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国师-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人是个自来熟,说话又快又急,而且还没有间断,让人想插嘴都插不进去。刘同寿心不在焉的听着,倒是不觉得腻烦,因为女孩凑得很近,如兰般的气息挠在耳朵上,酥酥麻麻的,一直痒到了心里,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边。

“梁公子,考科举,你应该找韩举人指点才对,找我师兄有什么用?”女孩被梁某人吵得有些头晕,见刘同寿微笑不语,她不由想起昨晚开始进行的训练来。师兄微笑不语的暗示就是,该自己出头了。

梁秀才很不以为然:“怎么没用呢?小仙师昨天不是点评了吗?说汝化兄是状元之才老神仙那是金口玉言,小仙师至少也是铁齿铜牙了,这点评就算打个折扣,应该也有进士出身了吧?我啊,要求没那么高,同进士出身,不,只要能通过乡试就行。”

他瞬也不瞬的盯着刘同寿,眼神火辣辣的,仿佛眼前的不是一位小道士,而是通往京城的那张准考证。

刘同寿翻了个白眼,哥又不是三国的许邵,开的也不是月旦评,预言有用的话,还要皇帝干吗?哥立马给自己点评一个皇子的出身,那就可以当个逍遥王爷了,何必还这么辛苦的扮神棍呢?

他清了清嗓子,打算随便说点什么,把这个闲杂人等打发了。正在这时,只听‘咣当’一声,房门被人大力推开,随后,是一阵嘹亮的怒吼声。

“你这杀千刀的废物,大清早的,你不去读书,还在这里搅扰怎地?老娘起早摸黑的劳碌,还不是为了供你读书?真是上辈子造的孽,不然怎么摊上你这么个祸害,就你这游手好闲的模样,别说小仙师,就算老神仙重现,也救不了你滚,不然就等着老娘的家法吧”

“……是,娘子。”老鼠害怕猫,一物降一物,梁秀才可怜巴巴的看着媳妇,还想赖着不走,直到媳妇提起家法,这才被吓得肝胆俱颤,灰溜溜的离开了。

“让小……仙师见笑了,别在外面站着了,快请进……”

冯大婶嗓门不小,但长得却不象悍妇,她面容姣好,只是脸上的皱纹多了些,不是楚楚说得笃定,还真看不出是个不到三十的人。她脸上的神情有些尴尬,感觉有些局促,应该是对刘同寿身份的转变不大适应。

“冯大婶,你不用这么客气,象以前那么称呼就好,我师兄很随和的。”刘同寿转头一个眼神,楚楚会意。

他们的配合训练从昨晚就已经开始了,现在时间并不长,但两人的默契却增进的很快。以现在的进度,他有信心,很快两人就能达到不需要暗示,就可以配合无间的程度。

“嗯,嗯,楚楚啊,你刚才说,你们要做衣服?”对楚楚说话,冯大婶就没什么心理压力了,她跟楚楚打交道比较多,而且做针线活儿的人心思也细,早就看出了一些迹象,只是怜她身世,不愿声张罢了,在心里却是时常叹息。

“贫道想做两套法袍……”刘同寿开声道。

梁家的正厅已经被改造成了作坊,除了冯大婶之外,还有两个女雇工,其中一个在操作纺纱机,另一个则是在整理成衣。室内很明亮,趁着楚楚和冯大婶说话的工夫,刘同寿观察了一下那些成品,觉得无论针脚还是裁剪,又或用料,都是具备了相当水准,他很满意。

“法袍?”冯大婶微微一怔,“我没做过,不过倒是见过,以前有来自台州府大道观的道长来过,在府城开了法会,当时我也有去看热闹,他们穿的那个,莫非就是法袍?小仙师,您做这个……莫非是要做法事么?”

“算是吧。”刘同寿点点头,超度骗子,惩恶扬善,应该也算是法事的一种吧?“你既然见过,那就更好了,我画出样式来,然后咱们一起参详参详……”

“是,是。”这年头供一个脱产的读书人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儿,哪怕是个免税赋的秀才也一样,所以,冯大婶的行为模式跟她相公完全相反,整天都在作坊里忙碌,从不去看热闹,因此她对小道士的转变分外的不适应。

不过,随着小道士笔下的图样逐渐成形,她的眉头也越皱越紧,“同寿啊,这会不会太华贵了?当日台州府来的那些道士,也没穿成这样啊?虽然你现在今非昔比,但也不能太……过日子总得量入为出才好,别象我们家那个死鬼似的……”

无论前日到没到场,全镇的人差不多都被刘同寿唬住了,但他们敬畏的却不是小道士本身,而是他背后的老道。冯大婶开始还有些拘谨,可这会儿却絮叨起来,连称呼都变了,在她看来,这就是少年乍贵后的突发奇想,和自家那个败家男人好有一比。

虽然她的意思也是在质疑,但这唠叨却不惹人烦,刘同寿反倒觉得很温馨。因为这不是那种心存嫉恨的质疑,而是长辈对小辈不放心,这才殷殷叮嘱,生怕小辈行事孟浪,最后吃了大亏。

楚楚说的没错,这位大婶的确是个好人。

“冯大婶,您放心吧,我有分寸。”对于真心对自己好的人,刘同寿自不会端着所谓小仙师的架子不放,只是以他的年龄,不扳着脸装酷,说话还真没啥说服力。

“你这点年纪能有什么分寸?我刚嫁到梁家那会儿,我家那位读书也很刻苦的,十六岁中了秀才,还不是靠专注和努力得来的?若是再接再厉,到了三十岁上,乡试也未必无望,可他被旁人一捧,说是什么神童、才子的,他的心气儿就高了,唉”

十多年的夫妻,相似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冯大婶这话匣子一打开,也是大有收不住的意思。

“心气高了,但学问却没长进,几次应试不第,一下子就变得消沉下去,他怎么就不记得童生试,他也是考了三次才过的?同寿啊,不是做婶子的说你,你可莫要步了你梁叔的覆辙啊。婶子嘴笨,说话也不中听,不过都是为了你好……”

她扯了扯刘同寿,避开两个女工,又是低声道:“别看大伙儿现在都捧着你,顺着你,可那都是因为王老道长,他们图的都是你那道观的风水,等道观的香堂建完,到时候你看还有几个人和现下里一样?铺张惯了,把积蓄都用光,将来你和楚楚要怎么办呢?”

换个人的话,刘同寿随口就应付过去了,可他却不能这么对待冯大婶,这个善良的女人说这些话,纯粹出于对他们的爱护,他若是信口胡诌,未免有些不地道。

想了想,刘同寿决定吐**实情,“大婶,我不是在胡闹,和那位孝子一样,师傅也托了梦给我,让我帮周大叔讨回公道。这事儿比较隐秘,说出来就不灵了,甚至还可能有危险,所以……”

“老神仙又托梦了?”有个碎嘴子老公也是有好处的,冯大婶不用亲临现场,对这几天发生的事儿也了若指掌。

“不是又,就那一次,”刘同寿赶忙解释,托梦这种事,可一可二,却不能接二连三,否则就没有神秘感了,“有师父教下的锦囊妙计,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可是,就你们两个孩子,这样不行……”想了想,冯大婶突然扬声向外面喊道:“当家的,过来”话音未落,一道熟悉的身影便蹿了进来,梁秀才谄媚的笑着,只差条尾巴,就和讨好主人的哈巴狗没两样了。

“娘子,你叫我?”

“同寿和楚楚要去余姚办事,左右你在家也是游手好闲,便一起跟了去吧,这些年,你不总是以访友游学为名,到处闲晃吗?对路径应该很熟吧?做个向导也是好的。”冯大婶干脆利落的吩咐道。

“熟,当然熟”梁秀才的眼睛很明显的亮了一下,“娘子,你这次算是找对人了读书,我做不到过目不忘,但游学时经过的地方却都历历在目,但凡我去过的地方,甭管风土人情还是乡音俚语,我都能……”

冯大婶理都不理他,吩咐一声,径自又转向了刘同寿,“同寿啊,你梁叔虽然没用,但在外面和人打交道的本事还是有的,外间不比咱们镇子,单是你们两个娃娃,难免被人轻视,让你梁叔跟着,婶子也放心些。”

“可是,过两个月,梁叔不是要参加乡试吗?”刘同寿也有些意动,接下来的计划中,确实需要一个跑前跑后,各种张罗的龙套。本来他属意杨超,不过那人的虔诚度虽然有保证,可人却有些呆,他爹倒是很不错,可年纪摆在那儿,确实不太合适。

他原先打的主意是从董老板那里找个人过来,但相比而言,显然知根知底的梁秀才更合适。

“考不考的吧,也不差这几天,”冯大婶很豪气的挥了挥手,“你梁叔若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我还不放心让他去呢。放心吧,他考乡试,中不中完全不在于他自己,读不读书都是一样的。”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娘子啊。”梁秀才激动了。

“知你个头,”冯大婶回手就是一个爆栗,“告诉你,这次不是让你出去游山玩水的,要是同寿或者楚楚掉了一根寒毛,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哼”

厉害,厉害看着这对奇葩夫妻,又看看一脸纯真的楚楚,刘同寿擦了把冷汗,虽然冯大婶是个好人,但还是不能让楚楚跟她多接触,十来岁的小女孩正是竖立人生观的时候,万一要是……那哥的下半辈子岂不糟糕?

第26章 摆架子的学问

第26章 摆架子的学问

苦力们动作很快,但有人更快,蔡德庆几步就蹿上了码头,他眯着一双三角眼,死死的盯着来船,似乎想从外观上看出内里乾坤。

“挤什么挤?老子身上的可是簇新的袍子,绸缎面的,弄脏了,把你们卖了也赔不起,都给我滚远点。”看到苦力们涌上来,他厌恶的皱皱眉,赶苍蝇似的将众人挥开。

苦力们不敢与他相争,低着头让到一边,肚子里自然都在咒骂。

摆过了威风,见船已经停稳,蔡德庆意犹未尽的在身上拂了两下,得意洋洋的迎了上去。其实老于猜的不全对,他在码头守着,固然是因为前次得了甜头,因而食髓知味,想再捞两笔,但这并不是全部,他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等候一位身份未知的大人物。

这说法听起来挺矛盾的,但上虞的消息传得满天飞,谁也不知道到底应该以哪个为准,最后也只能采用这说法了。蔡德庆有八成把握,对方一定是个大人物,而且还是可以给他带来丰厚利益的那种。

满心火热的等了一会儿,蔡德庆却愕然发现,那船竟是半天没动静,只有一个头戴方巾,士子打扮的人探头出来,在码头扫视过一圈之后,似乎很不满意的摇摇头,然后又缩了回去。

看到那秀才,苦力们的心思都淡了。既然有读书人在,八成就不是货船了,作为来余姚游学访友的士子不少,但这些人多半有人接应,同样不会带很多行李。

大伙儿都退了开去,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看样子,又是哪里的士子来了,不会也是去龙泉山的吧?”

“不好说,你看菜青虫不是还等着呢?按说他应该有自知之明才对啊,就他那身份,还想跟士子扯上关系?”

“没准儿他利欲熏心,打算连士子也一起骗呢。”

“那就是他自寻死路了。能来余姚游学的最少也是个秀才,看着样子,好像还是结伴来的,要是里面再有个举人,哼,别说他,就算柴家也吃罪不起啊。”

正议论间,北边突然驶过来一辆颇为华贵马车,将众人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了过去。

“那车驾……不会是县尊大人的吧?”

“县尊大人亲自来迎接了?船里到底是什么人?”

“不对,曾师爷没跟着,应该不是县尊亲至,只是车驾来了。”

“就算这样,能让县尊大人遣车驾来迎,来人的身份只怕也相当了得啊”

这边议论纷纷,蔡德庆一惊之后,心思也是更加火热了,上虞的传言或许还有谬误,但如今他却亲眼证实了,能让县尊遣人迎接,来人的身份还用说吗?至于县尊大人为什么不亲自来,呵呵,那些苦哈哈不懂,但他却是知道一些的。

当今天子崇道,朝中按对此事的态度,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首辅张阁老为首,持赞同态度;另一派以几年前致仕的杨阁老为首,他们坚持不懈的上疏,力主让皇上罢斋醮;两派之外,还有摇摆不定的骑墙派,构成了嘉靖初年的朝堂格局。

当然,这种划分派别的方法流于表面,并不全面,但却有很鲜明的特征。

反对派的人就算不敢触怒龙颜,有人上疏的时候,也得硬着头皮跟风;就算不上疏明言,也不能对道士太上心,否则就会被划归为吃里爬外的叛徒行列。

杨阁老以及本县的谢阁老,都是反对派的中坚。他们的支持者中,不乏江南名士,再加上张阁老一派因学术跟心学子弟又交恶,导致江南的反张情绪很浓。既然反张,那么就是反对派,就应该支持反对派的主张。

其实这些党同伐异的道理,蔡德庆也搞不太清楚,但既然妹夫这么说了,那就不会有错。

反对派在江南既然占了优势,那别管地方官本身倾向哪一派的,他都不能表现出向张阁老靠拢的意图,否则他将寸步难行,一个不小心,就是身败名裂的结局。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明的政府机构最低只到县一级,普通县衙的正式官员不过五六人,大县多些,但也不过一二十人。县衙对乡镇村庄并无实际约束力,靠的都是地方自治,能在地方自治中起到作用的,正是世家和乡绅。

如果后者纯心为难,那地方官就会两眼一抹黑,粮税收不上来,政令传达不下去,乱子时起彼伏,接下来就是御史弹劾,罢官去职都是轻的。

赴任之初,知县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拜访上级,而是走访那些乡绅,根据对方的身份,分别登门拜访,或是下帖子约谈。所以说,在大明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做人,搞关系,只要摆平了当地的关系,懂不懂民政真的关系不大。

上虞也好,余姚也罢,遇到跟道士相关的事情,官员都是左右为难,最后也只采取这种中庸的办法,打的自然是两不得罪的念头。

接下来,车夫的举动更是给他的判断带来了佐证。

那车夫也算个能言善辩的,但今天却变成了闭口葫芦,将马车停在码头,恭恭敬敬的下了车,然后就那么站着,一言不发,只是咳嗽了两声,算是提醒。知道的,当他是接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学那些江湖人物,对接头暗号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