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唐的村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来到大唐的村官-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长白山并不是大家所知道的长白山。

全国有名的长白山,是在朝鲜边上的,黑龙江那一边的山。

而在山东内,也有一座山,叫长白山,就在泰山的边上。

当时起义的原因,就是杨广要征打高句丽,要造船,要运送粮食,都是抽山东这边的壮丁,壮丁抽了,就很少会回来,于是不满,不服,起来造反了。

山东,好汉多啊!

所以山东这边,施政方面,还是要小心的,不能做得跟杨广那样。

“怎么我看到好几次在征兵?”李承乾在这里呆了好几天,就忍不住地问了。

程雯筱理所当然地问道:“他们本来就是兵,务农后需要他们上折冲府工作,就让他们去了。”

唐朝实行的军民制,民就是兵,兵就是民。有战事和军事需要时,农民壮丁拿起刀枪,就可以上前线打战,打完战后,就回到家里田里,种起田来,就是民了。

所以李承乾才知道,此时看到的情况,只是调动而已。

“那最近齐州有战事,需要调兵?”李承乾问道。

不可能啊,最近没听说哪里有乱来的。

“朝廷发下来的命令,要运粮到幽州那边去。”程雯筱淡淡地说道。

幽州,那边是在河北。

李承乾想了想,觉得似乎有些儿不正常啊。

他盯着程雯筱看,她明显是有话说一半。

程雯筱被他看了两秒,也就没有坚持下来,说道:“只怕明年,幽州那边要发生战况了。”

“幽州?东北那边?”李承乾愣了一下,马上想到了,“打高句丽?”

对了,也只有打那个地方了。

不管是古代打战,还是现代打战,都是兵未行,粮草先至。

现在山东已经调民兵开始运粮,就应该是朝廷那边早就做好打算了,从今年开始,早早准备起来了。

而刚才程雯筱没有告诉自己,是因为想到自己从太子的位子上下来了,原因就是不能去理政,所以不想把这事告诉他。

李承乾反过来安慰了程雯筱几句,这事都过去了,不会再有危险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乾竟然跑去运粮的地方看看,长长的车队,倒是壮观。

而且车队的警戒非常高,李承乾过来的时候,差点儿被抓起来,亮了身份后,才能多看几眼。

看了半天,也就没什么好看了,回去了。

听程雯筱说,东莱那边,也有在造船了。

那边的船造的时间要早得多。

李承乾明白为什么早,因为那是皇后想要大海船,所以让这几处有名的船厂,都造船。

杨广打高句丽时,就是用这里造船的,这里必然有造船好师傅,所以用了一定没错。

现在,老李也要打高句丽,所以就把皇后正在造的船的船厂,给接了过来了。

也不知道皇后的海船,有没有被征用了。

想想,老李是妻管严,应该不敢!

本来东莱那边离得远,不会看到造船是什么样的,但是李承乾在这边呆了几天,就又动心思了,于是拉上程雯筱,就一起过去那边看看了。

跨过了半个山东,到了沿海城市东莱。

东莱就是后世的山东莱州市。

有着身份证明,顺利地进入了造船厂,见到了正在造的战船,还意外地听到了一个消息,这里已经有少部分的水军在训练了,连火炮都有送来了两台了。

……

【第二卷:调教大唐】第939回:【水军】

……

不知道唐朝的水军还有战船是什么样的。

李承乾一下子好奇了起来。

从济南到东莱都过来了,现在水军就有自己眼前,哪有不去看的。

于是李承乾让这位曹水军校尉带自己去见他们的将军。

做为逍遥王,前太子,还是现在太子他爹,这身份摆在这里,这位住在山东海边,从没见过多大的官的校尉,当然是不敢怠慢了。

李承乾有曹校尉的带领下,见到了姓颜的水军将军。颜将军是山东四大士族之一的琅琊颜家。对于李承乾想要去看水军训练,特别是做为火炮的发明人,要去看一下火炮在船上使用的情况如何。他不敢反对,带着李承乾去军港看了。

见到高大的战船,李承乾忍不住地为大唐的造船艺术而佩服。这个造船技术,现在全世界只怕别人都没有。听后世的人夸张说,大唐的船,造得特大,连红海都都进不去,都要换小船才能进去。不过这个是夸张地说法,后世连美国的航母都能进红海,那得有多大的船才进不了红海?但是也可以看出,这年代造出来的船,确实是够大,超乎人们的想像。

从岸上到了船上,到处巡视,并且在船头甲板上见到了熟悉的火炮,并且还见到了两个熟悉的火药局的师傅。这两个名字忘了,但是李承乾却熟悉地记得他们,一个是实践派的,一个是小学数学家,两人竟然一起出差到这边来了。看来也是来校对火炮在船上的实践性的。

地面火炮部队,可以由长安训练好后,再派出去。但是要在船上安装火炮,就不能由长安临时分派了,而是需要到船上这边来实践后,觉得行了才能使用。

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并且问了一些火炮的现在的进展,听到已经出海试过了几次了,一切都在完善之中。

李承乾突然想要出海跟着去看看。

旁边的颜将军,倒是会拍马屁,说道:“明日中午,就有一次出海训练,殿下可愿前往指导?”

指导,这个词用得好。

自己就是领导,就是喜欢指导别人,哈哈哈,明天一定要跟着去看看。

答应下了颜将军,并且在水军的军帐中住了下来,明天要跟着他们一起上船去。

虽然来到山东已经快一个月,一直和程雯筱在一起,但是李承乾却是没有吃了程雯筱。

当两个人真心相爱的时候,并不会急着想要享受肉体上的满足,两人只要在一起,就已经满足了。

当然,现在程雯筱是在守孝的时间,也不适合做这事。

所以,他们两现在都是分开睡。

李承乾要和程雯筱分开睡的时候,拉着程雯筱的手说:“要是拉着你留下来,你敢吗?”

“敢!”程雯筱想都没想,说道:“因为你也不会对我做出不爱我的事情。”

这话,李承乾听到后,脸上不由一笑。

睡下没一会儿,就听到外面鼓声响了起来,生气地坐起来,靠,天还没亮呢,走出帐外,看到有大量士兵已经开始集结了,这是搞毛。

门口守着的是四个禁军,还有老龙,问了他们也不知道啥事,但从其他士兵的反应来看,这个鼓声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时候,其他人也醒过来了,河马大姐和程雯筱过来没一会儿,朱和尚也过来了。

过了一会儿,颜将军过来说,这是要训练的集结号。

“不是说中午吗?”李承乾奇怪地问道。

难道是昨晚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还是颜将军出耳反尔了?

颜将军一笑,然后解释,这中午的训练,现在这个才不到凌晨三四点 就需要集合了,一切准备好后,出了海到了训练的海域,就差不多中午了。

得,李承乾也开始跟着洗漱,吃早饭,到了天亮的时候,跟着士兵们上了战船。

他是跟颜将军一起上了主将船,一切准备完毕后,鼓声雷声一般的大响,船向海上驶了出去。

这不是第一次坐船,上一次坐船是上一辈子了,所以现在坐船上,并没有什么不适,倒是程雯筱,朱和尚,老龙他们,很快就出现了不适,晕船了。

他们的晕船,并没有影响到此次训练,水军们有条无紊地做出各种攻击假想敌的训练,其中的重要训练,当然是放假靶船,让火炮瞄着打。

整个过程,都是近了靠人喊,近了靠鼓声。

李承乾就坐在颜将军的旁边,这里是主将台,下面就是战鼓,或者说是传令鼓。跟雷一样响,吵得耳朵都翁翁响。

两个多时辰,训练的课目做完了,战船回港!

下船后,李承乾没有吐,其他跟随的人都吐了,李承乾只好扶着程雯筱和河马大姐一起下了船。

到了船下,颜将军已经早就让人准备好马车在这里等着了。

他是考虑到李承乾是长安里的旱鸭子,所以才会准备的,但是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没有晕船也没有吐,现在马车就给了程雯筱她们用了。送着程雯筱上了马车,李承乾也就不用扶了,和颜将军一边往军营走去,一边遗憾地说道:“水军不够先进啊,就这个鼓声,只怕水军退伍后,耳朵都不太灵了!”

“是,是,为国进忠!”颜将军很会说话。

“你不知道旗令吗?”李承乾奇怪地问道,“还有灯语?”

颜将军一呆,接着想起有同事说,这位前太子爷,是一个特爱发明新鲜有用东西的人,现在听他这样说,是从中里想到了新法子了,要是能从他嘴里得到新的水军训练的法子,那自己手下的水军打战更厉害了,军功还是自己的身上的啊。好事。于是连忙问了:“殿下,何为旗令,何为灯语?”

“旗令吗,就是拿不同的颜色的旗子,然后远距离挥动,让另一艘船上的人看到,并且明白这边发下的命令是什么!”李承乾一边走,一边说。

颜将军低着头,思考着李承乾所说的这种旗令的作用。

“颜色,可以用红,蓝,黄三种,然后制定好什么样的手势,到时候就挥哪一种。”李承乾对他摆手道,“你知道吗,像你们的鼓声,不行,要是逆风的话,鼓声都传不出去了!”

……

【第二卷:调教大唐】第940回:【水军训练】

……

战船上的战鼓用来传令,有几点劣处。

逆风的话,鼓声就会被风吹向一边,站在风头的鼓声可以传到风尾的老久。要是站在风尾想要传鼓声给风头的船,那是没办法传到的。

风平浪静时,要是兵船追敌人去了,与主将船离得远了,主将船想要传命令给兵船,让他们回来,都传不到了。要是这时候被弄了一个调虎离山,那么后方就被吃了。

远了有不足的地方,近了也不行。主将船传命令,其他船要向主将船回馈收到命令了,也是用鼓声来回应。或者是发现了新的战况,向主将船汇报情况,或者是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其他船的,都是通过鼓声。这战打起来,要传的信息就多了,所有的鼓都响起来,那如何来分清楚哪个鼓声是哪个人发的?这没可能,都混乱了。要是敌我双方的战冲一起战起来了,敌我的鼓声也一起响了起来,那就更坏了,哪里知道哪一个鼓声是传给他们的?

颜将军一边走,一边和李承乾说着这些儿不足。

他做为水军的最底层的主将,对于这些问题,也是早就深有体会,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想着如何让水军打起来有条无紊,就没有想过,如何来找新法子来改变。

李承乾的说法,让颜将军觉得有一些儿希望,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随口几句的话,有什么样精髓之处,所以晚上请李承乾过去他那边喝酒,一起商量商量。

这也是闲着没事,过十几天再回去也好。

所以李承乾答应了。

晚上,颜将军摆好了酒菜,李承乾带着老龙,朱和尚,还有程雯筱这个小女主人,就过去了。

刚坐上酒桌,李承乾先拿出他让人剪出来的几面旗子,然后在酒桌上就和颜将军讲了起来了。带李承乾过来的曹校尉也在这里,不过他没有入座,在旁边倒酒。但是可以看出来,他是被叫过来看旗令的。看来这个在看守造船厂的校尉,是颜将军的亲信。

一边喝酒,一边教着旗令,旁边有好几个人在记录着什么,喝到了最后,李承乾都不知道都说了什么了,反正早上醒过来,头是晕得不行。

然后发现,颜将军不见了,等到找到他的时候,他后背上都插了好几把旗子,红绿黄,这是要当红绿灯啊!

操场上,也有不少的士兵,正拿着旗子向远方挥来挥去。

看这样子,他们对于自己的话是听进去了,然后想要实验这旗令,制定出他们的一套过来了。

旗令,只要知道个创意,然后定制出固定的手势,就可以了。

三天时间,颜将军他们就把他们原来的鼓声的命令,给转制成了旗令语,然后又是集结,出去训练结果去。

李承乾又上船去了。这次不是没有鼓声吗,那么不用怕耳朵受虐了。

不过程雯筱就有些儿找虐了。

老龙他们明知道上船会吐,但是李承乾的安全却要他们负责,所以跟过来是理所当然。

但是程雯筱并不用,但还是来了,这真是有点儿受虐了。

李承乾上船前,告诉她用葁片切了贴肚脐上,会好一些。

出了海之后,颜将军他们开始实验起旗令来,因为有了前三天的实验,所以传令兵都熟悉了旗令,做出来的反应,倒是很顺利。

总得说,这旗令算是初步得到了实践了,并且成功了。

但是还是有一些儿问题的,旗令是不是有一些儿命令传起来,动作太多了,不好表达,还有能不通用再简约,命令多一些。

李承乾决定跟他们一起完善这旗令,当然,还有那灯令,用来晚上用的。

但是刚研究半天,李承乾听到了水军中有消息,说下游的地方,有五艘大船进了内河了。

五艘,还是进入内河的,那么这船是哪来的?

他一下子想到了海船,那些去欧洲的船回来了。

他脸上一喜,不再在这里呆下去了,要回长安里看一看情况怎么样!

于是他把旗令的事情,扔给了颜将军自己去办,自己回长安去了。

和程雯筱还是不舍的,从东莱到齐州,这段路慢慢走,走了半个月,送程雯筱到了家,李承乾他们才快马往长安而去。

本来船一定是比马慢的,但听说,大船进入内河,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那么船应该早到了,并且东西也是送到了长安了吧。

这是第一次航海,李承乾倒是有些儿期待会带来什么。

用比上次过来的时间少了十天,李承乾他们终于到了长安。这一路跑来,还真是风尘仆仆。

在离长安最近的一个城住了一晚上,洗好了自己的脸,才风光地进城,回到了 芙蓉苑。

虽然昨晚活过了,但他们还是被一路的尘沙弄得跟土匪一样,把芙蓉苑里一群人给吓了一跳,然后认清了李承乾,大家都高兴了起来。

出去是盛夏,回来是晚秋了。

到了长安了,事情就不用急了。先让人去各家报个信,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