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5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分散兵力,大批的鞑子聚在一起,我们拿他们没辙,只有等待时机,可他们将兵力分散,咱们却可以各个击破。”

“话是这么说,可鞑子骑兵来去如风,延安也不是小城,说攻就能攻下来,如果大军前往,短日里不能攻下,鞑子援兵一到,我们反而会处于被动。”李定国说道。

“所以说,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去攻打延安。看鞑子的意图,现在肯定是要去攻打长安了,长安早已整兵备战,且粮草充足,鞑子绝不可能轻易攻下。稍加时日,鞑子必然锐气受挫,而且还要另寻他图。在陕西这边,除了进四川,就是夺潼关,潼关易守难攻,料想他们也拿不下。到时一旦铤而走险,进入四川,那咱们就不用客气了,直接将延安城里的鞑子包了饺子,岂不是妙极。”司马乔禹说道。

“对,就是这样。”李定国也跟着点头。

这两位你一言我一语,岳肃一句话也没插,待到二人达成共识,岳肃才说道:“现在出兵偷袭延安,确实是早了点,本帅看,还是按照上次的计划,先行出兵夺回三关口吧。司马总兵,本帅现在给你战船四十艘,你率本部兵马,立刻赶往银川。本帅再给你一道手令,到了那里,可以随时调拨银川的兵马。你给我记住,此战许胜不许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拿下三关口。”

“末将遵命。”

司马乔禹当即领命,岳肃又给了他一道手令,让他拿着,马上发兵前往银川。沿黄河而上,前往银川,日夜兼程的话,一天一夜也都到了。

抵达银川,司马乔禹麾下的兵马虽说不少,却也不敢托大,直接去攻打三关口,而是拿出岳肃的手令,到银川城交给给宁夏总兵,请他拨兵马两万前来助阵。

这是岳大人的手令,何人有胆不从,宁夏总兵当即答应,不仅调拨兵马,还亲自随同司马乔禹前往三关口。三关口毕竟是他掌管的地盘,现在丢了,难保日后朝廷不会降罪,现在赶紧该罪立功,把三关口夺回来,才是最为要紧的。

三关口有鞑子守卫,而且不知虚实,每个关口,到底有多少鞑子,谁也不清楚,司马乔禹不敢托大,还是决定一个一个的打。这样进攻,虽然有可能放跑鞑子,前去给皇太极报信,但是也是无奈之举。要知道,三关口的三座城池虽然彼此不通,但是从关外绕路,却是可以相互增援的。如果是分兵攻打,而鞑子暗中集合兵力,只从一处关口杀出,很有可能将官兵杀败。毕竟,鞑子的铁骑在平原交战上面,还是占据决定性优势的。兵马少了,根本抵挡不住。

司马乔禹本部四万兵马,宁夏总兵又带了两万,总计是六万人马,直扑头道关。头道关并不是如何凶险,从关里往外打,还要比从长城外向里打容易一些。

大军到达头道关之下,司马乔禹安营扎寨,准备明日进攻。他行军一向谨慎,前不久刚刚夜袭了鞑子军营,他自然也担心鞑子趁夜来偷袭他,所以,安排了大批人马守夜,大营周边,都是全面戒严。就连营门,都给封死了。

再说守关的鞑子,得知明军到来,并没有如何慌乱,贝勒硕托,此刻就在头道关,第一时间,派人从长城出去,到另外两个关口,将守关的两个固山额真给请来议事。同时还让三道关派人前往陕西,通知皇太极。

三道关距离也不是很远,没用多久,两名固山额真赶到,硕托请他们一起上城,观看城外的明军大营。明军到底有多少人,他们不太清楚,不过看营盘的占地面积,也能大约估算出来,兵马不下五万。

三个人商量一下,这顽强死守,也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最好能够智取。可一上来就出城死拼,敌众我寡,也不靠谱。研究来研究去,硕托想出一个法子来——防守反击。

怎么个防守反击呢,战术很简单,硕托率领四千人,先在城里坚守,如果明军的攻势不怎么强,那就继续守,可如果明军的攻城器械厉害,防守不住,那就在烽火台点烽火,以烽火为号,另外两城要随时做好出击准备,一见烽火,立刻出兵两下夹攻,在城外与明军一决死战。

计划商量好,两位固山额真领命离去,硕托自在城中坐镇。

第二天一早,司马乔禹点兵出城布阵,摆开架势,大炮什么的全都布置好,各种攻城器械,井栏、冲车什么的,也全都拉了出来。有如此多的攻城器械,司马乔禹攻城自然不会像鞑子那样,拿人命去填,也和岳大人的攻城方法一样,下令开炮,用大炮一个劲的猛轰。

头道关上自然也有大炮,俗话说上打下不废蜡,在城上开炮,射程肯定要比城下的火炮远。怎奈司马乔禹这边的火炮都是西班牙炮,威力惊人,从下往上打,都不怎么吃亏,而且加上炮多,几番炮击下来,城上的鞑子就有些吃不消了。更为重要的是,开炮本就不是鞑子的强项,准头不行不说,慌乱之下,火药添置的比例还没搞好,有一门大炮,直接炸了膛。

炮战持续了能有一个时辰,城上的鞑子被轰得是七荤八素,看到时机成熟,司马乔禹下令,派兵马上前,将井栏和冲车推过去,强行攻城。如此一来,鞑子更吃不消了,硕托一看,这个打法根本就挡不住明军,如果让明军攻进来,展开巷战,那骑兵的优势,明显就要下降许多。于是,他干脆下令,开城出击,并点燃烽火。

明军已然推进到井栏的射程范围,开始朝城上射箭,突然间,烽火台上烽烟升起,城门洞开,一支骑兵是呼啸杀出。

“冲呀!”“杀呀!”“和明狗拼了!”……

第051章 只有一条路

鞑子骑兵突然从城里杀出,呼啸着朝明军冲来。&&司马乔禹看到这一情景,丝毫没有慌张,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军攻城,敌人突然从城里杀出,很是平常。只见他,将掌中马鞭一指,说了声“冲!”

在司马乔禹身后,前排站着的全都是长枪兵,这些长枪兵,手中的长枪,要比普通的长枪,长出一截,得到将领,是一拥而。在长枪兵的左右两翼,则是弩箭手,他们跟着长枪兵,从两侧包抄去。

别看鞑子骑兵一向悍勇,平原作战无人可挡,但人数实在有点少了。司马乔禹又是知兵之人,身为总兵,当然少不得勤练兵马,他练出来的士兵,也各个都是好样的。

今天正面与鞑子交手,人多势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士兵精锐。长枪兵挺着长枪迎鞑子骑兵,毫无畏惧之色,明晃晃的长枪,只向前一指,鞑子就有些发懵。冲在最前面的鞑子,收势不住,直接撞到长枪之,后面的鞑子,想要迂回作战,结果却被两侧的弩箭手给射落马来。

司马乔禹的这种战法,马奏效,一下子将鞑子给窝住,长枪兵奋力向前,只杀得鞑子是狼狈不堪。当然了,能够轻易打败鞑子,原因很简单,一是兵种相克,二是鞑子的人实在太少。城里总共才四千人,城头有一些,出来的也就三千。明军涌来的,能有近万人,还成功地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硕托站在城,一看到手下的人,刚出门就被明军给压制住,惊得他是一身冷汗。好在自己还有援军,在明军长枪兵和弩箭手攻来之后,阵形已露破绽,只要侧翼的骑兵杀到,立刻就能杀穿明军的阵势。胜利还是自己的。

可是,硕托左等不见援军,右等不见援军。眼瞧着城下的骑兵被杀得是人仰马翻,越来越招架不住。

烽火点了有一阵子了,按理说,二道关和三道关距离这边也不是很远。骑兵快马赶来,有半柱香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怎么还不到呀。

不到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路援军。此刻已经中了埋伏,被明军杀的,几乎全军覆没。

司马乔禹久经战阵,对鞑子的战法,也颇有涉猎。知道鞑子行军,常用的伎俩无非是正面佯攻,派精锐骑兵从侧翼迂回包抄。二道关和三道关就在左近,而且在关外。还可以互通消息。司马乔禹一想,料定与头道关的鞑子正面交战之时,二道关和三道关的鞑子,很有可能出兵,从侧翼夹攻。

于是,他将手下的骑兵。全都派了出去。作为九边之一的宣府,骑兵数量即便赶不辽东。但也算是比较多的。银川总兵也带了一些骑兵,两下的骑兵加到一块。能有七八千众。于是分兵两路,一路到二道关那里埋伏,一路到三道关那里埋伏,如见鞑子骑兵到来,立刻杀出,杀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事情还真让司马乔禹料中,二道关和三道关的鞑子果然出兵,前来偷袭。虽然他们是骑兵,但明军也是骑兵,而且人多势众。鞑子骑兵确实精锐,骑射方面,都要胜过明军一筹,怎奈人少,士气方面,明军更盛一筹,这一交锋,没过多久,胜负之势,就已明朗。

尤其是三道关,鞑子也就一千人,面对三四千的明军骑兵,没一会功夫,就被杀得是狼狈不堪,落荒而逃。三道关的鞑子是倾巢而出,这一败退,明军索性,在后紧追,一直杀进关内,将关口夺回。

二道关也是一样,鞑子渐渐招架不住,向关内败逃,明军在后紧追,已经杀红眼的明军,哪管你关内有没有埋伏,前后脚的进到关内。&&那领兵的固山额真是条硬汉,见到如此,干脆掉转马头,率军和明军死磕。双方一场血战,鞑子做困兽斗,令明军死伤惨重,好在三道关那边的明军,在得了关口之后,过来查看二道关的情况,见这边打的热闹,赶紧投入战斗。有援军帮忙,明军士气大振,鞑子再也抵挡不住,全军覆没。

轻取二道关和三道关,消息传到司马乔禹耳中,他心中大喜,当下也不说二话,从鸟翅环得胜钩将长枪取下,掌中大枪一举,喝了一声,“跟我杀!”

麾下的兵马是全军出击,明军数万之中,这一出动,好似山崩海啸,鞑子如何能够抵挡。一股脑地杀进城去,城的硕托见大势已去,是拼死一战,别看他甚是骁勇,是员猛将,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力竭而亡。

夺回三关口,司马乔禹立刻派人,前往岳肃那边报捷,岳肃让他暂时坐镇,观鞑子动向之后,再定去留。

明军报捷的速度,都比那三关口当日赶去报信的速度快。前去陕西报信的士兵,想过黄河,实在太难,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扎了一个筏子,渡过黄河,等他赶到延安,三关口都已经失守好几天了。

可以说,这家伙能赶去报信,那还是司马乔禹故意放他去的,没有派人在黄河沿岸巡视,让他可以渡河报信。道理很简单,消息送过去之后,必然会打击鞑子的军心。

那传信兵抵达延安之后,没见到皇太极,便把消息报告给贝勒阿巴泰。

阿巴泰知道这是大事,赶紧派人护送这名传信兵赶往长安告急。不日来到长安城外,此刻的长安,被围的是水泄不通,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战,鞑子连攻数日,但都被城的守军给打了下来。当年流寇攻打长安时,似乎显得比较容易,那也是城内空虚,加大家伙都是中国人,打不过,也用不着那么拼命。可面对鞑子就不同了,一旦城破,城内的下下谁也得不到好处,所以军民一心,靠着坚城,想要攻下,哪有那么容易。

总督李若星和总兵左良玉都在长安,坐拥五万兵马,粮草充足,守半年。都没有什么问题。

传信兵将明军攻打三关口的事情,报告给皇太极,皇太极听完禀报。立刻就坐不住了。自破关以来,东渡黄河,损兵惨重,还折了济尔哈朗。眼下攻打长安,数日无果,一旦三关口再丢了,那可如何是好。怕是连回去,都成问题了。

皇太极现在。难免有些后悔,留在三关口的人马,实在太少,七千人守三座关口,难度明显大了一些,估计很难守住。但当初只给硕托留七千人,也是无奈之举,粮食少呀。留下的兵马太多。时间稍久,这些人吃什么呀?

鞑子当初二十万大军入关,进关之后,粮食就已经吃光了,靠的是以战养战,到处抢掠。宁夏的百姓。也不是很富裕,家中能有多少余粮。况且,鞑子也不光是抢粮。连人也抢,这么多俘虏,总不能一口吃的也不给,这样的话,用不几天,就全都饿死了。

因为宁夏抢来的粮食有限,银川也没攻下,皇太极也只能给硕托留下七千人守关。而且,他也错误地估算了日后的形势,以为自己入关之后,还和次一样,会一马平川,无人可挡,结果没怎么样,就被黄河堵住去路,明军依仗黄河天险,让他寸步难进。

皇太极心中暗想,距离传信兵前来报信,已经过了将近半个月,三关口那边,十有**是丢了,要是这此事告知蒙古王公,内部怕是要动荡不安。于是,他只召集了女真内部的将领前来议事,而且还是内部的核心人物。并吩咐传信兵,此事不得泄露。

众王公贝勒来到中军大帐,皇太极将明军攻打三关口的事情说了一下,然后表示,要听听众人的意见。

莽古尔泰第一个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皇,三关口乃是我等离开大明境内的必经之路,决不可丢失。臣愿率本部兵马,速速回去增援,誓死也要守住三关口。”

见莽古尔泰如此说话,多尔衮连忙站了出来,说道:“不可。莽古尔泰,你若轻师率军而去,必然步了济尔哈朗的后尘,此事万万不可。”

“多尔衮,你说不能率军前去增援,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坐视三关口丢失而不顾。眼下黄河过不去,长安也拿不下来,可谓是坐困于陕西,要是连唯一的出路都丢了,日后还不是更加举步维艰。”莽古尔泰大声说道。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眼下的局势,难道我就不清楚么,三关口对我们十分重要,你当我就不想回去救援么。可是,你要仔细想想,距离传信兵前来送信,明军已攻城半月,明军数万之众,攻城器械精良,而硕托只有七千兵马,如何能够守得住三道关口。如果我所料不错,三关口现在,已然落入明军手中。我们现在,若是率军前往,正是进了明军的圈套。兵马少了,直接会被他吃掉,要知道,银川尚在明军手中,银川城内不下五万兵马,再加三关口的守军,兵马若少,他前后夹击,我军如何抵挡。可若是大军兴师动众,粮草损失自然可想而知。能够攻下三关口,固然没有白走一趟,进可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