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张弘范的儿子张硅亦在军营之中,此子聪慧绝顶,深受张弘范喜受。等文天祥被元兵押解出去后,张弘范对儿子说道:“你可仔细地看清楚了,何谓真正的士大夫。气势高傲之胜者与摇尾乞怜之败者,为父见得多了。然而战败之后仍然昂首阔步勇敢向前,气势甚至压倒胜者之人物,为父也是头一次得见啊!”
    张硅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照顾文丞相的事便交给孩儿吧,孩儿只是担心文丞相自杀。”
    张弘范点了点头,“文天祥是士大夫,而士大夫信奉儒家训示,伤害身体之事是严格被禁止的。因此士大夫从未以刀剑自杀,而是采取服毒、上吊、投水、绝食饿死等等手段。比如陈文龙选择饿死,李庭芝选择投水,原因都在于他们不想以武人的身份,而想以士大夫的身份就义。所以说,只要注意这点的话,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是,孩儿明白了。”张硅恭敬地答道。
    (史载:天祥被缚,与弘范相见,左右叱天祥拜谒,天祥毅然不屈。弘范欲羁縻天祥,亲为解缚,待以客礼。天祥一再请死,弘范不许,令处舟中。凡天祥族属被俘,概令还伴天祥。天祥早具死念,因尚存一死灰复燃的希望,聊且在舟中寓着,满腔忠愤,尽付诗歌,后世有文信国公集。)
    梅雨季节在持续了一个月后终于结束,李恒见张弘范破了潮州,抓住了文天祥,便引兵退回广南东路进行休整,陈吊眼率军驻扎于龙岩、漳州一带,镇守闽南。
    北元与福建双方暂时进入了对峙,各自调兵遣将,扩充兵马,准备进行下一轮的厮杀。
    “大哥,这个孙夫胜能行吗?您为什么要派他去行朝呢?”许汉文不解地问道。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许汉青望着港口外渐渐远去的帆影,笑着说道:“泉州现在官员中能实心办事的人有,但象孙夫胜那样见人说人话、见鬼唠鬼磕的老油条却不多,此次我便是看中了他那油滑的官场经验,让他去与行朝那帮形形色色的人去打交道吧!”
    “这段时间孙夫胜还算老实,每天过手的银子虽然多,也没见他伸手,帐目弄得清清爽爽,要不是我见到他就生厌,也确实该提拔提拔了。”许汉文摇了摇头说道。
    “这种人如果不时常敲打,就要犯毛病,所以不可大用。”许汉青边说边转身向港外走去。
    此次许汉青派出一支小型船队,绕道前往崖山行朝,主要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想将跟随行朝的非战斗人员撤出来,接到流求或福建进行安置;二是给行朝送去些军械物资,包括二十门火炮和百人的炮兵,用以加强行朝的力量,在即将与张弘范的战斗中最起码能支撑得久一些;三则是打探一下行朝的情况,毕竟好久没与那边的联络官联系了,毕竟现在许汉青还需要打着中兴大宋的大旗。
    思来想去,许汉青才想到了那个满脸谄媚的小人孙夫胜,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要是派陈复文去,三言两语兴许就能和行朝的那些官员吵起来,换了孙夫胜,打骂都能陪着笑脸,再加上精通送礼行贿等手段,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潮州之战过后,许汉青重新振作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福建的发展壮大上来。一百年太长,只争朝夕。这便是许汉青提出的口号。泉州军校的政务班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被分配到福建各地,建村建镇,开垦土地,接纳流民。
    而接踵而来的好消息更使得许汉青喜出望外,兴化盐场开始出盐,戴云山科技司借鉴许汉青的狙击步枪,终于研制出了前装燧发火枪,拉发式手雷产量开始提高,正在陆续替代部队中的点火式手雷,火炮的火门也进行了改进,有了一定的防雨功能。从雷州回来的船队虽然暂时没有找到黄道婆,但运来了大批棉花,许汉青将棉花都运到了戴云山,硝化纤维可是最早的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可以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如果再能使其稳定,黑火药将被取代。
    由此,许汉青制定了一个巡视计划,准备在福建境内走一走,看一看,对于福建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有所了解,顺便进行一下指导和督促。
    当然,许汉青的第一站便是戴云山,做为一个现代人,他当然知道燧发火枪意味着什么,如果燧发火枪真能够达到他心目中的标准,广泛应用起来必将加速淘汰冷兵器的过程。在他的引导下,火枪的研制直接跳过了明火枪的漫长摸索阶段,直接进入了16世纪。旧式的步兵方阵将逐渐让位给更能有效发挥火力的线式队形,为了让更多的枪在一个正面上开火,整个步兵阵列的纵深被压缩到了只有几个人。而且燧发枪兵还可以紧密地排列着,然后在横向上很长很长地延展开来……冷兵器以来的战争样式将彻底改观,打败北元的进程将大大加快。一想到此,许汉青兴奋的心情便难以遏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戴云山,亲眼看看,亲手操作一下火枪。但是许汉青现在是事务缠身,直耽搁了七、八天才得以率领着亲卫旅出巡。
    厓山。
    在张世杰的指挥之下,二千多艘战船正在崖山停*,在不甚宽广的平地上,行宫、官衙及兵舍都已建造完成。不光是士兵,附近之居民也一起从事着这项作业。据《通俗宋元军谈》所述,尽管当时被征调来从事作业之居民们颇有怨言,不过结果却是“不忘大宋三百余年之恩泽,于目下背叛幼主太后而降元者,竟无一人”。呵呵,历史可信吗?可信吧?谁也说不清楚。或许是心中对于年幼皇帝的同情与怜悯,超过了对于元军之恐惧,以及对于宋军之反感吧。经年漂泊之后,宋军终于得以在陆地上生活,皇帝与众人也都非常高兴。
    “你看,就算离开了笼子它也不会逃走了。”小皇帝兴奋地指着笼子里的小鸟说道。
    “这只小鸟也爱慕着皇上之仁德呢!”祖父俞如珪的眼睛眯了起来。这是个除了可爱的孙子之外一无所有的老人。他原本就是个权势欲望极其淡薄之人,光是女儿进入皇帝后宫这件事情就令他极为惊讶,产下皇子之事更是再度震惊,到了孙子即帝位之时他的惊讶已到了极限,因此反而显得沉着平静。即使被冠上了“国舅”这般的崇高头衔,他的举止行为仍然和从前没什么两样,最期待的就是“谒见”自己的孙子,享受一下难得的天伦之乐。
    “听说镇闽侯又打败了元军,连元军的大元帅叫什么百家奴的都被打死了。”小皇帝将小鸟放在肩膀上,问道。
    “是呀,镇闽侯已经占领了大半个福建路,连福州都被攻下了。”祖父俞如珪笑着回答道,希望这个消息能让孙子更加高兴。
    “福州啊!那里的宫殿可比这里的高大漂亮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去呢?”小皇帝望着北方,满怀憧憬地说道。
第十一章 火枪

       
    孙夫胜依然带着惯有的谦卑的笑容,缓缓走下了船,心里却非常得意,苦熬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得到许汉青的重用了,也不枉投*他一场呀!而且许汉青领着光复军越来越能打,现在已经占领了整个福建路,看来以后还有巨大的潜力,这次的差使可一定要办好,机会还是要*自己把握。
    “见过丞相大人。”孙夫胜对着已经升任左丞相的陆秀夫大礼参拜,这是朝廷名义上最大的官员了,看来朝廷还是挺给许汉青面子的。
    “孙大人,客气了。”成为左丞相的陆秀夫史载“才思清丽、性沉静”,是个性格沉稳、冷静寡言之人。虽然步步高升,但是在他身上却丝毫不见傲慢之气。而且虽在流亡却仍旧维持着纲纪。所有的官廷行事全都比照在临安府之当时,依同样之方式进行。由于形式之崩坏而导致追随朝廷者之节度或士气丧失,这样的事情是陆秀夫绝对不容许发生的。
    “皇帝登基,我家大人正在与元军血战,未能前来拜谒祝贺,心中着实不安。今特派卑职携礼物前来,恭贺陛下荣登大宝。”孙夫胜恭恭敬敬地递上了礼物清单。
    “镇闽侯有此心意,陛下心中一定欢喜。”陆秀夫笑着夸道,却对船上正往下抬的大炮感上了兴趣,“孙大人,这是何物啊?”
    “此乃火炮,威力非凡。我家大人特献与朝廷二十门,还有炮兵百人,以保护陛下,保护朝廷之用。”孙夫胜赶忙介绍道。
    “哦,镇闽侯真是忠心可嘉。”陆秀夫喜道:“下午可否将火炮演练一下,也好振奋士气军心。”
    “当然没有问题。”孙夫胜得意地说道。
    “呸,又来邀功请赏,得意个什么劲。”不远处,镇殿将军苏刘义看着船上的光复军士兵将蒙古羊毛大纛旗和两个木盒子送下船来,不屑地吐了口唾沫。
    身旁的张世杰皱了皱眉,不悦地说道:“不要胡说,镇闽侯击败了十几万元军,光复了大半个福建路,这是实打实的功劳,咱们江淮子弟可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辈。”
    “咱们若不是要确保皇上与朝廷官员的安全,取得的战果肯定比许汉青大。”苏刘义是个心胸狭窄的武夫,兀自在强辩道,却忘记如此庞大的舰队,十几万的人马,是如何不战而逃,陆地上连个根据地也保不住的。
    不可否认,张世杰的忠诚与勇武是他的优点,但出身北方的他,在战略方面之构想,却似乎彻头彻尾地完全以陆战为基础,而且他对自己的战略战术充满了自信,绝不容许他人染指自己的指挥权,这也是他排挤文天祥的原因。对于许汉青本人,他并无好印象。对于光复军的连战连捷,他在心里也并不十分服气,但作为上位者,如果妄加评论,便显得没有气度了,所以对部下的话,他只是笑笑没有附和。
    “镇闽侯还是有功于社稷的,又送来那些军械物资,等咱们打败了张弘范,再说别的也不迟。”张世杰岔开了话题。
    “还皇帝和朝廷呢?就住这样的地方,呆在这个弹丸之地,还不肯回福建,死要面子活受罪。”孙夫胜边走边在心里鄙视着。
    热带的白色光线灼热了孙夫胜的眼睛,他不禁抬起袖子遮住太阳。
    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但现在一路上许汉青所看到的却不相同,荒地到处都是,放眼全是绿色,绿的树,绿的野草。经过了与元军的几次大战,福建路显得很荒凉破败。破坏远比建设容易,这个道理千古不移。虽然也看到了由新附军俘虏组成的农垦大队在光复军的看押下或外地迁来的流民在开垦土地,建屋造房,但工作刚刚开始,成效并不大。
    “工作还要加快进度,告诉参谋部,各地驻军也要行动起来,训练之余也要帮着开垦土地,架桥铺路,安置流民,争取今年能收一季庄稼。”许汉青对随行的参谋交待道。
    进入戴云山所属的德化县,市面开始繁荣起来,南来北往的人员到处都是,杂得很。许汉青微微摇了摇头,自从戴云山的琉璃工艺成熟以后,再加上经常推出的一些新奇物品,如小铁炉、手摇风轮、火柴等,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商家,在促进了福建的经济的同时,也给戴云山的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在戴云山的常驻军已经达到了四千人,敌情司常驻的人员也达到了二百,这样还不时有北元的间谍被抓获。
    为了更好地防止泄密,借着这次的巡视,许汉青准备把戴云山的工匠迁走一批,迁到泉州城外的新工厂去,将军工与民用进行剥离,戴云山科技司以后研制的民用物品,都将在新工厂中进行生产。
    精致的木盒中,躺着一根漆黑的火枪。管子内外壁都磨打得极其光滑,许汉青细细地抚摸着,就象看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看来钢铁的质量还是有差距,火枪的管壁较粗,稍有些沉重,但整体结构主要是参照的狙击步枪,闭锁很好,应该不漏气。虽然还是前装枪,但由于采用了纸壳子弹,在装弹步骤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它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20…30克重的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使用纸壳子弹的燧发枪兵,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2…3发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何况枪上还配有卡座式刺刀。
    “那个,您送来的那个步枪,我们也仿制出来了,虽然质量稍差点,也没有膛线,但也能发射子弹。”科技司许青山不好意思地说道:“只是那个子弹的仿制碰到了问题,用水力锻压机倒是造出了铜壳,但火帽怎么也造不出来。”
    许汉青点了点头,化学工业的落后,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摸索了。
    “很好,你们做得已经很好了。”许汉青由衷地夸奖道,这种火枪已经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跨越了历史上什么马达法、火绳枪等阶段,即使是明朝末年的火枪,也远远比不上这个先进。
    “装备一代,发展一代,研制一代。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你们也不要着急。”许汉青继续安慰道。
    “大人说得有理,其实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人。”许青山笑着说道:“拉发式手雷的引火装置和延迟引线都研制成功了,比原来的要好,现在已经开始照此生产了。”
    “好啊!”许汉青接过一张简要的设计图。图中的拉火管组件改成了用一根铜管内装玻璃粉,将一拉毛铜丝卷成团放在玻璃粉内,铜丝一端接拉火绳、另一端通延时引线和硫磺。使用时打开木柄后盖,用力抽拉拉火绳,利用铜丝与玻璃粉的磨擦发火点燃导火索和硫磺,导火索引爆弹体内的主装药,这种结构工艺十分简单,便于大量生产,而且作用安全可*,不会出现意外发火和早炸事故。
    “这是谁搞出来的,要重奖。”许汉青高兴地说道。
    “还有谁?是刘国栋那小子和陈先生的姑娘陈亚茹一起搞出来的。”许青山用带着暧昧的语气说道。
    “哦,他们俩呀?”许汉青笑着点了点头,平常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