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生莲-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庙,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座寺庙规模如此宏大。

当初为了借修这座塔的名义大肆购聚钢铁,杨浩大兴土木,把山尖都削平了,而如今看来,整个山头都成了寺庙的后院,一座座金壁辉煌的建筑依山鳞立,远远看去,似乎后山也是一座座寺庙,而且还在陆续施工中,如此大兴土木, 难怪唐焰焰的舅父李玉昌在这里恋栈不去,原来那座地处山尖中心的宝塔如今已变成了寺庙后院的一道风景。

范思棋道:“大人,活佛的府邸叫‘囊欠’,囊欠依活佛佛位高低不同,囊欠大小也不同,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徒多少、财物是否宽绰,本来……最大的一座囊欠在吐蕃境内,可是吐蕃连年征战,连活佛的囊欠也破败了,等后山那片庙宇建好,咱们芦州的囊欠,就是整个西北最大的寺院了。”

杨浩微微一笑,点头道:“这一计使得好,佛门高僧不慕财、不恋色,可是他们以传经布道为己任,却是极看重这个名的,若不耗费巨资,这位达措活佛未必肯迁居于此,建了这座天下第一的密宗寺院,就能把我芦州变为佛教圣地,吸引西北无数信众归心,这笔钱花得值。”

范思棋微笑道:“咱们芦州并没花多少,要建西北第一寺的消息一放出去,吐蕃、回纥、诸羌辖地的百姓便纷纷贡献,如痴如狂。他们认为捐献香油供奉活佛,来世才有机会得享富贵太平。如今他们捐献所有,把希望寄托在我芦州,这就好比佛家的金光罩,万众信念庇护,我芦州这两年来一直与诸羌杂胡相安无事,一方面是大人当初血洗诸寨立下了兵威,肆后芦州演兵习武威慑诸藩,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此了。”

杨浩眉头一挑,心道:“好厉害的心计,我把芦州变成了三藩之间的商业中心,各地商贾趋之若鹜,他们硬是把我芦州又打造成了一座圣城,在这政教一体的西北地区,不知不觉间树立了我芦州强大的政治地位,当真了得。嗯……莫非是他的主意?他还是没有露面,倒底要忍到什么时候?”

“你不出现,我也不问,看看咱们谁能撑得过谁!”杨浩微微一笑,泰然道:“走,入寺礼佛!”

第十卷 西北狼烟 第006章 英雄,应运而生

达措活佛的囊欠分为上院、中院、下院,规模宏大,富丽豪华,仅是一座上院,就有三进院落,殿宇无数。杨浩一进上院,便被一位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上师引着,自两道宫墙之间绕向后院,而众位官员则在山门外相候。

雍德宫正殿的后院中间是通向中院的通道,左右各是两幢跨院,跨院中各有一幢二层木楼,左侧跨院是达措活佛的夏宫,右侧跨院则是达措活佛的冬宫,冬夏天气分别居住于不同的地方。

那位上师引着杨浩登上左侧楼梯,进入二楼正厅,只见室内摆放着檀木雕刻的屏风,屏风上绘着种种佛教故事的画像,还置有檀木、花梨木的几案、坐椅。一位身着暗红色僧衣的老人正端正地坐在几案后面,看他模样,年逾六旬,身材魁梧,满面红光,见到杨浩进来,他微微一笑,向一旁摆手道:“太尉请坐。”

杨浩向他合什施礼,然后在客位就坐,那位上师向达措活佛行了一礼,弯着腰倒退出屋,一个奴隶蹑手蹑脚 地走进来,为活佛和杨浩奉上两杯奶茶,又轻轻地退了下去。

达措活佛开门见山地道:“本座自入主开宝寺,就已久闻太尉之名了,是以今日初见,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一直以来,西北地方战事弥乱,不得安生,吐蕃与回纥,吐蕃回纥与党项,党项与党项,再有麟州与府州,彼此征战,纷乱不休,以致百姓流离失所,就是我们出家人也不得安宁。

本座享百姓香火,怎忍坐视西北百姓陷落无边苦厄之中。太尉慈悲心肠,欲以大威德一统西域,平息战乱,本座想知道,如果太尉有朝一日成为西北诸族共主,太尉有何打算?”

杨浩心中一跳,急忙打起精神,说道:“如果西北诸部得以统一,消弥战乱,百姓自然可以安居乐业,这是无上功德。活佛以莫大功德,再有本官竭力扶持,必将成为西域诸活佛之首,一统密教,更利于佛法的传播。那时活佛慈悲心肠,天下信众都要雨露惠沾了。”

达措活佛目光微微一闪,不动声色。

那时密教盛行于天下,江南李煜崇信的就是密教,他每日下朝都与小周后换上僧衣,以胡礼拜佛;吴越国王也建瑜伽道场,延请密教大师入驻;宋国境内也不乏密教高僧,宋国还依照唐朝时的旧例,赐予有德望的密教高僧与九卿等同的待遇;至于契丹和西北地区,密教的传播更不用说了。不过密教的信徒虽众,力量虽然庞大,却是一团散沙,那时的密教领袖都是活佛,这些活佛之间并无从属,戒规戒律、所宏扬的密教佛法也有差异,如果能成为活佛中的活佛,统一密教,那对一个僧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功德和荣耀,但是这个诱饵显然还不能让达措活佛动心。

杨浩又道:“如果本官能一统西域,必将支持活佛弘扬佛法,本官会建译经院,翻译密经;建书社,出版经书;设立密教道场,广行法事。礼尊密僧,为其传道大开方便之门。今因战乱,商道阻塞,天竺、大食久不往来,如果能西北得以一统,本官将重开商道,那时,我中土密教,未尝不可循此道路,传播西方,开花结果,遍植天不,不知活佛以为如何?”

达措活佛终于动容,他闭了闭眼睛,攸又张开,微笑道:“太尉发此大宏愿,实是我教至尊护法,摩诃迦罗,玛哈嘎拉……”

密教的至高护法神是大黑天,也就是摩诃迦罗,玛哈嘎拉,密教认为他是观世音菩萨心里六字真言中的“吽”字化生出来的慈悲心之忿怒相,青光缠体,极尽威怖,所以称为大黑天。他是密教护法诸神中的至尊,形象虽威猛凶恶,但是性爱三宝,护持五众,据说奉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能胜,同时他又是施福神,能“授与世间富贵,乃至官位爵禄。”

达措活佛将他喻为大黑天,第一点自然是欣悦于他对自己所做的承诺,奉他为护法;而第二点奉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能胜;第三点此神可授人世间富贵,乃至官位爵禄,却是意味绵长了。

可惜杨浩只听懂了三分之一,他只听得懂至尊护法这句话,知道自己已得到了达措活佛的认可,以此条件缔结了两人之间的政教同盟,于是双手合什,正容说道:“有我一世,有你一世,杨浩愿与活佛共尊共荣,开创大业。”

达措活佛微微一笑,端起奶茶道:“太尉,请……”

※   ※   ※

活佛乃一寺之主,衣食住行、起居迎送,都有极其严谨、规范的礼仪。活佛升座,那是极隆重的大事,当长号钟鼓齐鸣时,大殿前聚集的信众们立即肃静下来,他们都是各地赶来朝拜礼佛的,能得此时此刻进入此处,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在这里,他们都只是一名虔诚的信徒,鼓乐一响,他们便诚惶诚恐地跪了下去。

杨浩重又出现在雍德宫门口,由上师导引,亦步亦趋地进入上院,踏进雍德宫正殿。正殿中设一宝座,座高三尺,四尺见方,全部黄铜所铸,四周有九条金龙,座上嵌有银质花卉、龙、狮等。座上陈列法衣、法器。宝座左右有巨柱,上悬四条金龙。座下有八具铜狮,活灵活现。

高高的殿顶上悬挂着各种式样的大小彩灯,精巧玲珑。四周悬挂彩色绣像多幅,供有鎏金铜佛二百余尊,其风格与中原大乘佛教有些不同。

达措活佛戴僧帽、披僧衣,端坐在宝座之上,微微张眼,看向杨浩。杨浩不等人指引,便举步走上前去,右手自额上外指,肃然诵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哞、嗡嘛呢呗咪哞……”

达措活佛端坐在宝座上,身形挺拔,不动如山,杨浩走到达措活佛面前,合掌,弯腰,竟尔托袖跪拜,在那蒲团上向活佛佛三度顶礼膜拜。

站在殿门口的穆羽见了这样情形,两道剑眉腾地一下竖了起来,伸手便去拔刀,一旁叶大少看见,赶紧按住他手,低声喝道:“你做什么?”

穆羽一直跟在杨浩身边,尤其昨日杨浩义释他的姐姐姐夫,不但没有加罪,而且连兵权都不剥夺,穆羽感激莫名,视他如主如父,眼见那西域和尚受了自家大人的大礼,居然如此傲慢,气得他小脸通红,他怒不可遏地道:“这秃驴好生无礼,我家大人是横山节度,当朝太尉,就算见了皇帝都不用行这样大礼的,大人要拜他便也拜了,他好大的架子,居然大剌剌地受我家大人三拜,我去剁了他的狗头,看他还敢不敢这般威风。”

一身洁净装束的壁宿肃立一旁,静静说道:“大人拜的不是他。”

穆羽怒道:“那是甚么?”

林朋羽悠然道:“大人拜的是佛,是至高无上的权柄,是西北羌、汉、吐蕃、回纥数十万百姓的民心……”

穆羽茫然不解,不过却已明白自家大人必有用意,这番举动并不吃亏的,于是忍着一腔怒气又把刀悄悄送回了鞘中。

杨浩膜拜已毕,起身,立即有人呈上哈达,杨浩双手接过,捧过头顶,向达措活佛深深弯下腰去。

达措活佛枯瘦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伸出手,接过杨浩敬献的哈达,便站了起来,自宝座左侧搭设的紫钢五阶踏步梯缓缓走下来,走到杨浩面前,双手平端哈达,又送了回来。

杨浩早知礼仪,连忙弯腰受礼,接受了达措活佛回敬的哈达,达措活佛将哈达搭在他的颈上,微笑道:“随我来。”说罢转身升座,杨浩双手合什,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后面,殿中众上师高僧与芦州官吏微微露出诧异之色,而众多信徒更是诚惶诚恐,不知所以。

只见两人在座上并肩坐下,达措活佛便向座下僧侣和信众们高声晓谕:“经本座认定,杨太尉乃冈金贡保转世灵身,我教至尊护法,摩诃迦罗,玛哈嘎拉,为渡众生苦厄,方堕红尘。灵根佛性不泯,寻至本座驾前,今本座收杨太尉为徒,赐号具博,只为护法抚顶开智,指点迷津而已。本座修习的来世法,太尉修习的是世间法,殊途同归,俱是无上佛法,修行成就,不上不下,故而互为上师,无须执弟子礼。”

殿下轰然骚动:

“冈金贡保,果然是冈金贡保转世灵身……”

“摩诃迦罗……”

“玛哈嘎拉……”

“我西域活佛逾百,冈金贡保转世灵身只寻达措活佛开启灵智,达措活佛果然是诸活佛中最具大神通、道行最深的呀……”

上师高僧、各路信徒纷纷膜拜下去,范思棋、林朋羽等人暗暗松了口气,也随之跪拜下去……

※   ※   ※

芦州杨浩是冈金贡保转世的消息以风一般的速度传播了开去,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也是立杆见影的,芦州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西北数十万百姓心目中一个极重要的所在,这对芦州政治地位的提升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杨浩借密教之力,可以获取在西北杂胡聚居的地方最难获取的东西:民心,可他又不能打下一个不好的底子,让密教凌驾于政权之下,于是趁着密教力量庞大,但是诸密教活佛无法统一驾驭如此庞大的力量,迫切需要政权的强力支持的机会,与达措活佛达成同盟,定下了他修世间法、活佛修世外法,政权教权分离的约定。

借此威势,在人们心灵上的震撼还未平息下来的功夫,芦州府衙升格,建节立府了。

傀儡一般的宣旨使公孙庆又被请了出来,宣读诏命,赐双旌双节,得此旌节,便有军事专杀之权,府衙前竖起了六杆大纛,府衙西厢设立白虎节堂,威仪极盛。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全权掌握所辖部队随时调动,不需朝廷令旨兵符,在辖区内可以就地获取钱粮供应,把持税收,本来属于中央政府任命的管理民事、财政的官员于是便也成为了他的属员,可以自行任命。节度使只掌握军权并不可怕,关键是他还控制着辖区内的民政和财政,正是这两点使节度使牢牢地把握了军权,可以不断扩军,拥兵自重。

本来,自太祖继位,为了割除节度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弊病,采取了灵活的政策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乾德三年的时候,赵匡胤就下令加强转运使的权力,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兵权。

平定荆湖后,他又下令荆湖各州府直属于朝廷,不再隶属于节度使。同时许多任命为节度使的官员并不外放,而是留滞于京师,又或者外放的节度使所辖地地区,其周边地方已尽皆属于朝廷,又有赵匡胤的无上威压在那里,地方节度使自然不敢擅专,赵匡胤用的集权手段是平和、渐进的。

此时的节度使名义上还是掌握着极大权柄的,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真正掌握这个权力,节度使彻底成为虚衔,从名份上也不再具有掌理军政财权的权力,那是赵光义继位整一年后,下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州郡都直属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之后的事了。

此刻杨浩正好抢到了一个尾巴,芦州隔着麟府两州,天高皇帝远,不会受到其他州府的辖制,又掌握了名份和实际的权力,在这四战之地,正是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他这一方节度,俨然就是一方土皇帝了。

节度使的僚佐有副使、支使、行军司马、判官、推官等,将校有押衙、虞侯、兵马使等。节度使、副大使知节度事、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同节度副使十人,馆驿巡官四人,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亲事各一人,随军四人。

而赵光义压根没做杨浩活着回到西北的打算,所以不但慷慨大方,就连观察使、支度使都没有派,只是笼统地在诏书上说了一句由他知府州事,这一来杨浩更可从中手脚,若换一个节度使,纵有这样的机会刚刚上任也不敢擅专,只能向朝廷请旨的,杨浩这一次回来,就没打算再受赵光义挟制,自然当仁不让,大剌剌地自兼了观察使、支度使,又设营田、招讨、遣运判官、巡官各一人。这一下从名份到律法,他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