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太史这个职业大多时候都是父子相承的,甚至是多少代家族相承的。因为史料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研究历史只能是太史家族能搞清楚。至于刘峰到底是不是刘理的后裔,仅凭几封书信,一个县令之言,很难下定论。
而计用又拿不出反对的证据来,所以他很是怀疑这是不是刘峰自己做的假,有篡逆之嫌。既然不能反对,他不打算再做下去了。想去隐居算了。
没想到刘峰只同意他辞官,却让他儿子继续当太史。
计用很生气,我都辞官了,你还不放过我?他把心一横,对这刘峰拱手道:“敢问丞相,今日之事,史笔该怎么写?”
刘峰笑道:“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于是计用辞官,计用的儿子计坤担任太史。
而这一日,刘昌不得不同意刘峰的进位为王。元和十五年秋,刘峰进位为冀王。
下得朝来,刘峰亲自前往太史府上拜访计用和计坤。
计用不想见刘峰,但是计坤劝道:“刘峰乃当朝丞相,大将军,父亲大人的《汉史》,没有刘峰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写完,也不可能刊印。”
计用这才在客厅相见。刘峰步入客厅,发现计用高坐,并不起身相迎,而计坤则站在计用身后。
刘峰并不以为意,拱手施礼道:“计大人,刘峰有礼了。”
计用却不起身也不还礼,道:“丞相客气了,老夫已经辞官为民,不敢当丞相大人之称,更不敢当丞相大礼。”
在汉代如果有人给你施礼,你不还礼,甚至还高坐,说出一些不客气的话。那是相当无礼的举动,完全可以成为杀人的理由。不过计用对刘峰这个将来注定的乱臣贼子,篡逆之人相当厌烦。哪怕自己被杀,也不愿意向刘峰施礼。
计坤却被吓得不轻,也许他自己不怕死,但是如果自己父亲要死,他却不能不怕,连忙向刘峰施礼道:“丞相大人,父亲大人身体不适,不能起身迎接,还望丞相大人赎罪。”
刘峰却根本不在意,而是说道:“计先生,我这一礼,不是为了计先生的官职,而是为了计先生毕生的事业。”
计用一听吃了一惊,立刻看向刘峰。他这一辈子都在写《汉史》,听刘峰的意思是自己写的《汉史》,刘峰还挺佩服的?
刘峰继续道:“计先生用一生的时间书写《汉史》,刘峰甚是钦佩。我刘峰也许其他的事情做不到,但是我能做到,给计先生创造一个环境,一个绝对不会被打扰的环境,让计先生完成这一宏大著作。而且我保证没有人会篡改计先生著作的一个字。”
“真的?”计用一下子动容了,直接从席子上站起来问道。
刘峰点点头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笔如铁,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刘峰说的以铜为鉴的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丞相魏征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意思是说用铜做镜子可以扶正人的衣服和帽子;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用人的事情做镜子可以知道凡事应该怎么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
这话一说出来,计用激动地脸色发红,道:“丞相大人所言真是说中了史家的心事啊。计用有一请求,还请丞相大人准许。”
刘峰笑道:“何事?”
计用道:“丞相大人这句话,计用打算用在《汉史》的第一页上,不知可否?”
刘峰道:“当然可以。”
计用拱手施礼道:“多谢丞相。”
计坤道:“请问丞相,今日朝堂之事,应该怎么写?”
刘峰道:“你是太史,怎么问我?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写我的事情,我不看,不听,也不改一字。不知可否?”
计用和计坤对望一眼,同时向刘峰一鞠到地,道:“丞相大义,计用(计坤)拜服。”
刘峰双手扶起俩人,道:“计先生,你今日反对我称王。我知道,计先生是大汉忠臣,是为大汉好。觉得我将来一定会篡逆。”
计用刚想解释,刘峰用手阻止他的话,继续道:“我只想说一句,将来的事情我说不准,但是历史一定会证明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我将要使我们大汉朝成为最为强盛的大汉,地盘将会前所未有的广阔,人口将前所未有的多。百姓将前所未有的富足,物资将前所未有的丰富。大汉的百姓都将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将生活富足。事实将证明我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
刘峰走了,计用和计坤把刘峰送出了大门。望着在马上飞驰的刘峰的背影,计用突然问计坤:“坤儿,你说刘峰将来到底是篡国之贼,还是中兴大汉之圣君?”
第351章 鲜卑南下
元和十五年秋,正当刘峰准备等马腾大军拿下凉州,就要让刘昌禅让皇位给自己的时候,一件大事把刘峰的如意打算彻底打乱了。
这日刘峰正在京城丞相府内办公。这个丞相府是原大将军尚封的府邸。尚封既然死了,那么这个京城最豪华的府邸自然归了刘峰,否则谁也不敢居住。
而且这还是皇帝刘昌亲自下旨赏赐给刘峰的,算是对刘峰解救他的酬劳之一。
刘峰正在批阅全国的上奏文书,诸葛亮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诸葛亮和庞统在邺城学院学习之后,就被调到了刘峰身边担任秘书。这两个人都是可以独挡一方的人物,刘峰自然要好好培养。
这时,看到诸葛亮这样慌张,刘峰很奇怪,因为诸葛亮一向稳重,一直以来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摸样。
刘峰问道:“孔明(诸葛亮的字),何事如此惊慌?”
诸葛亮道:“主公,大事不好!鲜卑族纠集一百万兵马正向幽州一线开进,估计几天时间就将抵达长城。”
“什么?”刘峰一下子就站起身来,“一百万大军?这是怎么回事?冯时是干什么吃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情报报来?”
“这就是冯部长在邺城发回的电报,冯部长说鲜卑族在这二个月内扣押了所有在鲜卑族的商人,不允许他们返回。所以他安排在鲜卑族的情报人员都没有发回情报。直到鲜卑族大军抵达距离长城几百里的地方,才被幽州的猛虎军巡逻骑兵发现,在付出了几十人的代价才算是送回了情报。接着幽州守将马岱又派遣骑兵探查,发现沿着幽州一线,居然全部是鲜卑大军,至少有一百万。”诸葛亮简要地说道,递上了冯时的电报。
刘峰接过电报,匆匆看了一遍,脸色发青。
刘峰是按照三国那段历史来考虑战略的,当时汉族人在对外作战中是占据优势的。尤其是公孙瓒在东北打得鲜卑族哭爹喊娘,根本不敢南下。这个年代,刘峰又对鲜卑采取了分化措施,用贸易的手段扶植敌对的部族,让鲜卑族一直都处于内乱之中。
正是考虑到鲜卑族不能组织起大规模的南下,刘峰才敢调动马腾大军西进,而留下马岱和庞德守卫幽州和并州。按照道理,鲜卑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集结一百万大军南下。难道鲜卑族获得了统一?部落结成了联盟?选出了联盟首领?
为什么冯时没有得到任何情报?鲜卑族的文化远远落后于汉族,更别提能与刘峰的超前意识相比了。所以在情报收集以及反间谍方面更是不能与现在的大汉的情报部相比。可是为什么鲜卑族知道封锁情报,知道扣押大汉商人。还进行了如此隐秘的战争动员,甚至动员了一百万军队,而大汉这边却一无所知。
这完全不像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能够办到的事情。就是刘峰要动员一百万人去攻打鲜卑,也很难不透出风声。
而且鲜卑族选择这个时间进攻幽州,那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北方军区的军队被抽调得只剩下十万人,主力都随马腾去打凉州去了。剩下来的军队算是猛虎军中的二流军队,在装备上和物资上根本不能和马腾带走的军队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是幽州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阶段。但是这一点,鲜卑族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我大汉中有鲜卑的密探,或者有汉奸投靠了鲜卑?
或者鲜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推选出了一个非常有政治军事头脑的首领,并且提前就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在大汉的内地活动,这才能选择如此准确的时点进攻幽州。
然而据冯时的情报,鲜卑族一直都没有统一的迹象啊,很多大部落之间还在互相发生战争啊,难道这些战争都是假象,是对自己进行战略欺骗?
我靠,刘峰一拍脑袋,老子把鲜卑那些野蛮人也想得太聪明了。他们知道个屁战略!还战略欺骗?
诸葛亮在一旁看着刘峰的脸色变化,小心地问道:“主公,要不要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一下。”
刘峰道:“商讨什么?现在还有时间商讨?鲜卑族全部是骑兵,甚至一人三骑,机动速度非常之快。我们要是再商讨,幽州就被打烂了。我们十余年的建设成果就将毁于一旦。”
“命令,王狗子率领中央军区的军队,留下一个师守卫冀州,其他立刻用火车北上幽州,援助马岱。命令吕布带领长安军队从洛阳北上并州,防范鲜卑族攻打并州。长安城内有曹洪、张颌和高顺足够了。命令马腾尽快消灭董卓,或者迫使他投降。命令唐三在保证雍州安定的情况下,抽调部队立刻驰援并州。”
诸葛亮迅速用笔在纸上记录了刘峰的命令,写完之后递给刘峰,刘峰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在后面签字。诸葛亮立刻小跑着把命令传递出去,用电报发给各部队。
此时郭嘉在一旁道:“主公,嘉觉得奇怪,鲜卑族结盟怎能瞒过冯时的情报人员?调动一百万军队进攻幽州,又岂能瞒得住?”
刘峰道:“鲜卑族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或者干脆就是我们汉人在给他们出谋划策。否则绝对不可能选择这么一个时节进攻!”
郭嘉道:“会不会鲜卑族是碰巧在这个时间出兵幽州的呢?”
刘峰道:“我不相信巧合,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机会能碰运气。立刻给冯时发电报,质问他是怎么回事?如果他做不好这个工作,那么他就别干了。原话照发。还有立刻敲响金辰大钟,召集百官上朝。把这个消息禀告陛下之后,我要亲自前往北面,看看到底是何方圣神出现了!”
当金辰大钟被敲响之后,京城一片鸡飞狗跳,惊慌失措。因为当这个大钟已经几百年没有响过了。这个大钟是大汉先祖设立的,在国家遇到紧急的事情,比如外族大举入侵之时,才会被敲响。
而黄巾之乱爆发的时候,金辰大钟都没有被敲响,还是等到第二天早朝才在朝廷上被讨论的。可以想见金辰钟的重要。
第352章 惊慌失措
金辰大钟被敲响,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因为金辰大钟只有在大汉朝遇到了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被敲响。只有在几百年前,匈奴大举入侵大汉的时候被敲响过。
一旦金辰大钟被敲响,所有在长安的官员都要立刻赶到朝上。而现在正是长安的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正是官员们准备饮酒作乐的时间。听到金辰大钟被敲响,各官员们纷纷向皇宫跑去。
金辰钟将敲响一百零八下,如果敲过一百零八下,仍然不到,那么就算是犯了死罪了。所以长安城内一阵鸡飞狗跳。
陛下也在宫中喝闷酒呢,听到金辰钟响,吓得连酒杯都掉在了地上,连忙更衣上朝。
现在重大消息都是先送到丞相那里,至于送不送给陛下,如果刘峰说要送,就会送,如果刘峰不说送,那么陛下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是刘峰的情报机关报上来的,而大汉朝的地方官员报上来,恐怕得十几天后了。刘峰刚才光顾着发布命令,根本没想到应该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帝陛下,然后由皇帝陛下下达命令。或者由皇帝陛授权给刘峰,这样刘峰才能下达命令给自己的部队。
而且敲响金辰钟也应该由陛下下令,而不是由刘峰下令。所以刘昌非常郁闷,金辰钟都敲响了,他这个做皇帝的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刘峰也太过分了!欺人太甚!
刘昌在金辰钟响了之后,想的不是大汉朝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应该怎么办,而是刘峰僭越了,自己受了委屈。
金辰钟敲最后一下,刘昌气鼓鼓地上了朝,在龙椅上一坐,发现刘峰早就站在下面了,而各官员也基本都到了。刘昌瞪着刘峰一声不吭。所有的臣工都对着刘昌大礼参拜。
刘峰自然不需要下跪,只是想刘昌鞠躬行礼。
刘昌稳定了一下心绪:“平身吧。金辰钟响了,丞相请告诉朕以及列位臣工,到底发生了何事?”
陛下这样说就是告诉所有大臣,自己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刘峰僭越了,犯了大罪。我这个做陛下的权威被刘峰侵犯了。你们看怎么办吧。
刘峰这才想起来,自己应该提前告诉刘昌,然后由他下命令敲响金辰钟的。不过金辰钟都响了,陛下不去着急询问有何大事发生,居然小家子气去说这些。刘峰再次在内心中摇头,这个皇帝太不合格了。
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刘峰也不打算多说废话,而是拱手道:“启禀陛下,金辰钟是臣下令敲响的。只是臣觉得事态紧急,必须立刻召开大朝。这才命令敲响金辰钟的。望陛下赎罪。”
然而刘昌正生气呢,根本就不理刘峰。而所有的大臣都不敢说话,你们两个神仙打架,咱们躲远一点。绝大部分大臣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根本没有去管刘峰敲响金辰钟到底是为了什么。甚至有官员恶意地想刘峰是不是就是用这个来故意侵犯刘昌的权威呢。
只有几个细心的官员发现,刘峰麾下的几个大将今天都不在。难道真的发生大事了?
刘峰没有听到陛下赦免自己的擅专之罪,他也不打算与皇帝玩心思了,而是大声说道:“刚才我接到报告,鲜卑族一百万大军进攻我大汉幽州,距离长城只有几日路程了。臣因为事态紧急,不得不敲响金辰钟。”
“什么?”从皇帝陛下直到所有臣工,都瞪大了眼睛。
一百万鲜卑大军是什么概念?以前幽州、并州,几万外族军队就能来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自从刘峰拿下幽州和并州之后,倒是没有再听说外族来劫掠了。也不知道是刘峰自己隐瞒了,还是真的像刘峰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