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瑛柔声道:“峰哥哥,莫要听莲儿胡说,她就是嘴坏。”
刘峰的态度非常好,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向夫人甚至向莲儿道歉,又听孙瑛在给自己解围,所以莲儿也觉得自己过分了,伸伸舌头。
而王狗子和仇坤等人都知道刘峰有“惧内”的毛病,居然被夫人的丫鬟一番训斥,还要向她们道歉,这在他们看来真是可笑,他们连忙背过身去表示什么也看不见。
不过刘峰却毫无羞耻之感,反而对王狗子说道:“二弟,这次你接嫂子回来,辛苦了。”
王狗子只好转过身来,憋住笑,道:“不辛苦,不辛苦。这不是应该的吗?”
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邺城,刘峰大摆筵席,招待夫人和王狗子一行,饭后刘峰与几位夫人亲热我们略过不提。
到了第二天一早,刘峰就宣布,孙莲升格为妾,孙伶孙俐也升格为妾。也不知道昨夜几位夫人使出了什么手段,让刘峰飘飘欲仙,一大早就把其他三人升格了。
孙瑛则是正妻,掌管家族一切事物和生意。而钢城的建设,刘峰也逐步交卸给孙瑛,而孙瑛也逐步让孙莲、孙伶和孙俐来帮助她管理,毕竟这么多事情,孙瑛一个人也管不过来。
第152章 时间不多了
孙瑛的到来带来了孙登的书信。在书信中,孙登赞扬了刘峰的表现,把刘峰誉为大汉朝的定海神针。接着对刘峰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示了同情,再恭喜刘峰这么年轻就成为封疆大吏,又勉励刘峰再接再厉,搞好冀州的工作。
表示自己的青州与冀州紧密相连,自己和刘峰又是翁婿关系,自然要多多联系,为大汉为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表示黄县的生产基地一定会帮刘峰看好,请刘峰放心云云。至于借用典韦之事,这位岳父大人一口答应,表示自己是文人,让典韦跟着刘峰可能更好的发展。
这封信写得四平八稳,基本上非常符合孙登的身份。在典韦这个问题上,岳父一点都没有阻碍就把典韦借给自己了。刘峰甚至怀疑孙登此人是否有野心。一个有野心的人,遇到像典韦这样的武将,能不把他紧紧收在身边?而孙登却给刘峰出主意让他收服典韦,又建议他去京城带着典韦,现在又如此大方地把典韦交给自己。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的做法。
接下来太平道大乱将起,不知道青州能不能挡得住?不过刘峰给青州留下了二千猛虎营的兵马,还不间断地'。 '进行府兵郡兵的轮训,青州兵的战斗力应该算是比较高的。所以青州应该问题不大吧。
刘峰以看守产业为名,在青州始终保持二千兵马,而且是与冀州的猛虎营轮换,带兵的将领也轮换,冯时早就抵达冀州,帮助刘峰进行军队的编组。
孙瑛的到来,让刘峰从很多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专心在军队建设和邺城学院的建设上。也抽出时间开始接见四郡的郡守,询问四郡的情况,与他们商定四郡的发展大计。
冀州下辖魏、安平、巨鹿和渤海四郡,魏郡太守尤参,安平太守沈樊,巨鹿太守罗平,渤海太守尚芳。尤参是豫州尤家子侄,沈樊是扬州沈家子侄,罗平是荆州罗家子侄,尚芳是大将军尚封的侄子。都是大汉朝士族门阀的人。刘峰还真不好对付。
魏郡就是邺城所在的郡,邺城又是冀州的制所,所以魏郡太守尤参与刘峰关系较好。而刘峰的钢铁之城就建在巨鹿辖区,由于钢城的建设给巨鹿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生机,所以巨鹿太守罗平与刘峰关系也很好。剩下的安平太守沈樊虽然与刘峰联系不多,但是对刘峰很是恭敬。只有渤海太守尚芳态度极为恶劣,对刘峰的所有命令都阳奉阴违的。可能他收到了大将军尚封的命令,要求他给刘峰添堵。
他的叔父尚封是大将军,刘峰在没打算造反之前,还真不能对他怎么样。只要他完成每年的上缴税收,刘峰也懒得管他。等自己的军队练出来,什么大将军,刘峰才不在乎呢。
紧接着刘峰又操作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组建大汉朝第一个情报组织,这个组织的负责人是冯时。刘峰把现代的情报概念教给冯时,并且教他如何在各郡收买和安插情报人员,比如酒家、青楼、旅店,又比如如何隐秘身份,收发传递情报,并且刘峰还发明了大汉朝第一个密码系统。
这个密码就是用一些数字组成,而这些数字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刘峰已经在邺城学院内推广了,所以猛虎营系统内的人,都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写密码的人和破译密码的人都有一本共同版本的书,比如四书五经,数字则代表书页、列数和字数,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密码,但是在大汉朝这种密码根本没法破译。
当然刘峰还把密码运用到军队建设中去,规定所有的军事命令都必须要用密码书写。当然这套密码与情报系统的密码是不一样的,而是采取了更为严密的书本跳字法进行加密。也就是按照书本的数字翻译过来的文字还不是最后的文字,还要经过一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前后跳字才能最后破译出密码。很多字甚至根本是无意义的。这样的密码破译者不知道跳字规律,即使拿到了书本也一样破译不出来。
要想拦截刘峰的书信或者命令基本上属于无用功,因为送信或者命令的人根本不知道密码。所以刘峰麾下各系统中情报泄露的可能性极低。
在这些传递的情报都用密码进行加密,这样即使情报被敌对势力拿去,也不会造成情报泄露。刘峰还专门给冯时批了五十万钱经费,让他尽快建立情报网络。
冯时对刘峰这一套佩服得五体投地,仿佛刘峰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大家只要按照他指点的方向去做,就一定是对的。他推荐他的副手桑炯担任随军主薄,自己则一心扑在了情报工作上了。当然情报网要慢慢才能铺开,要出成绩还要有一段时间。不过先期,冀州各郡各国都得布点,而京城更是重中之重,其他诸如各州主要郡县也要布点,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然而情报网刚刚撒开,立刻就有了回报,第一个报上来的消息就是,一个叫“太平道”的正在私下串联呢,有图谋不轨的迹象。貌似已经活动很久了。在冀州的各郡县各国都有活动。
冯时向刘峰汇报之后,刘峰不置可否,只说:“你们继续监视,如果你们的人能够混进去,就更好了。”
冯时立刻道:“我马上安排人员混进去。”
情报机构的人员都受过专门的训练,属于有本事的人,在加上有点钱财,所以很快冯时派遣的人就混到了太平道的中层。
于是很快,刘峰手上就有了第一手的太平道的情报。太平道已经在大汉朝各州发展了十余年,拥有几十万的信徒,可惜大汉朝高层依然歌舞升平,丝毫没有感到大难将至。太平道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
太平道在冀州的设有五方,共有渠帅五人,有会众大约五六万人。这与上一世的黄巾起义前的形势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刘峰不知道还有没有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三人。
然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已经四处流传,而明年就是甲子年。也就是说黄巾起事的时间就在明年了。刘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153章 黑火药的成功
刘峰每天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转动,处理不完的事情,忙不完的部署。没有人知道刘峰为什么这么着急,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做完。甚至连夫人孙瑛也劝刘峰多休息,不必如此忙碌。而刘峰却道:“时间太紧了,来不及了啊。”
孙瑛不明白刘峰说得什么来不及了,但是问刘峰,刘峰却什么也不说,只说抓紧时间做事,别问这么多。
很快大汉朝天佑二十年过去了,到了新皇帝新年号元和元年。刘峰的黑火药终于出成果了,这天是黑火药试验的日子,刘峰一大早就赶到了试验场。
火药试验场刘峰建在邺城城外的一个山凹里,只有一个山口可以进入,而刘峰则派遣军队进行封锁,只有他自己和化学分院的学生才可以进入。
只见试验场中央一个大陶坛,大约有三十多斤重,被用黄泥封了坛口,一条长长的导火索,拖了出来,一直延到刘峰他们所站的位置。刘峰距离大坛子至少有一里远,而刘峰的学生仍然要刘峰让后退。刘峰表示不满,他距离爆炸中心已经有五百米了,这不过是提纯不过关的黑火药,还能炸到他不成?
在陶坛四周每隔几步就栓上一些羊、猪之类的牲畜。以实验陶坛的爆炸威力。这些都是刘峰教给学生们的,甚至连怎么辨别硝石、硫磺,怎么进行提纯,研磨都详细教授过,甚至要把火药装在密闭的容器内,用导火索点燃都教授过。但是刘峰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具体的事情他只能交给学生们去做。现在看来这些学生们应该是成功过了,否则不会把实验做得如此完备。
“老师,请您亲自点燃导火索。”一名叫做姜涛的学生把一个火把脚到刘峰手上。
刘峰也不客气,弯下腰点燃了导火索,然后他看到很多学生都捂住了耳朵,这说明他们已经成功过了,他命令道:“所有的人不得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刘峰估计他们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炸药坛子,以前捂住耳朵能够起点作用,但是这么大的炸药,又在这个大山凹里,声音会被放大,捂住耳朵恐怕仍然会震坏耳膜,所以刘峰要求他们不得捂住耳朵,而是张开嘴巴,让内外压力取得一个平衡,这样就没事了。
随着导火索“呲呲”迅速烧向陶坛,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着。
“轰隆”一声巨响,刘峰就感到眼前一闪,接着就是扑面而来的冲击波,地动山摇,震得刘峰耳朵嗡嗡作响,一头一脸都是尘土。脸上还被一小土粒砸得生疼。
眼前是一片尘土,什么也看不见了。
几名学生被震倒在地,还有一名学生的脑袋被飞过来的碎石打破了,鲜血直流。场面一片混乱。虽然混乱,但是试验无疑是成功了。因为他们站在五百米之外,居然仍然被飞来的碎石击伤,这说明爆炸威力相当大,黑火药完全可以作为军事用途。刘峰虽然一头连连的尘土,但是内心却高兴坏了。有了这玩意,刘峰的战争就单方面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他将是这个时代不可战胜的。
等到烟尘散去,刘峰和学生们走到爆炸中心一看,都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爆炸中心被炸出一个一步多深,方圆三四步的大坑。而周围三十步内的牲畜全部死亡,不是被炸成碎肉,就是被飞溅的碎片打死。还有牲畜全身没有伤口,却七窍流血而死。这是被生生震死的。
甚至连四十步开外的牲畜也有被碎片击中受伤的。
试验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刘峰立刻表扬了他的学生们,给予他们每人一千钱的物质奖励,并且建议学院给他们颁发邺城学院突出贡献金质奖章。而刘峰则代表冀州官府亲自给他们颁发冀州一等到三等功臣奖章。
然后又给他们指明了研究方向,那就是要把爆炸物投出去爆炸,而且还建议他们在坛子里加上各种铁质预置片,加大杀伤力。当然投掷爆炸物,又分为手掷和投石车投掷,手掷当然就是手榴弹,而投石车投掷自然是炸弹了。
但是既然是投掷的就不能用陶制的,否则摔到地上就碎了,也炸不起来,所以必须要改成铁壳的。然而这就要增加重量,减少装药量,所以手榴弹在黄火药出现之前,并没有实战意义。没人有能够把十斤重的铁球扔出去多远,只能用作守城战。
于是很快这个课题组就开发出投石车投掷的十斤重的炸弹。投石车能把这种炸弹在平地最远投掷出二百五十步,大约相当于三百七十米的样子。而引信则在刘峰的指导下,制作了长短不一的导火索,可以根据敌人的远近,进行调整,最近可以投掷到五十步左右,再近就投石车就做不到了。再近恐怕就会伤到自己了。
这大约就是这个年代的火炮了。由于投石车的准头不行,所以要形成压制还得用上投石车群,也就是现代的炮群。估计一顿炸弹投掷过去,恐怕进攻方就被炸蒙了。
要制作射击精确的火药投掷装置,那就必须要研制火炮和火枪了,然而刘峰现在的炼钢业还处于小高炉土质炼钢阶段,没有合格的钢材制作炮管和枪管,所以只能暂时用投石车代替。但是火炮和火枪的研制却已经开始了,刘峰已经把火炮火枪的图纸画了,还有射击原理写清楚了,交给了邺城学院的钢铁分院的机械系,让他们去研制。当然他们还得研制现代工业之母的机床。这些刘峰都画出了图纸,写清楚了原理,剩下的工作就交给这些学生去做了。至于用什么材质,用铜,用钢还是用什么,那就要靠他们慢慢去试验了。
接着刘峰发布命令,建立军队、民间勋章制度。军队分为一等到三等功臣荣誉称号,一等到三等军功章;民间则分为一等到三等功臣荣誉称号,一等到三等勋章。在邺城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校方提供的奖学金,有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只要审核通过就能获得研究经费。学院还有突出贡献金银铜质三等奖章,奖励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学生和老师。
任何一个荣誉称号和勋章获得者都相应获得物质和政治上的优待,比如军队选拔士官,民间选拔官吏都优先,一人获得勋章直系亲属都可以获得免税的优待。这样的制度,让刘峰的冀州掀起了一场争着上邺城学院的风潮。
第154章 朝会
而刘峰做的这一切很显然不符合这个年代的价值观,也大大触动了士族门阀的利益。你想啊,这个年代的官员们都是士族门阀一代代的互相推荐当下去的,再加上互相联姻,造成了士族门阀盘根错节的关系。刘峰这样做,就等于为寒门子弟开了一道通向做官的大道,他们能不着急吗?
于是大量的上奏文书飞向长安,说刘峰大逆不道有之,说刘峰随意扩张军队,图谋不轨有之,说刘峰离经叛道,捣鼓一些奇巧淫技有之,说刘峰建立勋章制度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