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刀1937-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鱼饵,把自己当成鱼饵!”张灵甫没有任何地犹豫:“如果有一天我也遇到了这个情况,那么我一定会把自己当成鱼饵。死死地坚守在某个阵地,然后要求友军部队增援,从而歼灭敌人,就和这次的战斗一样!内外夹攻,中心开花。总指挥。按照你的办法打,我以为一定能够必胜!”

“灵甫,听着。有些时候相同的战法用到了不同的地方,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就好像这次战斗,就需要各部坚决执行命令,不顾伤亡疲劳连续突进,以达成战略企图。

如果,我说的仅仅是如果,你以后遇到了这样地情况,增援包抄部队一旦无法达到目的,那么你所指挥的部队将会遇到非常可怕的局面,甚至,会让自己全军覆灭的。

一定要想方设法跳出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跳出去。灵甫,记得我今天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当你真的遇到这种局面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要跳出去……”

那次和张灵甫一起战斗结束之后,自己对张灵甫交代的话再一次浮现到了脑海。

灵甫,如果内战爆发的话,如果你遇到孟良崮这个地方的话,千万不能用所谓的“内外夹攻、中心开花”啊,那将会置你自己于死地!

可是,这些话自己却不能对张灵甫说。

有些事情,还是自己去把握比较好。

1945年了,现在已经1945年了。

抗战,已经到了最后一年……

……

1945年4月,意大利宣布退出战争。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乔治亚洲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副总统哈利·S·杜鲁门接任,成为第三十三任美国总统。

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联想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的绝处逢生,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的那天。

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四分之三,这时希特勒才大梦初醒。他悲鸣道:“战争打败了……我将留在柏林,只要时刻一到,我就用手枪结束我的生命。”但同时他也痛骂国人:“武装部队抛弃了我,我的将军们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国没能完成我给整个民族提出的任务。”

4月27日,整个柏林完全被苏军包围起来。4月28日,希特勒的战时盟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抓获枪决。

同一天希特勒又获悉,他的副手希姆莱企图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至此,希特勒完全泄了气,感到自己的未日已经来临。

他开始口授他的政治遗嘱,但他仍然要痛骂犹太人,要求后继者“必须竭尽全力恪守种族法律,无情地抵抗世界各民族的毒害者国际犹太集团。”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了洗礼。

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

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

埃娃·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5月5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世界人民观注的焦点转移到亚洲及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已落入日暮途穷的困境之中。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26日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宣言已经郑重警告日本,如果日军仍不放下武器,日本武装力量将不可避免地被彻底消灭,日本国土也不可避免地化为焦土。

日本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宣言意味着什么,更没有想到一种威力巨大并且可怕的阴影正在向他们袭来。

实际上此时的日本已经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在中国战场,中国军民早已转入攻势作战,各光复区不断扩大,日军只有招架之攻而无还手之力。

在太平洋战场,盟军已攻占了菲律宾以及硫黄岛、冲绳岛等重要岛屿,战争日益向日本本土逼近。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积极准备对日作战。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波茨坦公告》置若罔闻,企图依仗起尚存的400多万军队做最后挣扎。

日本军方的死硬公子在国内大肆进行战争动员,广泛搜罗炮灰,准备利用中国领土和日本本土作最后决战。

面对困兽犹斗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反法西斯同盟国认为,要使日本真正接受《波茨坦公告》,必须在战场上同日本法西斯做最后决战。

然而,美军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要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作战,代价将更为惨重,而且战争可能要到1945年底才能结束,这对于美国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况且苏联参战指日可待,美国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是不愿将胜利成果与他人分享的。

因此,美国积极地策划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代价战胜日本,迫其投降。此时,美国人把希望寄托在刚刚实验成功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身上。

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

当时担任国会议员,后来继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听到了一些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传闻。为了弄清“纳税人的钱花得是否值得”,他曾试图调查工程区内那些神秘的巨大建筑里到底在干什么?

但是得到的回答是:“杜鲁门先生,最好停止您的调查,这样我们,包括罗斯福总统——都会感到很高兴的。”碰了软钉子的杜鲁门只好作罢。他后来担任了美国副总统,对此事仍然一无所知。

但是有一个人告诉了他,“那些巨大建筑里究竟在那做些什么”。这个告诉了杜鲁门绝密情报的人,就是中国一级上将郑永。

而在杜鲁门接任美国总统之后,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以原子弹对付日本的也是郑永带给当时还是副总统的杜鲁门先生的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之中究竟写了一些什么,除了郑永和杜鲁门之外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个秘密,一个郑永以及美国总统先生必须长久保持下去的秘密。

1945年7月的一天美国国防部大楼内依然像往常一样忙忙碌碌,但从人们脸上增加的笑容里似乎已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

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二楼的会议室,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中有国防部、国务院的代表,有军方主要是空军的代表,还有几位原子弹专家。

这次会议是在杜鲁门总统授意下,由陆军部长史汀生负责召开的,主要研究在日本空投原子弹的具体事宜。一名中尉记录员在长方形会议室的一角认真地听着与会代表的每句话。

美国人的轰炸机几乎光顾了日本所有的大中城市。

东京是一个可能的目标,但它实际上已被炸遍了,除了皇宫庭院依然完好外,东京已是一片瓦砾。

新鸟、佐世保、广岛等城市之所以保存较好,是因为空军得到情报,说日军将大量战俘关押在城市中,而美军又不知战俘营的确切位置。

最后,代表们终于定下了三条原则:第一,目标大小必须是方圆超过三英里的中等以上市区,且有重要目标;第二,要能够被原子弹的冲击波有效破坏;第三,八月以前不大可能被空军轰炸。

记录员的笔无情地圈上了广岛、小仓、新鸟、长崎这四座城市。

广岛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起运港,小仓有数座日本重要的兵工厂。

而且,这四座城市均未曾遭受过大规模破坏。

目标,很快就被参与会议的代表锁定住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 那朵美丽灿烂的蘑菇云(二)

“秘密小队飞上天空,欲去何处无人知情。除非你想得罪上司,最好不要四处打听。但有一点毋庸怀疑,509将赢得战争。”

这是编给位于提尼安岛的509混成大队的一首顺口溜。

岛上工作人员很少有同他们接触的机会。他们看到这个神秘的第509大队每次只是小编队执行任务,而且从来没有什么辉煌战果却受到如此重视,便编了顺口溜来形容他们。

这时,绰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已运到了提尼安岛,所需部件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于7月29日送到,同时来的还有精通原子弹内部结构的帕森斯上校,他将负责原子弹的安装,并将随同第509混成大队完成空投任务。

8月1日,第509混成大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演习。8月2日,第2航空队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确定8月6日凌晨由7架B-29飞机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具体轰炸目标视当天气象情况而定。并规定这次行动的无线电呼号为“酒涡—82。”

参加轰炸的7架飞机,1架为原子弹载机,由大队长蒂贝茨亲自驾驶,他命令2名士兵在机头上写下了他母亲的名字——“埃诺拉·盖伊”。

2架飞机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3架飞机担任直接气象观察任务。此外,还有1架飞机作为预备队,留在硫黄岛机场,随时准备替换发生故障的飞机。

第20航空队担任空中掩护任务。

8月5日下午,原子弹已准备就绪,技术人员将一小块铀固定在弹壳内,然后将4。5吨重的“小男孩”放入早已挖好的壕沟里,再打开机身腹部舱门,将它升起来,牢牢固定在舱内。

晚上,蒂贝茨吃过晚餐,像往常执行任务一样,准备在登机前睡一觉。可那天他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看看其他机组人员,也没有丝毫睡意,他们干脆打起了扑克,缓解一下战前的紧张气氛。

8月6日凌晨1时,蒂贝茨和他的机组人员乘车来到机场,开始对飞机进行起飞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检查。此时担任气象观察的3架飞机已经起飞。

凌晨2时27分,蒂贝茨命令发动飞机,并向指挥塔呼唤:“酒涡—82,呼唤北提尼安机场指挥塔,准备工作就绪,请下达起飞命令。”

指挥塔回话:“酒涡—82,北提尼安机场指挥塔命令,沿A跑道向东起飞。”

2点45分,蒂贝茨向全体机组人员宣布:“大家注意,现在起飞。”

他推上所有油门,飞机开始沿着光滑的跑道滑行起来。

蒂贝茨两眼死死盯住速度指示仪表,飞机滑行得异常吃力,因为它已严重超载。当飞机滑到跑道一半时,速度依然很慢。蒂贝茨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继续沿跑道滑行,直到达到所需速度再起飞。滑行距离已超过了跑道长度的4/5,飞机速度仍然没有达到要求,机组人员面面相觑。

“危险!快把飞机拉起来!”副驾驶员路易斯禁不住喊了起来。

蒂贝茨不动声色,就在大地即将消失,眼前已是一片茫茫大海的时候,他将飞机拉了起来。蒂贝茨长长地疏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这次任务刚刚开始就像一次赌博,一次以12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数亿美元的“小男孩”为赌注的赌博。

埃诺拉·盖伊徐徐向东飞去,开始进入预定航线。蒂贝茨感到轻松了一些,他习惯性地把左手伸进口袋,无意中碰到了里面的氰化物胶囊。这是在上飞机前上司交给他的。

不用上司多说他就明白了,这是为他们遇到不测时预备的,这种小东西可以让他们免受皮肉之苦,同时也保守了原子弹的秘密。他抽出了放进口袋的手,心情又有些紧张了,他不敢想象如果这次行动失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凌晨3点,“埃诺拉·盖伊”已升到了5000英尺的高度。机组的新成员帕森思上校来到蒂贝茨背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开始吧。”

蒂贝茨点点头。

帕森思带着助手杰起森上尉来到弹舱,他从口袋里摸出1张有11项检验项目的清单,让杰普森举着电筒,开始一项项进行检查,并安装原子弹上仅剩的几个关键部件。

杰普森将工具一件件递给他,那情形真像是在飞机上进行一次外科手术。

3点15分,帕森思开始向“小男孩”中装填炸药,并连接了起爆管,接着他又装上了装甲钢板和尾板。但他留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电路特意没有接上。为了保险,他准备将这一工作留到投掷前再做。

蒂贝茨将操纵杆交给了副驾驶员,自己想到飞机后部去看看。他来到弹舱时,帕森思告诉他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着他又爬到飞机尾部炮位。机尾炮手鲍勃、卡伦拉了他一下,轻声说:“喂,上校,我们今天是要去投原子弹吗?”这是卡伦第一次向他探听“秘密”。

“可能是吧,鲍勃。”蒂贝茨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距日本上空距离的缩短,“埃诺拉·盖伊”的飞行高度正在不断升高。

7点20分时,高度已达到30000英尺,这样可以免受日本防空炮火的袭扰。7点35分,飞机收到了前去广岛侦察的“斯特雷特·弗卢西”号侦察飞机发来的一条重要信息: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云层覆盖率低于30%,侦察中未遇敌方战斗机截击,高射炮火也很微弱,建议优先考虑广岛。

紧接着去小仓、长崎进行侦察的飞机也相继发回了气象报告:目标上空气象条件良好,可以投弹。

蒂贝茨略加思索,决定轰炸广岛。并向基地发回电报:决定轰炸第1目标。

这一天广岛异常炎热,早期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7点20分,城市上空响起了一阵阵警报,数架美国飞机飞入广岛上空,盘旋一周便匆匆离去了。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警报声又响了起来,“埃诺拉·盖伊”和进行观测的2架飞机已经接近广岛。

广岛市民对于这种习以为常的空袭警报似乎已无动于衷,因此很少有人进入防空洞隐蔽。他们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赶路,有的呆在家里,有的还在街上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