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刀1937-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恩来点了点头,深有同感:“是啊,南京之战无论是发生之前,还是发生之后,国军下的决心之大,攻击之凶猛果决,都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

“一战成功,古往今来,历史上的名将,与郑永相比也不过如此而已吧。”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重复了几遍郑永这个名字,忽然问道:“恩来,你和郑永,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你对这个人有些什么看法?”

周恩来稍稍沉吟了会,说道:“这个人很能打仗,而且为人谦和,当初在重庆的时候,还和他一起吃过面条呢……”

“不错,不错,这个事情我知道,当时报纸上都报道过了,说你们堂堂两个高官,弄了半天结果就弄了两碗面条出来。”听到这话,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

“是啊,现在想起来还好像就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周恩来嘴角也露出微笑,旋即收起笑容微微露出沉思之色:“这个人好像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一样,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全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可申马通电之后简直就是路人皆知啊。

军事上此人是个奇才,从他掌管111师开始,一直到大权在握,他所指挥的部队从来也都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我党我军之中,有些将领对郑永不太服气,认为之前他的部队,全副德式装备,之后的战斗又有运气成分在内,要和我们的部队遇上了还不定谁胜谁败。”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毛泽东明显有些不太高兴,两根手指夹着烟一动不动:“我们中的一些干部,将领,思想上很有问题,好像国民党的将领只能打败仗,不能打胜仗,一打胜仗,那就是对方运气好,什么逻辑?

郑永指挥的111师的确是全部德械装备,可那些装备还不及真正德国装备的一半,郑永所取得的胜利,那是拿命换回来的。

让我们的那些看不起国民党将领的干部将领扮着手指算一算,八一三凇沪抗战、南京保卫战,还有安庆之战,南京光复战,哪一场战斗不是人家拿命换来的?

我知道一些和郑永有关的事情,他从东北一起突围出来的那些老部下,为了抗击倭寇,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我们的同志那,往往都看不到这一点,把以前的那些仇恨,一笔一笔都放在了心里。恨不得他们眼里的国民党反动派,每次打仗都吃败仗才好。

要纠正他们的这一思路,现在国民党打的不是我共产党,打的是日本侵略者,打的是那些侵入我们国土的强盗!”

“主席的这些话也是我所想的,我看有必要召开一个干部会议了。”周恩来频频点头,说道。

“郑永的确是个爱国将领,某些方面对我们共产党人也表现得非常友好,之前,他还慷慨给了粟裕二十万发子弹嘛。”

毛泽东重新把烟放到了嘴上,狠狠吸了两口:“恩来,你看是不是找机会请他来我们这里作客,看看解放区的形势,也顺便让他知道一下我党一贯的主张和方针啊?”

“让他来这里看看可以,但要把他争取过来我看没有什么可能。”作为毛泽东的老战友,周恩来很快读懂了毛泽东话里的意思:“他是他们的蒋校长一手提拔起来的,从我和他的交往来看,这个人对蒋校长非常忠心,他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切。”

“忠心好啊,但往往很多时候太忠诚了也会害了自己,我希望我们和他是朋友,而不是未来战场上的对手。”

毛泽东的眼神看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会发生什么。

“郑永在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我都已经让人抄录下来了。”周恩来的表情严肃,若有所思:“从郑永的讲话来看,他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在抗战胜利之后,内战全面爆发的,这在他的演讲中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

所以按照我的看法,即便将来内战真的爆发,郑永也会洁身自好,不会卷入到内战之中,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利的,起码能够减少一个大敌啊……”

“未必,我看未必。”毛泽东笑了一下,说道:“这个人的想法有些古怪,他托那个,那个叫徐炎的,转来的口信好像在那隐隐意味着什么。还有,他让徐炎带来的那两封信,这个人真的很让人担心啊……”

笑容从毛泽东的脸上收起,话语间带着一些担忧:“我看了那封信,若说平生之劲敌,我看非他莫属,非他莫属。此人战略眼光极高,甚至已经想到了几年之后。

一些我党内部的秘密,在他的信中也同样清楚地写了出来,我很好奇以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是怎么会知道这些的?”

“所以说这个人身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一个谜团。”周恩来向前走了几步,说道:“我们隐藏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同志,郑永居然也全部了若指掌。

熊向晖这些同志,只有我们高层才知道,但奇怪的是郑永不但清晰了解这些人是我们的人,而且居然始终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当徐炎第一次转达的时候,我心里是大吃一惊,当时想的就是命令这些同志立即撤离,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可冷静下来之后再仔细想了一想,如果郑永真的要出卖的话,这些隐藏在内部的同志早就已经被秘密逮捕了,郑永也没有必要再费这个力气告诉我们。”

“这个人究竟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毛泽东的声音有些低沉,必须靠近才能够听的清楚:“他知道我们很多秘密,但却又从来没有公布过。他是校长的得意门生,可一些事情上又帮了我们的大忙。

看起来他是我们的朋友,但从他些给我们的信里,看着却又不像,这个人心里在想是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抗战胜利以后,国内会出现什么样的局势,不光郑永关心,也是我党必须面对的事实。”周恩来活动了下胳膊,说道:“要么大家不发生兄弟之争,建立联合政府,要么大打出手,在战场之上决出个你死我活。

我个人希望看到的是前一种情况,毕竟好容易赶跑了侵略者,兄弟之间再大打出手,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国家伤筋动骨……”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两个人在这里就能够决定的。”毛泽东重新笑了起来,指了指远处的田野说道:“田里面种下了什么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庄稼,每个人都希望丰收,但有的时候干旱,有的时候大雨成灾,那得看老天爷的眼色啊。

咱们中国的情况也是这样,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那么,我们的工作又应当怎样去做?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有一个经验丰富和集合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强大的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包括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和二百二十万民兵;有全国广大人民的援助;有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苏联的援助。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在这些条件下,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呢?

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

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多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条件,但是没有现在这样完备。

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也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

在这些条件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恩来,我看当战后建立联合政府,我们是具备这样条件的,当然这一切还只是停留在我们自己的构思之中,能不能实在就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这个脸喽……”

第六百八十六章 《开罗宣言》

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日本意图速战速决,迫使中国投降,但这样的企图却在中国军民的联手抗击之下化为乌有。

中国就像一块磁石,一个漩涡,将日军主力吸引到此地,厮杀数年之久,彼此都损失惨重。

战争最后如蒋介石等人设想的那样,逐渐陷入了旷日持久战的消耗战的泥淖。

这种没有尽头的战争是日本的噩梦,最终妨碍到日本军部的战争路线图的实施。对中国来说,虽然是战略上的必须,但也是一枚过于苦涩的果实。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也因此被拖入到崩溃的边缘,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才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转机。

在中国长久以来独自对日之后,日本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军事基地,把美国拖入了战争。这次轰炸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战斗行动,在战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在政治层面上,却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中日战事自此成了两大军事同盟之间决战的一部分。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

从1937年以来,中国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使中日战争国际化,以促成一个太平洋上反日同盟。这个同盟是中国存亡的关键所在,但它的形成如此缓慢,几乎耗尽了中国的资源。

作为同盟国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地位也随之快速上升。在美国对日宣战之后,中国正式对轴心国同盟宣战,同时宣告这些国家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

随后,英美与中国进行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1942年10月,废约谈判结束,外国逼迫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均告废除。

蒋介石为次欢欣鼓舞:“此乃总理革命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将由我手中达成,中心快慰无言以喻。”

1942年中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各国的联合宣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多座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也已表示赞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对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每一征服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瘀斑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在此之前,蒋介石已经经罗斯福的提名,成为盟军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看来,长期以来独立抵抗日本的中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因此足以与美英俄并列,成为国际社会的四强之一。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会晤,就战后对日作战和战后远东问题进行讨论。

这是蒋介石一生中唯一一次参加国际高峰会议,也是他作为中国政治领袖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同的巅峰。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他的性格给人冷静、持重和敏捷的观感。这时他的名望和权势都在顶峰。”

史称为“开罗会议”的这次三国首脑会晤,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

其中,政治问题主要是于23日晚和25日下午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次长谈中讨论。

因为美、英事先已进行过商议,无需再谈。

中美双方领导人就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若干共识。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这也就为《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中美首脑晤谈后,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受罗斯福委托,根据美、英、中三国会谈和美中会晤精神,起草《开罗宣言》。

关于日本归还台湾于中国的问题,霍普金斯拟订的供罗斯福审阅的草案初稿明确表示:“被日本人背信弃义地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和台湾,应理所当然地归还中国。”

25日,美方正式打印的草案文稿中将上述文字中的“日本人”改为“日本”。

霍普金斯霍氏起草的《开罗宣言》草稿先送给中国代表王宠惠及蒋介石过目,然后在11月26日交中、英、美三方官员讨论。

在就《开罗宣言》草案讨论中,中英代表进行了颇为激烈的争论。

英国代表贾德干说,宣言草案中对日本占领的其他地区都提“应予剥夺”,惟独满洲、台湾和澎湖写明应“归还中华民国”。他建议,为求一致,将满洲、台湾和澎湖也改成“必须由日本放弃”。

中国代表王宠惠反驳道,全世界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引起的,如果《开罗宣言》对满洲、台湾、澎湖只说应由日本放弃而不说应归还哪个国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将疑惑不解。他反对贾德干的修改意见。

贾德干辩解道,草稿中的“满洲、台、澎”之上,已冠有“日本夺自中国的土地”的字样,日本放弃之后,归还中国是不言而喻的。

王宠惠据理力争,他说,外国人对于满洲、台、澎,带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和主张,英国代表想必时有所闻,如果《开罗宣言》不明确宣布这些土地归还中国,而使用含糊的措词,那么,联合国家共同作战和反侵略的目标,就得不到明确的体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