民族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谁又曾同情、救助过他们?难道只因为他们是一个狼性民族,便要受到唾弃吗?
狼虽残忍,不过是出于饥饿的需求。人们只知道可怜羊,难道就忍心看着狼被饿死吗?
人心怜羊,问谁饲狼?当这个狼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只得暴发出残忍的野性,不择手段去获取生存必备的资源。
西北疆界,滚滚狼烟向中原发出了警报——浩浩荡荡的狼民族来了。
匈奴开始向中原进犯。
公元前3世纪,中国处于七雄争霸的局面。此时的匈奴,进入了铁器时代,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由于经常畜牧,匈奴人练就了强悍的骑术,而匈奴军队则以铁骑为主。
纵马驰疆,势如强弩,坚不可摧,所向披靡,这就是匈奴铁骑的士气。
匈奴将矛头指向了尽在眼前的燕、赵两国,一路烧杀抢掠,原始野性散发出残忍的味道。
然而,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中原军士岂是无能之辈?匈奴铁骑被赵国将军李牧一击而溃。
失败,并没有击碎匈奴的野心。舔舐好身上的伤口,他们又卷土重来,一度让战火纷飞的七国陷于恐慌中。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匈奴依旧对中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蓄势待发,进犯中原。
秦始皇,一代暴君。面对气焰嚣张的匈奴,他决定以暴制暴。于是,他一声令下:筑长城,拒匈奴,并派遣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横扫匈奴部落。
匈奴彻底败了,这个狼民族全然失去了狼的傲气,仿佛一条夹着尾巴的狗,狼狈地逃回老窝。
然而,狼是不肯轻易认输的,一旦实力渐长,就会重新振发野心,向猎物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秦末汉初,匈奴终于恢复了元气,肆虐地掠夺汉朝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
汉高祖刘邦大怒,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征讨匈奴。
古代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刘邦的汉军虽气贯长虹,却很无奈地被寒冬的冰雪阻断了行程。此时的匈奴,已然不是游荡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是一个具备优良的政治体系和军事机构的帝国。
四十万匈奴精锐骑兵,在匈奴最高首领冒顿单于的指挥下,把刘邦大军包围在了白登山。
整整七天七夜,刘邦大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短缺,人心晃动。
刘邦陷入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最后只得采取下策,用重金收买了冒顿的一名爱妾。冒顿的这位爱妾在冒顿面前为刘邦说情,冒顿这才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机率军成功突围。
此次失利后,刘邦对匈奴一直心有余悸,便采取怀柔政策,与匈奴帝国结为兄弟,实行和亲。“和亲”政策一直沿用了六七十年,直到汉武帝刘彻当政,汉朝终于对匈奴发动了征伐。
汉武帝接连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役,致使匈奴元气大伤。这一时期,匈奴陷入了内乱,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连换了七位单于,而汉王朝则一直处于汉武帝的统治下。
汉朝大军在军事天才卫青和霍去病的统帅下,对匈奴帝国造成了致命打击,使之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此后,南匈奴好比是一条被驯化的狼,没有了张扬的野心,与汉朝始终保持着良好关系,互不侵扰。而北匈奴依然如一条桀骜不驯的野狼,狼民族的特性在北匈奴发挥得淋漓尽致。
匈奴帝国遭遇了分裂之灾,而汉王朝也出现了动乱。时至汉平帝刘衍驾崩,一代枭雄王莽叛国窜乱,立孺子婴刘婴为皇太子,不久后又废除刘婴,建立新朝,自封为帝。至此,由汉高祖刘邦一手打下的西汉王朝灭亡了。
但是,王莽在皇位上没坐多久,就葬送在汉室后裔刘秀手中。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史称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四年,始终励精图治,让东汉百废俱兴。刘秀驾崩后,汉明帝刘庄继位。
此时的北匈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在狼子野心的驱使下,北匈奴时不时就侵犯东汉边境地带。面对匈奴的威胁,汉明帝派遣将军耿恭领兵屯扎在西域车师后国的金蒲城,以抵抗匈奴的侵犯。
当时,驻扎在金蒲城的汉军只有几千人马,汉朝的重兵则集中在长安一带。每当匈奴大军来袭,金蒲城的汉军只是以防守为主,并不敢主动迎敌。好在汉朝深得西域一些弱小国家的信服,这些国家团结起来,出兵出粮,多次帮助汉军击退匈奴的进攻。
北匈奴看到这些西域小国竟敢与汉军为伍,便将矛头调转,准备将这些小国挨个收拾掉。
北匈奴首先攻打了车师后国,耿恭见情况不妙,派手下将领带领三百多人去支援车师后国。然而,区区三百汉军哪里是匈奴大军的对手,全部战死沙场。
匈奴大军顺利攻陷了车师国后,又马不停蹄地围攻耿恭的军队。
耿恭引兵转移到疏勒城,以求利用地势之利牵制匈奴。可是,匈奴截断了耿恭军队的水源,企图渴死他们。好在,耿恭的军队挖井取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双方军队就这样僵持着,几个月后,变故发生了。由于粮草不足,加之医护条件很差,耿恭手下的士兵饿死、病死了很多,最后仅剩下几十个人。
匈奴人虽凶残,但是心肠直,敬重英雄。汉军陷入绝境却依然在顽强抵抗,令匈奴兵蔚然叹服。于是,匈奴派遣使者去劝降耿恭。
谁知道,耿恭却做了一件令人震骇的事——他亲手杀了匈奴使者,将匈奴使者的尸体放在城墙上,对着城外匈奴大军,把匈奴使者的肉一块块割下来烤着吃。
匈奴人震怒了,强力攻城。耿恭率领手下残兵数十人拼死守城,匈奴人竟然久攻不下。
这个时候,汉明帝已经驾崩了,汉章帝开始主持汉朝大局。
汉章帝是位很有气魄的君王,他及时派遣几员大将前去救援耿恭,将耿恭及其余部顺利救回了东汉都城洛阳。
针对耿恭拼死抗击匈奴的出色表现,汉章帝拜耿恭为骑都尉,同时把耿恭的余部人等分别封官,或者入羽林军任职。
后世北宋岳飞有感于此,在《满江红》中写下“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名句。
渴饮匈奴血,这是残忍吗?而匈奴人对中原人民烧杀抢掠不是更残忍吗?
但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哪一次成王败寇不是用无数的尸骨堆积出来的?如果说匈奴残忍,那只不过是其民族野性的体现。匈奴本就是一个狼民族,他们生活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大漠和草原上,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嗜杀、残暴、凶猛成了他们的特性。而中国朝代更迭引发的内乱,则是权利、欲望、贪婪的产物。
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中庸精神的最佳体现。如今,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原人民与匈奴民族所谓的国仇家恨已然化作一缕青烟,而匈奴民族在汉末时期便步入衰亡,后来在其他民族历朝历代持续的打击下竟然隐匿不见。
历史上的中原人民历来受到匈奴的侵袭,但中原人民毕竟延续了下来,并在不断壮大。而匈奴民族已然销声匿迹,只剩下一段让人喟叹的历史。
如今,草原上的狼群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已经濒临绝种。穿行在大漠与草原上的人们,偶尔会听到一声寂寞的狼嚎,偶尔会看到一条孤单的狼影。这些狼不再有凛然傲骨,它们拖着疲惫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灭绝的边缘……
否极泰来,极盛则衰。
匈奴狼民族,从一个弱小的草原部落成为庞大的铁骑帝国,其不可一世的狼子野心,曾几度令中原人民闻之丧胆。
但是,狼再狡诈,再凶残,终也逃不脱猎人的追捕。中华大地上,不堪受匈奴人欺凌的中原人民奋起反抗,迫使匈奴民族一分为二,削弱了它的实力。≮我们备用网址:≯
东汉以后,匈奴民族在东汉数代能人异士的打击下,终于走向了衰亡。此后,南匈奴归附汉朝,逐渐被汉化。而北匈奴则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再也不敢对汉民族进行侵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迁徙。
北匈奴这一去,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时光中,仿佛从世间蒸发,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任何消息。
一个曾叱咤风云的民族,就这样消失了。
二百年的时光,中华大地上经历了数十次的朝代更迭,而每一次更朝换代,都对逐渐汉化的南匈奴后裔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汉化后的南匈奴人民,已然和中原人民混为一体。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战火纷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那些侥幸生存下来的人们,或许已经淡忘了自己是匈奴的后裔。
匈奴,曾是多么彪悍的民族,多么辉煌的帝国。但是,随着北匈奴的消失,匈奴这个名字只能在史书中看到了。
二百年后的中华大地上,匈奴人的踪影似乎真的是无迹可寻了,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完全陌生。
难道风光一时的匈奴民族真的绝种了?难道上天没有给这个民族留下任何传世的机会?
不!匈奴并未消失,二百年的时光未能磨灭这个充满狼性的民族。狼,作为自然界中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一种野兽,尚且能够繁衍下来。一个比狼更具智慧、更具生命力的民族,又怎会轻易灭亡呢?
自北匈奴民族大迁徙以来,直至公元4世纪,这期间的二百年来历史中,没有人知道关于北匈奴的任何消息。即使在今天,考古学家们也无法找到这二百年来北匈奴的任何资料。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二百年来北匈奴得到了上天的庇护,隐居到与世隔绝的地方去了吗?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作答。一方面是,北匈奴民族确实得到了上天的庇护。他们大迁徙后并未灭绝,而是隐藏在今天俄罗斯境内的某个草原上,继续繁衍生息,不断壮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