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这饭我们不在这吃了。我们去看看和你一同来的运粮民壮!”曹智认为现在他应该去安抚、慰问一下普通的百姓,深入一下群众。而曹智现在就近能找到的老百姓就是这些运送粮草来的民壮了。
曹智都这么说了,荀攸、诸葛亮和刚赶到的郭嘉还有什么话说。对于诸葛亮来说,又是对曹智和曹智这个团队多了一份感动。
“他们不光只懂得掠夺和杀戮,他们还爱戴自己的子民!”历史上能够让诸葛亮感动的另一位爱民圣主,和他的整个团队,提前的、真实的先一步占据了诸葛亮的内心。
他们都陪着曹智又一次来到朝南的曹军营寨辕门口,这是一支爱民官员团,他们带来的和煦的慰问。
此时,运达的粮草、军服、军械等辎重已经陆续被同行抵达的民壮卸下,正交接给当地曹营驻军,运进营内各处。
已经干完自己面前一堆活的民壮,分别把粮草、军械等物归类在一起,堆成一堆后,就靠在空车边,找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糙粮,准备开饭了。
这些人大多衣服破旧,上面还满是污迹,甚至有人身上还有血迹。他们虽说是平民,只是被临时征召来运送军给。但他们无论在运送的途中,还是到达了军队的驻地,和士兵承担的风险却是一样的。
他们也随时要面临危险和死亡,在这支运输队中,也有一部分人,在他们与袁军的意外遭遇中,没能来到官渡大营,永远的躺在了那片荒野之中。
他们比正中军人死亡更可悲的是,他的死显得更没有价值和默默无闻。军人战死好歹还有军功和抚恤,这些民壮死了就死了,什么也没有,也没人回去关心和理会他们。他们对待这种情形,也已是很冷漠了。能够偷笑一把自己还活着,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些人其实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组成的最中坚力量。他们其实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们能安稳的吃一口粗粮,能惬意的睡上一觉,就很满足了。
普通的百姓其实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社会群体,但这个动荡的社会给予的他们太少。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由于这些人没想到过曹智会到来,过于放松之下,一双双翘在车板和石头上的脚底板,情形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每天长途的行走,这些民壮又为了省钱,或是根本买不起鞋,不舍得穿鞋等原因,使得那些乌黑如墨的脚底板全都变了形,看上去已经不像人的脚,倒是颇似像兽类的脚。
而当任俊握着一名还满口塞着粗糙食物,一脸惊讶的民壮的一只脚底板,用刀背轻轻敲击时,曹智等竟听到了类似石头的咚咚声。
在转过一名民壮时,此人由于刚刚在来的路上,不慎把那层坚如硬石,比鞋底还硬,还耐磨脚底板给脱落了。此时他的一双脚更是像蜕去壳的幼蝉般鲜嫩,稍一触碰之下,就血肉模糊了。
就算是见惯血肉模糊场面的曹智,不看则已,一看那人的脚板时,也是一阵惊心动魂。
曹智平时对治下是颇为严厉的,近几年忙于巩固地位和军事扩张,已是很少这样去深入基层,和普通民众接触了。
今天曹智面带慈祥、和蔼的微笑,坐到这些普通老百姓,最底层的民壮中间,送上自己带来的饭食,叫来郎中,为他们医治。并与他们坐在一起,一边嘘寒问暖的攀谈,一边和这些大部分是穷苦乡村的小老百姓吃饭。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的分散在各个民壮堆里,与他们亲切的攀谈、聊家常。在曹智的带领下,一会儿,差不多官渡大营所有得空的军政官员,都与这些粗俗的地下民壮坐在了一起。
曹智这会儿可能没空下乡,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但从这些人身上,曹智一样了解了不少,这些人大部分过的很苦。
但他们都很淳朴,很容易满足。当一些人从曹智手中接过一些比他们手中捏着的好不止百倍的饭食时,一个个开心的喜啄颜开。
一个因为伤残了三根手指的老兵,在和曹智饮下一杯国宴标准的“九酝春”这种好酒后,哈哈一笑之下,胆子也大了起来。
“大人,您给透个实地,咱跟‘北军’的战事,何时能有个头啊?”北军是底下老百姓对袁军的称呼,袁绍率部从北方而来,因此这么称呼也对。
这名老兵来自曹智的发家之地丹阳,现在已经有五十岁左右了。但由于常年的劳作,老的像六七十岁的老头。他以前也是军中一员,后来落下的残废,不能在握刀剑再征战沙场,于是便告老还乡。但为了家中的生计,只能在家乡务农的同时,再来军中充当民壮,算是即完成了家中应该承担的夫役,还有了个能图饱饭的去处,同时也好为家里省下一口饭食,让家里人日子过得舒坦些。此时一饮酒,也不知道曹智什么身份,张口就直截了当的问曹智道。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声东击西
混乱之中,不知道多少强弩被仓促的调了过来,就瞄准着城门下桥尽头那个高大的身影。
破空之声落下,站在城门下的关羽顿时身中数箭。他虽然一身铁甲,但是依然有数枚破甲铁箭刺穿了他的护铠!
“这个家伙也当真悍勇,盾牌手,上来……”关羽的壮举,立时赢得了许多颜良手下的敬佩,自有袁军指挥人员大喝着召集盾牌手主动为关羽遮挡。
关羽身后的袁军士兵在好心将官的呼喊下冲了上去,高举盾牌为他遮拦。此时关羽的半边身子都已经染血,只见他在同伴的掩护下,深吸了一口气,又是大吼一声,将手里的半截偃月刀扔了,弯腰将地上被之前死伤的士兵丢下的一个巨大的撞门木桩抱了起来。
那撞门的木桩顶头包了铁皮,足足有关羽两个腰身那么粗细,关羽将却将五指狠狠的插进了木桩之中,将它高高抱起来巨吼一声:
“破!……”
这一声吼叫之中,关羽周身劲风再次大作,就看见他那原本高大的身躯在那撞木的映衬之下,显得是如此的渺小,但却偏偏举起这巨大的撞木,对着城门轰了上去。
“轰!“的一声巨响,撞击产生的巨响几乎震耳的叫人无法承受,很多人捂住耳膜蹲下了身形。
巨大的撞木轰在那高耸的城门之上,就较刚才的偃月刀更有分量了。但在撞击的瞬间,关羽忽然就张口,一团鲜血从他的口鼻之中狂喷而出。但同时,那撞木轰在城门之上,那厚重的铁皮包裹的城门,竟然愣是就被轰的整片凹陷了下去。
而此时关羽手里的撞木几乎也在这一轰之下,就直接断裂粉碎掉了。木屑纷飞,火星四溅之中,那道铁城门的一定区域内已经变形,轰击的地方深深的陷了进去,完全扭曲了!
发了狂的关羽却依然不罢不休,愣神似的站在那儿,口鼻满是鲜血,就连耳孔里也有鲜血流淌而出。他却没有停止的意思,周围护卫他的士兵在叫喊他该撤下的时候,他却狂吼一声,一把抢过一个士兵手里的铁锤,再次飞身扑了过去。
只见他大步冲上,当头箭雨落下,他就在这箭雨之中,手里的铁锤再次含着银色的光芒,轰在了那城门变形之处。
“轰!轰!轰!”
在第三声的轰鸣之中,就听见咵嚓一声,铁料破裂的声音在关羽近周的几位袁军士兵耳中响起,随即就看见城门下的银光顿时就黯了下来,一个高大的身影也颓废的倒了下去。
身后的袁军之中,却未可惜那名替他们冲锋陷阵,独立轰击城门的天神。此时他们只是盲目的涌出了震天的呼喝!
“城门破了!城门破了……”
三日后,从白马送达官渡的告急羽书,赫然摆在了曹智的案头。而且是一连三封,最后一封送达的军士遍体是血跌进曹智的军帐。他是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到达此地的,据这位军士述说白马形势已经很是危机,城中一万守军已战死过半,剩下的一半也大都带伤。但城还在他们手中,袁军并没有实质性的攻破他们城防。
这其中就提到了关于一名红脸敌将砸城门的壮举,一度引起袁军的兴奋异常,还高叫城破的谣言。但那毕竟是城门,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能砸开的。那份震撼感觉,加之城门外包的铁皮的确为关羽砸凹、砸裂了一块,所以让后面的袁军士兵兴奋异常的误以为城门就此被关羽的蛮力给砸开了。
这其实只是出现在传说中,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后冲上来的袁军也证实了这点。
但就在这时城内高度重视的曹军守将,刘延倒是果断出击了一次,派兵强突南北两门而出,在城上的弓箭手、巨弩箭的配合下,城中骑兵直冲西门下误以为城破而蜂拥而至的袁军士兵。
这样一来就是刘延的这次出击赚得盆满钵满,打了个漂亮的迂回出击战。直杀得拥堵在西门下的袁军鬼哭狼嚎,四散而逃。刘延率部追击一路后,看着袁军一路尸横遍野的情景,也知道颜良其后马上就会派上他的骑兵迎战他。他这点兵力出其不意的人马,出来拣点便宜还行,真要和后面颜良的大股骑兵相抗衡,肯定是讨不到好的。
于是,知道见好就收的刘延,直追出一小段路,就下令撤兵,逃回了城内。
刘延的这一轮反击虽说打得漂亮,但也有不小的损失。首先是在大火燃烧之中,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的西城门。靠近的袁军眼看那城门并没有被关羽砸的摇摇欲坠,只是凹裂了进去。当冲进的袁军并未这样放弃,数十个袁军之中的精锐力士,立即用铁锤将城门的凹裂处,加紧砸击力度,试图在关羽的成果上,将城门砸出个巨大的窟窿来。这虽说有点蛮打蛮干,但对于误以为城门已破,冲杀上来的袁军士兵也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人力终究是小刀砍大树的行为,怎么可能破开一座厚达半米和数吨重的城门。他们大部分人就这样死在那扇厚重的城门前,但刘延自身也付出了代价,他被颜良带领一万骑兵从后攻击而至,因为眼看刘延要逃回城去,颜良恼怒的下令放箭。一阵从后追上的箭雨,立即使掩护在后的曹军中箭倒地,刘延也在行列,他肩膀中箭,脸颊也被划伤,但是仍然能带伤指挥作战。
刘延在退回西城的过程,当他最后纵马奔进城门的那一刻,意外的发现那个倒在城门前的红脸敌将竟还没死,正踉跄的试图站起来。刘延自后一个刀柄照着刚站起关羽的后脑勺砸了上去,将他直接砸推进城门里,最后晕倒在城门内。
俘获关羽大概是刘延给曹智来信中最大的收获,其他都是在说曹公若不及时救援,白马只怕危在旦夕云云……
而几乎在白马求救的羽信到达官渡之际,曹智也收到了于禁从延津送达的信件。于禁不是来救援的,而是要求增援的。
于禁比曹智更早获知白马的危及,于是于禁向曹智建议,由他出兵先增援一下白马,方可让白马无忧,曹智也可从容带兵而至。
延津和白马离得最近,于禁这么建议毫无疑问是有道理的。但曹智不得不考虑于禁一分兵,或许正中了在大河彼岸虎视眈眈的袁绍,或许他也有一整套的计谋正等着他犯错,袁绍的另一员大江文丑不是正对延津实行包围吗?他或许正在等待于禁从延津分兵,然后对延津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击,到时延津不久唾手可得了。
曹智综合考虑,立即否决了于禁的提议,决定自己带兵增援白马。
“关中那边怎样了?”曹智突然问身旁的荀攸和郭嘉。
荀攸此时正好看罢白马急报和于禁的分兵增援提议,再把信交给郭嘉后,横出半步对着曹智躬身回禀道:“钟大人回信,马腾已经响应主公号令,集结了兵马,正出关中,向并州、河内一带挺进,对那一条防线应该能起到一定作用。”
“嗯,奉孝收拾一下,随我增援白马,公达留下看守大本营!”
说罢正要转身就走的曹智,却被荀攸一把拉住,急呼道:“哎,主公欲图何往?”
“白马啊?”曹智疑惑着止住脚步,回身看着荀攸问道。此时曹智另一身侧本来欲图跟上曹智脚步的郭嘉也是一愣之下,疑惑的扭头看着荀攸。
“救援白马刻不容缓,从官渡抽调援兵也对,但……主公想过没有,我军现在兵力不及袁军,要是袁绍趁机下令全线进攻,我们将穷于应付!”荀攸幽幽说道。
曹智和郭嘉都比荀攸年轻,但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他们立时从荀攸的话里,听出了意犹未尽的后续之音。
“那依公达之意,又当如何?”曹智转过整个身体,面对着荀攸问道。
“袁绍此时依然把主力驻扎在河北,并未渡河,他也有全力增援白马的兵力和方便,我们应该先让他分兵!”荀攸老谋深算道。
“让袁绍分兵?”郭嘉惊异的问道。
“对,我建议主公增兵延津,只派少数兵将增援白马!”荀攸冷静道。
“你说什么?”曹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白马岌岌可危,荀彧却要曹智增援延津?
“延津战事……”曹智的疑问直说道一半,突然有所醒悟似的顿住,然后重新看向荀攸。
这是荀攸在引导曹智采取了一次佯动,因为延津在大河以北,荀攸的意思不外乎以部队从延津渡河,作势要抄袭袁绍的后路,引诱袁绍防范。但这招其实只是虚晃一枪,目的是吸引袁绍的注意力。让袁绍分兵救援延津文丑一线,进而再突出奇兵,趁机奇袭白马,攻颜良一个不背。
“好,好一手声东击西!”
曹智和郭嘉差不多同时拍手称绝。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十胜论
“嗄,反正日后尔等自知我今日之言,先不急,咱们先听听郭军师我军必胜之十大理由!”曹智打着哈哈想把自己的失言话题遮掩过去,就搬出了郭嘉历史上著名,但此时还未成形的十胜论名言,想借机糊弄过去。
但这历史名句又不是张口就来的,郭嘉也就是在一路上为曹智分析袁曹双方目前的形势,做过一个那些对他们有利,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分析言论。
曹智看郭嘉坐在马车里言辞灼灼,就误以为这就是他记忆中郭嘉的历史名段“十胜论”了。
其实郭嘉对这段言论还没有成熟,现在在曹智大大咧咧的“请军师”下,郭嘉伸脚踹一脚曹智的心都有了。心想:“你自己说不圆了,找我顶包干嘛?”
但曹智发了话,他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先找程昱支应一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