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生莲-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也是你,错也是你,我该不该信你?该不该听你的话,回到西北,力劝兄长归宋呢?”

想到这儿,她心中忽地一凛,想起了杨浩对她说过的话。

“子渝,只吻一下,就这一次,这一辈子,最后一次……”

“呵呵,以后怕也没有多少机会了,这就算……最后一次送你礼物吧,请收下,好么?”

“当时只觉他这话说来听着叫人很不舒服,却没往深里想,难道……难道他早知道自己将身遭大难有死无生,所以才……?如果他对此已有预料,那么他绝不会骗我的,潘美没来,或许是个误差,既然自己的生死都有所预测,至少大势是不错的,浩哥哥,你想要我主动归宋,保一家富贵么?如今这模样,我真的好累了,我该不该听你的……”

想着杨浩说过的话,折子渝泪水盈盈,什么怨、什么恨,在这一刻都被她抛开了,如果能够重来一回,她一定会答应浩哥哥,让他结结实实地亲个够。就算他已经有了娘子也不管了,她情愿与他成就夫妻,为他留下骨血……

“浩哥哥……”子渝眩然泪下,泪眼朦胧中,便看到杨浩静静地站在了她的面前。

“怎么会?光天化日之下,鬼魂也可以现身么?”折子渝心中没有害怕,只是又惊又喜,她赶紧擦擦眼睛,定睛再一看,杨浩果然站在面前,穿着一身普通士人的衣服,旁边还站着一个和尚。

他的衣服……他的表情……他……

杨浩傻了,他没想到刚到太白楼前,就会撞见折子渝。两人对视半晌,杨浩讪讪唤道:“子渝……”

“他诈死!”折子渝突然之间什么都明白了。

杨浩一见折子渝的表情,不由机灵灵打了一个冷颤,她的脸色变青了,柳眉变直了,杏眼变大了,她的手……正握住腰间剑柄,一寸一寸地往外拔,剑刃磨擦着剑鞘,发出沙沙的响声。

“子渝,你……你听我解释,我……我……”杨浩心虚之下一步步倒退。

“你、没、死!”

“是,我没死,我只是……”

“没关系,你马上就要死了!”

“啊?”

壁宿摸着大光头,左看看右看看,看着这对欢喜冤家,忽然之间,就见剑光如电,飒然一闪,把壁宿吓了一跳:“哇!折姑娘好快的剑!”

然后就见杨浩像一只兔子,一跳、一跳、再一跳,嗖地一下钻进了草丛:“子渝,你听我解释啊。”

“哇,杨大人好快的身法。”

随即就见折子渝剑光如星河倒挂,呼的一声向他卷来:“狼狈为奸,一样该杀!”

“哇!我招谁惹谁了?”壁宿怪叫一声,就像杨浩一样跳进草丛亡命逃去。折子渝真是气炸了肺,拔腿就追。

杨浩一面漫山奔跑,一边叫着解释:“子渝,我也是情非得已,当时的情形,你让我怎样向你说明,我不是有心诚心骗……”

“呼”的一声,壁宿甩着大袖超过了杨浩:“先逃命吧大人,母老虎追上来了。”

杨浩猛一回头,就见一道剑光呼啸而至,折子渝尖叫道:“你去死!马上死!”

“啊!”杨浩险险被一剑劈中屁股,吓得他脚下抹油,两个箭步便超过了壁宿,壁宿一见怪叫道:“大人你好不讲义气。”

杨浩头也不回地道:“爹死妈嫁人,各人顾各人吧。”

“那边,树林!”壁宿忽见一片灌木丛林,立即大叫一声扑了过去,杨浩一见忙也纵身跃过去。灌木一丛丛的枝叶杂生十分难行,折子渝毕竟是女子,要她一路疾奔把衣衫都刮烂露出肌肤是万万不肯的,脚下便慢了许多,待她追到尽头时只见江水滔滔,峭壁上一条小径蜿蜒上下,也不知杨浩逃上了山还是逃下了山去。

折子渝顿足斥骂:“杨浩,你这个该死一万遍的混帐,你骗我那么伤心,你骗我为了你去刺杀了耶律文。你……你……你对我从无一句真话,从无半点真心,什么宋将灭唐、天命所归,原来都是假的,你是宋国的官儿,当然知道宋将伐唐,只是你未料到潘美来不及赶回,朝廷另派了武将,是么?姓杨的,你这个乌龟王八蛋,从今往后,本姑娘见你一次杀一次,有种你就永远躲起来不露面!”

折子渝气得直掉眼泪,痛骂半晌才哭着走了。

草丛中,杨浩蹲在那儿痴痴地道:“她……她为我这么伤心?是她杀了耶律文?”

旁边壁宿揪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乜了杨浩一眼,叹道:“大人,这一下你可彻底得罪了折姑娘。”

杨浩自我安慰道:“不会,子渝若不把一个人放在心上时,才不会为他这般动怒,只不过……如何让她消气儿,那可就难了。”

壁宿睨着他道:“大人都要易地隐居了,还有机会再见到她么?”

杨浩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我不知道,说真的,以前我是成竹在胸,现在我跟你一样,明天将会生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

“咳!”身后突然一声咳嗽,杨浩和壁宿像受了惊的兔子,一下子跳了起来。

杨浩还以为折子渝潜到了自己身后,猛一回头,看清那人模样,杨浩不禁就是一呆,眼前是个僧人,三十五六岁年纪,脸有些黑瘦,双眼炯炯有神,杨浩先是觉得有些面熟,随即猛地想起,此人乃是在这山上结庐而居的苦行僧人若冰。

若冰和尚此时一脸惊讶,显然也已认出他的身份,杨浩不禁暗暗叫苦:“糟其大糕,莫不成……我还得杀人灭口吗?”

第九卷 吴中白藕洛中栽 第007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呵呵,贫僧听说杨左使为奸人所害,已然辞世,心中甚为悲叹,还曾为大人诵念往生咒超渡,如今看来,传言大谬呀!”

若冰和尚微笑着说道,杨浩听了便是一声叹,壁宿已飘然欺近,目中露出了杀气。

“且慢!”若冰和尚目光微闪,从容笑道:“杨左使假死遁身,潜来此地,当有所图。贫僧在此恭候,乃是你我之间的缘份,贫僧虽看破大人的身份,却与大人无害,相反,还有一件大功奉与大人。”

杨浩目光微微一凝,沉声问道:“大功一件?”

若冰和尚微笑道:“不错,贫僧听说杨左使被契丹人所杀,怎料大人不但没死,而且还身着便装,在宋唐两国陈兵江畔杀气冲宵之际,悄然出没于采石矶,不知大人意欲何为啊?”

杨浩脸色不由一变,还未回答,若冰和尚已朗声笑道:“不问可知,大人此来,为的就是宋国大军如何渡江,是么?”

杨浩颜色和缓下来,微笑道:“那又如何?”

若冰和尚肃然施礼道:“请大人随贫僧来,贫僧有一样东西要奉与大人,大人见了自知端倪。”

杨浩满腹疑窦地制止了壁宿的蠢动,随在那若冰和尚身后向林中走去,到了他的茅草屋前。若冰和尚四下看看,迅速地钻进了茅草屋,杨浩和壁宿恐他逃脱,立即跟了进去,只见若冰和尚结庐苦修的所在十分简陋,只有一榻一案,一灶一瓢,桌上一盏纱灯,床头放着一个书匣。若冰搬开书匣,掀开被褥,便自榻底下取出一幅绢来,满怀热忱地递到杨浩手中。

杨浩莫名其妙地接过来展开一看,只见上边绘了许许多多线条,上边还标注了一些数字,又有春夏秋冬等字样,看了半天不解其意,不禁纳罕地道:“若冰大师,此为何物?”

若冰和尚郑重地道:“杨大人,实不相瞒,在下这个野和尚,其实是假和尚。在下本姓樊,唐国一秀才,因屡试不第,不能入仕,这才假意削发为僧,在这采石矶上结庐而居,发大宏愿要化缘募捐,在这两岸悬崖峭壁上尽雕我佛金身,有此借口,便常驶小船行于江上,暗中测量长江水情。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何处深浅,水流疾缓,尽皆绘于图上。

依我水图,在长江上便可搭起浮桥一座,使大军往来如履平地。在下听说晋王亲自领兵攻采石矶,伤亡极其惨重,如今已然败归,再若强攻,不知还要有多少兵士丧命,然而若有此图在手,则大军进退自如,长江天险不攻而破,可减无数杀孽。”

杨浩听了大吃一惊,他自然明白这水图的珍贵之处确实不亚于数万大军的作用,可是自己如今这身份,能把这图送到赵光义手中么?但是置之不理则身份必然暴露。

杀人灭口呢?方才为保家人还下得了手,现在却是万万不能了。

要知道有无此图,是不能改变战争结局的,赵光义仅凭一些木筏、渔船就能攻上采石矶,虽然因为后续兵员无继,又被唐人抢回了阵地,但是唐人士气之低落、所谓天险之难守已经可想而知。待曹彬水师一到,那都是真正的战舰,那时与赵光义合兵一处,采石矶岂能不破?可是那样一来强打强攻,死伤定要十倍于现在。如果自己把樊若冰杀了,藏匿此图,那他杀的就不是樊若冰一个,强攻大江所导致的无数伤亡、数万性命都要算在他的头上了。

杨妥心乱如麻,正犹疑难决,樊若冰又道:“大人勿需猜疑,此图确实无假,大人可带在下去往西岸见晋王,在下可当面指点水图,若有虚诳之处,大人可以取我项上人头。”

壁宿虽是宋人,可是见他只因为在唐国做不了官,就处心积虑,不惜跑到长江边上做假和尚,精心绘就长江水图以献宋国,只为求个官儿做,心中不免鄙夷,冷晒道:“樊秀才处心积虑,有此图在,这一遭儿可是奇功一件,定要做官的了。”

樊若冰脸上一红,习惯性地稽首一礼,说道:“阿弥陀佛,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唐主昏馈,耽乐佞佛,不理国事,朝政糜烂、百姓困苦,赵宋得天下,乃天命所归,樊某岂不知从善如流?

前些时日传来消息,说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林虎子林大将军也被谗言所杀,而且是不教而诛,以帝王之尊只敢偷偷摸摸对臣下施以毒酒,国主自断手臂、自毁前程,唐国上下谁不心寒?这是天要灭唐啊,某一凡人,敢不顺天应命?”

杨浩长长地吸了口气,说道:“此图确是珍贵万分,只是……如何送过江去呢。”

樊若冰双眼一亮,说道:“在下倒是有条小船,平素不用就拖上岸来,藏在草丛之中,只是如今江上巡防络绎不绝,樊某一介书生,想要驶一条小船在他们眼皮底下逃过江去断无可能,不知大人可有办法……”

杨浩摇了摇头,说道:“我在江边苦思良久,也正无计可施。此图甚是珍贵,而且断断少不了你这解说人,你与这图都不容有失,所以莽撞不得,这样吧,你……你且随我下山,咱们再从长计议。”

折子渝纵然见到他活着,也绝不会张扬出去,杨浩有这个信心,可是这官迷心儿的樊若冰可就难说了,杨浩心中委决不下,实在想不出如何妥善处理这个家伙,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且把他带在身边,以求安全。

宋国对唐的野心,这樊若冰早已看在眼中,所以才在这江岸上搭庐隐居,虽然清苦,可是十年寒窗的苦都忍了,他既把如今吃苦当作来日做官的本钱,倒也甘之若饴。可是未等他向宋国献图,宋国已然出兵,如今陈兵对岸,他想把图送出去却已不能,把个樊若冰急得一嘴火泡。

如果等到宋军强攻过江,并且站稳脚跟,那他这图也就没甚么用了,如今久旱逢甘霖,竟然遇到了本已身死的宋国使者,樊若冰欢天喜地,只以为自己这一遭儿终于可以有官儿做了,自是欣然应允,当下樊若冰欢欢喜喜便随杨浩上路,他这茅草屋中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都弃置不要了。

这时代既无电影电视,又无报刊杂志,知杨浩此人的甚多,识得他相貌的极少。他本以为离开了招摇日久的金陵城,到了这采石矶上不会有人认得他,所以此番上山丝毫未做掩饰,哪料到竟然接连遇到两个故人,这一下可不敢再大意了,他略略整理了一下仪容,又取出假胡子粘上,这才带了二人下山。

自这条路下山,到了山下,只见地上掘了十几处大坑,里边横七竖八堆满了尸体,那尸体下面垫着就地砍伐的树木杂草,上边的尸体摞了七八层,箭伤、刀伤、枪伤……血肉模糊的,肢体不全的,真是怵目惊心,看其服饰,俱是宋军。

看到两个和尚陪着一个俗家人下山来,那些正在搬运尸体的唐国士兵也不在意,从小车上又抬下几十具尸体丢进坑里,然后便将一桶桶火油倾倒进去,随手将几枝火把投入,大火立即熊熊燃起,将那无数尸体尽皆吞没。

樊若冰合什念了声佛号,问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么多的尸体,是怎么回事?”

唐国人大多信佛,樊若冰在此结庐而居,时常独泛小舟行于江面,说是要慕集资金,沿江岸巨石俱雕佛像,这军伍中有许多人都是认识这位苦行僧的,对他都很敬重,便有一位小校答道:“大师,这些都是强攻我采石矶的宋军,将军命我等在此焚化,免生瘟疲。”

“阿弥陀佛……”樊若冰忍不住又宣一声佛号。

烈火雄雄,烧得那些肉体吱吱作响,忽尔会有尸体被烧得筋脉收缩,火焰中“扑”地便会坐起一具尸体,身上冒着烈焰,脸肉已被烧化,肌油吱吱淌落,杨浩虽从征入伍,亦曾战场厮杀,但是做为程世雄的亲兵,却不曾处理过这许多尸体,只看得心惊肉跳,不忍卒睹。

樊若冰举步行去,只见处处火坑,尸体无数,忍不住步行于焚天烈焰之中,吟诵道:“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世尊有言: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壁宿见了这样惨烈场面,不由自主也是双手合什,随之念道:“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两个假和尚,于红尘碌碌中各有所求,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